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砚压群芳-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这样想着,一个男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包裹呈给他说:“少爷,我随便买的一件,不知道合不适合。”

他一把甩给我说:“找个地方换上吧。”

“这是给我的衣服?”

“是啊,少爷看你掉水里了,立刻就叫我去买衣服了。”那人代他答道。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当时码头上人多,我的眼里又只看见了他,根本没注意到他身边还有些什么人,原来其中有许多是他的随从。刚刚那些噼里啪啦的声音是这些人制造的,现在这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也是。

明明有这么多人跟着,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这些人就像突然隐身了一样,也真亏了他们。

想来,做大少爷的跟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该出现的时候必须马上出现,该消失的时候又得马上消失,察言观色的能力必须修炼到一定的级别才行。

这年头,混口饭吃真不容易。连当个小跟班,也得长一颗灵活的脑瓜。

最后,还是他帮我找了一家店子,进去换下了湿衣服。

在里间换衣服的时候,负责接待我的大娘热情无比,恨不得连脱衣服都帮我代劳了,口里不停地问:“姑娘,你跟七少爷认识多久了?”,“姑娘,下次跟七少爷一起来喝茶哦。”

这是一家临河的小茶馆,真的很小,店堂内只容得下四张桌子。陈设装潢也极为简陋,唯独引人注目的,是店堂一角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琴。

放眼四望,小茶馆里除了这对粗布葛巾的夫妇外,再也见不到别人了,这琴会是谁的呢?琴这么雅致的东西,与这家简陋的小茶馆,实在是不太搭调。

我忍不住开口问:“大娘,那琴是谁的呀?”

仿佛一直都在等着这一问一样,大娘的脸一下子焕发了动人的光辉,原本有些混浊的眼也变得神采熠熠起来。她用一种极为自豪的语调告诉我:“就是我家老头子的琴啊,这把琴很有名的,叫“惊涛”。我家老头子原来在北边的时候可是在宫里给皇上弹琴的哦。不过老头子不让我告诉别人这些,我是看姑娘是七少爷的朋友,才说给姑娘听的。”

我讶异不已,想不到这样一间不起眼的小茶馆,居然也藏龙卧虎。但既然是宫廷琴师,朝廷南渡之后依然建立起了新朝廷,这位琴师怎么不继续留在宫中服役,却跑到外面开起了小茶馆,靠每天卖几碗茶清贫度日呢?

这个问题我没有问,因为时候已经不早了,必须快点赶到书塾那边去。

换好衣服出来,门外已经有一辆车子在等着我了。

王献之早就坐在里面了,见我出来,打起车帘,催着我说:“你怎么磨蹭这么半天才出来啊?快点上车,我告诉你,今天可是惊堂木先生的课。他是廷尉出身的,凶得很,你就等着待会被他批死吧。”

上车的时候,我稍稍迟疑了一下。照常理,和一个非亲非故的男人坐在一辆车子里是不合规矩的,可是事急从权,我们要赶时间嘛,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做好了心理建设后,我把手伸给他,一抬脚上了午。车声辘辘中,我们无言对坐,其中有好几次,我以为他要跟我讲话了,可是他终究什么也没有说,看那神情,似乎比我还紧张呢。

两个人坐在一个这么狭小的空间不交一言是很尴尬的,我只好自己找话说了:“刚刚那家茶馆的店主,原来是很有名的琴师吗?”

他回答说:“是啊,戴徽这个名号,你听说过吗?”

我羞愧地摇了摇头,对琴家和琴曲,我实在是知之甚少。

“戴徽是戴逵的堂兄,戴逵是我五哥子猷的朋友,我也是通过戴逵才找到这家茶馆的。我们四个人有时候会约着来这里喝杯茶,听听戴徽弹琴。只是戴徽是个琴痴,有很多怪癖,听他弹琴很麻烦的。”

“听人家弹琴会很麻烦?”,这个我就不解了,我虽然没听过琴,可琴是怎么听的还是知道的,“不就是坐在那里出耳朵听吗?”

