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孝女难为-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过去。

李氏阴着脸喊了一声:“三丫头,你给我过来。”

卫小兰站住,手指头还在嘴里噙着,不情不愿的凑了过来。

“去后院而看看你二姐的菜洗好没,把洗完的先拿过来。”李氏说。

卫小兰站着不动。

“去啊,你。”李氏又喊了一嗓子。

卫小兰还是站着,斜着眼睛一下一下的瞟大盆里的丸子。李氏气急,抬腿一脚就踹了过去,卫小兰翻滚了下,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尖叫起来。

“哎呦,这是干啥啊!快起来,起来啦三丫头。”卫桂香放下菜刀,过来搀扶。卫小兰尖细的嗓子使劲的哭喊,一边嚎着一边还一眼一眼的往放丸子的大盆上看,卫桂香连忙拿了一个丸子塞到她手里,卫小兰一下子就止住了哭喊,将丸子一把塞进嘴,转身就跑了出去。

李氏气的跺脚,就要追出去,卫桂香赶紧拦住说:“大宝他娘!你这是干啥?外边还有客人呐。”

李氏气道:“你看看你这好侄女儿!都十三啦!再过一两年就能说婆家了,你瞧瞧她那德行,啊!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卫桂香连忙劝和,好半天才劝住了李氏。

陈老爹过来的时候,卫家还没开始酒席,卫守业看见陈老爹在门口张望就迎了出来,“老哥,你咋才来呢?快进来,待会儿咱们好好喝两盅。”

陈老爹呐呐的笑着摆手推辞,卫守业也不坚持,大咧咧的接过来绸缎,客气了几句就进去了。到了堂屋,递过去绸缎给刁氏看。

“这是陈家送的?谁拿过来的?”刁氏问。

“就陈老哥自己来的,都到门口了,我咋让他也不肯进来。”卫守业说。

刁氏抚摸着绸缎,“这个可不便宜呢,算他们有心啦!”

二姑姐卫槐花看着刁氏手上的绸缎,心里一阵子的不舒服,她自己只送了块六尺的细布,陈家却送了绸缎,嗤笑一声:“娘,啥有心呀,你不知道,前阵子我在镇上看见他们三口子买布料呢,一买就是八十文钱的,大手大脚着呢!”

刁氏果然皱眉,问道:“是秋收前么?”

“就秋收前,一家还下馆子去了呢!”

刁氏气的拍腿道:“一定是卖粮食了!这哪是过日子的样子!”

卫槐花见过了火候,忙劝慰:“娘,你看你,尽替别人家操心,快别说了。”

刁氏叹了一声,也不再多说,看看手里的绸缎料子,跟卫守业说:“你去跟你媳妇说一声,陈家的礼我先收着了,大兰那边也不用陪送这么好的嫁妆,我留着给大宝将来聘媳妇用。”

卫守业连忙应声说娘收着就好,转身出去催促李氏上菜。

因为也没几个人,卫家总共就摆了一桌席面。刁氏坐了上座,左边卫守业带着卫大宝,和二姑爷武大陪着赵大郎,右边两个姑姐跟李氏陪着钱氏和王媒婆,卫家几个闺女都没上席,端了饭菜在自己屋子里吃。

二姑父武大端起酒杯,“大郎侄子,来,跟姑父喝一杯。”

赵大郎忙不迭的站起来,举着酒杯说:“姑父,我先敬您。”说完一仰脖,一杯酒全干了。

武大哈哈大笑:“这姑爷好!懂礼,爽快!”

钱氏也跟着笑:“她二姑夫,您这是说对啦!咱们家大郎啊就是个憨厚人,对长辈,对兄妹可没得挑,将来啊,对媳妇也差不了!”

李氏耷拉着脸,鼻孔里轻哼了一声。

卫槐花左右看看,就笑道:“他婶子,咱们家大兰也不差啊,打小就会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这一家子老小可都舍不得她呢。”

钱氏看了眼李氏,冲卫槐花笑着说:“闺女再好也得给寻婆家不是?总不能一个舍不得就留家里一辈子不嫁人啊。”

李氏淡淡开口:“要是我闺女嫁了好人家,穿金戴银的。。。我也没啥舍不得的,可惜啊!她这是要给人当牛做马了啊,我这当娘的自然要心疼了。”

赵大郎满脸通红,不安的看着李氏,钱氏气个倒仰,眼看着就要翻脸,王婆子赶紧拉住。

刁氏瞪了李氏一眼,转头笑眯眯的说道:“亲家婶子,大兰她娘不会说话,别理她,来,吃菜吃菜。”

