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静静的顿河-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要我亲自去?”

“这需要一个有战斗经验的指挥官,就是为了这个!需要一个非常有战斗经验的人,因为这可不是一件闹着玩的事。渡河的时候要是出一点儿差错。就可能一个人也回不来!”

葛利高里被奉承得十分高兴,连想也没想就同意说:“当然由我领着去!”

“我们制定了一个作战方案,想要这么干,”库季诺夫从凳子上站起来,在内室咯吱咯吱的地板上来回走着,兴高采烈地谈起来,“不要深入到后方去,只要在顿河岸上的两三个村子里骚扰他们一下,叫他们感到恶心就行啦,搞到些枪弹炮弹,捉几个俘虏,仍从原路回来。所有这一切都要在夜里于完,天亮时就回到这边来。

对吗?就这样,你考虑一下,明天,带哪些哥萨克去,任凭你挑选,干去吧。我们就是这样决定的:认为除了麦列霍夫,谁也干不了!如果你干好这次夜袭,顿河军是忘不了你这份儿功劳的、只要咱们跟自己人一会师,我就给顿河军长官写报告,把你的全部功劳都写上,就提升……“

库季诺夫瞥了葛利高里一眼。说了半截话就顿住了:一直神色平静的麦列霍夫的脸突然气得又黑又难看。

“你把我看成什么人啦?……”葛利高里迅速把两手背到身后,站了起来。

“我是为了升官才去的吗?……你用钱雇我的吗?……还许愿给我升官?……可是我……”

“你等等!”

“……我不希罕你的官位!”

“你听我说!你把我的话误解了……”

“……我不希罕!”

“……你误会啦,麦列霍夫!”

“我没有误会!”葛利高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又坐在板凳上。“你另请高明吧,我不能领着哥萨克过顿河去!”

“你别乱发脾气嘛。”

“我不去!不要再谈这件事啦。”

“我既不强迫你去,也不央告你去。你愿意去,就领着去,不愿意去就不去。

咱们的形势现在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才决定骚扰他们一下子,使他们无暇准备渡河。

至于升官的话,我只不过是玩笑几句而已!你怎么连开玩笑也不懂啦?而且刚才还玩笑地提到了老娘儿们的事儿,后来我看你不知道怎么一下子满脸凶相,我就想,等会儿再烧他一把火!我清楚地知道,你是半吊子布尔什维克,什么官衔都不喜欢。

难道你以为我是当真的吗?“库季诺夫极力在摆脱困境,而且笑得那么自然,以至葛利高里一时冒出了这样的念头:”也许他真是开玩笑吧?“库季诺夫接着又说下去:”错怪啦,你……哈哈哈…大发起脾气来啦,老弟!真的,我只不过是玩笑几句!想逗逗你……“

“反正我拒绝到顿河对岸去,我改变主意啦。”

库季诺夫玩弄着皮带头,冷淡地沉默了半天,然后说:“哪,好吧,是改变了主意呢,还是害怕了——这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你把我们的计划全都打乱啦!当然我们会另派别的人去。世界之大,不见得只有你一个人……不过咱们的情况目前确实非常严重——你自己知道。康德拉特。梅德韦杰夫今天从舒米林斯克给我们送来了一道新的命令。他们正在派大军来对付我们……哪,你自己看吧,否则你是不会相信的……”库季诺夫从战地皮包里掏出来一张发黄的纸递给他,边上染着褐色血渍。“这是从一个什么国际连队的政委身上搜来的。政委是个拉脱维亚人。这个混蛋,一直抵抗到最后一粒子弹,后来就端着步枪对着整整一排哥萨克冲过来……

那些有信仰的人当中也有英雄……康德拉特亲手把政委打倒了。在他的前胸口袋里搜到了这纸命令。“

发黄的。血渍斑斑的纸上用黑色的小铅字印着:命令。

致清剿军。

博古恰尔。

“捌”字第一OO号。

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在各步兵连、骑兵连、炮兵连和机枪连宣读。

无耻的顿河暴动者的末日来临了!

他们的丧钟已经敲响!

