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行官途-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米国远涉重洋,出兵海湾,不是仅着眼于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还有更重要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除了要遏止伊拉克的扩张;维护米国和西方的石油利益之外,还强调要通过摧毁萨达姆的军事力量,确保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优势和全球的霸权地位,建立以米国为主要的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在米国出兵海湾3个多月之后,针对国内反战情绪,老布什在《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进一步阐述他在海湾的政策目标,其中有一点是米国在海湾地区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不允许萨达姆控制海湾油田和进行经济讹诈。

    自此,米国必然要发动海湾战争的一个目的就清楚了――为了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海湾地区(包括海湾6国、伊朗、伊拉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石油宝库,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6551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5。4,是西方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生命线,米国绝不允许这些油田落入对西方持敌对态度的萨达姆之手。

    米国在波斯湾的利益究竟是什么呢?米国学者小约瑟夫。奈认为,米国卷入的三个主要原因是石油,秩序,武器扩散。其中他关于石油是这样阐述的――石油是最重要的利益,尽管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在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后,米国政府花费200亿美元建起了战略石油储备。到1990年8月,米国共储备了6亿桶石油,差不多是国一年从波斯湾进口的石油数量。另外尽管石油在米国能源构成中占40,但是来自波斯湾的石油在能源构成中所占比例还不到5,因此丧失海湾石油对米国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很小的。

    但仅仅着眼于直接影响未免鼠目寸光,只要是世界市场的石油的1/3来自波斯湾,那么那里石油生产的下降就会造成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上涨,上涨的石油价格对米国经济有两种影响。一是进口将需要更多的钱,二是经济增长将受到干扰,如果萨达姆?侯赛因想用更多的价格来更快地榨取钱财,对米国经济造成的伤害就会更严重。

    为了米国的利益,这次战争也就成为必然。

    正是因为赵华对这一段的历史有所了解,所以他才会提前布局,就是为了能从中赚上一笔。米国人吃肉,那么他赵华怎么说也应该要分上一杯羹,不然,这怎么能对得起他的先知先觉呢?

    投资公司去年的挣得满满当当,海湾战争刚刚结束,而赵华也早在国内的时候,也就是在去年的时候,姐姐成立的离岸投资公司已经完成了对石油炒作行动,他们将通讯公司挣到的钱和之前投资公司做的股票投资,韦伊伊那边香港投资公司的钱全部转化成米元,又以通讯公司的名义,在欧洲和米国各大银行贷款,居然一共筹集了二百亿美元的资金。分多次全数投入了石油期货,全部都是买石油期货涨。这让赵娟吓的不轻,赵华这样一来的话,不仅能把整个产业都拖垮,甚至还能欠下一个天文数字的贷款。但是马一兰却劝说赵娟,要充分相信赵华才行,赵华什么时候失过手,赵娟想想也对。

    由于海湾地区在世界石油市场占的比列太大,那么这一地区爆发战争,可以想象国际原油价格将会出现怎样剧烈的变化1990年8月海湾危机前,每桶石油为16美元,10月涨到28美元,赵华也是毫不犹豫的把所有的资金在战争之前就投入进去了,在每桶涨到30美元的时候,赵华就开始脱手了。毕竟他掌握在手里的太多,要是一下撒出去,肯定是脱不了手的,会带来不少的损失。所以他才决定在原油价格涨到每桶30美元就开始逐步脱手。

    但是由于买进价格非常低,平均也就17美元,而脱手价格平均达到了32美元。这一倒腾,几乎就是百分之百的利润,赵华在这次的行动中总共赚到了二百多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这为赵华以后的行动注入了一份强劲的动力。

    不过现在战争结束了,石油的价格已经在不停的下跌,很多的炒家都在这场石油大战中还苦苦挣扎的时候,此时赵华的目光是紧紧的盯向另外一个大的行动,赵华的目标是苏联,主要是在卢布。

    其实,赵华早在来米国之前,就已经下手了。出国前,赵华就让韦伊伊在苏联暗自行动,韦伊伊现在在苏联可是有相当大的能力了,赵华也暗示她要多和叶利钦搞好关系,赵华让韦伊伊向苏联中央银行拿到了一笔两百亿卢布的高息贷款。

    韦伊伊对赵华为何需要那么多的资金投资很是费解。现在老公也不缺钱啊,难道老公有什么大的行动吗,不过对于赵华的命令韦伊伊不会多问什么的,只要执行就可以了。

    这笔钱很快就到帐了。赵华当时也没想到能贷出一大笔,但是韦伊伊已经完全的深入到破落的苏联的每一个角落,可能是因为利息高,最主要的应该是韦伊伊送了那大鼻子千分之一的利息回扣,这笔贷款就以支援亚非拉国家发展的名义落到了赵华的这家离岸的投资公司的账目之下……

