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洛水东流作者:过时不候-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住持道:“将军是要与城外开战了吗?”
赵慎实在想不出佛门中人能有何事有求于他,忖度着住持的来意,突然想起一件事。他曾听说寺院中有一部叫“典质”的,是专管典当。要说来佛寺中放贷,初始时也似乎有点救急赈济的意思,可时日久了,便已不是行善而是牟利。前朝洛城战时便有寺院富贾王公将银钱粮食交给寺院典质向外放债的旧事,此时听住持这样问,心想难道莫非竟是为着这个来,心中更不豫,只冷淡这脸色道:“是。”
那住持闻言起身,端正一礼道:“贫道代合寺众僧求将军一事。洛城之战,历来惨烈。刀兵过处,伽蓝亦难保不崩摧。白马寺中尚存有竺法兰与摄摩腾大师的骸骨与诸多经卷的原本。我等想求将军开城,让我等护送此些物至龙华山中暂存。我等僧众可置生死度外,但先师的遗骨存珍不可毁坏,但盼允准。”

赵慎万没想到听他说的是这个,一时发愣,顿感刚才自己的揣测太小人心,只觉面上一红,忙抬手支颐掩饰过去。停了一刻道:“这事恐怕不成,且不说这样关头我如何为了送你这几样东西冒险开城,纵是我放你出去,你们也过不了西燕军营盘。”
住持道:“我等只捧这东西轻装简行,将军只开城放我们出去便了。西燕军那边,我自行去游说。”
赵慎摇头道:“这是两军对阵,不是你寺中辩经。恕赵慎得罪,这事住持不必再想了。”
住持道:“不如将军让我此刻出城,我去西燕军帐中先试一试。”
赵慎只觉他是痴人说梦,又不好对他发急,只得耐着性子道:“阿上,如今命且还顾不上,别的便放一放吧。”
他此刻语气还客气,话却已有几分不好听,心中想,这大和尚当真是超脱世外,怎么话说的如此轻巧。却听那住持缓缓道:“将军可信佛吗?”
赵慎强耐着没有冷哼出声,只道:“不信。”
住持道:“将军觉得,佛是何物。”
赵慎虽觉这住持迂腐,可也生了几分敬重,见他这是要与自己讲起道来,索性也不急着打发他走,只淡淡道:“泥塑石刻而已。”
住持听了微微笑道:“将军只以为土石是佛,却不知佛本无相,只在人心。”
赵慎道:“我不是救人,是杀人的;阿上若要点化我慈悲,却是找错人了。”
住持道:“若只以不杀生即是慈悲,佛法便浅薄了。其实舍身不吝,便是大布施,便是慈悲心,便是有我佛了。”见赵慎默然不语,又道,“我等要保高僧遗骨、典藏的经卷,是为心中佛,正如将军守土保城,也是为心中佛;而真佛虽不在这城池物件,但众生见此举,便知即便战祸离乱,佛祖仍在。”
赵慎微微扬眉,低声道:“好个舍身不吝。”沉吟片刻,道,“话说到此处,我是不能再违拗阿上了。可出城去龙华山必是还要过西燕营盘,你们要如愿终究也得他们点头。这事便只能请阿上自己去游说,”转头对谢让道,“为他们开一张路条,遣人送出城外。”
那住持闻言再度起身,施礼长声道:“善哉。”

几日之后,赵慎接了白马寺中复报,说西燕军已划出一条通道为寺中僧人奉送高僧骸骨与经卷之用。日期就定在盂兰盆节前三日,并许诺此前不会攻城。赵慎听此话后对陆攸之道:“你觉得这事可会有诈么?”
陆攸之问:“你觉哪里有诈?”
赵慎笑道:“他们怎如此痛快答应给大和尚借道?就不怕我在其后使一手?”
陆攸之知他是玩笑,微微抿唇道:“或是旁的事也罢了,但这佛门中人开口,裴禹一定会应——他是信佛的。”
赵慎冷笑道:“他这样行事不择手段、手黑心硬的人,竟然信佛?”
陆攸之摇头道:“大约便正是煞气太重的人,才一心修一修来世吧。”
赵慎想了一刻,道:“你与我讲讲裴禹这人。”
陆攸之淡淡道:“不择手段,手黑心硬,你未与他深交过可这考语已是精辟;我是没什么再盖过这两句的话了。”
赵慎道:“他好歹指点过你,你就这么贬损他?我记得你从前曾说他对尉迟否极甚为忠心?”
