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藏獒的精神-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佛教流传至今,就因为它坚守了人类的另一种价值:摒绝物质的虚无境界、寂美静雅的精神高度。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僧人也;以不贪为宝,以不财为臧,僧人也;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僧人也;古来芳饵下,谁能不吞钩?僧人也。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非真僧人也。该是整肃自己的时候了,佛门!

恬淡静守、安贫乐道是僧人对佛陀事业的继承,也是他们对众生的承诺。坚守信仰有时就是坚守原有的生活姿态。只有他们那种拒绝物质污染的生活才是最有影响力的信仰方式。与时俱进的可以是经济和政治,却不能是优雅的清贫、高尚的情操。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现代意义是:你不苦不寒就不可能梅放花香、万人赞赏。

世界越喧闹奢靡,佛门就越要清净无垢,否则你怎么成为净土呢?怎么会是精神避难的虚舍呢?怎么指导迷众走向物欲之外的澄门妙界呢?怎么能挽救众生脱离贪瞋痴妄的苦海呢?投身商界,放纵物欲,是佛教的自杀。穿着袈裟经商的人,对佛陀、对信仰、对众生都是一种伤害,不如丢开不渡己也不渡人的方舟,直接下海。

在这里我想引用不朽的尊者米拉日巴的临终证悟:轮回的世界里,积攒的要耗尽,造作的要坏灭,聚合的要分散,生了的要死去。无法避免的苦恼啊,什么时候消失呢?就在抛弃苦业,不攒、不造、不聚、不占的时候,就在求证无生之妙谛的时候。除了活命和证悟之需,什么也不要就是最殊胜的方便和禳解之法。

《伏藏》中古茹邱泽喇嘛舍弃布达拉宫峰座大活佛,去做一穷乡僻壤的乡长;香波王子拒绝伏藏大师的桂冠,扑向俗世的妈妈;仓央嘉措脱离宗教而成现实真佛,创办孤儿庄园。他们都是走向理想人性:佛法乃践行之法、济世之法、人性之法。有佛的人做官不贪,有爱的人经商不奸,有耻的人掌权必贤,有信的人为富必善。

为什么不能单纯朴素呢?单纯是因为质量第一,朴素是因为青春常在。不多余,不浮艳,铅华洗净。穿最简单的衣服,男人和女人的魅力就会递增;吃最简单的食物,身体的麻烦就会递减。单纯朴素拒绝张扬傲慢,它是谦逊的伴侣,在节俭而低调的平凡中收敛起高贵与魅力。君不见,水因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

佛教食素,西藏的喇嘛食肉是因为不食肉就无法生存。天主教和基督教照理也不该食肉,看《创世记》就可知道。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造人,使他们管理鱼、鸟、牲畜、昆虫。”神说:“我将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做食物。”上帝的旨意很明确:动物是被管理的,植物才是被食用的。

营养学家说人必须吃肉,牛羊猪的肉富含锌铁钙。我想问的是:牛羊猪的锌铁钙是哪儿来的?是不是吃草吃来的?它们能吃来,我们人类怎么就不能?可见即使不吃牛羊猪,人体本身就能产生锌铁钙,这是自然赋予的本能,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如果你非要用牛羊猪补充,你自身产生锌铁钙的能力就会下降,这叫用进废退。

对食素,男人比女人更多一重担忧。其实食素并不影响那方面的能力,反而愈素愈强。不用科学考证,动物就能告诉我们:食肉动物大多一夫一妻,子嗣稀缺。食草动物大多以一当十,瓜瓞绵绵。一只公羊能让四十只母羊怀孕,牛马驼鹿类似。人类的祖先早就知道,所以生殖崇拜中有公羊公牛的图腾,却鲜有虎豹狮狼。

麇集越多越感到我不在人群里。来自天性的离群索居的心理,让我常常觉得地球上只有我一人行走,一人面对着所有已知和未知的神。是的,我那么警惕稠人广众,本能地以为人一旦群聚,就没什么好事,就会出现精神“踩踏”。众说纷纭或众口一词时,连呼吸都不是自己的。朋友,听我的话,千万别到人多的地方去。