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为了彻底歼灭暴徒和叛逆者,已经集中了足够的兵力。到了跟那些该隐①们清算血债的时候了,这帮坏蛋在我们南方战线战斗部队的背后已经进攻了两个多月。整个工农俄罗斯都憎恶地鄙视米古林斯克、维申斯克、叶兰斯克和舒米林斯克的匪徒们,他们打着骗人的红旗,帮助黑帮地主们:邓尼金和高尔察克。

清剿大军的战士们、指挥员们和政治委员们!

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一切必要的兵力和物资都已经集结完毕。你们的队伍已经整装待发。

现在进军的信号已经发出——前进!

一定要摧毁那些无耻叛徒们的案巢。一定要彻底消灭那些该隐。对于那些坚决抵抗的市镇丝毫不能宽恕。只能宽恕那些自愿放下武器和归顺到我们的人。打倒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帮凶们——用铅弹、钢铁和炮火消灭他们!

士兵同志们,苏维埃俄罗斯对你们寄予无限希望。我们要在几天之内,就洗掉顿河叛乱的污点。他们的丧钟已经敲响!

全军团结一心——向前进!

第六卷 第六十五章

五月十九日,吉马诺夫斯基——红军第九军清剿旅参谋长——派米哈伊尔。科舍沃伊到第三十二团去送一份紧急公文,根据上马诺夫斯基得到的情报,这个团现在戈尔巴托夫斯基村。

当天傍晚,科舍沃伊到了戈尔巴托夫斯基村,但是第三十二团团部不在那里。

村子里挤满了装载着第二十三师的辎重车。这些车辆由两连步兵护送,从顿涅茨河出发,前注梅德维季河口。

米什卡在村子里乱撞了几个钟头,探听团部的驻地。最后。有一个红军骑兵告诉他。昨天第三十一二团团部驻在博科夫斯克镇附近的叶夫兰季耶夫村,米什卡喂了喂马,连夜赶到叶夫兰季耶夫村,而团部又不在那里了。已经是后半夜,科舍沃伊在回戈尔巴托夫斯基村的路卜在草原上遇到了红军侦察队。

“什么人?”老远有人向米什卡喊。

“自己人。”

“你是啥自己人……”戴白库班皮帽、穿蓝色束腰无领施于的队长走过来,用伤了风的低音小声问。“哪一部分的?

“第九军清剿旅。”

“有部队的证件吗?”

术什卡拿出证件。侦察队长在月光下审查着文件,怀疑地盘问说:“你们的旅长是谁!”

“洛佐夫斯基同志。”

“你们旅现在驻在哪儿?”

“在顿河对岸。你是哪一部分的,同志?是第三十二二团的吗?”

“不是。俺们是第三十三库班师的你是从哪儿来呀?”

“从叶夫兰季耶夫斯基村。”

“上哪儿去?”

“上戈尔巴托夫斯基村。”

“告诉你!现在戈尔巴托夫斯基村已经被哥萨克占领啦。”

“不可能!”米什卡惊讶地说,。

“告诉你,那儿有哥萨克叛军,我们刚刚看见的。”

“那么我怎么到博布罗夫斯基村去呢?”米什卡惊慌失措地问。

“你自己想办法吧。” 侦察队长夹了一下自己骑的那匹溜屁股的铁青马,走了一但是后来又扭回身子。劝他说:“你跟着俺们走吧!不然,说不定会把你的脑瓜儿砍掉哩。”

米什卡高兴地参加了侦察队这天夜里,他跟着红军战士来到克鲁日林村,第二九四塔甘罗格团正驻扎在这里,他把文件交给团长,对他说明为什么不能完成使命以后,就请求准许他留在团里,参加骑兵侦察队第三十三库班师是在不久以前由塔曼兵团的一部分和库班志愿军的一部分组成的,这个师被从阿斯特拉罕调到沃罗涅什——利斯基地区来了。它的一个旅,是由塔甘罗格、杰尔宾特和瓦西里科夫三个团组成的,调来镇压暴动。就是这个旅击溃了麦列霍夫的第一师,把它赶到顿河对岸去了。

这个旅一面战斗,一面用强行军的速度通过顿河右岸,从卡赞斯克镇地区到霍皮奥尔河日镇西部边界上的一些村庄,右翼部队占领了奇尔河沿岸一带的村庄之后,这才转回来,在顿河岸驻留了两个星期。