陆攸之似叹息般长声道:“是……”默想一时道;“我犹记得,十余年前尉迟否极尚是陕西道行台,西京大将军,雍州刺史李炳其是高元宠的人,与他不睦。眼见尉迟氏坐大,高元宠曾有意令李炳其在尉迟否极出巡时设伏击杀,却被尉迟氏提前探知。尉迟氏那时决心痛下杀手,借机从此与高氏闹翻。当时西京城内李炳其将兵三千;尉迟否极大军在外手中只有八百亲兵;情势很是严峻。尉迟氏最终设局出巡前在校场中藏兵,在李炳其来假意相送时突然发难,执其头以其‘叛逆’昭告天下,从此令众人摄服;高氏再无可挟制于他。这事能成,有一半是因着裴禹极力鼓动谋划。校场厮杀时,裴禹是个文人亦无处去,便留守在将军府内。我那时年纪还轻,却记得他面前案上手旁便是鸠酒,横捧长刃在手,是预备着一旦事败便自裁的。”
赵慎听了道:“他若不自裁,待落在李炳其手中;亦不知死得更几多难看。”
陆攸之道:“也不尽然。裴禹已是将毕生荣辱全无保留而系于尉迟氏身上,我是知道的,他怀中常年揣着毒药,尉迟有丝毫不测,他便可做了断。”
赵慎拨弄着陆攸之衣襟道:“这又何必。”
陆攸之垂目道:“裴禹待人虽冷,可一旦赤诚相交起来却敢舍命;他出身微寒,早年甚不得志,却是尉迟氏慧眼提携。他私心中以郭嘉自许,毕生所愿即是可辅佐尉迟否极一统中原。我那时总想,若尉迟氏王图霸业不成,他也难愿趋奉他人,若再看河山旁落,活着倒成折磨。也就不怪他时时预备着后事。”
赵慎冷冷道:“可谁许了天下便要是他家的?”
陆攸之淡淡道:“这不过是各自立场。士为知已者死,有主公肯令你死心塌地答报,亦终究是人生幸事。”
赵慎侧头看他,笑道:“你是又要说什么?”
陆攸之微笑道:“并不是我刻意要讲尉迟氏的好话。其实在高氏那里什么际遇滋味你都尝过了,再不必讲对他尽忠。你不投尉迟也不是因为怕负高氏,只是因为自己心里有过不去的事。可既你此刻不情愿,我说什么又有何用。”
他看着情势心知这绝不是该向城外示弱的时候,赵慎也不深究他此时的计较,只是拉过他手臂道:“我为着什么,你自都知道。我自知是拧,可也不想改了。”
陆攸之见他面上的洒脱英气,只觉心中无限爱重,只道:“无论你如何,我皆奉陪到底便是。”
他这话确是情意真切,赵慎眼中柔和光彩一转,探身凑在陆攸之近旁,额头已抵蹭上他脖颈,一手揽过陆攸之腰背;另一手抚上他肩头锁骨。陆攸之偏头,双唇噙住赵慎耳廓。赵慎微微一个激灵,一手下意识加力一扯;陆攸之外衫便散乱开来。
赵慎呼吸已渐粗重,另一手顺着锁骨向陆攸之怀中探去,帐中红烛摇曳,正是旖旎无限。
却突听啪的一声,似有一物从陆攸之怀中落下。陆攸之本正心意缠绵,此刻脸色却突的一变,忙要去拾。赵慎也已看见,瞥到陆攸之神色便觉出有异,一俯身眼疾手快抄在手中,见是用布条包着;掂在手中是个硬物件,分量似也不轻。待抖开来,竟是一枚箭头。
赵慎拈着箭头皱眉道:“你揣着这个做什么”
却见陆攸之已平静了神色道:“没什么。”
赵慎见每次他瞒着什么时都是这般仿若事不关己的神态,便猜着这里又有关窍,只追问不止。陆攸之初时不做声,见赵慎愈发生疑,最终问得急了,只得敷衍道:“留着防身用。”
这话自是胡说,赵慎一错神间手指在箭头上划开一条血口。他看着指上鲜血乍想起刚才陆攸之讲裴禹预备不测的话,心中更是一动,不由严厉了声气问:“到底是要做什么?”见陆攸之不作声,冷笑道:“裴禹教的你可真是有样学样,没处去弄毒药,就收个箭头起来,倒也是带刃的。”
陆攸之闻言;微微一怔,随即垂了眼帘。赵慎去汜水关后,他有一次诳周乾在内帐收拾箭矢,暗暗藏下一枚箭头。他心中了然,城中若有变故,被人看见他在赵慎内帐中,必是轩然大波,无论是为赵慎名声还是守城的军心,他都不能容得此事发生,需得早做准备。
赵慎见他已是默认,又想起此前他那番“毁容貌自戕”的话,心中更为惊怒,尤其阵阵后怕,扬声唤道:“周乾!”