所以我不喜欢人众、大众、群众这些词,不喜欢聚会、聚餐、聚集这些事。聪明的人一旦聚到一起,就都会变傻。反之,愚蠢的人只要独处,就都会聪明起来。你在独处中澄定而飞扬、雅静而灵动,神采奕奕。偶尔路过镜子,傻了:怎么还有一个人?这说明你真的聪明了,你滋生了幽默,懂得唯有你才是你终身的伴侣。

过去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因为人都知书达理,再没文化也知道礼义廉耻,就是赳赳武夫,也讲个武德,胜之不武的事绝对不做。现在的人都知书不达理,越往人堆里钻,就越自私越圆滑越提防越排斥。社会的默化、群体的影响基本都是负面的。所以就该是“单人行必有我师”,你的师就是你自己。自主走向清净,独立感悟人生。

宇宙哲学、人生思想、大块文章、最高智慧,都是一个人感悟出来的,不是一帮人商量出来的。释迦冥想而有佛教,耶稣独思而有基督。大禹独步天下,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孟子独善其身,陶潜孤生介立。伟大的孤独者连哭也要“独怆然而涕下”。一般讲,喜欢趋同从众、扎堆商议的人,智商都不高,也没什么大出息。

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成就,哪个是由集体研究获得的?拿破仑在孤岛崛起,雨果在独屿完成《悲惨世界》,哪个不是靠自己完成的?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孤云飘走。叔本华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孤立是被群体抛弃,独立是抛弃群体。二者都是考验。追慕孤独就是追慕坚毅。人生在世,须懂得自我放逐的价值。

清净、光明、喜乐、慈悲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给与生俱来的“本有”提供了存在的理由,并使它光荣而流长。那么“本有”到底是什么?是清净、光明、喜乐、善良,是佛与上帝的信仰对人类神圣道德的守卫。在这里,欲望显得卑鄙而无耻。它在温饱祥和等自然需要之外扮演了撒旦的角色,诱惑得我们尽管知道它是罪性的源泉,却还在流连忘返。

人跟欲望的关系最讲究分寸:没了不行,多了便糟。欲望和人性会黏合成分币,并告诉我们分币的两面都是分币而欺骗我们。我想问:要是别人在你的天然秀发中插上满头艳俗的花,你是拔下来扔掉还是继续顶在头上?奢欲是爱情之外的强暴,是自然之外的添加,是人性之外的兽性。如果不是,它为何让我们败坏如斯?

尽管我们坚信麦琪的礼物比赖昌星的凯迪拉克来得更真切,但我们仍然醉心于后者而孜孜不懈。打个比方,简单生活是你亲妈,奢侈追求是你后娘。你朴素美丽的亲妈还健在,你却给自己找了一个花枝臃累的后娘。为什么?社会越来越繁复华躁、虚伪不实了。但还是要记住,生活越简单越有质量,大境界、高境界都很简单。

人生的目标无疑是虚无,可我们对虚无不仅一无所知,而且避之唯恐不及。我们追求利益之丰、地位之高、房车之阔、奢华之极,直到变成欲望的奴隶和工具,境界低下,精神萎然,生命异化。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一是求缺,二是求无,三是求净,四是求心性光明。在一无所有中求得一无所缺,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如果你打算律己并利他,你就获得了信仰的关注,就不必进庙朝拜。信仰关注的并不是祈求和膜拜,而是仁爱、良善、信实、温柔、节制以及所有对真理的践行。人活着,无情无爱便是罪。如果我们连有情有爱都不在乎,那么朝拜比不朝拜更糟。神会一眼认出你:那厮居然也来了。说到底你膜拜的不是偶像,而是你自己。

现实的污浊并不是我们放弃清洁的理由。心境和生活的距离也许恰恰就是我们观照自己的平台。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善良,首先自己就应该善良。做一个好人并不难,有时仅仅做到不同流合污就够了。人活一世,没有必要事事迁就别人。如果你还有余钱,就给她一碗饭,你将自赏一天。被施和施舍都可能是喜乐的源泉。

