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海经·故事奇闻2010年第4期-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南宋朝廷,韩将军狠狠吐了口唾沫,由于奸人作梗,不仅无后援,就连最基本的粮草也没有保证,岳飞元帅正在为此事与朝廷周旋呢。【wWw。Zei8。Com电子书】
  所谓的“庆功”,只是水酒一杯。韩将军亲自斟满一杯酒,双手递给周副将道:“周将军,请满饮此杯。”言语中饱含歉意。
  想当初,韩将军手下兵马不断、粮草不绝,每当打完胜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不豪爽,如今却……韩将军长叹道:“朝廷如此,我辈奈何。”心巾不仅隐隐地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来。
  
  金马阵
  
  果然,没过多久,韩将军不祥的预感应验了。
  这次,金兵来者不善,竞在城外五里处安营扎寨,大有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架势。
  首战对阵,又由周副将抢得“头牌”。周副将率众刚出城门,在城头上观战的韩将军这才发觉大事不妙,急呼道:“周将军快回城……”无奈周副将抢功心切,绝尘而去,不多时已对垒敌阵前。
  军令既出,韩将军为何又收回?原来他突然发觉形势不对,敌军两主将、两偏将全是生面孔,而且兵齐马壮,与往日大相径庭。
  周副将越战越勇,却感觉越战越累,一杆独步武林的铁枪,此时却连一条血路都未杀出,心里暗暗叫苦:糟了,遇上金国传说中的“金马阵”了!
  这“金马阵”,连戎马一生的韩将军也只有耳闻,据说是金国军队不轻易示人的法宝之一。若步兵对战,韩将军手下众将都是武林高手,兵士也尽得真传,自不在话下;但若论骑战,金兵则得天独厚,令人不敢望其项背。这金人玩马的功夫,还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总算见识“金马阵”的威力了!韩将军发现,若攻其首则尾应,攻尾则首应,居中则首尾相应,整个排阵环环相扣,紧锣密鼓,找不出丝毫破绽。不说应战之人,就连观战的韩将军也看得眼花缭乱。
  周副将已陷入重围,韩将军心急,令城门大开,施展轻功“八步赶蝉”,从城头跃下,领一队精兵,飞身上马,大呼道:“随我去救周将军……”
  不想还未到敌前,却已是回天乏术。周副将及手下兵士已深陷“金马阵”中,全军覆没。周副将的首级已被砍下,血淋淋飞出数丈远,这一瞬,周副将还拼死一击,使出“飞龙枪”,将敌军一主将射了个透心凉。
  “周将军!”韩将军悲号一声,像一头发怒的雄狮,冲进阵内,将周副将的尸首抢出后,便喝令收兵同城了。
  韩将军为何能冲进“金马阵”?并非他已破阵,而是周副将的尸身并未在阵内,加之韩将军的兵器特殊,用的乃是隋朝时骁果军中郎将宇文成都的成名兵器——凤翅镏金镗,重280余斤,韩将军有勇有谋,只打马不打人,乱了敌方阵脚,才侥幸将周副将尸身抢出,并全身而退。
  回城后,韩将军令紧闭城门,无论金兵如何叫战,绝不可开门迎敌。
  
