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室千金-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写着写着突然忘记时间了。

第81章 太子侧室

转眼便到了新年。

大年三十的团年饭是在大房吃的。吃过了团年饭之后,全府的人聚在英华院看了一会烟花;接着便各房人回各房守岁。

王檀跟着王清和蒋氏等人一起回了锦春院;然后王清和蒋氏便坐在上首主位;等着王檀等人上前磕头拜年;然后发红包。

打头先去的;是涵哥儿泓哥儿和浩哥儿三兄弟。

往年过年,涵哥儿因为身体原因,有时连团年饭都不能跟着众人一起吃的;更别说守岁了,但今年涵哥儿的身体却调养得好了许多。王清看着跪在他前面;气色明显已经好了许多的涵哥儿;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以后也要少思少想,继续好好养身体。”

涵哥儿道:“是,父亲,孩子知道了。”

王清点了点头,然后递给他一个荷包。涵哥儿接过来,接着道:“谢父亲。”接着便站了起来,站到了一边。

接下来的便是泓哥儿和浩哥儿,王清对泓哥儿和浩哥儿的嘱咐都是“好好用功读书”“考不到功名就将你赶出家去”之类的。泓哥儿和浩哥儿则也是保证“一定用心念书”“绝不辜负父亲期望”之类的。

再接下来便是王桢王楹和王檀。

王桢的年拜得如往常一样面不带表情,仿佛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般的。王清对这个女儿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在心里叹口气,然后简单的说了一句“平安喜乐”,便将荷包递给了她。

轮到王楹,同样是一句“平安喜乐”,只是与对王桢说的时候,语气中带着无奈不同,对王楹说的时候则含着满满的盼望。王楹笑着道了谢,然后用双手接过荷包。

王檀是排在最后的,等跪到锦垫上,她笑着对王清和蒋氏磕头道:“恭喜发财,祝爹爹和娘四季如意,心想事成,好运连连,一顺百顺,身体健康,还有爹爹官运亨通,娘永远年轻漂亮。”

王清和蒋氏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王清伸手摸了摸王檀的小脑袋,然后笑着道:“过了年就又长一岁了,我的檀姐儿也要健健康康幸幸福福的长大。”说着将手上的荷包递给了她。

王檀笑着道了谢,然后将荷包接了过来。荷包里面装的是金瓜子,拿在手上感觉起来还挺沉手,至少应该有十两重。

等拜过了年,接着便是守岁。

王清怕涵哥儿身体受不了,便让人先送他回去。而王桢此时则提出要陪涵哥儿一起回去。王清想了想,便让她跟涵哥儿一起走了。

等王桢和涵哥儿走后,王檀王楹和泓哥儿浩哥儿四人凑了一张桌子打叶子牌,而王清和蒋氏则坐在炕上对弈。

王檀的牌技虽然相当的烂,但一晚下来,还是她和王楹赢得多,将泓哥儿和浩哥儿刚刚得到的一袋金瓜子全部都赢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赢得钵满瓢溢。

到了大年初一,王清和蒋氏要进宫朝贺领宴。

一大早蒋氏便是按品大装,王清也是一身官府。为避免朝贺的时候突然出现内急,王清和蒋氏连水都不敢喝,早饭也只是吃了几个含水分少的包子,接着便匆匆的坐了马车进宫去。

按照往年的惯例,朝贺一般到了响午的时候就结束了,而回来之后还赶得及在家里吃上午饭。但今年的却比往年要晚了一些,蒋氏却是到了未时才回到了王家。

大老爷见只有蒋氏一起回来,有些奇怪的问蒋氏道:“三弟呢,怎么没有跟你一起回来?”

蒋氏道:“被太子留在了中宫。”

大老爷自觉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太子不会在这个时候将王清留在宫中,便又急忙问道:“可是宫里发生了什么事?”

