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朝的死弯儿-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员那是何等的火眼金睛。别的本事没有,洞察人心的工作天天在做。几百个人,整天在一个大房子里挤着挨着,你琢磨我,我琢磨你,任何的风吹草动、风生水起、身未动意先动,那是一眼便知。

大明朝的官员,真是太有才了。

崇祯很快就感觉到了他们才气逼人。九月十四,右副都御史管南京通政司事杨所修义愤填膺地站出来,弹劾魏忠贤的亲信兵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李养德、太仆寺少卿陈殷、延绥巡抚朱童蒙等人,说他们不孝,父母过世了不在家丁忧,有违崇祯刚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他同时弹劾吏部尚书周应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混日子,提拔官员老是在搞平衡、和稀泥,“做人的底线到哪里去了?为官者的良知到哪里去了?”

崇祯马上就明白,杨所修太他妈的有才了。眼毒,一眼就看出我挽留王体乾的口是心非;脑瓜灵,知道我跟魏党誓不两立,马上就弹劾魏党的一干人等;主意绝,将魏忠贤先“摘”出来,以跟魏党无关的理由将他们放倒。

但是,真能放倒吗?是今天放倒还是以后放倒?放倒以后会不会留下政坛后遗症?崇祯在思考,官员们屏住了呼吸。

只可惜,魏忠贤是不容崇祯思考的,他马上提醒了崇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些官员父母过世了不在家丁忧都是因为先帝夺情而留任的结果,对这样尽忠体国、公而忘私的官员,不但不予以表彰反而一棍子打倒,这以后朝廷的工作还要不要人做了?而吏部尚书周应秋,那绝对是坚持原则的好官,那杨所修不就是他老人家提上来的吗?

魏忠贤的话让崇祯很难反驳。魏党真是根深叶茂啊!一刻钟后,崇祯宣布退朝,没有留下任何旨意。于是满朝文武官员都知道了崇祯的为难,也知道了局势的微妙之处。山雨欲来风满来,崇祯和魏忠贤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死磕,成了众官员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成了他们权衡自己进退之道的风向标。也许一切会在明天发生,也许在他们有生之年一切都不会发生。他们将带着巨大的悬念和好奇心长眠于九泉之下,让他们永生永世不得安宁。也许会这样,谁知道呢?

政治是什么?政治是交易是妥协是忍人所不能忍是飞黄腾达是身败名裂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江山易色是人头落地是美人计是思危思变思退……

是崇祯茫然的眼神。

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个传了十六代的江山。十六个列祖列宗在遥远的天国缄默不语,崇祯在已显苍凉的紫禁城里梳理着大明朝的一地鸡毛。

遭到弹劾的崔呈秀等人几天后小心翼翼地上疏,请求辞官回乡守制,以尽孝道,以全圣名。崇祯一声冷笑:以全圣名?全谁的圣名?全了我的名那就毁了先帝的名,是先帝夺情留任在先,我总不能将以前的行政逻辑链都一一打碎吧?!魏忠贤心何其毒也……还有老好人周应秋也上疏要求辞官归故里。呵呵,你们都有退路,唯独我这个皇上没有退路。不行,都一起熬着吧,看谁熬得过谁?不许!

结果,杨所修弹劾的几个人没一个有毫发之损,相反的,杨所修本人倒受到崇祯的呵斥。这种种在非魏党官员看来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一再上演,让整个大明官场一时摸不清崇祯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当然,这中间也包括魏忠贤。

崇祯是真给我面子吗?他为什么给我面子?是怕我三分呢还是猫捉老鼠?魏忠贤决定再探虚实。

这一次,他又亲自出手了。九月二十五,魏忠贤满脸羞愧地向崇祯提议,个人崇拜要不得,请求皇上停止各地为他建造生祠的活动。为了郑重其事,目不识丁的他还让一个字写得好的亲信为他写了一本奏疏,叫《久抱建祠之愧疏》。崇祯看了,淡淡批复道:以前建的算了,以后不要再建了。

