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刻骨的康桥之恋,如今徐志摩已经离婚,可林徽因依旧决绝离他而去。她的选择令很多人不明白,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因为谁也不能代替谁的人生。

五月八日,是泰戈尔先生六十四诞辰,为了庆祝他的生日,新月社的成员用英语编排了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或许是因为两个人曾经本就是一对恋人,又真心地相爱过,他们将戏下的情愫带进了戏里。所以舞台上,他们很快就投入到各自的角色,演得惟妙惟肖,惹得台下看客掌声不断。

原本旧情难忘的徐志摩,在舞台上又重新找回了当年康桥时的感觉,林徽因无以伦比的美丽令徐志摩产生了许多幻觉。台上的他们几乎忘记自己是在演戏,误以为一切都是真的,那份感情原来一直都不曾丢失,彼此一直都在。台下的人都被他们的演技打动,就连不懂英文的梁启超都看出了端倪,有些不痛快,而梁思成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直到戏的落幕,林徽因和徐志摩才恍然醒转,原来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戏。一场戏,拉近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距离,也令他们再次跌进情感的泥淖里,惹来无限迷离。那时与他们熟悉的朋友开始猜测,这位美艳如花的女人究竟会选择浪漫洒脱的徐志摩,还是选择儒雅稳重的梁思成。

这几年苦苦压制的情感竟在这短暂的瞬间被瓦解,可林徽因心底明白,她所能做的就是,趁还没有再次沦陷的时候尽快逃离。她必须逃,唯有远离徐志摩她的心才能渐次平静。否则,不但伤了自己,还将再次伤害他们。

偏生泰戈尔在京,他最喜欢的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所以他参加的诸多活动中,徐志摩和林徽因每每都在场,他们一起游玩京城,一起拜会了溥仪、颜惠庆。诗人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永远都是那么风情万种。一朵飞絮都有了韵致,一粒微尘都成为向往,一个擦肩的路人都是前世的约定。骨子里本就浪漫的林徽因,又怎能禁得起这些柔软事物的诱惑,每一次与徐志摩对视都令她意乱情迷。

为了不让错误继续下去,林徽因极力让自己从梦境里清醒过来。五月十七日,林徽因单独约见了徐志摩。薄暮的黄昏,一弯新月挂在柳梢,痴情的徐志摩以为如此美好的意境,是为了给他和林徽因营造浪漫的气氛。但林徽因道出的却是别离,她告诉徐志摩,彼此选择好自己的方向,认取适合自己的生活模样,再不要交集。

徐志摩不明白,他和林徽因明明是相爱的,为什么她要这样一次又一次决绝转身。浮世红尘,相遇已经很不易,相爱更不知道修炼了多少年。如此深刻的缘分她不去好好珍惜,竟要这样辜负。或许徐志摩不明白,林徽因爱他是一种幻境,爱梁思成是一种真实。她是一个优雅的女子,任何时候都不会让自己狼狈。

我们无从得知那个夜晚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谈话,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没能在一起。与林徽因携手天涯的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相互提携几十载,为建筑事业作出巨大的努力和不朽的贡献。也许风花雪月只是林徽因偶尔想要品尝的一杯咖啡,而凡尘烟火才是她要的真实生活。

也许林徽因为自己的转身找了一个苍白的借口;也许她许诺了徐志摩来生,因为那些给不起今生的人,都愿意将遗憾托付给来生。他们认为今生的遗憾,来世可以弥补,今生来不及唱完的那出戏,来世还可以再度演绎。想起冰心的一句话:“如果今生是有趣,那么今生已经足矣。如果今生是无味的,那么我不要来生。”是啊,来生只不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给不起任何人实在的安慰。可薄弱的我们还是需要借助这些虚妄的梦,支撑着走完漫漫人生路。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的都忘记,让你漫不经心地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里。