  军令状
  
  痛失爱将的韩将军悲痛万分,独自一人紧闭房门。此时,更令他焦虑的是,前几日岳飞元帅传来的一封八百里加急文书中称,朝中的“主战派”与“议和派”也斗得不可开交,最后议定,以三月内,众将抗金战果为凭,赢多则主战,输多则主和。
  韩将军镇守的是中原要塞,更是可赢不可输。眼下金兵突然换防,拿出“金马阵”与己对抗,事先绝对有预谋,因为这“金马阵”还有个玄机,它并非普通的军队战阵,而是金国皇室的秘密卫队,不到生死关头,不会出战……如果韩将军猜得不错,此事跟朝廷“议和派”奸臣不无干系。
  眼下最紧要的,便是如何破这“金马阵”。韩将军已见识其威力,不免有些后怕,想得头昏脑涨,也未想出破阵之法。
  韩营内,周副将的丧礼,在一片哀怨的气氛中进行。“谁能破‘金马阵’,本将军愿将帅印拱手相让!”韩将军环视众将,掷地有声道。
  众将面面相觑,无人接话。并非将士贪生怕死,而是大家深知,想破“金马阵”,仅靠骁勇善战是不够的。
  营帐内一片寂静。正在此时,传令官来报:“禀韩将军,周副将营下,有一兵士说能破‘金马阵’!”
  帐内一阵骚动,众将议论纷纷,这韩营中,还未听闻有这样的军事奇才啊。
  危难之际,正是用人之时。韩将军也顾不了许多,传道:“快快有请!”
  不一会儿,人被带了进来。此人身高不足五尺,年逾不惑,不像作战军士。韩将军正待发问,此人跪倒在地道:“韩将军,小人于海,乃营中火夫,随军驻守前,归属周副将帐下,周副将待小人恩重如山,今遭不测,小人愿以死相报,为周副将报仇雪恨!”
  韩将军开门见山问道:“你有何破解之法?”
  于海回道:“小人暗中观察甚久,其实这阵法也并非无懈可击。不过这破阵之法,需全体军士共为之,不动刀、不动枪,而是……”
  见于海欲言又止,韩将军急道:“你但说无妨。”
  于海怯怯地看着韩将军,缓缓说道:“破阵之法,需让全体军士唱歌。”
  此言一出,帐内哄堂大笑。韩将军正待发怒,却听于海正色道:“小人愿立军令状,若此法不能破阵,愿以人头祭奠周副将!”
  韩将军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如今只有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几天后,于海手执令旗,正式受封为“破阵先锋”,所到之处,歌声四起。这也引起了韩营内许多将士的不满,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唱歌!
  于海那沙哑中略带沧桑感的歌声一出,倒也镇住了不少人,为啥?听他唱的词便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不是岳飞元帅的“满江红”吗!
  歌声从于海浑厚的嗓音中传了出来,顿时,兵士们士气大振,连韩将军也情不自禁,挥舞着风翅镏金镗,跟着大声唱了起来。论歌声,确实不动l听,武将们全是粗声大气。虽没有余音绕梁的婉转,但此刻绝对能使人豪气大增。难道于海以唱歌破阵,只是为了鼓舞士气?
  唱至上阕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时,于海嗓音突变,发出了“嘶嘶……嘶嘶嘶……”的马叫声。那叫声时长时短,时急时缓,连续了数遍。军士们都怔住了,继而狂笑起来。
  “听令,准敢再贸然取笑,军法处置!”于海大怒,扬起令旗吼道。军令一出,四周立刻悄然无声。
  于是,军营巾充满了歌声与马叫声,不多时,于海用来破阵的歌,已练习得整齐划一了。
  到此时,不仅是韩将军,几乎所有将士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合唱”的时候,那段马叫声一响起,军营里便有许多马开始躁动起来,变得兴奋异常,不停叫唤。
  见此情景,韩将军的眼睛不由得亮了起来……
  
