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正因为出身不好,其实,百姓对老朱家并没那么尊敬。
  尤其是仁宗宣宗之后,至于弘治朝,文官权力极大,制衡皇权。加上朱厚照的胡闹,皇家在民间已经有进一步变为笑谈和八卦来源的趋势。
  在苏木看来,老朱家的情形和后世的英王室相差仿佛。
  编排皇帝家的吃喝拉撒依旧饮食男女,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趣事。
  如果再让他们知道太康公主出宫三四个月了,也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样的丑闻。
  这样的后果苏木不敢想,也承受不了。
  若是等下杨廷和询问起来,又该如何回答。
  心中有事,就被杨自烈拉得一个趔趄。
  杨自烈还在疯狂地大叫:“我怎么不杀了马全,我怎么不杀了马全!”
  如果没想错,正德天子能够继承位,定然和苏木这个东宫首席幕僚有莫大关系。能够精通屠龙术的人,自然是姚广孝那样的妖人。
  先前在签押房中刘孔和发怒时说马全竟然去惹苏木这样一个人物乃是不明智,说梅选检不是个好相以的之时,杨自烈还不以为然。
  现在,当梅富贵变成两代帝王的随侍大臣苏木时,他却是信了。
  遇到这种人,你躲都来不及,偏偏那马全要拼了命朝人家跟前凑,找死也不是这种找法。还牵连了整个盐司,到时候,这惊天大案一起,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想到这个可怕的结局,杨自烈只想将马全碎尸万段。
  他却不知道,不劳他亲自动手,马全早已经被景亭含愤给弄死了。
  杨自烈叫了半天,声音一哑,一口逆血吐了出来,血淋淋喷了一心口。
  这一口气泻了,只觉得身上再没有一丝力气,软软地倒了下去。
  苏木忙对旁边的准丈人道:“吴大人,等下再说,等下再说。”
  一个兵丁进来,跪在杨廷和的跟前禀告:“禀钦差大老爷,禀吴大老爷,盐司所有官吏都已经缉拿关押,请大老爷示下。”
  有兵丁在,吴推官这才放开苏木,眼睛里依旧闪着愤怒的光芒。
  “来人,摘了这三个蟊贼的官帽,脱了他们的官府,下到盐司的监狱里待罪。”杨廷和下令。
  一群士兵冲进来,扒衣服的扒衣,抓人的抓人,不片刻就将刘孔和、景亭和杨自烈拉了出去。
  大堂里只剩下苏木等人。
  吴推官这才想起自己身上的职责,拱手施礼:“钦差大人,接下来本官该做些什么,是不是带兵回扬州?”
  杨廷和坐在首席,想了想,道:“这次沧州长芦盐司亏空库银竟达两百万两之巨,事关重大,若是传出去,只怕要震动天下,乃是我正德朝以来第一大案。杨大人乃是当事人之一,此刻只怕不宜再回沧州,且带着手下兵卒在沧州等上几日,待朝廷再派人过来问案之后,再做打算。我已写好了奏折,将这里的情形以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城。沧州离京师也不远,最多三五日,应该就有旨意下来。”
  吴推官:“钦差大人说得是,下官就留在沧州。”
  “至于苏木你……”杨廷和淡淡地看着苏木。
  苏木站起身来。
  杨廷和的语气很不好:“苏木,身为天子进臣,岂能插手地方事务,若是传将出去,陛下颜面何在?这次你帮我揪出三只硕鼠,对国家也是有功劳的,功过相抵,就不追究了。”
  苏木没想到杨廷和倒是责怪起自己来,瞠目结舌半天,才无奈地回道:“杨大人说得是,苏木受教了。”
  杨廷和又森然道:“我不管你怎么来沧州的,又为什么使用化名,陛下任性胡闹,你这个做臣子的缘何也如此荒唐?此间之事于你无关,退下吧!”