米什卡参加了占领卡尔金斯克镇和奇尔河沿岸一些村庄的战斗。五月二十七日上午,在下格鲁申斯基村外的草原上,第二九四塔甘罗格团的第三连连长,把红军战士在大道边排好、传达刚刚接到的命令。米什卡。科舍沃伊牢牢地记住了这几句话:“……一定要摧毁那些无耻叛徒们的案巢。一定要彻底消灭那些该隐。……”

还有:“……打倒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帮凶们——用铅弹、钢铁和炮火消灭他们!”

自从施托克曼被害,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叶兰斯克的共产党员们牺牲的消息传到米什卡的耳朵里以后,他心里就充满了对哥萨克的深仇大恨。每当被俘的哥萨克叛乱分子落到他手里的时候,他再也不多加思考,再也不听那模糊不清的哀告了。从那时起,他对每个俘虏都毫不怜悯。他用浅蓝色的、像冰块一样冷得刺人的目光盯着同乡人问:“跟苏维埃政权较量过啦?”不等回答,也不看俘虏的惨白脸,就把他砍死。毫不怜惜地把他们砍死!他不仅砍杀俘虏,还要把“红色的公鸡”放到叛军放弃的村庄的房顶下面。等吓得发疯的公牛和母牛惨叫着,冲倒燃烧着的牛棚篱笆,跑到胡同里的时候,米什卡就用步枪朝它们射击。

他对哥萨克富裕的生活,对哥萨克的背信弃义的行为,对几百年来在牢固的家宅里养成的顽固、保守落后的生活方式进行着毫不妥协的、残酷的斗争。施托克曼和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牺牲使他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而命令上的字句不过是明确无误地表达了米什卡内心隐忍已久的感情而已……就在这一天,他和三个同伴把卡尔金斯克镇的房子烧毁了一百五十座。在一座商店的仓库里找到了一桶煤油,污黑的手巴掌里攥着一盒洋火,沿着广场烧起来,凡是他走过的地方,后面就跟着冒出阵阵苦烟和火焰,那些商人、神甫和富裕哥萨克的木板镶嵌的、雕梁画栋的漂亮宅第化为灰烬,就是这些家伙“用欺骗的伎俩把落后的哥萨克群众推上叛乱的道路”。

骑兵侦察队总是首先冲进敌人放弃的村庄;等到步兵开到的时候,科舍沃伊已经迎风放火烧起那些最富丽的家宅。他心想,无论如何要回鞑靼村,要为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叶兰斯克的共产党员们惨遭杀害,对同村人进行报复,烧掉半个村子。他心里已经拟好了该烧哪些人家的名单,万一他所在的部队从奇尔河进军时的路线不经过维申斯克,从它左面不远的地方经过时,米什卡决定夜里擅自离队,也要回自己村子去一趟。

还有另外的原因逼使他回鞑靼村去……近两年来,他在偶尔跟杜妮亚什卡。麦列霍娃相见时,一种尚未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情把他们俩连结在一起。是杜妮亚什卡黝黑的手指头用鲜艳的丝线给米什卡绣了烟荷包;是她在隆冬时节,瞒着家里人,给他送来烟色羊毛手套,是杜妮亚什卡的一条用过的绣花手绢,科舍沃伊把它珍藏在士兵衬衣的前胸口袋里。他觉得这块三个月仍然在折叠的地方保存着像干草气味的、飘忽的姑娘身体气味的小手绢,对他来说,简直是太宝贵啦。每当他独自一人,掏出手绢来的时候,——总会引出不召自来的、激动人心的回忆:井边的一棵挂满冰霜的杨树,从昏暗的天空袭来的风雪,杜妮亚什卡颤抖的硬嘴唇和在她那弯弯的睫毛上融化着的雪花晶莹的光芒……