    赵华叹了口气,想想也是,苏联解体前干部之**已经骇人听闻,解体后更是那些原来党的精英瓜分了苏联的财富,凭韦伊伊在那边经营了一年多之久的面子,借出两百亿卢布也不足为奇。

    赵华此时的确也是想搞投资,但是另一个目的就是炒卢布,打的是一石二鸟的主意。

    两百亿卢布借出时等于三百二十亿美元,十年的长期贷款,而十年后,还给俄罗斯国家银行应该是……

    曾凌风拿起了桌上的计算器按了下去,过些日子,卢布狂跌,俄罗斯政府不得已发行新卢布,一新卢布等于一千旧卢布,而新卢布是5卢布兑换一美元,然后跌到二十多新卢布兑换一米元,按对米元的汇率,旧卢布等于跌了两万多倍,按照后面25新卢布一米元的话,也就是现在的两百亿旧卢布十年后价值是……一百二十八万米元。

    一百二十八万?看着计算器上的数字,赵华揉了好一会儿眼睛,虽然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但事实摆在眼前,还是半晌回不过神。

    好一阵才恢复正常,挠挠头,很有些不好意思,想不到自己也成了瓜分人家苏联人民财富的罪恶阶级之一员。这两百亿卢布,三百二十亿美元,等于白送给了自己的公司。

    更妙的是,这些资金给自己拿去投资,将会产生数倍的利润。赵华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天才想法。这才是真正的空手套白狼。

    在贷到这两百亿卢布之后,赵华很快的就将其全部兑换成美元和黄金,为后面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其实,赵华清楚,他之所以能够因卢布赚大钱,是因为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领导层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错误,甭管这是不是他们有意犯下的错误,反正他们就是犯了。

    更多到,地址
第二卷 龙起大成乡 第360章 下手机会
    第360章下手机会

    了解东南亚危机的人都知道,起因是泰国对米元的汇率由硬性结构,变成自由市场浮动。给索罗斯一个机会。那么苏联正好相反,苏联有两种货币,一种是卢布,一种是信用卡,本来这种制度能有效的防范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袭击。

    从表面上看,俄罗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俄国政府极不负责。从91年开始改革之后,政府把自己发行货币、国债和私有化证,用各种的方式全都蒸发掉了(也就是赖掉了)。甚至放在国家银行中的居民储蓄,也都被他尽数吃光。谁拿着政府发行的这些货币票证,算谁倒楣。谁拿着银行的存款单,就要小心这存款一年之内贬值1000。结果人们只把美元和马克当真钱,民众一旦有了这种心态,别说什么改革了,连正常的经济活动都难以进行。

    另外,俄国改革也违反了若干常识性的规律。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们会犯这些错误。既然是常识,人人都应该明白。如果说盖达尔和邱拜斯是书呆子,从学校直接就进了政府,那叶利钦和切尔诺梅尔金可都是很有经验的政客和企业家。

    实际上盖达尔和邱拜斯只是俄罗斯官僚集团使用的棋子,或者说,是被利用的红卫兵。苏联的改革和华夏国的特殊时期有相似之处。其时间长度和破坏程度也近似。作这么大的事情,总需要有打冲锋的红卫兵。

    俄国改革红卫兵和华夏国特殊时期红卫兵一样,直接从学校里拉出来。然后让他们承担干坏事的主要责任。但真正起作用的是红卫兵背后那伙人,那就是苏联的庞大的官僚集团。他们才是这场改革的主角和主要得利者。

    很多俄罗斯人把这场改革叫作“官员改革”。可以把这场改革看成一个官僚集团的蜕皮,他们脱掉了破旧和带着血迹的战斗服―苏共,穿上了资本家的燕尾服。从而得到了新的身份――名正言顺的,受国外欢迎的资本家。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俄国比前苏联的人口和面积都少得多,但是它的政府官僚集团可没缩减。当然更没失业。实际上官僚的人数比以前增加了20,而官僚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

    如今富人当中,有85是原苏联**员。剩下的15,大多是以前的黑社会老大。只有极少数富人是企业家。简单地说,前苏时代的**权贵,把苏联**解散之后,直接把苏联的国有财产私吞了,作为他们废除**的报酬。

    实际上他们自己,就像叶利钦、切尔诺梅尔金和普金一样,都是职业**干部。应该说,在解散苏共的同时,解放了苏共的干部。

    俄罗斯对其经济采取了“休克疗法”。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有这么几个内容:分产到户,放开物价,废除计划经济。

    这时候俄罗斯的消费品市场还没建立。所以休克疗法包含着这么一意义:先建立资本市场,再用资本市场带动消费市场。

    所谓资本市场,就是股权或产权市场,或生产资料市场。我们常说的股市,就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而消费市场,就是买卖消费品的市场,也就是生活资料市场,比如买卖白菜萝卜,猪肉肥皂的市场。消费品还包括服务,比如保险和银行服务(第三产业的产品市场)。