既往不咎?魏忠贤对这个批复琢磨了半天,还是不能肯定是不是这个结论。也许崇祯在等一个机会。什么机会,不早给他了吗?干嘛不要?他到底打算怎么整我?真是婆婆妈妈!魏忠贤真是想不通。

当然,崇祯不给个痛快话魏忠贤是睡不着觉的。几天后,一场针对杨所修的反扑运动开始了。你崇祯不是责备杨所修了吗?那好,咱们来个升级版,把杨所修的问题批深批透。吏科都给事中陈尔翼上疏大声疾呼:皇上啊,杨所修背后有人,东林余孽正遍布长安,欲因事生风。不抓是不行了,东厂、锦衣卫应该立刻出洞,不……出动!

崇祯看了奏疏,淡然一笑:想把水搅浑。小子,水早就浑了,还用搅吗?现在人身上最不可靠的器官就是眼睛了。党派之争是看不出来的,需要感觉出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着什么急啊。

什么东林余孽?这个世界上有东林余孽吗?要有,那也是弱势群体。我说了杨所修两句,你魏忠贤的人马上就把帽子扣过来。做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崇祯以一个优美的角度将奏疏斜斜地扔到墙角,看夕阳的余晖透过门帘一点点地将那奏疏覆盖,少年老成的崇祯有了一种难与人言的快感。

史载,崇祯短暂的一生不喜女色,他生命中唯一的快感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与魏忠贤的角力让他的帝王智商得以一步步开发出来,这让他欣喜若狂、感慨良多。

魏忠贤很快就知道了崇祯是以怎样一个优美的角度将奏疏斜斜地扔到墙角的,这就是网络的好处。作为大明帝国网站唯一的总CEO,魏忠贤太知道信息的重要性了,尤其是与崇祯有关的信息。孙子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怎样知己知彼,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网络,他无所不至的东厂耳目。

魏忠贤知道他要付出代价了。

血酬就是潜规则。崇祯无非是想嗜血,那就拿去好了。

当然,这血不可能是魏忠贤的,而是兵部尚书崔呈秀的。

魏忠贤掂量了一下,觉得作为他魏忠贤的得力亲信,老崔的分量是够了。

祭旗,一定是要拿得出手的东西来祭;祭旗,也一定是要舍得拿出手的东西来祭。

崔呈秀不幸这两项都符合了。

其实,一直以来,魏忠贤对亲信都是力保的。

这是一个团队之所以有凝聚力的最后一道底线。

这次魏忠贤之所以要弃崔,实在是因为老崔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站好队、跟对人。

要他起事,说什么“恐外有义兵”,我要你做兵部尚书干什么?就是专门镇压义兵的啊!

所以,对不起了,老崔,是你对不起我在先。上次杨所修参你时我之所以要保你,那也是不得不保——他参的是我魏忠贤一支队伍啊,我也不是专保你一人。你别以为我心慈手软,我狠着哪!

十月十三,魏党骨干分子云南道御史杨维垣呈万言书,弹劾兵部尚书崔呈秀,说他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坏事干尽;同时赞美魏忠贤,说他基本上算得上是一个忠臣、能臣,没有被腐败分子崔呈秀拉下马。魏忠贤也趁机做了自我检讨,承认自己有时候误听崔呈秀一面之词,犯了一些小小的错误,今后一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崇祯不语。他心里明白:如果上次陈尔翼上疏使的是以攻为守的策略的话,那这次杨维垣玩的就是丢车保帅之计。呵呵,三十六计都要跟我玩一遍啊,我且看你魏忠贤如何一一地玩下去。看着魏忠贤一脸真诚地告白,崇祯一再地摇头:不不不,都是好人,别再互相攻击了。兵部尚书崔呈秀无罪。还有你,杨维垣,别再做杨所修第二啊!