各自安好

我一直以为,既是被上苍安排到了尘世生而为人,就免不了在人间应景。红尘之中,有许多课程是你我必须修炼的,尽管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去追求。倘若不修,就注定要被抛弃,注定成不了正果。

这世上应景的又何止是人,凡尘万物皆如此。草木山石、飞禽虫蚁,都有其无法推卸的使命。它们的到来,也许有前世今生之约,为了某个人,为了某种生物。我相信,每一段缘分,每一个故事,都意义非凡,耐人寻味。而人生聚散原本寻常,缘来缘去皆已注定,有时候,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那时候,林徽因已对徐志摩表明心迹,她的决定再不容许有丝毫的更改。五月二十日夜,泰戈尔离开北京去太原,再从香港经日本回国,而这一路,徐志摩一直陪同。林徽因和梁思成等人到车站为他们送别,看着林徽因从此和梁思成成为眷属,徐志摩心痛不已。那种无以名状的惆怅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每个人所悲伤的事情不同而已。

泰戈尔做了一首小诗送给林徽因:“蔚蓝的天空,俯瞰苍翠的森林,他们中间,吹过一阵喟叹的清风”。想来这位浪漫的诗人,一定将天空暗喻成徐志摩,而那碧绿一定是林徽因了。这两位原本应该相爱相守的恋人,却注定要天涯相忘,再不能携手人间。泰戈尔所能做的,唯有淡淡叹息,祝福他们,从此各自安好。

最是伤怀的当为徐志摩,他透过车窗,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伫立在一起,连一句道别的话都不知道该'文'如何说起。想着此'人'番一去,天各'书'一方,再相逢已'屋'不知在何时,他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取出纸笔,想在火车开前写一封简短的信交给林徽因诉说心怀。

落笔几行,徐志摩知道这是一封寄不出的书信。在车窗外的林徽因不会不知道徐志摩的心情,亦懂得他的黯然神伤。可此时若对他慈悲,就是将来的残忍。她知道,车窗内有一双眼睛正看着她,带着忧伤的怪怨、不舍的遗憾。给不起他任何的安慰,火车已经开动了。徐志摩看着林徽因那纤柔的身影、挥手道别的淡淡无奈,终于落泪了。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徐志摩是真的伤心了,自从邂逅林徽因,发生了那段康桥之恋,他的心就没有停止过燃烧。为了林徽因,他决然离婚,算得上是抛妻弃子。为了林徽因,他丢下所有骄傲,出入梁府,不顾身份跟随她和梁思成一起。为了林徽因,原本多情的他,如今摒弃繁华诱惑,独为她痴痴守候风雨几载。

自从遇见林徽因,徐志摩的诗情似幽涧的清泉奔流不止。他曾说过:“最早写诗的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感慨,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缝间散作缤纷的雨。”人在爱的时候,总会被某种神奇的力量牵引,做出许多你曾经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徐志摩是诗客,所以林徽因是他灵感的源泉。许多时候他觉得,文字是为她而生,一如他来到人间,是因了她的存在。

如果没有遇见,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人生都不会是这般模样,他们的存在也许会因为缺少这段情感而索然无味。有些人,有些情,是无从代替的。纵然后来徐志摩有了陆小曼,但是林徽因一直安稳地住在他心底,不曾有过真正的别离。他们都记得,在那段锦瑟光年里,他们曾经那样地相爱过、拥有过,真的足矣。

徐志摩走了,这年六月,林徽因也走了,她随梁思成前往美国留学。七月七日抵达伊萨卡康奈尔大学。林徽因选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梁思成选水彩静物画、户外写生和三角。九月,他们结束康校暑期课程。

原本林徽因要和梁思成同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可是梁思成的母亲病重。更让林徽因伤心的,则是梁思成的母亲李氏对她一直不喜欢,甚至说出至死都不接受林徽因的话语。或许很多人都不明白,美丽清纯、才华出众的林徽因为什么会讨不到一个老太太的欢心。想来正是林徽因的风华绝代令梁思成的母亲有了危机之感,再者她怎能不知道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那层暧昧关系,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儿媳妇可以像白纸一样的洁净。

