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来,大伙不禁慌了神。趁媳妇不在的时候,就有人在私底下嘀咕,说这孩子不是有什么毛病吧,这么多天粒米未进,搁正常人,早饿死几个来回了。

这种推测一提出来,马上有人随声附和。家里人讨论来讨论去,觉得除了生病以外,还真没有什么别的可能了。从此,大伙儿不仅看新媳妇的眼神有些异样,就是对石绍孔,也跟以前不同了——充满了怜悯与同情。

能不同情吗,别看这两人现在感情不错,说不上什么时候,媳妇一命呜呼,绍孔就得打光棍。

一个鳏夫,又穷,谁还肯嫁给他呢?

没想到,这么过了差不多有一年,媳妇虽然一直水米不进,肤色却是越来越好,脸上白里透红,滑嫩无比,精神头也丝毫不减,样子比刚嫁过来的时候还要好看几分。

有道是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不吃米的,却比吃米的还要精神。岂非咄咄怪事?

怪事看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除了这一点以外,媳妇在其他方面都很正常,慢慢的,大家也就忘了这个碴口了。

要说,这也得多亏那个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猎奇心理也不象现代人这么强,要不然,还不得给抓去当成做实验的小白鼠,再不济,让朝廷某台的《走出科学》栏目知道了,胡乱拍上一通,再胡乱解释一阵,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不说,让记者闻着味跑来了,整天端着长枪短炮堵在门口,连下地干活都成问题,这一大家子人可怎么活呀!

呵呵,又扯远了,再扯回来。

一年之后,这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石氏添丁进口,从上到下,都笑得合不拢嘴。

媳妇是个勤快人,照看孩子,侍奉公婆,伺候丈夫之外,又是打水,又是舂米,夜里还就着暗弱的灯火,缝缝补补,纺线织布,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恍若一弹指的功夫,三十多年过去了。媳妇除了茶饭不思以外,似乎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要说一点异常没有,也不是很客观。据石绍孔说,他媳妇白天体温很正常,夜晚入睡之后,就浑身冰冷,只有胸口有一丝热气。早晨的时候,一定要不停地拍打她的鼻孔,才能够醒来,否则就一天一天睡不醒。所以,石绍孔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拧他媳妇的鼻子……

有好事之徒问当事人本人对发生在她身上的种种异常有什么感想。

媳妇迟疑了半晌,回答道:

“我在别的地方另有一个家,家资富厚,丰衣足食……”

这人听了,大为惊诧,心说别看这媳妇平日里人前人后那么贤淑,原来还是个二婚!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还隐藏得挺深,我怎么没听石绍孔说起这事呢!

媳妇接着道:“现在这个世界,不过是在我的梦中罢了!你何曾见过梦中人天天吃喝呢!”

这人听了,张大嘴巴,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短短的几句话,就使这个庸常的妇人,上升到了哲学家的高度。

《庄子。齐物论》中的一段话,似可以做为这个故事的一个注脚: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翻译过来就是,庄子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上下翩飞,自在适意,并不知道自己是庄周。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僵卧在床上,原来还是庄周。问题随之产生,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化作庄周?

这是庄子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哲学论点,他认为现实与虚幻,不过在一念之间。而人,并不能真切地分辨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所以,也许,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过是一个老妇的梦而已!

当然,你也可以这样理解,这妇人看上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实际上,心里对这种看不到边的劳苦生活未必没有怨。

我们都希望梦想照进现实。

女子,尤其是颇有些姿色的女子,在未嫁之前,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总是有一些美好的期盼与怀想的。就像现代的灰姑娘,总幻想蹬上水晶鞋,坐上南瓜车,成为人人艳羡的仙蒂瑞拉,去赶那场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的舞会一样,没有人不希望自己以后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衣食丰的。可是,残酷的现实往往劈面给人一个耳光,让你从梦中惊醒。让你,打起精神来面对。

也有那些执意不肯醒来的,于是,她们把自己的梦想,当作现实;而现实,在她看来,不过是在梦中罢了。这样想着,梦着,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

她这样想了,做了,而且效果颇佳,至少,她可以不对那并不十分合意的夫婿,对这如同蚂蚁一般劳碌的生活抱怨,她可以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因为,在她看来,所有的这一切,不过是梦,而已!

而在梦的另一端,她想要的一切,都能够实现……

由于这妇人身上呈现出种种异状,所有还有另外一种解释。

这女子,实际上并不是人。——呵呵,别怕,她也不是鬼。

因为原文的描写某些地方太像我用的这台电脑了,所以,忽发奇想:从已经表现出来的症状来看,石氏之妇更象是某种智能生物制造的机器人。

机器人不用吃饭,因为她有另外的能量来源。

电脑关机的时候,温度就会下降。这女子晚上睡觉的时候,体温也会降低。但又不是完全关机,因为心口尚有一丝温热,有可能是处于待机状态。她自己不能启动自己,每天早晨,石氏都要拍她的鼻孔,实际上,那就是机器人身上的开关,打开按钮,她就被激活了,可以开始工作。

机器人当然可以没日没夜地干活,不过,一是特别的地方太多,目标容易暴露;二是这样做耗损太大,为了细水长流,所以……

问题是机器人能生小孩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许可以吧。

也许,那个孩子是提取石氏身上的细胞,在试管里诞生的克隆人?