但是,五天之后,杨维垣还是做了杨所修第二,继续攻击崔呈秀,同时深度美化魏忠贤。崇祯感到有些意外。在大明官场,很少有这么不识时务的官员。他这是死谏啊,为什么?难道做魏忠贤的炮灰就这么好玩?

拿下?还是不拿下?这是一个问题。

拿谁?拿杨维垣还是拿崔呈秀?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要命的是这次杨维垣给出的关于崔呈秀的呈堂证供太他妈精确打击了。时间、地点、人物、细节、情节,栩栩如生、真实再现。

更要命的是崔呈秀听完这些低头不语,几乎是默认了。

那就拿吧。崔呈秀被免除一切职务,回老家闭门思过。

魏忠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交易完成了。崇祯惩罚了崔呈秀而没有惩罚他魏忠贤,这是他俩之间潜规则的胜利。

壮士断臂,臂断了,壮士还是壮士。

魏忠贤悲壮地安慰一下自己,发誓要东山再起。

第四节 崇祯的两难选择

但是声浪已经开始了。

前面已经说过,大明的官员是何等人物?叶落知秋、管中窥豹玩的就是于细微处见真章。

真章是什么?

真章就是——他们虔诚地以为,崇祯出手了。

崇祯怒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是他们——大明的官员关于崔呈秀事件的全部理解。

崇祯怒了,他们也要跟着怒。怒主子之所怒,怒主子之不方便怒,这是做臣子的本分。

主子不方便怒的是什么呢?

无非是以什么方式、什么理由把魏忠贤拿下。

十月二十二,工部主事陆澄源上疏弹劾魏忠贤,说他拉帮结派,党羽遍布神州,“尽废君前臣名之礼”,是可忍孰不可忍。崇祯听了,低头不语,不置可否。

两天后,兵部主事又上疏弹劾魏忠贤。兵部的人比较粗野,对崇祯迟迟不处罚魏忠贤觉得不可理解,言辞之激烈那是相当的不满。同时妄度圣心,说崇祯肯定是因为先帝所托不忍下手。

崇祯听了,还是低头不语,不置可否。

十月二十五,刑部员外郎史躬盛贴出了大字报,历数魏忠贤的罪行:

举天下之廉耻澌灭尽,

举天下之元气剥削尽,

举天下之官方紊乱尽,

举天下之生灵鱼肉尽,

举天下之物力消耗尽。

这些罪行看得满朝文武大臣哭声一片,一个个痛不欲生,几乎只要崇祯一声令下,他们会马上上前摁住魏忠贤灭了他。

但崇祯还是低头不语,不置可否。

魏忠贤真切地知道崇祯的两难选择,如果没有先帝临死前有所托的话,他崇祯早就拿魏忠贤开刀了。现在,他必须给崇祯内心波涛起伏的情感世界加加温了。

午夜时分,崇祯没睡,魏忠贤也没睡。

他们两人站在了一起。

旁边没有第三人。

怎么样,说说你的真实想法吧。

我对先帝是忠心一片,对您是一片忠心。

那这满朝官员为什么对你非议这么多啊?给我一个理由先。

忠心需要理由吗?

非议需要理由。

这世上人无完人。只要做事,就有非议。

若有非议,必有难服人心之处。

可皇上您也被臣子们非议啊!

非议什么?

说您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你希望我硬起心肠吗?

皇上圣明!

皇上……

做人难,做臣子难,做皇上难,做不被非议的皇上,更难!皇上!

你走吧。

皇上!!

住嘴!你马上走……

午夜时分,崇祯没睡,魏忠贤也没睡。

他们两人再也不可能入睡了。

崇祯的问题是下不下手的问题。

有一千个理由可以下手,只有一个理由不能下手。

那就是先帝注视他的眼睛。

死者为大。

心灵知己云云,崇祯宁可相信那是呓语。

但是以孝治天下,却是崇祯不可突破的底线。

是继续养虎为患以循孝道,还是石破天惊你死我活,做一个背负千古骂名我行我素的皇帝?崇祯首鼠两端,茫茫然不知所措。

而魏忠贤的问题是要不要反了他娘的问题。

作为大明帝国网站唯一的总CEO,魏忠贤可以下达摧毁的指令。浪奔浪流梦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但是且慢!