烧香的人越来越多了。越多佛就越孤独寂寞,那份孤独是众里身单的孤独。因为佛完全被误解、曲解、拆解了。这跟背信弃义是一样的。许多拜佛的人,实际上抛弃了佛。佛一无所有,是断财归真、清净不为的象征,而我们却为贪欲而求、为痴妄而拜,公然拿污垢之心染濡神佛之意。越是万头攒集、香火弥天的寺庙,信仰就越荒凉。

恭敬心决定一切,而不是香火。连人都不愿待在烟尘污染的环境里,何况清洁如高山白冰的神佛呢。虔诚既是前程。心香一瓣足平生,无事澄然对天空。素人素心即可迎来清天丽地。真的信仰属于灵与肉的交汇,是极其私密的人天对话。在卧室静然完成的祈祷和忏悔是最有效的朝拜方式。种佛在心田,你有什么好怕的!

最初,我们干净得难以想象:冰山来水、森林涌泉、云上高蓝、洁里清风,绿如滴露的翡翠、白似幻空的羊脂玉,晴朗的肉身中是冰心月魂。通透、虚无、光净至极。体无垢,心不染,绝了纤尘,来了光明。画图本无色,音乐石上流。心性纯粹到空空,澄净到你根本不存在,是无有和自性本身的显现。这就是明空赤露。

但我们很快失却清爽,污染来自家人、社会、后天的一切。金钱给你俗色,人际给你庸颜。权欲让你无耻,财欲让你无德。利益侵害而来,争夺发生在每时每刻。你是清澈的水,却被掺杂为酒、为奶、为含滓之泔、为烂泥之污。阴暗、愤怒、嫉妒,伴随着肮脏、下贱、可怜,痴妄不明、贪婪不洁、瞋恨不宁。你是谁?

那么,就让我们回到从前,看看世间还有哪几样东西纯真而干净:婴儿的口涎、妈妈的奶水、青春的梦幻、初恋的情丝、爱到深处的目光、高山流水的友谊、悲情的眼泪、失悔的光芒。那时候神望着你,也就是天望着你。那时候你的心就是你的天、你的神。那时候你拥有心中的神和神圣的心,谦卑而高妙、广大而慈祥。

如果水中有滓,宁静就能使其沉淀;如果轻浮不沉,过滤即可清净。宁静和过滤便是除尘除垢的方法。如果水中掺奶,奶水不分,发酵并凝固,奶水自分;如果水中掺酒,酒水不分,敞开瓶口,酒精自会发散。凝固和敞开也是除尘除垢的方法。如果是污泥烂水,再也无法区分,那就心做种子,开出一朵芬芳鲜洁的莲花。

常听说修行修到最后就是傻子。理由是你无憎无爱、无牵无挂、无思无虑,你不是傻子是什么?世俗之中人人都在修行,区别仅在于有人有意,有人无意。无思无虑的是自我而不是心性。心性无碍就是禅化人生,做事而不沾滞于事,过水而脚不湿。过水不湿不仅不能傻,而且要有超人的智慧。所以说修行就是修出智慧。

为了使蓝天更蓝,天空有时会擦过乌云;为了使大海归静,狂风有时会掀起怒浪。当裸岩让森林更秀,遮蔽让阳光更亮,你会发现,一切黯然和伤悲都是阳光和开心的准备。如同我们因死别而痛楚时,无意中就分享了走向天堂的喜乐。历练着的人应该知道,在命运面前,人生其实没有幸与不幸的区别。苦难和幸福都是亲密伴侣。

信仰首先是自净的,其次是利他的。慈悲的含义就是:承担别人所有痛苦,给予别人所有幸福。尽管这是菩萨境界,凡胎俗骨万难做到,但至少我们应该明白向风慕义也是一种意境。当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时候,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就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了。想做一个好人和做成一个好人,都有同等的质量。

想做一个好人和做成一个好人,都有同等的质量。善念和善举有时并没有区别。我这样说,是想解决愿望和能力的差距。很多事我们想做,能力却达不到,拥有的仅是同情和祝福。但我们不必沮丧,创造一个善良的气场,让美好显起名,让丑恶露其形,不也是侠肝义胆之举吗?你是高手你就上,不是高手你就喊:好啊。

