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杀明-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说,也算是相当杰出的人才了。须知道,张居正也是二十三岁才中进士的。林绯蓉的老爹,也就是比张居正晚了一届而已,很不错了。

“可惜,我爹爹英年早逝,否则,我们林家,也不会堕落到现在的地步了。”林绯蓉怏怏不乐的说道。说这番话的时候,隐约间表露了她的心迹。她毕竟是涉世未深的姑娘,无意中就显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谁不想有个好爹呢?

“徐光启,目前在做什么?”徐兴夏对林绯蓉的话,没有仔细的品味。他的心思,都在徐光启的身上。没办法,这个名字太吸引人了。他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一定是珍妮纺纱机有些技术难度,朱蘅芷不得不请教徐光启。在大明朝,如果说谁对这些奇技淫巧,有非常深的研究,这个人非徐光启莫属。

以朱蘅芷的身份,不可能去找很下层的工匠请教,进士出身的徐光启,就是最好的问询对象。以徐光启的学识,在仔细的琢磨以后,应该可以破解珍妮纺纱机的秘密,同时明白珍妮纺纱机的巨大用途。他或者有意,或者无意透露出其中的玄机,让林家悄悄的捕捉到了。这就是林绯蓉到来的主要原因。

话说,老徐这个人,有时候的确是吊儿郎当的,不太慎重。他加入天主教,本身就是很古怪的,这对他的仕途一直影响很大。如果不是因为他和外国人有密切的联系,他也不会在仕途上起起伏伏,蹉跎半生了。他是明末最杰出的人才之一,只可惜,一直都没有得到重用。很多官职,都像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他还能做什么?在天津卫屯田呗。”林绯蓉无奈的说道。

徐兴夏好奇的仔细询问一番,终于得知徐光启目前的详情。话说,这位徐光启进士,和其他人相比,的确有些另类。他精通天文、历算,又喜欢研习火器,摆枪弄炮,都很在行。他还加入了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万历四十年,他担任历书纂修官,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盘等观象仪。万历四十一年,遭受到别人的攻讦,称病去职,屯耕于天津。目前,他就在天津卫耕田。

不过,好像他这样另类的人才,在很多地方,都是用得到的。或许,在官场上,他没有机会如鱼得水,没有机会登上高位,但是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却是泰山北斗。朱蘅芷如果有什么难懂的问题,多半都会请教他。现在的徐光启,没有官职在身,就是自由身,无论出没于什么地方,都是正常的。如果他到来宁夏城……

徐兴夏眼珠子一转,有意无意的说道:“林姑娘,咱们做一笔交易,如何?我用珍妮纺纱机的图纸,和你交换一样东西。”

林绯蓉立刻警惕起来,高耸的胸脯,明显的颤抖了一下,显示出她内心的激动。没办法,她的确很希望得到珍妮纺纱机的图纸,她们林家,的确很需要珍妮纺纱机的技术。但是,她也很清楚,徐兴夏提出的交换标的,绝对不会便宜。她谨慎的说道:“什么交易?”

徐兴夏缓缓的说道:“你一定是意识到了珍妮纺纱机的独到之处,是吧?它对你们林家很重要,是吧?”

林绯蓉脸色有点古怪,神情不自然的说道:“没有……”

其实,她的确不知道珍妮纺纱机的细节。徐光启虽然有些吊儿郎当,不太慎重,但是,他毕竟是有操守的人,有关珍妮纺纱机的具体细节,他是绝对不会透露的。朱蘅芷也肯定吩咐过他,不要将纺纱机的秘密透露给别人。但是,以老徐的眼力,自然明白,这个机器的厉害之处。因此,他暗示过林家,即使付出一定的代价,都应该将这样的技术搞到手。林家完全有可能因此起死回生。

林绯蓉自然相信徐光启的人品,要不然,她也不会急巴巴的赶到白虎泽来了。从固原镇到来白虎泽,中间还是要经历一些波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事实上,玻璃生意,只是一个借口。她的真正目的,其实乃是珍妮纺纱机。这是林夫人再三强调的。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最赚钱的生意,往往风险也最大,好像玻璃销售,竞争的对手很多。以林家的背景和实力,未必扛得住别人的打压,又或者是暗中拆台。枪打出头鸟,林家没有能力做这个出头鸟。但是,纺织生意,就没有那么引人瞩目了。

无论做什么生意,第一要务,就是控制成本。纺织生意尤其如此。当时大明朝的纺织工场,主要都集中在东南半壁一带,其中又以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为最。东南半壁纺织业的成本控制,物流网络,市场拓展,都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林家想要插一脚进入,只能在成本上打开缺口。换言之,就是以低成本取胜。

要降低成本,除了降低原材料的进货价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提高工作效率,以规模取胜。毫无疑问,珍妮纺纱机就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利器。一般的珍妮纺纱机,生产效率是其他机器的二十倍左右。改良过的珍妮纺纱机,生产效率更是可以提升到其他机器的八十倍。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如果大规模使用珍妮纺纱机的话,规模成本,绝对是可以迅速降低的。

徐兴夏意味深长的说道:“真的没有?那就算了。”

林绯蓉紧紧的抿着自己的嘴唇,犹豫了很久很久。她这次是真的左右为难了。珍妮纺纱机的确很诱人,她很想得到。但是,她又怕徐兴夏提出很为难的条件来。特别是,见惯了各种各样的狂蜂浪蝶以后,她很怕徐兴夏对她母女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来。好半天,她才苦涩的说道:“好吧,你想要什么条件?”