他笑了:“要是那样,他这茶馆肯定生意火爆了。出一点钱喝杯茶,就可以听到琴曲名家的现场表演,谁不乐意啊。就因为他怪癖太多了,很多人都只听过一次,就发誓再也不来了,说‘受不起那听琴的罪’。要不是他婆婆为人热情,留住了几个顾客,这店早关门了。”

这我就更不解了,“很多人都不能忍,可是大少爷您却能忍?”这说不通啊,他这性子,应该是比所有的人更不能忍才对吧。

他眼一横:“你以为我总是很没耐心吗?那要看对什么人了。就比如对你,刚刚要是换了一个女人,那样顶撞我之后,我管她去死!也就只有对你才……”说到这里,他眼睛不自在地瞟了我一下,然后赶紧掉过去看车窗外了。

我也赶紧低下头,不敢再吭一声。车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直到车快到乌衣巷时,我才开口说:“我还是先下车比较好,少爷一个人坐车过去,免得被人看到了不好。”

他点了点头,然后亲手打起车帘,让我下了车。

看车子走远了,我才迈开脚步,可是,却有人挡住了我的出路。

“你胆子真大,还真是不怕死呢。”一个声音阴恻恻地响起。

不用看我也知道是谁整天这么阴魂不散了。我轻轻叹了一口气,尽量挤出笑脸说:“彩珠姐姐,你好早。”

“不早了,我来半天了。”意思就是:该看到的,我都看到了。

我脸上陪着笑说:“每天起早贪黑地跟踪我,真是累坏姐姐了。”

“你说什么?”她尖叫道。

“我说,每天跟踪我,你累不累呀。你们交代我办的事,不就是要尽量掌握王少爷的行踪吗?我不接近他,怎么掌握?”

彩珠楞住了,因为我一直在她们面前都是唯唯诺诺的,现在突然硬气起来,她反而慌了。

我早该这样了。这些牛鬼蛇神,你越怕,她越欺负得上劲。

终于醒悟过来后,她用指尖点住我:“你,你,你,不过跟王少爷鬼混了一回,就长了狗胆了?看我不告诉公主去!你就等着吧,还有你那个差点病死的妹妹,你们一起等着。”

我一把打开她的爪子:“你去告诉好了,大不了我和妹妹一起死。与其被你们这些人渣天天逼命,我还不如早死早超生。不过,我死了,王少爷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是谁干的。你家的公主还想嫁给他?做梦去吧。还有你家的六殿下,这辈子也别妄想登上皇帝宝座了。”

说完,我拂袖而去。剩下她呆呆地站在那里,气得眼斜口歪的,差点提前几十年中风了。

卷二 南浦月 (32)一声惊堂木,上课!

——————————————————————————————————

还没走到书塾,老远就听见谢玄他们在高谈阔论。看来我今天真的来得太迟了,但愿那位“惊堂木”先生还没到,不然就糟糕了。连王献之都特意提出来警告我的人,肯定是个很难缠的角色。

走到门边,提心吊胆地往里面一探头,还好,只看见了他们几个人。

赶紧开始做清洁,给少爷们研墨泡茶。

把谢玄的茶泡好了,正要端给他,却见他放下手里捧读的兵书,看着窗外的天空慨然长叹曰:“大丈夫自当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奈何屈于一小小书塾,整日纸上谈兵,空度年华!”

王献之一边看字帖,一边故意憋成一个老气横秋的声音说:“幼度,你年纪尚幼,理当先读好书,习好字,打好基础,然后才能为国效力。”

谢玄白了他一眼:“本少爷已经满十五岁了,甘罗在我这个年龄,已经当了三年丞相了。”

王献之回了他一句:“别羡慕甘罗,他十二岁为相没错,可十九岁就翘辫子了。”

谢玄气得一愣,还没想好说辞顶回去,郗超又发话了:“穷兵黩武不是强国之道,政通才能人和,人和才能国兴。朝廷内有贤臣,外有良将,才能励精图治,收复失地,重返故都。都去投笔从戎了,国家谁治理?”