蒋氏也有些担心丈夫,但此时却只是皱了皱眉头,道:“我在后宫,并不晓得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我在宫里也不好跟别人打听。我出宫之后也没跟老爷碰上头,只是太子身边的内侍告诉我,老爷被他请了去,让我先回府。”

大老爷听了点点头,便不再问什么。

王清是在申时的时候回到了家中,接着便被大老爷请了过去问宫里是否发生了什么事。然后王清便告知大老爷,皇上可能要给太子先选太子嫔,太子才人或太子选侍了。

而这事情的起因,却是因为端王。

靖晖帝共有五个皇子,大皇子便是过继给了先帝太子的端王。端王的年岁与二皇子的年岁隔得开,是靖晖帝唯一已经娶妃的儿子。端王娶亲早,现如今儿子都能组成一个篮球队顺便再拿出一个做替补队员了。女儿数同样可以组成一个女子篮球队。

端王妃贾氏生了一子一女,其余的儿女皆是端王的侧室所出。端王的嫡长子今年十岁,自出身之后便被请封为世子。

皇帝虽然将大皇子过继了出去,但不等于皇帝就不将这个儿子当儿子了。到了大年初一朝贺的时候,端王妃领着五个小郡主进了后宫,而端王则带着六个儿子在前面给皇帝拜年。皇帝已经五十出头,便是在普通人家也是含饴弄孙的年纪,况且皇家讲究多子多孙,看着站在自己面前一溜高矮不一的小萝卜头,皇帝别提多高兴了,连看端王都慈爱了几分。

然后端王在此时突然打起了感情牌,一副被皇帝感动落泪的对皇帝道:“看到父皇待儿臣的几个孩儿这样亲近,儿臣突然也想起了小时候给父皇拜年时的情景,那时候儿臣也是这样跪在父皇面前,父皇看着儿子也是笑得合不拢嘴。父皇从前塞给我的红包,儿臣如今还好好儿的珍藏着呢。想起父皇对儿臣的好,儿臣时常涕零。”

皇帝被端王勾起了怀念之情,与端王一起回忆了一段端王的小时候。听得在场的文武百官,也是感动涕零,时不时用袖子抹一下眼。

皇帝与端王说了一会端王小时候的事情,接着端王趁着气氛正好,又突然道:“看父皇的样子,便知父皇是极喜欢小孩子的。可惜儿臣住在宫外,不能时常带几个孩儿来看望父皇。”接着顿了一下,看向太子的方向,又欣慰道:“不过好在三皇弟已经长大了,倒是可以给父皇生几位小皇孙。”

此言一出,殿中文物百官皆是先愣了一下。

众人皆知,准太子妃,康国公府的姜大小姐过了年才虚岁十三,而姜大小姐又是冬月出生的,算起来如今也不过是将将满十二周岁而已,还不到能嫁人的年纪。端王此言,却能引起人的多想。

而端王又接着对皇帝道:“虽说姜大小姐年纪还幼,不过倒也可以先给三皇弟选上几位太子嫔或太子才人。”说着又转头对太子道:“三皇弟别嫌我说话不好听,自古以来,哪有让一个当朝太子等臣下之女长大的道理。何况三皇弟是国之储君,早日有了小皇孙,于国本也有益。康国公府一门忠烈,忠君爱国,想来不会怪三皇弟先迎娶侧室。”

端王的话说的仿佛很有道理,只是大燕开国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太子妃没进门,东宫就先有侧室的先例。

当然,伺候太子的宫女自然是有的,但这些宫女毕竟没有名分,更不能在太子妃进门前生下孩子。至于太子妃进门后能不能得到名分,这就得看她们得太子喜欢的程度或太子妃的心意了。

但无论是太子嫔,太子才人,还是名分里最低的太子选侍,进入东宫后按礼都是有品级的,这些人与东宫那些没名没分伺候太子的宫女不同,是可以生下孩子的。皇家虽然是最不重嫡庶的地方,但对嫡出也总还是有小小偏爱的。为了让嫡出的皇孙尽量出在太子妃的肚皮里,这些太子侧室,一般要在太子妃进门半年之后才会进宫。

百官皆知端王此举不过是在离间太子和康国公一系。倘若太子侧室先于太子妃进入东宫并生下长子,到那时,康国公府一系却不一定还会像现在这样那么忠心的拥护太子。

但端王的话,也的确很有道理,确实是没有让一个当朝太子为了太子妃将就的道理。

而皇帝听完端王的话之后,也的确陷入了沉思,沉吟了几响之后,接着低语道:“太子是国之根本,他的子嗣,的确令朕担心。”

