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行官途-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继伟说道:“你平时抽的那中华我不信是你自己买的。”

    宋若国不可置否的笑了笑,说道:“喝酒喝酒。”

    虽然唐继伟说是全国纪委系统大检查,但是听在赵华的耳朵里可就不一样了。这可关系到华夏国的政治格局的问题,自己的提醒老首长是听了进去,老首长要行动了。

    赵华也知道,老首长的动作并不一定能阻止明年那件因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所引起的**,但或许能使规模小点,平息起来的难度也会相对的降低。

    赵华转念一想,这不是拿下王盛的绝佳机会吗,这样的风暴潮里,敢为王盛说话的恐怕就没几个了吧。赵华窃喜,老天也不想放过王盛。

    赵华对唐继伟说道:“老唐,我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怎么样?”

    “立功?”唐继伟顿时来了精神,说道。

    赵华压低了声音,靠在唐继伟的耳朵,宋若国也听的清楚,他不知道赵华怎么知道这么多细节的,不过既然赵华说出来,那就十拿九稳,这个王盛看来是要倒霉了。

    纪委大检查行动的第二天,王盛就被揪了出来,他和物价局的局长左同文不仅开利用空头发票报假账,还吃拿卡要,甚至去吃饭的钱,都在工厂里报销。

    纪委立即对王盛和左同文采取了行动,并收集了大量的犯罪事实,纪委查明他们一共贪污的金额达五万元之多。
第二卷 龙起大成乡 第八十九章 愿赌服输
    “爸,你倒是想想办法,王盛被抓起来你让我怎么活啊!”黄玉兰抽泣的说道。

    母亲看着宝贝女儿梨花带雨的模样,抱着黄玉兰,对正在一旁抽闷烟的黄海若呵斥道:“死老头子,你倒是说话啊,总不能看着女婿被抓进去吧。”

    “想办法,想办法,我能想什么办法啊。”

    黄海若不是没想办法,而是能动用的关系他已经基本找遍了,但是没有人敢理这茬。中央部署的严打行动,谁敢顶风作案,都劝黄海若先暂时放一放,过了这个风头再想办法。

    可是黄海若知道等不得,要是没有人在背后做文章还好办,等风头过来再说。但是黄海若清楚,这件事情背后一定有赵华的影子。

    当初女儿要嫁给王盛的时候,黄海若就坚决不同意,他觉得王盛抛弃妻儿,人品有问题。但是黄玉兰死活要嫁,黄海若也没有办法。只能是尽自己所能在仕途上帮助女婿,希望他能善待自己的女儿。

    可是万万没想到,王盛前妻的弟弟现在是县委书记身边的红人。上次的事件黄海若就已经警告过王盛,要安稳点。但是这个王盛是烂泥扶不上墙,赵华能不找他的麻烦本来就应该烧高香了,偏偏他还去招惹赵华。

    “老头子,你去找找老书记,县里的那些领导还是要给老书记几分面子的。”

    “老书记是最讨厌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的。”黄海若吼道。

    黄玉兰的哭声更大了,近乎咆哮,黄若海看着宝贝女儿,也万分心疼,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呢,只有等风暴潮过去以后再说。

    八月初,价格改革方案在国务院常委会议上讨论,八月中旬,在由最高首长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并讨论通过。

    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用五年左右时间,初步理顺价格关系。工资改革总的要求是,在价格改革过程中,通过提高和调整工资、适当增加补贴,保证大多数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并能随生产的发展而有所改善。

    随后,《党报》发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报,报道了价格改革方案的基本内容。

    这时,全国物价已是一个异常敏感的问题。1988年上半年,全国物价总指数在1987年已上涨7。3%的基础上,又连月大幅度上涨,7月份已达到19。3%,大大超过10%的设想。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价格改革方案一公布,更引起城市居民的恐慌,出现多年少见的全国性抢购商品和大量提取储蓄存款的风潮。

    面对这种物价猛涨、人心极为不安的严重局面,八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出紧急通知:改革方案中所讲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指的是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的长远目标,目前这个方案还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通知还说:为了稳定金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由人民银行开办保值储蓄业务,使三年以上的长期存款利息不低于或稍高于物价上涨幅度。

    此次会议重提“稳定经济;深化改革”的方针;为1988年的价格闯关画上了句号。

    九月份的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方针。要求在1989年和1990年把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即治理整顿)上来。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即做到控制投资规模和社会集团购买力,严格控制货币发行,克服经济过热现象;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当时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做好刹住乱涨价风、整顿公司、确立重要产品的流通秩序、加强宏观监督体系四个方面的工作;深化改革,从理顺价格着手,特别注重深化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企业改革从推动政企分开、完善承包制、建立在国家宏观控制下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同时,抓紧推进那些对治理通货膨胀有重大作用的改革。