    怎么建立资本市场?很简单:俄罗斯把国家企业的的产权分给民众,并允许他们自由买卖,资本市场就建立起来了。然后大家都等着这个资本市场,能让俄罗斯生产出西方的消费品,并让他们过上美国或德国人的好日子。

    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俄国人的日子越过越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种做法,违反了一个科学规则,这规律就是消费市场是第一市场或基础市场,而资本市场是第二市场,并附属于消费市场。

    要想建立市场经济,必须首先建立消费市场,而后建立资本市场,这首先是因为消费市场据说在猿人时代就已存在,而且为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少。如今个人不可能生产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果没有消费品市场,人们很快会死。所以无论如何,这消费市场对人类的生存,比资本市场更为重要。如果不先建立它,整个社会就不得安定,什么市场也没有。第二是因为,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盈利能力。赢利预期决定股票(产权)价格。而这盈利来自消费市场。

    所以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就是股票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向,是企业在消费市场的表现(预期表现)的产物。比如某家企业的产品卖得好(或预计卖得好),在消费市场上能挣钱,这家企业的股票价值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

    俄罗斯在建立资本市场的时候,消费市场还没建立起来。这时候各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还没有显示--―也不知道这些企业能不能盈利,能盈利多少。这时候产权价格没有衡量标准。这样的市场实际上不能叫做市场,因为人们无从了解市场上的商品(产权)。

    有人说这是信息不足的市场,实际上信息还没有产生。资本市场的信息来自消费市场,消费市场还没正常运作,如何产生正常的信息?

    俄罗斯把自己的国有财产,包括一些自然资源,估价为120亿美金,还不如西方的一个大点的企业值钱。赵华自己此时的资产,都有二百亿美金,而倍于我来说的国有财产。这也说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估价。因为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赢利能力,在消费市场还没建立的时候,不知道资本的赢利能力,所以无从估价。

    盖达尔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把产权分了,企业变成私有私营,那就会生产大量优质的消费品,因为西方国家就是这么个状态。

    对于这个错误,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西方人住着两层楼,俄罗斯人很羡慕。俄罗斯人也想盖两层楼,但是俄罗斯人却是从第二层开始盖起,第一层是空气。结果这楼就盖塌了。

    这第一层楼就是消费市场,第二层是资本市场。西方顾问和当时总理盖达尔,都想从第二层开始盖,就是先建立资本市场,这时(92-―94年)消费市场还不存在。这时的资本市场没有支撑物,它必然倒塌。

    而且,这个资本市场设计得十分可笑,其规则根本不可运行。

    私有化的方式是政府发给每个公民“私有化证”(92年9月1日发放),这个证大约值一万卢布。这一万卢布不是现在的一万卢布,而是91年的一万卢布。因为在91年根据政府估价。每人可以分到合当时的一万卢布的国有资产。发完这个证,政府就让公民自己拿着这个证,到国有企业换股票。

    可是企业愿意不愿意和你换,由企业说了算。没有法律规定企业一定要接受你的私有化证,然后给你它的股票。结果这些证在有些人手里就好使,在另外一些人手里就不好使。

    当时,在俄罗斯等原苏联的成员国国内,有权有势的人,可以说是对普通民众赤luo裸一般的抢劫。

    举个例子,有一个俄罗斯农民,他有一张私有化证,他想用这证换百货大楼的股票,可是百货大楼不想和我换,结果他就换不来。

    与此同时,百货大楼的经理和他的亲属,每人也有和这个农民的一模一样的一张证,百货大楼很喜欢,要他们的证。结果他们就能把百货大楼的股份私有到自己手里,而这个农民就不能。

    农民的那证不但换不来百货大楼的股票,什么好公司的股票也换不来。只有当官的有权的和有关系的人才能用私有化证换好股票,农民的证没用。结果那个农民只好马上用那证换酒喝,以求在醉梦中忘掉这可笑可悲的私有化证。

    因此这证自发行之后,就迅速地贬值。到了94年,以不变货币衡量,这张私证只值30卢布(91年币值)。当官的有权的就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这个农民的证。这证一到他们手里,就身价百倍,就能换来百货大楼。

    因为对国有资产的估价很低,百货大楼明明值一个亿,只估价了5百万,所以他用30卢布买了农民的证,可以用这证换来实值20万卢布的百货大楼的股票。

    有权有势的人就能这么不停地用30卢布换20万的股票,他们就这么暴富起来的。按米国富布斯杂志上的说法,这些资本家什么也不生产,什么也不创造。他们只是把钱往口袋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