他仔仔细细地做着回家的准备工作。从卡尔金斯克商人家的墙上扯下一条挂毯作马衣,这件马衣非常漂亮,绚丽多彩的花纹,从老远就令人赏心悦目。从哥萨克的箱子里翻出来一条差不多是新的、镶着裤绦的马裤,找到半打女人头巾,可以作三副包脚布。把一副女人线手套放在马料袋里,因为在目前艰难的战争日子里是不能戴这样的手套的,要等到走上鞑靼村口的山岗时才能戴到手上去。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服役的哥萨克回村子一定要穿戴得整齐漂亮。米什卡也还未能摆脱哥萨克的传统,甚至在红军中服役的时候,他也要神圣地保持古老的习惯。

米什卡骑的是一匹深棕色、白鼻梁的骏马。他在冲锋中把这匹马的原主人——一个霍皮奥尔河口镇的哥萨克砍死了。马是战利品,是很值得夸耀的:马的身量好,跑得快,步伐漂亮,是匹英气勃勃的战马。可是科舍沃伊的马鞍子却很不像样于。

鞍褥已经磨坏,上面是大补钉套小补钉,后肚带是生皮子做的,马镫长满了陈锈,擦也擦不干净。笼头也很寒酸,没有一点装饰。应该想点儿办法,能把马宠头装饰一下也好。米什卡为此大动脑筋,最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使他心花怒放。在一座商人的房子附近,就在广场上,放着一张雪亮的镀镍的床,是商人家的用人从烧毁的房子里搬出来的。床角上有几个白球,太阳一照,闪光耀眼。只要把这些白球卸下来或者砸下来,挂到马宠头上,那么笼头立刻就会完全变成另外的样子啦。米什卡就这样做了:他把床角上的空膛白球拧下来,用丝带把它们挂在马宠头上,两个挂在嚼子环主,两个挂在鼻梁带两旁,——于是白球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在他的马头上光芒四射。太阳光一照,简直亮得叫人睁不开眼睛!亮得每当迎着太阳走的时候马只得眯缝起眼睛,不住地打前绊,脚步走不稳。但是不管马眼被球的闪光刺得多么难受,不管马眼睛被强光刺得怎样流泪,——米什卡一个球也不肯从笼头上摘下来。马上就要从焚烧殆半、散发着焦砖和灰烬臭气的卡尔金斯克镇出发了。

这个团要向顿河开,朝维申斯克方向开。所以米什卡没有费事儿就向侦察队长请了一天假,回家探视亲人。

队长很慷慨,不仅给了一天的短假,而且还加倍照顾:“结过婚了吗?”他问术什卡。

“没有。”

“有一朵野花吗!”

“什么野花?……这是什么意思?”米什卡惊奇地问:“就是相好的啊!”

“啊啊啊……这可没有。我有个心上人,是个贞洁的好姑娘。”

“你有带金链的怀表吗?”

“没有,同志!”

“唉,你呀!”侦察队长——是斯塔夫罗波尔人,过去是个自愿延长服役期限的下土,他自己在旧军队里曾经多次回家度假,对一个衣衫褴楼的战士从部队回家是什么滋味儿,很有体会,——他从宽阔的胸膛上摘下一块怀表,还带着一条很粗的链子,说:“你会出息成一个好战士的!带上回家去吧,在姑娘面前显摆显摆,可是幸福的时候,别忘了我。我自个儿也打年轻的时候过过,玩过姑娘,跟娘儿们凋过情,我知道……链子是崭新的、洋金的。如果有人问,就这样回答他。如果遇到一个冒失鬼,想凑上来要看什么成色戳子,你就打他的嘴巴子!常有这样一些无赖,应该什么话也不说,就接他们的耳刮于。有一回,不记得是在饭馆儿里还是在窑于里,不知道从哪儿跑出来一个商店伙计,或是文书出身的下流文人,想要我当众出丑,说:”把表链垂在肚子上,倒好像是真金的……表链上的成色戳子在哪儿,请给我们见识见识吧。‘我总是叫他连想的工夫都没有,就说:“戳子吗?这儿哪!”

于是米什卡的好心肠的队长握起有小孩脑袋那么大的褐色拳头,使足了劲儿,猛地一挥,米什卡挂上表,夜里,就着火堆的光亮刮了刮胡子,备上马,就动身了。黎明时候他进了鞑靼村。

村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一座砖砌的教堂,低矮的钟楼上,褪色的镀金十字架依然指向蓝天,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