第十六章 高粱酒

卫家的酒席吃到后半晌才结束。钱氏领着赵大郎先告辞走了,卫家的两个姑姐都住在镇上,早上一起过来的,现在吃完了酒,娘几个又都叙完了话,二姑爷武大就套了车,拉着媳妇和大姨子回镇上了。

刁氏送走自家姑娘和姑爷就回屋打盹歇着。厨房里,卫大兰还在洗碗,二兰揪着小兰耳朵拎过来让她扫地,卫小兰闪个空,跐溜下就从二兰胳肢窝下面钻了过去,跑出了厨房,一溜烟儿的不见了影儿。

气的卫二兰冲大兰抱怨说:“大姐,你看看小兰,整天懒手懒脚的不干活儿,我今儿洗菜择菜的都忙活一天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就她清闲,啥活儿都不干!”

大兰说:“她还小呐,过两年就好了,你也歇着去吧,一会儿我扫。”二兰撇嘴小声嘟囔:“就你偏心!”甩了扫帚,扭身出了厨房。大兰无奈笑着摇摇头,继续洗碗。

正屋里李氏正在翻看俩姑姐送的布料,一块大红,一块酱紫的。冲卫守业撇嘴抱怨道:“你瞧瞧,这就她俩姑姑给的礼,平时老说多疼侄女儿,这认真的该用得着她姑姑了就这么寒酸。”卫守业翻看了下说:“前年大外甥娶媳妇你给的还是粗布呢。。。哎呦!”李氏狠狠的在卫守业胳膊上拧了一把。卫守业轻叫一声躲开,忽然又想起什么,就说:“陈家也随礼了,给了块大红的绸缎料子。”

“哪儿呢?”李氏问。

“咱娘收起来了,说以后给大宝用。”卫守业说道。

李氏撇撇嘴,没吭声,低头看着手里的两块料子,都是六尺长,又摩挲了几把,最后拿起酱紫色的那块,放进柜子里,锁了起来。

-------------------------------------

陈老爹送完绸缎就回了家,张氏和宝珠正在烧火做午饭,陈老爹接过宝珠手里的柴火,让她歇会儿去。宝珠应了声,又端了米出去洗。厨房里只剩下这两口子。

张氏问:“送过去了么?”

“嗯,给了,大宝他爹出来接的,还让我进去喝酒呢,我没去。”陈老爹说。

宝珠淘好米,递给张氏蒸上,转头问陈老爹:“爹,咱们酿的酒啥时候能喝啊?”

陈老爹笑呵呵的说:“咋的?我闺女也馋酒啦?”

宝珠摸着头傻笑,她只是好奇罢了。

陈老爹小心翼翼的拆了泥封,掀开盖子,一股子酒香扑鼻而来,坛子里的高粱米中间挖了个酒窝,一汪清泉就汇集在那里,陈老爹拿了瓢,小心的舀了一碗底,自己尝一口,递给宝珠说道:“味儿正好,你试试。”

宝珠抿了一口,皱眉,这滋味还真是。。。。寡淡不说,还一股子刷锅水似得酒糟味,吐吐舌头,一脸嫌弃的还给陈老爹,再也不肯多尝一口。陈老爹看的直乐,张氏出来笑骂道:“你这人,咋尽逗闺女呢?”

晚饭时,陈老爹一大海碗的高粱酒,喝的心满意足,宝珠腹诽,怪不得水浒英雄各个一饮就十八碗呢,原来古代白酒的度数这么低啊。一碗下肚,陈老爹满面红光,话也多了起来。说来说去就说到了那一年去府城,喝了烧刀子酒,陈老爹按耐不住的兴奋道:“那酒啊,你们可不知道,为啥叫烧刀子呢?这一口下去啊。。。嗓子眼里就跟烧红的小刀子割了一样,火辣辣的痛快!”

宝珠这还是第一次看见陈老爹如此兴高采烈,自家爹平常都是老实憨厚少言寡语,没想到一碗水酒喝下去,兴奋起来是这般模样。

张氏夹了一筷子虾皮白菜到宝珠碗里,说:“快吃,别理你爹,他这是喝高兴了。”

宝珠不以为然,她见过爱酒成瘾的,一顿不喝都不行,宁可砸锅卖铁的也要顾自己喝个痛快,陈老爹显然也爱喝,可却硬是生生的忍了一年。

宝珠问:“爹,那烧刀子是咋酿出来的啊?”