徐兴夏直言不讳的说道:“你帮我请徐光启到宁夏城来。”

林绯蓉奇怪的看着徐兴夏。他居然对徐光启有兴趣!他对自己没有兴趣,对自己的娘亲也没有兴趣,反而对徐光启有兴趣!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意识的,她条件反射的说道:“这是不可能的,他不可能到宁夏城来的。”

徐兴夏有条不紊的说道:“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他不是没有官职在身么?他不是喜欢搞研究吗?我都可以满足他!”

林绯蓉为难的说道:“这……徐大人,你也知道,你的身份,现在是有些忌讳的。徐光启说什么也是朝廷的进士,对你可能没有什么好感的,他不可能愿意到来啊!”

徐兴夏不以为然的说道:“你既然都有胆量和我做生意,还会担心这个忌讳吗?只要你们林家想办法,他一定会同意的。”

林绯蓉蹙眉说道:“我是我,徐光启是徐光启,我不能代表他答应你。真的,他的脾气,有时候也是挺怪异的,不太好相处。”

徐兴夏点头说道:“当然不需要你答应。但是,我可以给你几份图纸,你帮我转交给他。如果有兴趣,他可以随时来找我。”

林绯蓉想了想,觉得这样的条件,还算可以勉强接受。不过,下一刻,她又有点兴趣了。不知道徐兴夏交给徐光启的,又会是什么样的图纸呢?这个徐兴夏的脑海里,到底隐藏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呢?可以让徐光启都感觉很有兴趣?

第439章 延绥镇的烽烟(上)

延绥镇,榆林城,一如昔日的平静。

说来也是搞笑,延绥镇上下,对于白衣军的突然出现,完全没有感觉。当镇羌所被攻克的时候,榆林镇还一点消息都没有。这里的大小官员,军户民户,平时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城内的各个角落,还张贴着出征宁夏镇,平息叛乱的公告。时不时的,会有零星的军户过来看两眼。可惜,不认字,看不懂,又走开了。

不认字,绝对是这个年代的原罪。如果认字的话,延绥镇的军户,应该早就知道白衣军的名头了。就是因为不认字,他们得到的消息,都来自上头的通告,又或者是流言蜚语。结果,上头封锁了有关白衣军的消息,他们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至于徐兴夏的名字,那还是小道消息流出来的。现在这个名字也是忌讳,不能再提了。

延绥镇总兵官叫做程国,原来是驻守蓟镇的副总兵官,年前才调任延绥镇担任总兵官。但是,他本人根本不在榆林城,而是在西安府。没办法,延绥镇的条件,的确是太恶劣了。这里严重干旱,到处风沙,农作物的产量很低很低,根本不可能自给自足。指望延绥镇自己养活自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很多人尝试过,结果都失败了。

偏偏延绥镇的军户,又多半都是彪悍之辈,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就要起来闹事。相对于延绥镇的动乱来说,宁夏镇的动乱其实真的不算什么。宁夏镇的动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鞑子的肆虐。当没有鞑子肆虐的时候,也就基本平静了。但是,延绥镇不是。延绥镇的动乱,完全是来自内部的,历任的总兵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

程国是新来的总兵官,几乎站不稳脚跟。因为中间某些环节的差错,还导致延绥镇产生了一阵时间的混乱,有大量的军户跑到了宁夏镇那边去,最后都进入了徐兴夏的地盘。粮饷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里长出来。没办法,他只好向自己的上头求援了。程国每天驻守西安府,就是在“磨”自己的上司,希望争取到更多的钱粮。这年头,什么都是假的,钱粮才是真的。

说到底,军户们起来闹事的原因,都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养活不了自己的家人。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情况,估计都是无法淡定的,不起来闹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在真实的历史上,万历皇帝去世以后,泰昌皇帝继任,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发放九边重镇的粮饷,将军户们的心给安抚下来再说。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崇祯皇帝忘记了这一点,结果就悲剧了。

对于延绥镇的军户,三边总督黄克缵也不敢过分的怠慢。面对程国的哀求和哭诉,他当然希望可以尽力帮助。毕竟,稳定西北四镇,乃是他这个三边总督的分内之事。西北四镇出现问题,首先要承担责任的,就是三边总督。只是,他的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他的手上,没有什么钱粮,就算想要资助程国,那也是有心无力的。