这句话一出,总能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然后众人便猜测,皇帝担心太子的子嗣,怕是想在太子妃过门之前,先给太子选侧室了。

宫里的消息总能流传得特别快,不过到了傍晚的时候,就连王檀都知道皇上可能要给太子选侧室了。

而知道这个消息的,自然也不止王檀一人。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会有两更,一更在下午一点,二更在六点。

第八十二章

蕖华院里。

王桢拔了头上的簪子挑了挑红烛上的灯芯,原本低矮的焰火立刻高高的蹿起来;将整个屋子照得都亮了几分。灯芯中偶尔发出啪啪声;在这寂静无声的夜晚,显得格外的清晰。

秦麽麽掀了帘子从外面走了进来。王桢将簪子插回发髻中;走到榻上坐下;然后才问道:“麽麽,打听清楚了?”

秦麽麽站到王桢的旁边,点点头道:“是,打听清楚了。我还亲自去东昌伯府问过了太夫人,这外面传的消息怕是真的。”

王桢点点头,然后端起小几上的茶碗抿了一口茶,接着便将茶碗握在手中,拇指摩挲着碗身上的牡丹纹;面上沉思,让人看不出她在想些什么。

秦麽麽看了,心中叹了口气,然后问道:“姐儿,你真的想清楚要这么做了?”

王桢只轻轻“嗯”了一声算作回答,但接着却没有再说话。

秦麽麽见她正在想事情,便也没有再打扰她,悄悄的从屋中退了出去。

####

不管宫中传出来的消息多么令人震惊,但新年还是要照样的过。

年初二是拜舅舅家的日子,裴氏和蒋氏的娘家都在京城,年初二自然要回娘家的。原氏的娘家则远在金陵,今日则留在府中。

蒋氏早早的就备好了今日回娘家的礼,一模一样的礼备了两份,另一份则是给王桢和涵哥儿带去东昌伯府的。

都说为母则强,从前蒋氏都是我行我素,并不怎么在意外人的看法,但自从王楹被唐缙坏了名声之后,蒋氏仿佛是一夜之间长进,行事渐渐周全起来,为的就是不想因为自己名声不好再带累女儿。如今的蒋氏虽然对王桢和涵哥儿仍然是不亲近,但至少已经知道要去维护那点面子情,她若再给王檀王楹和泓哥儿浩哥儿置办点什么东西,必定也会会王桢和涵哥儿也置一份。面上对王老夫人也是越加恭顺,早晚请安一日不落,连王老夫人现在都挑不出她什么错来。

在王檀看来,蒋氏其实并不笨,从前只是因为一直被人宠着,自己不用多思多想,所以脑子有些生锈而已。如今一转起脑筋来,她至少知道给王桢和涵哥儿送东西的时间,要找那种人多能被人看到的时候。

到了年初二早上,吃过早饭之后,王檀王楹和泓哥儿浩哥儿便与蒋氏坐了马车一起去了威北侯府,而王桢和涵哥儿去的则是东昌伯府。王清因为有事,则没有一起去。

她们到的时候,姜氏已经在垂花门前等着她们了。等她们从马车上下来,连忙笑着迎上来道:“妹妹来啦,快些进去吧,娘已经在等着你们了。”

蒋氏因为王楹和蒋霈的事,现在仍还有些别扭。但如今姜氏表现亲热自然,好似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蒋氏也不想自己显得太小气,便也笑着喊了一句:“二嫂。”

一行人一路去了素安堂,刚刚进了院子,便听到屋里有笑声和说话声传出来。

蒋氏有些奇怪,问姜氏道:“里面是谁来了?”

姜氏笑着回答道:“是霏姐儿带了几个孩子一起来了。”

姜氏所称的霏姐儿是蒋大老爷蒋玉荣的嫡女蒋霏。蒋大老爷自小身体不好,长大后娶妻吴氏,仅生有一个嫡女蒋霏。

蒋大老爷与将二老爷年岁隔的大,蒋霏与她下面的堂弟堂妹的年纪相差也大,她于十一年前嫁给当时的举子袁兆。入门两年后,袁兆高中传胪。后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之后寻求外放,如今已是正四品的南阳知府。

袁家家底并不单薄,在袁兆考中功名之前,袁家是茶商,垄断了江南的茶叶生意。若非如此,当年的威北侯也不会在他考中功名之前就将府中的嫡长女下嫁。

蒋氏有些奇道:“她是什么时候回京的,怎么没听说她回来了。姑爷呢,也跟她一起回来了吗?”