陈老爹思量下说:“听说是放大锅子里蒸出来的。”

宝珠纳闷,难道是蒸馏提纯?

吃完饭,陈老爹喝的晕晕乎乎,早早的就回屋歇着去了。娘俩收拾完碗筷,天色还早。

张氏招呼宝珠过来试新衣服,藕荷色的斜襟夹袄,衣领掐了芽边儿,襟上还绣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宝珠上身一试,刚好合身,高兴的直夸自己娘手巧。女人啊,不管多大年纪,总是爱新衣服的。

转天,张氏把宝珠的旧夹袄拆了,棉胎搭在竹竿上晾晒,袄皮留着糊鞋底。

宝珠穿戴一新,拎了篮子去找柳芽儿摘菜。

柳家小院儿就在宝珠家隔壁,芽儿娘看见宝珠的新衣服,拉过来上下打量一番夸道:“前阵子还见你娘做着,今儿就穿上啦?要说啊,还是你娘手巧,看看这剪裁,这绣活儿,真是细致。。”

柳芽儿在旁边看着宝珠,一脸的羡慕。

芽儿娘瞟见了柳芽儿的神色,觉着一阵子心酸,愧疚的说道:“过两天,让你爹卖了粮食,娘也给你做一身。”

柳芽儿忙说:“娘,我衣服又不旧,不着急做新的呢。”

出了门,柳芽儿闷闷不乐,宝珠打趣道:“你怎么啦?想穿新衣服又不好意思开口是不是?”

柳芽儿低着头说:“宝珠姐,我娘也发愁呢。”

柳家的俩儿子年岁隔得近,大郎十六,二郎十五,眼看着都到了说亲的年纪。可庄户人家土里抛食看天吃饭,要用到银钱时候就不凑手,柳家老两口子见天的发愁,生怕耽误了俩儿子娶媳妇。

宝珠也无奈,只得好言开解柳芽儿。

到了菜地里,见豆角和丝瓜都长得旺盛,宝珠忙招呼着柳芽儿挑了嫩的摘。

“芽儿,丝瓜你回去跟虾皮一起炒着吃,鲜香着呢。”宝珠说。

“嗯,知道了宝珠姐,我这都摘了好几根了。”柳芽儿应道。

俩人直到篮子都装满了才往回走。还没出菜地,就听见前面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菜架子晃了几下。

“谁在那儿!”宝珠高声喊了一嗓子。

又是一阵悉悉索索,一个高个子后生从菜地里钻了出来。

“二哥!你咋在这儿?”柳芽儿问道。

柳二郎窘着脸,不好意思的嘿嘿笑着挠头,扯了扯有些凌乱的衣服。

宝珠皱眉,抬头看了眼他身后,一个杏红衫子的背影迅速钻出菜地,一溜烟儿的跑不见了。

第十七章 沈老板

宝珠回到家打了水,坐在院子里择豆角,菜地里的事在心里压了压,没告诉张氏。无非就是场男女幽会的戏码,村里人虽然不像大户人家那样重规矩,但是闲话传出去也不好听,刚才柳芽儿只顾着跟她二哥说话,没注意后边,应该是只自己一个人看到,那就埋在肚子里好了。

陈老爹去了地里,冬麦刚出芽,这几日需要格外仔细照看。这冬麦是秋种春收,产量比玉米高粱要少很多,牛头村种植的并不多,陈老爹寻思着今年有了木菌子的那笔收入,暂时也不用卖粮了,就种了半亩,等明年春天收了麦子好给闺女媳妇磨白面吃。

宝珠把菜洗好端进厨房,递给张氏,自己就去了后院,上次留下没摘的木菌子已经长齐一大半,肥厚的叶片舒展着,过了冬至,气温下降,木菌子就会停止生长,明年春天才会再发芽,有了这一季的生长,菌丝已经埋根。明年就会一根多发,产量也会增多。

宝珠满心欢喜,吃过饭后就拽着陈老爹来后院看,陈老爹眯着眼笑呵呵的看了半天,就说:“天凉了它也不咋长了,再过几天就全都摘了,这次看着也有四五斤呢。”宝珠忙不迭是点头。

这天,快晌午时候,村口的大槐树下,几个闲汉坐着聊天等吃午饭,大路上来了一辆青布大马车,吧嗒吧嗒的奔村子驶来,到了近前,赶车的小伙计一揽缰绳,驭。。。。停了下来。车帘子一挑,一个白胖的中年人探身出来,一身富贵团花纹的绸缎长衫,笑呵呵的打招呼:“老兄弟,都歇着呐?”