那一刻我望着天空:在一阵乌云翻滚,雷鸣电闪之后,所有的都被宁静消融,被虚无化解。它们并不曾损害天空。天空把它们改造成阴晴的交替和喜怒的来逝,在向我们显示无常的秘密。永恒的只有阒然之空。空不是没有,空的境域里一切都有。当虚静和光明生起,心便能包容一切,并把一切融化为深刻而久远的喜悦。

放弃一切执着和不执着,放弃一切被执着的对象和不被执着的对象,回归自然天性:工作快乐就工作,思想快乐就思想。要明白你的天性由以下品质组成:从容淡定、平静安详、温文尔雅、乐观向上。贪婪、瞋恨、嫉妒、痴妄、郁闷、恐惧、焦虑等魔鬼还会来,但它们很快被接纳、降服、改造,成为喜悦光明的一部分。

我瞥见我的灵魂,那是净蓝之空,无尽的蓝空。我撕裂我自己,看到我的五脏六腑是那么干净。我清净,世界便清净;我光明,世界便光明;我喜乐,世界便喜乐;我慈悲,世界便慈悲;我脱胎换骨,世界便脱胎换骨。是我给了世界盛大的喧闹繁荣,现在我要给它更加盛大的虚无幻灭。我是神,我创造世界,茫茫空空。

还有什么比爱更悲伤

当我们已不再期待果实,秋天的意义便被看成是夏天的衰退。在这个衰退的季节里,冬天反而成了渴望:丰盈的白雪,充沛的寒冷。如果我们足够温暖,就想有一只冰凉的手能够塞进我们翅膀一样闭合的腋窝;如果我们和天地同凉共冷,就想有一种温暖能够散发在空气里朝我们微笑。孤独着,又缠绵着。这时候,所有的人都是少男少女。

雨巷的情景不多见了。撑着油纸伞的惆怅、芬芳的哀怨、寂寥的彷徨,早已被决绝的取舍驱散。欲望灿烂而有力,爱得狠,爱得干脆,或者干脆不爱。望着窗外的雨丝,我想,我为谁去撑伞守望呢?我爱的人们已是香车宝马了。生活富足着也贫乏着。贫乏的是爱,是爱的情调。你吃过没有咸味的盐吗?那就是你的爱。

突然想,人类至少有一半男女是有性无爱的。但我们不必沮丧。我们即使不能创造伟大的爱,也能收获迷人的性。性与爱分家时,快乐并不歧视任何一方。然而,前面毕竟有更迷人的风景:性爱合一的田园、无性有爱的月光。朋友,记住了,“爱”到最后才会出现,别让性挤掉了爱。因为你是最有爱最会爱的一个。

我们期待着爱情,有时会把它看成生活的全部。爱情却向我们隐藏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失望和悲伤。无奈的悲伤和难言的失望显露了爱情的真相,让我们发现越明亮的眼睛越有天然的狡黠。放下来吧,一切期待,让我们活在还没有喝完最后一杯酒的此刻:莫扎特的《催眠曲》正在响起。睡吧,爱人!还是明天再喝那杯酒。

从生老病死的角度,爱情从来都是悲剧,无论你多么爱她或他,你都得跟她或他分离。从结婚生子或同居上床的角度,爱情又都是正剧,因为快乐伴随着你,延续你生命的孩子伴随着你。可见人世间的正剧是多么短暂,而悲剧又是多么地绵长恒久。没有结合就没有分离,我们找到了爱人也就等于开始了悲剧之旅。

如果我们没有爱,自然就没有悲剧。可是我们怎么能没有爱呢?就这样,我们明知前面是悲剧,却还是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所以说爱情的真相是悲剧,悲剧的真相便是爱情。现在明白了吧?原来让我们幸福快乐的是悲剧。悲剧主宰着人类,她的眼泪中有我们的笑容。所以人生并不是要防止悲剧,而是要感恩悲剧。

不管是爱情还是生命的悲剧,我们面对的都是时间。人类有可能占领一切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