    冯老坐在客厅里,仔细的翻阅着关于十三届三中全会的会议通报,他又把冯建带回来的那二篇文章仔细阅读了一番,冯建恭敬的坐在父亲的身边。

    冯怡舒下班回来,搂着爷爷的脖子,说道:“爷爷,看什么呢,自从退休,我可没见您这么认真过。”

    “臭丫头,没大没小的,还不下来。”

    自己的这个宝贝女儿,从小就被她爷爷和妈妈宠坏了,一直都特立独行。

    “什么叫没大没小,又不是在外面,在家里,只有爷爷和孙女,孙女跟爷爷撒娇都不行啊!”冯怡舒嘟囔个嘴反驳父亲。

    冯老放下手里的报纸,疼惜的抚摸着冯怡舒的头,说道:“怡舒说的对,家里就要有家的温馨嘛。”

    得到爷爷的赞赏,冯怡舒用得意的目光看着父亲,像一只斗盛了的公鸡,在炫耀自己的成功。

    冯建瞪了他一眼,冯怡舒吐了吐舌头,那样子可爱极了。要是让局里的人看到一向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冯怡舒这个模样,恐怕连眼珠都会掉落在地的吧。

    冯老打趣冯怡舒说道:“我在看我未来孙女婿的大作啊。”

    “爷爷,不理你了。”冯怡舒嘴上这么说,但是眼睛还是不断的瞄向桌上的报纸。

    冯老转向冯建,说道:“这个娃娃很是不错,老首长什么意见?”

    “老首长的意思是要重点培养,”

    冯老点点头,冯怡舒本来对政治上的事情毫无兴趣,以前遇到父亲和爷爷讨论政治的时候,她必然会躲得远远的。可是今日不同往时,冯怡舒的二个耳朵竖的高高的,心中也暗喜,能得到爷爷和老首长同时赞誉的人,可是屈指可数的。

    冯老沉思了片刻,说道:“这次下去,你要嘱咐他放心大胆的改革,不要有什么顾虑,也不要怕失败。”

    “爸,你要去魏县?”冯怡舒插嘴惊呼道。

    冯建又瞪了女儿一眼,就是老首长也不会轻易打断父亲的说话。

    冯老笑着说道:“是啊,你爸爸和你国红姑姑一起去,他们二个人和你那如意郎君打赌,现在是愿赌服输,他们是去履行赌约的。”

    冯家和吴家是世交,冯怡舒打小就称吴国红姑姑,现在亲姑姑嫁到了吴家,吴国红这个姑姑称谓就更加理所当然了。

    打赌的事情冯怡舒是知道的,她当时就在场,冯怡舒兴奋的说道:“我也要去。”

    “你上次不是去过了吗,老请假影响可不好。”冯建批评道。

    冯老再一次的拿孙女开玩笑道:“人家现在正是浓情蜜意之时,岂能不朝朝暮暮,她一个人也不好意思去。”

    冯老一语击穿冯怡舒的小心思,红着脸说道:“不理爷爷了。”

    说完就跑向自己的房间里了,客厅传来一阵笑声。
第二卷 龙起大成乡 第九十章 中央调研组
    冯建和吴国红到魏县当然不是来兑现赌约的,冯建作为党报副社长兼总编,副部级干部,吴国红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那也算副厅级。他们下来,是绝对不可能不惊动地方的。省里不安排人陪同,玉山市市委常委领导是肯定要陪同的。

    因为冯建的特殊身份,这次省委宣传部部长池利义都亲自下来。

    党报作为我党的咽喉,不仅是基层了解上层政策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上面了解下面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冯建作为主编,他要是写一篇文章,那可是有许多双高层的眼睛盯着呢,县委不得不高度重视。

    冯建和吴国红这次到魏县,主要的工作是受中央办公厅委托,调研魏县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魏县县委接到通知以后,紧急召开县委常委会,主要议题就是要做好中央政策研究室的调研工作的接待任务,谭良富要求县委县政府所有人员都行动起来,争取不留一个死角。

    这次不仅中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池利义,市委常委的领导班子估计也要下来不少。这对魏县来说还是头一遭,以前来魏县最大的干部也就是省委一个不入常的一个副省长,停留了不到一个小时,连饭都没有吃。

    县公安局开展了整治治安环境的专项行动,县城管局,县卫生局,宣传部也都积极的行动起来。一时间,魏县的老百姓议论纷纷,到底什么样的大官要到魏县来。各种坊间的传言也迅速流传起来,什么国家的,省里的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粉墨登场。

    赵华也是佩服大家的想象力,一次去澡堂里洗澡,搓澡工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他的七大姑的妹妹的侄子的同学的邻居在省政府工作,传出来的消息,是省委书记孙正阳要下来。