崇祯如果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因为军队不在手中,崇祯刚刚任命了他的兵部尚书。

特务系统虽然可以逞一时之勇,但比不上军队的厚重扎实、后发制人。

再忍忍吧,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真正成大事儿。

只是,魏忠贤不知道他还有多少时间。这将决定他的等待有没有价值。

官员们进一步给他施压了,倒魏运动此伏彼起。

十月二十六,继刑部员外郎史躬盛贴出了大字报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员——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揭发魏忠贤之十大罪状。与史躬盛动用众多形容词来指责魏忠贤有罪的议论文不同,钱嘉征写的是说明文:什么罪,哪年犯下的,人证、物证以及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一一罗列其中。唯其冷静的文风,方显其理性、公正;唯其翔实的披露,方显其真实、有说服力。崇祯看完奏疏后,下了一道旨:把魏忠贤叫来,念给他听听。

魏忠贤面如死灰地听完之后,半天说不出话了。

崇祯火了:说说吧,不会都默认了吧。

魏忠贤说他无话可说。

崇祯把玩着奏疏:你知道这奏疏里面哪一句话让我最忍无可忍吗?

厂臣不知。

崇祯咬牙切齿地念道:……奉谕旨,必云“朕与厂臣”,从来有此奏体乎?

厂臣不敢。

什么不敢!你敢得很!

那是先帝这么称呼厂臣,厂臣受之有愧。

崇祯把奏疏扔给魏忠贤:回去好好读读吧,读个明白,明白什么叫为人臣子。

魏忠贤抱着奏疏毕恭毕敬地往后退,一边退,心里一边窃喜:为人臣子、为人臣子,看来我还是继续可以为人臣子的。

你要明白,你是先帝的心灵知己,不是我的什么心灵知己;你更要明白,朕与厂臣是绝对不可以并列的,绝对!

这是魏忠贤出门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崇祯的语调已经可以用“咆哮”来形容了。魏忠贤不确定这场风暴是不是就此结束了。也许该写一份检讨书了。就让一切开始于文字,结束于文字吧。

第五节 大明朝的脸不能不要

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蒙混过关的时候,他及时发出了预警。

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关键的时刻,所谓雷霆雨露莫非王恩,您可千万别看走眼了。

怎么办?凉拌!赶快称病走人吧……走快了,还能全身而退;要走慢了,您老人家也就别走了。

魏忠贤还在犹豫。他还想写检讨书,还想以最小的代价以图自保。

到底怎么办,您老人家回府自个儿慢慢琢磨,出了这个门,千万别说你来过我这儿。

不至于吧?

不至于?我告您,就这世道,也就我徐某人还有古道热肠,还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多少人现在是上赶着插朋友两刀啊。要不信您往这大明的官场走走,还有第二家府第为您洞开大门吗?出了这门您也就孤孤单单一个人往回奔吧!

徐应元说的没错,现在整个大明官场那是处处鸦雀无声、人人关门谢客。魏忠贤形单影只地在长安街上一路狂奔,路人避之唯恐不及。一切都结束了,人生也就这样了。谁说风景总是在远方?远方无风景,远方是荆棘遍地的陷阱。世事变幻莫测、繁华转眼成空,魏忠贤收拾旧行囊,倦鸟思归地跪在崇祯面前,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

崇祯闭上眼睛。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这个老东西,现在开始思退了。

给不给退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退一步会不会放虎归山?

崇祯:你真想还乡?

魏忠贤:是。

崇祯:你一个太监,还什么乡?!

魏忠贤:……【wWw。Zei8。Com电子书】

崇祯:你恶事做尽,还了乡,以后死了还能进祖坟吗?

魏忠贤:请求皇上给魏某指一条生路。

崇祯:这样吧,你到凤阳去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