谢玄想了想,可能觉得郗超的话实在难驳倒了,故而没跟他辩论,只低低说了一句:“什么贤臣,现在哪有贤臣,只有一个个趁机大发国难财的无耻政客。”

此时桓济正斜靠在椅子上,读着郭璞作注的《穆天子传》。当读到周穆王与西王母欢饮缱绻的那一段,羡慕不已地说:“吾若能有此番奇遇,死亦何撼?别误会,我无意修仙,鄙人我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王献之抚掌而笑,提醒他说:“自清,他们在谈天下兴亡事,你却在讲你的鸳鸯。”

桓济摇头道:“天下事,天下人之事也。我的力量太有限,无能为力也。”

谢玄和郗超一起皱眉,然后赶紧对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桓济一耸肩:“我父母对我的期望就是如此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所以,我名济,字自清。”

郗超说:“你怎么知道你将来不能达呢?”

桓济笑道:“等你们都达了,我才能达。你们先达,我后达。”

这时,先生走了进来,笑眯眯地问:“你们在说哪位‘先达’啊”?”

弟子们立刻拍起了现成的马屁:“当然就是先生您啊。”

“哦,是吗?呵呵,哈哈。”先生喜滋滋地走到讲台上,“啪”地放下了一根泛着暗红色的油亮结实的木头。想必那就是传说中的“惊堂木”了吧。

为什么会带这个来上课呢?因为这位先生乃是前廷尉庾大人,而且他讲的这门课,就叫《律法》。带惊堂木上课,既是出于他的职业习惯,也是出于对这门课本身的尊重。

大晋的第一部律法是由鲁郡公贾充制定的,后经过多次增删,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至少从字面上看,算是比较完善了吧。

不过朝廷南渡后,大晋只剩下了半壁江山。小朝廷虽然表面上处处笙歌,其实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中。若不是有长江天堑,只怕石头城早就被那些北方蛮族攻破了。

在政局不稳的时候,律法往往形同虚设。前廷尉庾先生也在频繁的内阁改组中被排挤掉了,自然对现实严重不满。但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在公共场合一般是“只谈风月,不谈国事”的。可是在讲堂上,在少年弟子面前,就有点无所顾忌了。上课上到激动处,惊堂木拍得啪啪响,笔墨纸砚还有茶杯碗盖也随之起舞,同时伴随着各种声响,常常惊醒了献之同学的好梦。

王献之的课堂纪律问题很是让庾先生头痛,最让他无法忍受的还是,此人竟然对他视若神明的律法公开表示鄙视。在这位顽劣弟子看来,一切都应该随顺自然,要保持自由的天性,不应该人为地去强制,去束缚。

这是什么话?要是人人都“自由”起来,那还不乱为王了?

可是顽劣弟子还在振振有词:“现在有律法,还不是一样乱为王?先生认为现在的社会秩序很好吗?”

庾先生卡壳了。承认吧,等于承认自己下台后别人一样可以把这个国家的治安问题搞好;不承认吧,又硬生生地败在顽劣弟子手里了,那如何甘心?于是改变战略,不跟王献之直接对垒了,扭过头来问我:“这位新来的桃叶同学,你说,是要自由呢,还是要律法呢?”

其他的三个家伙立刻精神百倍,竖起耳朵等着我回答,同时眼睛在我和王献之之间睃过来睃过去。王献之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从侧面看过去,那双耳朵明明已经开始变尖了。

好吧,承蒙先生看得起,把我这个编外学生当回事,赏我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我焉能不好好作答?于是,我站起来说:“桃叶以为,这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能只要其中一项的。”

先生有点不悦地说:“那好吧,先生再这样问,你认为,是律法重要呢,还是自由重要呢?”