姜氏道:“她是腊月二十七才到京城的,因为回来的晚,所以就没有声张,我也是在除夕那天才听到她回来的消息。姑爷也回京了,只是今日他去见他的老师去了,便没跟霏姐儿一起来。”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走进房间,外间站着的丫鬟纷纷给她们行礼,姜氏微微点了点头,然后与蒋氏等人一起进了内室。

王檀和王楹跟在蒋氏的后面,一走进去便看到一个梳元宝髻,戴赤金观音分心,穿宝石青牡丹团花褙子的贵妇在小杨氏下首的位置上站起来。那贵妇看起来已是二十七八的年纪,面容光洁,脸上带笑,看起来很是端庄慈祥。这便是蒋霏了。

蒋霏的对面坐了蒋大夫人吴氏,蒋霏的下首还坐了一个年纪十五六岁的少女。那少女穿了一身玫瑰红织金缠枝纹褙子,梳随云髻,头插金钗步摇。丰肌弱骨,蛾眉皓齿,是绝色之姿。少女再往下的椅子上还坐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最大是女孩子,与王檀一般大小,其余的两个男孩,一个在七八岁左右,另一个大概五六岁。想来这三个应该是蒋霏的儿女。

王檀对蒋霏这个表姐并不熟悉,概因她出生的时候她已经出嫁,之后她更是跟着丈夫连着几年外放,王檀几乎没什么机会见过她。

蒋霏从座位上走了两步迎上来,对着姜氏和蒋氏笑盈盈的喊道:“二婶母,姑母。”

蒋氏道:“霏姐儿,好多年没见你了,你如今是越长越漂亮了。”

蒋霏笑道:“姑母就会打趣侄女。”说着又看向蒋氏身后的王檀等人,又道:“这是几个表弟表妹吧?”

蒋氏道是,然后将王檀王楹等人一一指给蒋霏认识,又让王檀王楹等人上前见礼,蒋霏则给了她们每人一个荷包做见面礼。接着她又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刚才的那个少女介绍给了蒋氏和王檀等人道:“这是坔姐儿,坤哥儿,垲哥儿,皆是我所出。还有老爷几位姨娘生的姐儿,我今天不曾一起带过来。”

坔姐儿,坤哥儿和垲哥儿是小辈,他们则上前来给蒋氏和王檀等人行礼。蒋氏也是每人给了她们一个荷包。

介绍完他们之后,蒋霏又将身边的那个少女拉了过来,重点对她们介绍道:“这是敏姐儿,是我家老爷最小的妹子,今年十五岁。不是我夸口我这个小姑子,无论妇容功德,还是琴棋书画,她样样都是学得极好的。”

蒋氏觉得有些诧异,自来姑奶奶回娘家,没见过将家中的小姑子也带上的,且不见她多说自己的孩子,反而对小姑子大夸起来的。在蒋氏还在猜测的功夫,那袁敏已经上前来给蒋氏行礼了:“见过夫人。”

仪态优美,声音悦耳,蒋氏听着愣了好一会。回过神来之后才伸手将她扶了起来,道:“不用多礼。”说着想了一下,也没将身上的荷包拿出来,而是取了手上的一个玉镯给她作见面礼。

等与蒋霏等人行过礼之后,蒋氏又领着王檀等人去给小杨氏行礼。

小杨氏见到她们则是满面的笑容,让丫鬟将她们扶起来之后,笑呵呵的拉过王檀和王楹的手道:“让外祖母看看,在庄子上住了一个多月,有没有将身体养得好一些。”

王檀拉着小杨氏的一只手,笑嘻嘻的道:“自然有的。”说着故意将脸伸过去,又道:“不信你捏捏我的脸,是不是比以前长多了点肉。”

小杨氏乐呵呵的伸手摸了摸她的脸,道:“是,果然是长胖了点。”

王檀道:“是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