而机器人的体内,隐藏了一个微型的实验室。个体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营养,都可以从中获得。他可以象一般的孩子一样,经历细胞分裂,生长、发育、娩出的过程。

不瞒您说,这样的机器人,连我都想要一个呢!

——美丽、聪明、勤劳、朴实……她拥有人类所有的优点,摒弃了人类所有的缺点。

据说,在人类可以预测胎儿的性别之后,中华大地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就在以惊人的速度失衡。在2020年左右,将会有4000万人成为光棍!其结果是引发争斗甚至战争。

如果有这样的机器人的话,一切都可迎刃而解了吧。

也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位男士清早打开房门,看到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出现在眼前,他正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一个热气球从天而降,上书几个大字:

欢迎试用,家庭主妇2。0版!

原文如下:

平阴石绍孔,佣奴也。娶妻年十七,颇美,成婚后,辄不食,甚至水不下咽。其初家人以为新妇羞,继则以为新妇病。积有日,总绝粒,且经岁如是,而颜色肌肤更丰脆。又一年,生一子,终岁操井臼、勤纺织弗辍。迄今年五十馀,了不异人,惟夜寝则浑身悉冷,惟胸前一点微热,晨必扑其鼻端乃醒,否则竟日长眠。每询之,则云:“彼处另有家,丰衣食。今此梦中耳。几见梦中人必饮食哉?”可亭居停田公言之。石佣,田公之老仆也。(出《小豆棚》)

23、井鱼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虽然海水比陆地面积还要大,但是淡水奇缺。

而且,就是这有限的淡水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日益枯竭的趋势。

而淡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又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于是就有人问了,既然海水也是水,能不能从海水中除掉盐分,提取淡水呢?

表面看海水淡化很简单,只要将咸水中的盐与淡水分开即可。事实上,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

据说,早在大航海时代,为了给远航的人提供饮水和生活用水,英国王室就曾经出重金悬赏征求经济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由于船体载重的问题,远洋的人起锚时,不能一次随船携带大量的饮用水。而那个时候,由于航海技术还不发达,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数十天、半年甚至耗费更多时间的屡见不鲜。

设想一下,在一碧万顷,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尽管一再俭省,可是天长日久,随身携带的淡水还是即将用尽,水手们口干舌燥,嘴唇皲裂,嗓子里干象要冒烟一样。而船舷外面就是碧蓝的海水,伸伸胳膊就能够到,可是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用同样干燥的舌头舔舔嘴唇,继续忍受下去。

——谁都知道,喝未经淡化的海水,无异于饮鸩止渴。是自取灭亡。

只有渴疯了的人才会这么干吧!

生活在海湾地区的人们,虽然动不动就打出油井来,但是,要想打出一口淡水井来,却比登天还难。以至于出现了水比油贵的现象。

时至今日,科学已经如此昌明,人可以借助航空器在天上飞,载人飞船甚至登上了我们仰望已久的月球,可是,经过人们的长期探索,虽然提出了几百种海水谈化方法,但是,若以经济合算,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来衡量,仍然不能够尽如人意。——以较低的投入换取高质量的淡化水,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

有资料显示,最简单的海水淡化方法有两种:

一个是蒸馏法,将水蒸发而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淡水。这个过程与海水逐渐变咸的过程是类似的,只不过人类要攫取的是淡水。

另一个是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的冰的同时,盐被分离。

两种方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病。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这是一种很不划算的方式。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得到的淡水却味道不佳,难以使用。

不过,中国的古书里却提供了一个破解这个世界性难题的方法。且听我慢慢道来。

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提到了一种鱼,名叫井鱼。

这种鱼很奇特,奇特在什么地方呢?它的脑袋上有一个小孔,每次吸水之后,过一会儿,吸进去的水就会从这个小孔里喷出来,洋洋洒洒,如同飞溅而下的泉水,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海水中。

假如井鱼喷水的时候恰好有渔民在旁边,大家就会操盆的操盆,拿碗的拿碗,一拥而上,接它头上流出来的水。

海水的味道又咸又苦,可是,从井鱼脑袋上喷出来的水,却如同泉水一样甘冽,一点苦涩的滋味也没有了。

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这种鱼之所以叫井鱼,大概就是因为它类似于一口可以移动的活井,可以随时随地打出清澈的淡水来,供人们饮用。