“呃,”我卡住了。原来这位先生这么狡猾这么邪恶,居然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我。在律法课堂上问这个问题,叫人家怎么回答嘛,除了那个唯一的标准答案,还能怎么回答?

本来要答一句“当然是律法重要”的,不知为什么,突然不想看到先生得意的脸,我竟然开口说:“桃叶认为,律法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大多数人的自由,所以,自由是高于律法的,自由才是目的,律法只是手段。”

“啪啪啪啪”,鼓掌声先从王献之那里发出,再传到了另外三个人那里。

这时,更大了一声“啪!”,伴随着一声断喝:“胡闹!你们懂不懂什么是律法的精髓?”

“懂,就是自由啊。”王献之带着一脸坏坏的笑,举手发言了,“律法是惩罚少数危害他人的人,以保证大多数人的自由。所以律法的精髓就是自由。律法和自由,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就像这个东西一样。”他从钱囊里拿出一个铜板,往空中一抛,接住,再一抛,再接住,然后说:“翻过来,覆过去,它还是一枚铜板。律法和自由,翻过来,覆过去,也还是一样的东西。”

“啪!”,茶碗盖被拍飞到地下,紧接着是先生的怒吼声:“王献之,诸葛桃叶,你们俩,给我出去,在外面好好地享受你们的自由去,以后都不用来听课了。反正律法和自由是一样东西,你们在外面游荡就是了。”

王献之起身就走,走到先生身边的时候还说了一句:“容弟子好心地提醒您一句,先生,您现在是在上课,不是在上堂,别搞错了地方,把弟子当成您审问的犯人了。”走到门口,见我没跟着出去,居然朝我做了一个快走的手势,可怜先生直气得脸色铁青。

看着先生的脸色,我暗暗替王献之也替自己担心:这先生一看就知道是脾气很倔的人,这次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了。

——————————————————————————————

卷二 南浦月 (33)逃课很好很和谐

被惊堂木先生轰出门后,我们俩没地方去,只好跑到后面的水塘边,跟鹅作伴。

相比于他的轻松,我心里一直是忐忑的。看他跟鹅玩得那么欢,我禁不住问:“你就不担心吗?”

“担心什么?”他回过头来问我,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看得出,这件事不仅没有让他感到丝毫的郁闷,反而让他很开心——开心于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逃课了?

我却没有他那么乐观,得罪了惊堂木先生,以后只怕没好果子吃。

其实照常理讲,应该是他比我更担心的,我家里反正也没人管我。他呢,上有父母长辈,这位庾先生既然是在朝廷做过官的,跟王家的人肯定很熟吧。

我问他:“你不怕庾先生跑去跟你爹告状吗?”

他一笑:“那是不可能的。我爹现在不在家,出去游山玩水去了。”说到这里他满眼憧憬:“唉,真想像我爹那样,在外面自由自在,四海乐逍遥。”

我悄悄打量着他。在书塾这两个多月来,对他们几个的秉性、志趣、爱好也基本上了解了。谢玄是军事迷,一心想投笔从戎,驰骋疆场;郗超是官迷,一心想手握天下大权,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只有桓济胸无大志,打着“大丈夫身处乱世,自当退身远害”的幌子,只想娶几个漂亮老婆,过和和美美的小日子。

至于眼前的王献之呢,却没有他们那么好琢磨。说他胸无大志吧,他又自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每每出言不俗,见解不凡。有时候他们在一起议政,连郗超都经常折服于他的见解。

有一次郗超情不自禁地说:“子敬,他日我若入相,定拜你为中书令,我们一起执政,大晋必有一番新气象。”

王献之只懒洋洋地回了他一句:“没兴趣。”

他的兴趣全在书法上,准确的说,极为迷醉狂热。每天到处搜求名家书帖,得到了,就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