人和人之间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个缘字,或许林徽因和李氏就缺了这个字,无缘,就算做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骄傲的林徽因如何能够忍受梁思成母亲对她的侮辱,对她来说,人格和尊严高于一切。倘若不是因为惧怕红尘无情刀剑,林徽因又怎会那样决绝离开徐志摩,选择和梁思成共赴人生之旅。梁思成母亲对她的偏见令林徽因心灰意冷。

失落之余,林徽因更加怀念徐志摩,怀念在一起度过的浪漫时光。她甚至会问自己,当初的选择真的是对的吗?林徽因给远在北京的徐志摩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我的朋友,我不要求你做别的什么,这会儿只求你给我个快信。单说你一切平安,多少也叫我安心……”林徽因写这封信,心中含着委屈,亦带着牵挂和些许愧疚。她虽然与徐志摩道过别离,但是从来就没有心安理得,因为她始终觉得亏欠他一个理由。

当徐志摩收到林徽因这封信后,那颗本已冷寂的心又在瞬间燃烧。他以最快的速度回了一封信,又快速去了邮局发了电文。因为急切,信里的内容甚至有些词不达意。但徐志摩知道,林徽因读得懂他的心声,哪怕他回寄一张白纸,那个冰雪聪明的女子亦能读到别人读不出的况味。尽管他明白,林徽因的信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在她悲伤难耐的时候,能够想到他,他觉得已经足矣。

林徽因收到徐志摩电文的时候,她已经躺在病床上,接连几日的高烧让她觉得像骨头散了架似的疼。人在病的时候才明白,这世上无论怎样的至亲,怎样的至爱,都不能代替你去病,代替你去痛。心灵的痛,身体的痛,都只能自己一个人承担。但徐志摩的信依旧给她带来了许多的安慰,就像一帖沁凉的药敷在她的伤口,减缓了疼痛,令她产生甜蜜的幻觉。那时候,他们在天涯一方,泪流不止。

流水过往,一去不返,可为什么人总是在悲伤惆怅的时候,会无法抑制地怀念从前。或许因为我们都太过凡庸,经不起平淡流年日复一日的熬煮。想当初站在离别的渡口,多少人说出誓死不回头的话语。到最后,偏生是那些人需要依靠回忆度日,将泛黄了的青春书册一遍又一遍翻出来阅读。

第四卷:漫步红尘烟火里

陌路交集

人在梦中,总是可以随心所欲,犯下的错可以不去弥补,闯出的祸无需承担。可一旦醒来,飘荡的灵魂始终还是要寻找一个安稳的归宿。泡一壶闲茶,在午后的阳光下看着自己的影子,对往事做一次彻底的怀想。这样的感觉固然美好,可是灯火阑珊之时,一切都该结束,而你我依旧要独自面对人世纷扰、市井繁华。

病过一场的林徽因,好了之后重新面对生活。然而,就在这年九月,梁思成的母亲李惠仙病故,这个与林徽因无缘的老太太辞世,是否是对他们爱情的成全?但是李氏死后的几个月,林徽因和梁思成有如在刀山剑树上过活,很是艰辛。好在时光过去也快,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将以同样的速度离你而去,不复重来。

一九二五年,二十一岁的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日子仿佛又回到以往的平静,她和徐志摩就像两片流云,顺着自己的人生方向漂浮,因为同在一片天空,难免会有短暂的交集,之后,依旧是长久的分离。总以为离别会带来永无休止的牵挂和痛苦,原来人世万事经过多了,习惯就好。就像一杯苦涩的咖啡,你沉浸在浓郁的芬芳里,全然忘了品尝的过程和品后的滋味。