  说着就一挥袖子,赶苏木走。
  苏木也不好发作,毕竟,自己身上这个举人功名可是杨廷和给的,他可是苏木名义上的座师,即便杨廷和不承认这一点。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封建人伦,丝毫乱不得。
  只得憋了一口气,一拱手。
  在走之前,苏木小心对吴老先生道:“吴大人,我住在同福客栈,那里的环境甚是清雅,要不,你也搬过去?”
  吴老先生怒道:“我乃是朝廷命官,自可住在驿站,这是制度。还有,盐司这里的案子也少不得本官,我住在盐司衙门正好。”
  他说这义正词严,杨廷和看得暗自点头,心道:“这个吴世奇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一身风标,也能看出乃是真正的正人君子。”
  苏木连连受气,偏偏都是师长,也发作不得,只得厌厌地出了盐司衙门。
  本以为自己立下这么一件大功劳,怎么说也得受些奖励。如今反落到如此下场。
  出了衙门,站在烈日下的大街上,苏木心中一阵迷茫,却不知道应该去哪里。
  巡检早被罢免,自然是回不去。军械库,还是算了,岂不要仍杨廷和与吴老先生笑话,免不得一通呵斥。
  做衙役可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堂堂举人去当差,那不是自甘堕落吗?
  至于回京城,太康公主之事一日不了,他一日不敢回去。
  想了想,好象也只有回客栈。
  好在盐司如此惊天大案必然会震动朝廷,做为当事人,一旦主要人犯解送京城受审,他苏木也免不得要跟着回去。
  如此,沧州的局就算是破了,张太后也不会无故将自己留这里。
  想到这里,苏木心中又高兴起来。
  正如杨廷和先前所说,也许再等得三五日,朝廷就会有旨意下来,且再等上一阵好了。
  沧州这鬼地方,我是不愿意再呆下去了。
  天气热,太阳大,街上也看不到几个行人。
  不片刻就到了客栈,外面却做了不少人在吃酒,见了苏木,都哄一声站起来,纷纷上前拱手施礼:“梅老爷你可算回来了,可有事?”
  “梅巡检,听说昨天晚上扬州府吴推官带兵将军械库给占了,你不是在那里当差吗,具体情形如何,快说说!”
  “对了,盐司上上下下被钦差大人一锅端了,那么多大人同时倒霉,究竟牵涉进什么案子。梅老爷,你也是场面上的人,可听到什么消息?”
  ……
  所有人都是一脸的亢奋。
  苏木没好气地说:“我现在又不是巡检,也就一个小小的看守。天半夜,库房希里糊涂就被人给占了。我还能怎么着,就在那里等着。等到现在,就被人打发回来了。”
  就有一个人笑道:“梅老爷你说笑呢,那吴大老爷不是你的岳丈吗,可有什么不方便说的?”
  众人都同时醒悟:“是啊,梅老爷你就透露一点吧!”
  苏木没想到众人这么八卦,偏偏又都是熟人,又不好发作。
  只得气道:“什么岳丈,上次那事之后,吴大人就同我翻脸,说没有我这么个女婿,这下,各位可满意了?”
  众人都叹息一声:“想来也是如此,梅老爷倒是可惜了。”
  苏木又是一翻白眼,想起可恶的吴老二。如果没猜错,他现在正住在驿站里,享受着公费吃住,就道:“各位也是问错了人,那吴公子不是吴老爷府上的公子么,现在正住在驿站里,你们要打听消息,自去找他就是。”
  “对啊!”就有人一拍大腿:“问他去。”
  “可是,吴公子什么人物,肯见我们吗?”
  “你笨啊,吴公子是宗大官人的妹夫,要不,咱们找宗真打听消息去!”
  “同去,同去!”
  一群好事者一脸兴奋,呼啸一声出了门,急得客栈老板娘在后面喊:“还没有会帐呢!”