“呦!这不是沈老板?啥风把您给吹来了。”卫守业也在人群里,一眼就认出了来人。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山货铺子的老板沈有财。沈老板原先也是这牛头村的庄户,年轻时候在外面做学徒,头脑灵活又肯吃苦,很快就赚了钱盘了铺子,一家人都迁到了镇上落户。虽然不是什么大买卖,但沈老板的生意一直都顺顺当当,除了山货铺子,还开着一家粮店。

牛头村的村民只要是卖粮食或者送山货,肯定就去找沈老板,乡里乡亲的,最不会担心受坑骗。

其他几个闲汉也都认出了沈老板,纷纷过来打招呼,沈有财客气了一番,说道:“呵呵,我这也有阵子没回村儿了,路都快不认识了,陈兄弟的家咋走啊?”

“嗐!找他啊!派个小伙计来就行了,您咋还亲自来了呢?我去把他找来。”卫守业说着迈腿就要走。

沈老板赶紧下车拦住了说:“不用麻烦不用麻烦,我跟着卫兄弟你一块去就好。”

说完就交代了赶车的小伙计几句,自己跟着卫守业去了陈家。

陈老爹下地去了还没回来,张氏听到叫门迎出来,一眼就看见了卫守业,呆住了。沈老板赶紧的自我介绍,说明来意。一听说是沈老板,又是专门来寻自家男人的,张氏赶紧的往家里面让,卫守业也跟着一起进了院子。

宝珠正在厨房看着火烧饭,听见来人也迎了出来。

卫守业看见宝珠出来,扬着嗓子喊道:“四丫头,快去烧水泡茶,招呼贵客。”

宝珠冷眼撇了下卫守业,站着没动。

张氏过来道:“这是山货铺子的沈老板,来找你爹的,快去倒两碗水过来。”

宝珠哎了一声,转身跑进厨房,拿了空碗倒了满满一碗热水端了出来。

陈家院子里摆着石桌,陈老爹不在家,张氏自然不好将两个男客迎进屋里,沈老板和卫守业就在院子里的石桌前坐下。

宝珠把水端过来,笑眯眯的递给沈老板说:“沈老板,您喝水。”

沈有财笑呵呵的双手接过,问张氏:“这就是陈兄弟的闺女?呵呵长得真俊,多大啦?”

张氏还没说话,卫守业大咧咧的挥手道:“小丫头片子,没见过世面,让您见笑啦,哈哈。。。”转头看着张氏又说:“老陈呢?咋这会儿了还不回家?”

“他爹去地里了,就该回来了。”张氏说。

卫守业伸出手指着宝珠说道:“你去,把老陈叫回来,跟他说家里有贵客,让他赶紧回来。”

宝珠白了卫守业一眼,转身进了厨房。

卫守业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在家被李氏骂也都是背着人的,大宝再淘气也不敢当面顶撞他,更别说几个丫头,见到他跟无一不是恭恭敬敬的。难怪李氏会说这孩子在陈家给养歪了,现在看果然如此!

卫守业气哼哼的坐着,这时候陈老爹进了家门,看见这两位在自己家坐着就先是一愣。

沈老板赶紧起身招呼:“哈哈,陈老弟,你看,我这没打个招呼就过来了,给你添麻烦了,呵呵。”

陈老爹顿了下才醒过味来,连忙说到:“不碍事,不碍事,哎,这咋在院子里坐着呢!快进屋!”

陈老爹招呼沈有财和卫守业进屋坐了下来。

按说这个时候,家门也带到了,人也等来了,卫守业没啥可呆着的了,可是他就是没走,稳当当的坐在那儿一点都不外道。

沈老板唠了几句家常,看了一眼卫守业,犹豫了下,还是张口向陈老爹说道:“陈兄弟啊,这次啊,要不是事出突然,我也不会找到家里来啦。”

原来,上回陈家那六斤木菌子,到了山货铺很快就卖个一空,除了散碎的几两发卖外,镇上的庆源大酒楼一次就买了五斤,还直赞这批货好,个大干净齐整,晒得也干透。酒楼里趁势也推了新菜,老醋木菌子拌果仁,木菌子炒鸡蛋,一时间贵客盈门。现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