陕西本来就不是产粮大省。昔日富饶的关中平原,自从唐朝以后,就已经衰落了。这里的土地肥力已经被严重透支,各种各样的灌溉措施,也严重失修了。加上逐渐的干旱,冬季越来越冷。这一切,都导致粮食的产量,大大的降低。江南一亩水田的水稻产量,可能有四百斤。关中最多不足两百斤。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关中平原的大部分田地,都被各级权贵们霸占了。而权贵们的土地,是不要纳税的。陕西省又有大量的军户,军户的田地也是不需要纳税的。换言之,就是整个陕西省,能够征税的田地,根本没有多少。粗略估计,一年下来,陕西省本身可以收取的田赋,折算过来,最多也就是几万两银子。

什么?偌大的一个省,一年的田赋,才几万两银子?这不是荒唐,这是实实在在的数据。九成以上的田地,都没有被纳入征税的范围,剩下的一成田地,就算拼命地搜刮,你又能搜刮到多少赋税呢?相反的,你越是搜刮,缴税的田地就越少。总有一天,剩下的一成田地,都会全部挂靠到士大夫的名下,同样免税。

自身的收入不足,那只有等待朝廷的救援了。可是,朝廷到底是什么样子,黄克缵又不是不清楚。指望朝廷太仓银救援,难度太大了。太仓银还指望陕西上缴赋税,填补亏空呢!至于万历皇帝的内帑,黄克缵根本不敢想。万历皇帝的性子,他又不是不清楚。指望万历皇帝掏口袋,你还不如自己想办法上吊算了。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活人终究不会被屎憋死。最终,黄克缵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你们延绥镇自筹粮饷吧,我给你们一定的权限。你们自己做生意也好,种地也好,打家劫舍也好,甚至是暗中收保护费也好,总之,只要你们延绥镇能搞定自己的钱粮,唬住下面的军户,很多事情,我都睁只眼闭只眼,不管了。这样一来,程国和他的家丁,就在西安府名正言顺的住下来了。

总兵官大人既然在西安府,驻守榆林镇,就只有副总兵官了。当时的延绥镇,有三个副总兵,分别驻守榆林镇、府谷、白城子(察罕城)。其中,又以驻守榆林镇的副总兵官为大,其他的两个副总兵官,都要听榆林城的指挥。驻守榆林城的副总兵官,叫做许万达。这个名字或许一般人很陌生,基本没有听说过。但是,他有个儿子叫做许定国,在明末的历史上,还是有一定的名气的。

程国能够长期的呆在西安府,放心的将延绥镇的事务交给许万达,说明他对许万达还是很信任的。事实上,许万达也是不错的将军,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对于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他的儿子许定国,又有一身不错的武艺,平时吆五喝六的,也聚集了一般的军户,能够震慑榆林城内的军户。

白衣军浩浩荡荡南下的消息,第一时间,自然是报告到了许万达这里。刚开始的时候,延绥镇的很多官员,还没有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当他们清醒过来的时候,延绥镇的北部,顿时就鸡飞狗跳了。白衣军从镇羌所方向杀进来,这还得了?于是,只要能跑得动的人,都急忙收拾金银细软,急匆匆的逃向榆林城。

接到消息的时候,许万达正在响水堡视察。榆林城里面,只有他的儿子许定国驻守。许定国当时只有二十来岁,刚刚结婚不久。别看他年纪不大,应变能力却是很强的。接到消息,他当即下令关闭城门,勒令军队上城头迎战。又派遣得力人手,甄别试图进入榆林城逃难的人,严防混入奸细。同时,他又带领自己的一群狐朋狗友,都带着锋利的武器,在城内巡逻弹压,严防生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许定国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几乎是接报的瞬间,他就感觉到发财的机会来了。那些试图进入榆林城逃难的人,基本上每个人都被搜刮掉了身上的大部分财物。他们骂骂咧咧的,很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在整个延绥镇,除了榆林城,别的地方,根本不可能阻挡白衣军的进攻。结果,一会儿的功夫,许定国就聚敛了大量的钱财,直到自己的老爹回来。

“什么?白衣军?宁夏镇的叛军?”许万达闻报,顿时就震惊了。

宁夏镇的叛军,居然从北面杀入了延绥镇,他是做梦都想不到的。这可是真的要命啊!现在的延绥镇,兵力前所未有的空虚,主力战兵,都已经调往宁夏后卫的方向,准备去镇压宁夏镇的叛乱了。留守后方的,全部都是卫所军。说真的,这些卫所军,有不如无。白衣军到来,他们多半会跟着白衣军起哄闹事的。

“要命啊!”许万达无奈的感慨一声。他真是没想到,徐兴夏来这么一手,一下子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延绥镇弄得一团糟了。更要命的是,叛军居然还攻克了镇羌所,还浩浩荡荡的向榆林城进军,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在延绥镇大闹天宫似的。这简直是反了天了!无论与公与私,许万达都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别的地方他管不了,这榆林城却是必须守住的。

愤怒之余,许万达急忙下令返回榆林城,整军备战。这位副总兵官,还是有点料的,他身边的五百卫队,也是有战斗力的。同时,他儿子带领的三百飞狐,也是有战斗力的。听说白衣军南下,榆林城内的一些军户,也蠢蠢欲动,试图生事,结果,很快就被许定国残酷的镇压下去了。血淋淋的人头,挂满了城墙两边。

榆林城是九边重镇之一,城头上的火炮,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