真的有这种生物存在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造物主做不到的。

如你所见,假如这种鱼真的存在,而且现在也没有灭绝的话,倒是一种得天独厚的生物净化器,缺乏淡水的国家大量养殖即可。投入少,产出大,又能收到水产养殖和净化海水双丰收之效,何乐而不为呢。

唐段成式云,井鱼脑有穴,每嗡水,辄于脑穴蹙出,如飞泉,散落海中,舟人竞以空器贮之。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如泉水焉。成式见梵僧善提胜说。(出《酉阳杂俎》)

24魅

这件事发生在唐肃宗乾元年间。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有个县尉名叫胡顼(这个字估计很多人都不认得,我为大家查了一下,读音同“须”),是个词人,不仅在整治地方社会治安上颇有一套,而且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

有一次,不知道是因为公干还是私事,这人跑到兰州金城县呆了几天。

离家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当务之急就是寻个安身之处。而且,连日来旅途劳顿,满面风尘,也要找个地方好好修息一下。

这个安身之所,一要干净,二要安全,三要饭食能够下咽。出门在外,谁也不想横生枝节。这样,把手头的事办完之后,他就可以马上折返。夏县那边,家里外头,还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呢。

胡县尉寻寻觅觅,找了很长时间,终于看中了路口的一户人家——至少从院子里的摆设来看,这家人还算整洁。

敲门进去,说明了来意,这户人家的主人从胡顼的仪表和言谈举止上,看出他绝非一般草民,而且,人家也不是白吃白住,早已亮出话来,说打尖儿的报偿是真金白银。

对他们这样胼首胝足的小户人家来说,有陌生人登门已经算是新奇之事,有官家人上门投宿,更是一项求之不得的荣耀。日后同邻里讲起来,也是一个炫耀的资本。除此之外,还可以趁机赚几个银子花花。所以,全家人听了之后全都喜上眉梢,当下表示欢迎。

主人翻箱倒柜,找出家里最干净的被褥,又把最大最宽敞的房间拾掇干净,将胡县尉的行囊搬了进去。

胡顼坐在塌上,一边打量屋子里的陈设,一边谋划着自己这几天要办的事。

正想着,女主人掀起门帘走了进来,递给他一条绞好的手巾,请胡顼先擦把脸,说饭食随后就到。

胡顼接过手巾,连连称谢。果然,这女人出去不久,热腾腾的饭菜就端了上来。那些饭菜全盛在青花大碗里,飘散出袅袅的香气,冲击着人的味蕾。

虽然是寻常人家的饭食,似乎也经过了精心的烹饪与搭配,色、香、味俱全,令人不禁食指大动。

巧的是,胡顼进门之前,刚在路边的酒肆里吃了饭,现在肠胃里还满满的,根本就吃不下。如果不吃的话,似乎也说不过去,一个是有违主人的盛情,另一个也是无端的浪费。思来想去,他决定先出去走一走,熟悉熟悉环境,欣赏欣赏周遭的景色,也趁机消化消化食儿。

等他在外面溜跶一圈,消化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推开房门,正想大快朵颐。可是,在房门敞开的一刹那,出现在眼前的情景,让他不禁就是一楞。

只见一个身形瘦小的老太太,正坐在此前女主人送来的食案旁边,据案大嚼。

这老妇身高不过二尺,弓腰缩背,脸上皱纹堆叠,指甲细长弯曲,头发稀疏,能够清晰地看见头皮,仅存的几丝白发垂在胸前,随着她进食的动作,不停地飘来荡去。

老妇肮脏的、早已看不出原本肤色的手里抓满了食物,眼睛里闪着饿狼一般的光,守着食案,狼吞虎咽,下巴和前胸,沾满了饭粒,菜汤顺着嘴角淌下来,看那架势,好像足足有几百年没吃过一顿饱饭似的!

转眼的功夫,如同风卷残云,女主人端来的食物,就只剩下一点残渣剩饭了。而那老妇,却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时用黑黢黢的手指,拈起碗里的渣滓往自己那张干瘪的,没有一颗牙齿的嘴里送……

胡顼楞在原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这凭空出现的老太太,究竟是谁?她从哪里来?她在这里干干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偷吃一顿饭?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有人夺门而入,回头一看,原来是这家的女主人!

女主人见了这老妇之后,勃然大怒,当着胡县尉的面,气势汹汹地窜上前去,劈头盖脸就是几个大耳刮子,打完之后,揪着老妇的耳朵就往外拽。老妇口中发出塞满食物,发出呜呜呜呜的哀鸣,四肢挣扎不已,但她哪里是一个健妇的对手,最后脱身无望,只得乖乖就范。

胡县尉尾随在这两个人身后,看她们究竟想干什么。

只见女主人把老妇带进一间堆满杂物的厢房,那房间的窗纸年深日久,栉风沐雨,早已脆败,胡顼就透过窗户上的孔洞,偷偷向里面窥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