  苏木扑哧一声笑起来,看样子,宗真有大麻烦了。
  这一笑,有想起也许三五日之后就要回京城,他心情又好了起来。
  就提起精神回到自己所住的院子,心中寻思着这几日该干些什么打发无聊的时光。恩,反正闲着无事,干脆去东面海边的盐场看看,开开眼界。
  顿时就来了游兴,忍不住叫道:“赵葫芦,收拾一下。”
  这一喊,才想起,赵葫芦已经被他打发去了京城。
  此刻,院子里竟然是空无一人。
  又想起昨天同梅娘的旖旎风光,苏木忍不住进了书房。
  豁然见到,书桌上放着一包银子,正是自己给梅娘的盘缠。
  书屋的墙壁上则贴着囡囡往日临的帖子。
  可以刹那,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从心底升了起来。
  这下,苏木再没有心思出门了。
  接下来又过了五日,苏木整日只把自己关在院子里读书写字。
  到第六日的时候,杨廷和派人来叫他过盐司去,说是朝廷已经有了旨意。
  苏木精神大振,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同那三个犯人一起回去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暂领盐司

      这次朝廷派来沧州的队伍规模颇大,有一个宣旨太监,两个锦衣卫总旗,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也各自来了一个七品官员。
  可以说,明朝三法司和厂卫五个强力部门都被这桩涉及两百万两白银的大案给惊动了。
  这群人来沧州的主要目的是宣旨,并押送相关人犯回京。
  天使到来,先后两个钦差,盐司幸存的没有被牵涉进贪墨案的官员们也都齐齐站在大堂里,将里面挤得水泄不通。
  旨意一共同有两道,一道是给杨廷和的,命他收集到足够的证据,然后会同众人一道、起回京城,会审长芦盐司贪墨案。
  其实,这案到现在已经是证据确凿了。
  长芦盐运都指挥司的银库已经被杨廷和先一步贴上了封条,到现在,库房里面只余白银五千多两,这么大的空缺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在真实历史上的杨廷和本虽然在嘉靖朝的时候做到内阁首辅一职,可这人一身正气,铁骨铮铮,在大礼仪一事上将嘉靖闹得下不来台。这样的人物,身上却没有半点裱糊匠、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质。
  拿下刘孔和、杨自烈三人之后,他立即开堂问案。
  无奈这三人自知道罪恶深重,索性一言不发,来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
  他们不说话,杨廷和也不害怕,干脆在盐司其他官员身上找突破口。
  一连审了五天五夜,不眠不休,将一张脸都熬白了。
  这一审,连他都被吓住了。涉案官吏总数达三十四人之巨,可以说,整个盐运都指挥司从上到下被连根拔起。
  可想,此案若传了出去,立即就会震动天下。
  下面的人招了,贪墨的款项也核实完毕。
  可这么多银子的去向却是一个迷,毕竟是一百多万两银子,若用船运,也得动用十几艘大船,只要从这上面查,总归能找到蛛丝马迹。
  于是,杨廷和有将当初运银子的船家、水手都通通抓起来拷问。
  本以为这些银子定然是被这三个蛀虫运回老家去了,可一问,船家说,这么多钱却是送去了京城。
  看到这些口供,杨廷和倒是抽了一口冷气,感觉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搞不好还牵扯到朝中的大人物。
  等到朝廷派来押送人犯的人一到,就将证词一脚。
  看了口供,所有的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没想错,这应该是正德朝的第一大案了。
  连声说,还是快些将人犯带回去为好,夜一长,梦就多,得尽快挖出幕后那人,否则,也不知道这朝局会乱成什么样子。
  于是,众人聚在一起商量,事不宜迟,明日就解了人犯出发。
  除了三个首犯,盐司还有三十四个从犯,加上书办、小吏、门子、船家、水手,总数上百人
  恶有恶报,天道循环。
  可如此一来,长芦盐运都指挥司几乎却被一网打尽,加上转运使一职空缺、指挥同知空缺、副使空缺,群龙无首,基本算是停摆了。
  按说,盐司的官员大部分中箭落马,为了维持衙门的正常远转,应该尽快派人过来上任填补空缺。
  可一下子空了这么多官位,吏部手头也没有这么多人手可派,按照刘健刘阁老的意思:总归要等到明年会试结束,录取了新的进士之后,才好动其他地方调人过来。
  就暂时这么着吧!