见周乾进来,赵慎持起那箭头道:“这些日你就是这么照应的?”
此话没头没尾,周乾一时也愣了,见赵慎脸色愠怒,更有些不知所措。陆攸之见状,轻轻叹气,温言道:“无甚事,你去吧。”
看周乾讪讪退出去,又轻声道:“他不知情,你莫为难他。”他这话音未落,却突然被赵慎横扯过去。陆攸之头撞进赵慎怀中,还不及反应,肩头已被赵慎压伏在地上。事起突然,还没等反正过来,腰间亦被死死摁住。他衣衫本就乱着,这一挣直被赵慎扯去了下裳。陆攸之只觉耳后那呼吸间热气越发急促炽烈,何尝不知赵慎要做什么。只是骤然出的这变故早将他方才那一番柔情衷肠搅散,此刻已没了这心思。又见赵慎这粗暴行止,便知他心中正憋着气。
陆攸之头脑嗡响,不由竟有些怯。一时脸色涨红,奋力要起身,反手去抓赵慎手臂,急道:“你做什么?”他看不见赵慎脸色,也不闻赵慎回答,身后已压了上来。尚未如何,那持在他腰上的手掌手指便已压扣得他皮肉生疼。紧接着,便是身后那人闷声撞了进来。
这一撞之下,陆攸之痛得猛一咬牙,他强忍着不肯做声,周身却止不住颤抖。他听赵慎咬牙在他耳旁低声道:“你这真是胡闹!”
陆攸之缓了半晌,喘着粗气质问道:“你这便不是胡闹?你凭什么?”
赵慎听他这话,只冷笑道:“是,你这样有主见决断的人物,我如何握得住你的心思!”他话这样说,手臂却将陆攸之愈抱愈紧,仿佛不如此,这人便真的要于他面前失去。
陆攸之心知此番挣脱不动,赵慎言语他亦无可应对,索性低头抿唇再不作声,周身已出了一层冷汗。赵慎低头便见陆攸之又是这般姿态倔强,可眉目间痛楚却难遮掩。这一番强要,与其说欢好,不如说是发泄,于他而言,恼恨辛酸交织,根本也无半点欢愉。
这一番沉默相抗,两人皆觉力竭。许久方听赵慎颤声道:“你问我凭什么,我却还要问你——你凭什么如此?”
陆攸之听他语中颤抖,气急只因情深。可赵慎愈是待他如此,他愈要警醒不能为赵慎累赘。默然良久,心中叹道:“只凭你我知心。”口中却只道:“我要起来。”
他这样淡然相对,赵慎倒是一愣。他眼看着陆攸之脸色惨淡,眼睫上一片湿漉,不知是泪是汗,灯影中竟是斑斓流转。那流转光彩刺眼,又如利刃戳心,愧悔中试探着揽过那人,见陆攸之也未抗拒,方在他颈上小心吻过,倒似情怯。一时讷讷道:“我唐突了你……你可还,还好……”
见陆攸之也不回答,只自己整了衣衫踉跄着要起来,以为他是委屈赌气。可那些软语温存的话斟酌酝酿了半晌,开口却是道,“你要如何解气?或是你打我一顿……”待这话出口,自己也觉泄气,心下如被揉皱,最终只涩然唤了声:“源长……”
陆攸之一时尚站不直身,转眼见赵慎两眼晶亮,嘴唇苍白,也知道他方才是真发急。一时亦不知自己可该怪他?不由轻叹一声,却突然又听赵慎低声道:“你如何恼我都罢,我只求你今后莫再胡思生死如何……”
其实他们都懂得,生死之事是终究由不得你也由不得他,可即便是自欺欺人;也惟愿对方许自己一句好生活着。赵慎仰头看陆攸之摇晃着立起,却默然不言,心中不由尽是沮丧凄怆。许久,却忽听陆攸之温淡笑道:“好。”

作者有话要说:
渣吗……




第26章 结交亦相因
如此这般光景,其时已是七月初。民间传说在六月三十这日,地藏王菩萨开放鬼门,直到七月三十才关闭,因此七月又称鬼月。七月十五日,便是盂兰盆节。