当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宾大过着咸淡恰好、冷暖适宜的生活时,徐志摩已经开始和陆小曼有了美丽的邂逅与深刻的重逢。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感情是一杯白开水,没有几多值得令人品尝的滋味,却也可口怡人。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则是一杯深藏经年的红酒,一旦开启,那馥郁醇厚的芳香令人沾唇即醉。

徐志摩初识陆小曼,应该是在泰戈尔六十四诞辰的那一日。当时林徽因和徐志摩是主角,共演了一场诗剧,而陆小曼只是台下的一位看客。陆小曼是一位能诗善画、歌舞双绝的才女,这样一个性情之人奉父母之命嫁给了不解风情的王庚。因为性情爱好不合,婚后生活可想而知有多么的乏味且不愉快。可陆小曼是个骄傲的人,从不愿让世人看到她的失意,所以在外人面前,她永远都是那么风情美丽。

陆小曼的落寞终究还是被最解风情的徐志摩发觉,并且就那样不经意地闯入她的心扉。那时的徐志摩亦是感情的失意者,林徽因和梁思成比翼双飞让他心灰意冷。同是天涯沦落人,两颗寒冷的心偎依在一起便有了温度。陆小曼不同于林徽因,她虽亦是京城名媛,但她风华、招摇、妩媚、叛逆。王庚的庸常根本就无法填满她骨子里需要的激情,无法在她心河里溅起激荡的浪花。

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可以读懂她眼中的秘密,知道这位风情女子内心深处需要热烈的焚烧。而徐志摩对林徽因苦苦压抑数年的情感,亦需要一次彻底的释放。所以这样两个人一旦拥抱,再无任何力量可以将他们分开。有人说,徐志摩和陆小曼相爱是为了将林徽因忘记,为了让自己从那段无果的爱情中解脱。也有人说,徐志摩本身就是一团火焰,林徽因清澈得就像一潭幽泉,无论他有多么的爱她,始终都不能满足他内心的热望。

不管是何种原因,徐志摩和陆小曼经历了千般磨难,最终才得以携手相伴。陆小曼为了要和徐志摩在一起,与王庚离婚,流掉腹中胎儿。而徐志摩亦不顾家人反对,至死要和陆小曼在一起,不再分离。当初他错失了林徽因,如今他再也不能错过陆小曼。他们的爱情在当时可谓是波澜壮阔,惊天动地。但是徐志摩和陆小曼都是敢于承担的人,他们不惧怕一切红尘风雨,不屑于世俗的目光,也不需要任何人的祝福。

直到一九二六年十月,徐志摩终于和陆小曼结婚。据说他们当时的结合受到了许多人的误解,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对他们都持反对的态度,认为他们用情不专、太过自私。但他们顾不了那许多,婚后二人每天风花雪月,帷帐里温情缱绻。他们在徐志摩的老家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恩爱生活,后因战乱,重返上海。

很多人都想知道,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热恋是否会给林徽因带来巨大的冲击。林徽因比任何人都懂得,徐志摩为什么会和陆小曼这样不顾一切地深刻相爱。她的放手,令视爱情如生命的徐志摩魂魄无依。倘若她真的爱他,应该为他可以重新找到一段爱情而倍感欣慰,甚至捎去她真挚的祝福。而淡然如水的林徽因,应该佩服像陆小曼这样敢于为爱不惜一切的女子,她做了她不敢做的、不能做的。

林徽因所能做的也只是祝福,她不能因为自己不敢热恋拥有,还自私地希望徐志摩默默守护、挚爱她一生。这世间也只有一个金岳霖,会追随她一辈子,毫无怨悔。徐志摩从来都是一个需要情感滋养的男子,所以他以如此热烈的方式来爱陆小曼,一点也不为过。林徽因纵算有淡淡失落,也该隐藏在心底,这杯苦酒只好独自下咽,不与任何人说起。

据说,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从来都没有怪过陆小曼,但在她心里却怨过林徽因。她怨林徽因,不是因为林徽因的出现拆散了她与徐志摩的婚姻,而是怨林徽因既然和徐志摩相爱,到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