  刘阁老的意思大家都明白,长芦盐司的可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任何一个官职后面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让谁上,不让谁上,都要仔细斟酌,否则就是一场大风波。
  总归要平衡好朝堂中的各方势力,务必要让所有人满意才好。
  而就目前来看,如何平衡,还需时间,盐司的缺,就不补了。
  先叫一个人暂代转运使一职,以剩余的原班人物暂时维持。
  因此,就有了第二道圣旨。
  宣旨的太监苏木也识得,正是当年东宫的旧人,姓林名森,以前在西苑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后来正德皇帝得继大宝,此人好象在皇宫里做了个少监,也算是个管事牌子。
  当初在京城的时候,苏木也留意过东宫旧人的安置,听到这个林森突然做了管事,还抓了半天脑袋。这才想起,此人正是正德帝身边的八虎之一,在史书上也是留下了名字的。
  只不过,此人为人低调,就算在后来,好象也没干过什么事,在八虎中,纯粹就是个凑数打酱油的。
  等将第一道圣旨宣完,林森咳嗽一声,尖着嗓子道:“既然人犯已经抓捕,证据也收集完毕。还请各位大人明日押送相关人等回京缴旨吧!”
  杨廷和作为一众官员中地位最尊贵之人:“遵旨。”
  林森又道:“皇帝陛下和太后娘娘又说了,盐司事关国计民生,还得暂时维持下去,得找个人暂代几月。”
  这话一说完,所有人都将目光落到杨廷和身上。
  杨大人乃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无论品级还是威望都足以担任此职。确实,也只有此人才震得住场面。
  杨廷和也以为自己可能会留在沧州,不觉皱了一下眉头。说句实在话,他内心中却有些不愿意。
  作为一个志在入阁之人,留在翰林院这种地方养望是最佳选择。就算要下到地方,也得去偏远之地。入盐司这种地方,牵涉的面实在太广,又有大笔现银进出,一不留神,鬼才知道什么地方会出纰漏。若被言官抓住把柄,群起而攻之,名声受损,以后还怎么入阁?
  而且,明朝好象有个不成文的官场潜规则,像杨廷和这种曾经执掌过中枢的要员,一旦被派到地方上任正印官,尤其是油水十足的衙门里,那就说明向上的通道已经阻绝。作为补偿,叫他们到一个好地方养老发财。、
  说起来,还真有点像后世的官员年纪一到,要退下去之前,这才派去一个大国企做董事长,拿几年百万年薪之后退休。
  苏木也以为杨廷和要被留下来,心中一惊:不对啊,这杨廷和身为翰林侍读,说起来也算是正德皇帝的东宫旧人,至少名义上如此。在刘健他们被刘瑾赶出内阁之后,就做了阁臣,到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到嘉靖朝的时候更是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元辅。而且,老杨又立了这么大一件功劳,声望正著,怎么反被下派了呢?
    
    
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乎意料的人选

      苏木本忍不住叹息一声,以老杨的本事,将来回朝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几年算是要荒废在地方上了。
  至于以后,物是人非,离开中枢决策部门,却说不清楚。
  这一点,大概可以用蝴蝶效应来解释吧。
  据说苏木所知,在真实的历史上,长芦盐司的贪墨大案根本就不存在。
  即便盐司等人存在贪污情弊,没有他苏木从中搅局,盐司等官员也能从容布置。无论是拆东墙补西墙,还是放火少军械库这种乾坤大挪移,总归是平安过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