其实盂兰盆节兴法会乃是近年间经南朝武帝大力倡导才渐兴起的。而数十年前,北朝的道家便设这一日为“中元节”,以超度亡魂,为人间赦罪。七月中旬本是头年余粮已罄,当年秋收未到的时节,天气又最是暑热,民间本来少有操办。七月十五这一日,民间行奉亲祭祖、寺观供奉烧经,变更显热闹,是一年节礼中的大事。
“盂兰盆”乃是梵语中“解倒悬”之意。七月十五日乃是月半日、解夏日、佛欢喜日、众僧自恣日,因此这一日的供养,功德最为殊胜。传说佛祖座下的目连僧便是在这一日敬设盆供,邀十方僧众咒愿,终于解救其母于饿鬼道中。而这一日的祭祀,也因此带有表孝思亲,追忆先人之意。
白马寺送高僧骸骨及经卷出城的日期正在盂兰盆节前的七月十二日。七月十一这日近晚,空中雨丝飘布,天边云后一抹暗红。住持与众执事僧将佛骨供奉于大殿,步出时有小沙弥在旁禀道:“赵将军求见,正在山门。”
住持问:“为何不请进来?”
小沙弥嗫嚅道:“弟子恐刀兵不祥……”
住持听了,“咳”了一声,忙带着众人往殿外去,过了天王殿,又绕过钟楼前粗大楸树,才见无相门前密迹金刚像下立着两人。再细看去其中执伞的是个军中小校的打扮,伞下那人长身而立,却没着铠甲,大约因为天气炎热,连裲裆也未穿,只穿着一套牙白的裤褶戎服。想来为骑马方便,其下大口裤的裤管皆用布带缚了,右衽褶衣的袖口亦在腕上挽起一叠。
住持看定这正是赵慎,上前施礼道:“将军。”
赵慎还了一礼,见众僧都未打伞,便道:“我累阿上淋雨了。”
住持道:“将军客气,请寺内坐。”
赵慎道:“我不懂佛寺的规律,只怕冲撞。”
住持笑道:“我也不引将军去佛堂,只请客堂叙话。将军此番为我等行方便,出家人不言谢,便奉清茶一杯,聊表心意。”
赵慎听了,微微沉吟,道:“那便叨扰。”
于是,知客僧在前引路。赵慎随之穿行寺中,见殿旁遍植松柏,殿宇皆如天竺旧状而重构。
举目只见殿顶正脊上饰着琉璃鸱尾,那异兽张口吞脊,沐雨而生彻映光色,瞠巨眼、裂海口,竟仿佛从高处乜斜着尘世众生,莫测含笑一般。知客僧见赵慎凝神看住,便道:“那是天竺的摩羯鱼,佛经上载它是雨神座物,如今雨中观之,正是合衬。”
住持闻此言道:“将军可知如今见此物,证得了什么?”
赵慎笑道:“不知。”
住持长声叹道:“这摩羯鱼乃是前朝方传入中原的,见此物便可知如今这白马寺已不是东汉年间的原貌,而不知是几度复建,先前的殿宇都已是兵燹中毁过数遭的了。”
一时见杂事僧人在院中往来,踩着石阶向石灯灯窗内依次加注灯油。雨中那灯火亦可长明,只风过时,火苗抖索,阵阵明灭。

一行人一径向内,到客堂殿外,执事僧均合掌施礼告退,只住持一人引赵慎进入屋中。待两人坐定,已有小沙弥奉了一只鸡头嘴的青瓷莲纹罐的上来,又捧上两只连托盏,方才退下。住持将罐内热茶倾入盏中,赵慎接过,只见那茶盏与盏托以釉质相连,甚是精巧。待饮了一口,初觉入口发涩,咽时味苦,搁了茶盏只觉后劲淡远。
住持已看出他不谙此道,笑道:“我听说前朝公卿中有把茶饮称水厄的,将军觉得如何。”
赵慎笑道:“尚好。”
百余年前,胡人自塞外南下乱战中原时,汉人大批南迁,茶饮一道一度绝迹。直到文帝迁都洛阳,致力汉化,又有南朝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