    改制工作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效果十分好。本来已经停产的二家企业经过改制以后,涅磐重生,重新焕发了生机,床垫厂甚至出现了脱销的现象。

    也没有出现开除职工,压低工资的现象。相反工人的工资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升职也不再依靠溜须拍马或者送礼了,就像五金生产有限公司现在的车间主任就是原来五金厂技术最好的师傅担任的。

    全县的工人们对改制工作热情异常的高涨,改制工作进行的也十分顺利。改制办的工作也进入了常态,赵华也不再需要亲力亲为了。

    改制办的那帮人的工作积极性也特别高涨,本来都在原有的单位里没有盼头的,没想到这个谁也不想去的改制办倒成了香饽饽。很多以前想方设法不去改制办的人,现在也开始后悔了。

    中央调研组是由冯建带头,以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人员作为班底,一行人于七月十号到达魏县。省委宣传部长池利义,市委在家的全部常委也都陪同一起下来。

    魏县县委常委,县委书记谭良富领着魏县四套班子,以及各部门,各局一把手在魏县的地头上做迎接工作。

    冯建虽然对这些表面工作不以为然,他之所以不愿进入体制内,而是在体制边缘游荡,做政策研究,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喜欢这些官面文章。要是往常,冯建是不会下车的,但是今天他却一反常态,下车后和魏县县委常委们一一握手之后,目光在不停的寻觅着,但没有发现赵华的身影,冯建以为赵华没来。

    赵华确实在迎接的队伍里,不过他的级别只能站在最后面,赵华对这样兴师动众的欢迎仪式也不感冒。

    早上六点钟就到县委县政府里报道,赵华重生之后很少起这么早,没吃早饭就匆匆忙忙的都赶到了县政府。一行人坐着县里的大巴车,浩浩荡荡的向魏县地界出发。还没到七点就到了,现在都十点多了冯建他们一行人才到。

    和其他干部想尽办法往前排挤不同。赵华还乐得站在最后,三个多小时的等待对这些坐惯办公室的领导来说是个挑战,一个个微微颤颤的,但是谁也没有去车上休息一会再下来。

    赵华上辈子是中学教师,二三节课连上不在话下,可是他也觉得腿酸,站不住,看来自己重生之后越来越官僚了。反正也没有人注意到他,此时正坐在路墩上悠然自得了。

    冯建本来已经准备返回车里的时候,吴国红给他使了个眼色。他才看见路墩上坐着个小伙子,嘴里叼着一根草,二只腿不停的在空中晃悠。

    冯建心想,这哪里像国家干部,简直就是一个二流子的形象。

    冯建转过身来,径直的走向赵华。

    本来所有的人都以为冯建要上车了,现在又返回来,大伙的目光都好奇的随着冯建的目光移动。

    等赵华发现众人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冯建已经站在自己的面前。赵华扫视了一下四围,所有的人都用愤怒的目光看着赵华。尤其是省委宣传部部长池利义和市委常委们,本来一切都顺利,这下肯定给冯主编一个不好的印象。

    吴长贵,黄国涛的眼神里是一丝的得意,谭良富却一脸的镇静。

    大家都等着这位大学者对赵华的无礼行为进行批评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冯建主动伸出手,赵华忙吐掉嘴里叼着的草,也伸出手来。

    刚才冯建他们也不过和县委常委们握手,现在却单独的和赵华握手。大家也只是知道赵华是谭良富身边的红人,难道他还有什么其他深层次的背景。难怪如此桀骜不驯,原来还是深藏不露,大家看向赵华的眼神也都改变了。

    冯建开玩笑道:“你这小子就是这样欢迎我的啊!”

    赵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毕竟刚才自己有些失礼,冯建笑着说道:“怡舒也来了,回去你坐她的车吧。”

    冯建说完就转身上了车,其他的领导也都分别上了各自的车,赵华走向车队的最后面的那辆吉普车。赵华上车后,才发现坐在后排的慕容雪。

    赵华问道:“你怎么来了?”

    冯怡舒疑惑的问道:“你认识慕容姐姐啊。”

    “省报大名鼎鼎的主编,我岂敢不认识。”

    “就会贫嘴,怎么我不能来啊,连省委宣传部长都来了,我这个小虾米还不屁颠屁颠的过来。你怎么总是特立独行啊!”

    慕容雪说的当然不是真话,中央调研组下来,省报肯定是要下来报道的。但是是不是主编亲自下来,那可不一定了。

    慕容雪这次下来一方面是冯建是自己的老师,另外一方面这次的主要议题就是企业股份制改革,而主导者正是赵华。

    赵华见前面又一带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