  归槽曲
  
  金兵已挑衅数日。城楼上,韩将军问道:“何时能出战?”于海道:“请韩将军号令整装,待我看准时机,随时待发!”
  午时三刻,于海突然说道:“韩将军,可以出战了!”
  韩将军一马当先,领着众将士开城倾出,向“金马阵”冲去。
  按于海事先的安排,韩将军及帐下猛将,高歌“满江红”,直奔“金马阵”中央。韩将军手中的凤翅镏金镗好生了得,顷刻间,二十余匹金兵战马被打死打伤。待“金马阵”首尾相应时,嘹亮的马嘶声便从宋军将士口中发出。
  “金马阵”中的马匹突然扬声应和起来,且越叫越急,任凭马上的金兵如何呼唤驱使,都不为所动,阵势顿时大乱。
  韩将军大喜,一声令下,策马冲杀过去,将金兵杀得人仰马翻,落花流水。
  宋军一洗前耻,众将士欢呼雀跃,兴奋地将于海抛向空中。
  韩将军好奇地问于海道:“你的破阵歌中,究竟有什么玄机啊?”
  于海回道:“此歌是小人急中生智,才想出的破阵之法。用‘满江红’作引,只是为激发士气,而那段马嘶声才是关键。小人自幼随父圈马,对马颇有心得,那段马叫声是唤马群进食的呼唤声,说透了便是马语,一般人并不了解。
  “……军马属圈养马,尤其是‘金马阵’中的战马,一日数顿草料,按时定量喂养,小人暗中观战,发现午时三刻后不久,便是金人喂马补料之时,此时出击,并高声唤马进食,定会引得马群骚乱,从而破阵……”
  韩将军大声喝彩道:“此法妙啊!”
  言罢,韩将军当着众将的面,将帅印双手捧到于海面前道:“干得好!请接此帅印!”
  于海慌忙道:“韩将军言重了,带兵打仗,小人实在不内行,恳请将军收回成命……”
  不久,金人撤兵。八百里加急捷报传至京城,朝廷上下一片轰动,“议和派”一干奸臣,全都变成了霜打的茄子。
  韩将军班师回朝,岳飞元帅率仪仗军,出京城外十公里迎接。路上,韩将军将破“金马阵”的前后经过禀于岳元帅,岳元帅连声称赞后,问道:“这破阵的曲子叫什么名字?”韩将军挠挠头道:“还没名字呢。”岳元帅想了想,道:“既是唤马进食,干脆称作‘归槽曲’吧。”
  韩将军一时兴起,说道:“速传于海上前,为岳元帅献唱‘归槽曲’!”
  于海高唱道:“怒发冲冠,凭栏处……”众将士忍不住跟着唱起来,歌声绵延数里。唱到“归槽曲”时,前行的马队突然躁动起来,岳飞元帅未及防备,差点儿从马背上摔下来,忙制止道:“韩将军,别唱了,这‘归槽曲’是拿来对付‘金马阵’的,不能对付自己人啊。”说罢,同韩将军哈哈大笑起来。
  至今,有许多牧马人,能轻易将马群唤同,想必其祖上乃是韩将军部下,将这“归槽曲”一代代传了下来……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真假兄弟锁

作者:王永坤 字数:5341

  图/元富
  
  一、有恃无恐郜成作恶多端
  
  故事发生在大明洪武年间。
  长江之北太平府最繁华的紫石大街上,有一处飞檐耸脊、门楼高大的府第,府主人乃是赫赫有名的忠继侯花炜,他可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时亲封的第一位侯爷。由于花炜年龄幼小,府中实权多年来一直掌握在他的舅舅、花府总管郜成手中。这郜成领着一帮恶仆在太平府城内开设银号粮行,强买强卖,鱼肉百姓,可历任太平知府却对花府和郜成敬而远之,甚至南直隶布政使也奈何他不得。
  要问官府为何对郜成如此畏怯,不为别的,只因为花府内建有一座藏锁楼,楼上供奉着一把非同寻常的兄弟锁。
  何谓兄弟锁?乃是异姓之人在结拜为兄弟时,特让锁匠打制的外观相同、内里锁芯也完全相同的铜锁,其寓意自然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而唯一一把钥匙,则由结拜大哥掌握。花府珍藏的,就是花炜的父亲花云当年与朱元璋结义时的兄弟锁。想当年朱元璋未发迹时闯荡江湖,与怀远人汤和、定远人花云最称莫逆,三人撮土焚香,义结金兰,打制了三把锁面上雕有鲜桃图案的兄弟锁,蕴含仿效三国时的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意。兄弟三人各持一把,因朱元璋年长,那把开锁的单拐钥匙自然由他保管。结拜以后,兄弟三人每次分手后再相聚时,总要南朱元璋亲手打开这三把兄弟锁,以示三兄弟手足俱全。
  时逢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三人投入红巾军郭子兴部,出生入死,同甘共苦,渐渐兵强马壮。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了这支红巾军的头领。其有一统天下之心,以刘备自居,将武艺高强、深沉多谋的汤和视之为关羽;而虎背熊腰、面黑如漆被人称之为“黑将军”的花云则因勇敢善战,被他视之为张飞。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朱元璋率部渡江占据金陵称帝这一年,因北方元军的大举反攻,坚守江北太平府的花云血战月余,不幸城陷战死。朱元璋闻知,大为悲恸,亲自带兵收复太平,终于找到避难乡间的花云妻子郜氏、郜氏之兄郜成和年仅三个月大的花云遗子花炜÷感念之下,朱元璋当即封花炜为忠继侯,并亲颁免死金券——须知功大如徐达、常遇春之辈,后来尚只得到免死一次的铁券——这免死金券意味着以后无论花炜犯下多大罪、多少次罪,都可以免死不问!因此,天下太平后,郜成便替外甥在府中盖起这么一座美轮美奂的藏锁楼,将花家这把传家的兄弟锁连同皇上赐予的免死金券供奉起来,拉大旗作虎皮,从此在太平府肆意胡作非为!
  洪武二十四年,郜成一伙的所作所为终于由锦衣卫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勃然大怒。与此同时,多年来一直锁在他心中的疑惑也被勾了起来……
  
  二、告御状新科进士受大任
  
  锦衣卫密报未几日,恰逢春闱大比。揭榜后,众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太和殿,向皇上谢恩。礼毕,进士们正要退下殿,忽有一个年轻进士手举状纸,匍匐在地,高呼:“万岁,小臣有状要告!”原来,这新科进士借晋见皇帝之机告御状来了。
  朱元璋忙命太监将这进士的状纸呈上来,接过一看,不由吃了一惊,原来这进士状告的不是别人,正是忠继侯花炜的舅舅郜成!状巾所列举的郜成罪恶,与几天前锦衣卫的密报无二,再看落款具名,乃是太平人陆天赐。朱元璋心中一动,降旨独将陆天赐留下,到后殿单独召见。
  陆天赐诚惶诚恐地随司礼太监梁太监来到后殿,向皇上大礼叩拜。朱元璋一见陆天赐状貌,不由义吃了一惊,只见这陆天赐身材魁梧,虎背熊腰,面黑如漆,丁点儿也不像个文人秀士,分明是个赳赳武夫!
  “你,你怎么生得如此之黑?”朱元璋突然没头没脑地问道。陆天赐一愣,但很快答道:“禀皇上,小臣出身渔家,自幼水里钻,日头晒,因此长就了一身黑皮肤。”
  朱元璋不觉大笑道:“原来如此,你倒使朕想起一个人来。”随即脸一板道:“你只状告郜成,为何不告那忠继侯花炜?”
  陆天赐从容道:“花炜年纪虽轻,却循规蹈矩,听说他每日呆在府中,同母亲花老夫人郜氏一起吃斋念佛……”
  朱元璋突然打断陆天赐的话,指着御座旁的一撂奏折,语气变得很严厉地道:“你所说好像不对吧?朕接到不少官员的报告,都说是那花炜恃强凌弱,无恶不作!”陆天赐一惊,抬头一看皇上目光如炬,灼灼逼人,但他还是定下心神,实话实答:“恕小臣直言,花炜确实不曾做出什么恶事。是他的舅父郜成打着花炜的名义,仗着花府中的兄弟锁和皇上当年御赐的金券干尽欺压百姓之事。小臣临来京城应试时,家乡父老牵着小臣的衣角,相送几十里,一再叮嘱小臣将他们的苦楚告知皇上!”
  朱元璋这才笑了:“你没有欺骗朕,是个为民请命的实诚君子,朕挺欣赏你——若是百官皆像你这样不畏权势,大明江山固若金汤矣!不过你打算让朕怎么做呢?”
  “请皇上收回花府的金券,依大明律治郜成一伙的罪,还太平府百姓一个真正的太平!”陆天赐脖子一拧道。
  朱元璋点点头:“果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随又皱眉道,“可那金券岂能随便收回的?”朱元璋眯起眼睛,回忆起了往事……
  当年,太平府陷落之际,花云曾派一亲信冒死突围,向朱元璋告急。那亲信还告诉朱元璋,花云的妻子郜氏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