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广告语很是惊人,大意是:保定的名士虽多,可真正的名师却难寻,若韶泰韶教谕自承第二,没有人敢夸第一。苏木以前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吧,一个呆子,可就是在韶先生座下读了一个月书就开了窍,竟然一口气连拿两场第一。这次,韶先生办这个个补习班,招收学生,别的不敢说,让你拿一个秀才功名却是有几分把握的。
  我们的口号是:保证上榜,若是落选,全额退还学费。
  当然,既然有百分之百过关的保证,学费也不便宜。
  林老板也真敢开口,学费五十两。
  ……
  “这个林老板,当真可恶!”苏木最恨别人喊自己呆子,即便是林老板也不能原谅。
  他暗自咒骂了几声,决定这个月不会再给他写一个字的稿子。
  韶泰也是大怒,连手中最喜欢的龙泉窑盖碗茶杯也摔成了碎片:“这个姓林的端的面目可憎,想他也是读书人出身,又有秀才功名。满口铜臭,一嘴荒唐!”
  苏木只能安慰了他半天,才平息了先生胸中的怒气。
  ……
  “林老先生,你好好办班就是,扯我做什么?”苏木上门问罪。
  “这做生意同一本好小说一样,得有个噱头。”
  “我就是这个好噱头?”
  “自然,一个……恩恩。”当着苏木的面,林老板不好意思喊呆子,这不是指着和尚骂贼秃吗:“只读了一个月就两得两场头名,这已经很了不起的了。别的考生一看,哇,我可比那个苏木的起点高多了,他在韶先生那里只读了一个月书就能得第一,换成我,不比他强?”
  林老板有些愧疚:“子乔,做生意就是这样,还请谅解。”
  苏木苦着脸:“我承认你说得有几分道理,可是,你这个百分之百过关的包票可有点悬。院试可不是说过就能过的,天时地利任何不论,还得有些运气。你阵当韶先生是文曲星下凡,魁星神仙吗?到时候,若是中不了,岂不麻烦。”
  “中不了退款就是。”
  “那还怎么赚钱?”
  “好老师还得要好学生啊!”林老板一笑:“我不是放出风声说韶先生教出来的学生都能上榜吗,如今想报名来读书的人可多了。一个班吧,能收五十个学生就算不错的了。咱们收学生的时候好生甄别一下,专取那种有希望考中的童生不就成了。实在招不够,令缺勿滥。别的不敢吹,这保定府的童生中哪些人有可能中,那些些人中不了,我这心里有数。”
  苏木松了一口气:“这个办法好。”
  ……
  有苏木这个现成例子在,宣传效果出奇的好。
  如此一来,不但苏木从前是个呆傻之人的名声更加响亮,就连韶先生也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仿佛他身上有一种奇怪的魔力,只要在他门上转上一圈,就天生代着幸运光环。
  读书人,子不语怪力乱神,可天意这种东西还是相信的,否则乡试中榜的时候,官府也不会在给举人们的宴会上派人跳魁星舞感谢上苍。
  而明朝的宗教系统也乱,土地城隍三清佛祖都拜。
  一般人也形成了见神就拜,礼多神不怪的习惯。
  在韶先生这里挂个名字也不错啊,至少是个心理安慰。
  很快,来报名的人就突破两百。
  不过,为了保证质量,也免得将来无效退款时退得精神崩溃。林老板经过综合考虑,只招收了四十个考生,得银两千多两。
  “这四十来个学生可都是咱们保定府没得功名的读书人中的精华啊,没个人都是所在县份的人尖子。按照本次章试的录取率来算,搞不好全都会榜上有名。”林老板如是说。
  这次章试,保定府邸十几个县份一共有两千多人报名,录取一百五十,录取率百分之八左右,算起来,难度不大。
  作为一个准商人,林老板喜欢计算概率。
  “不过,马有失蹄,还得留上一手。”林老板说:“这会得的学费,咱们先预留一部分出来备用,免得到时候要退款。”
  “韶先生那份就不用了,将来实在碰到要退款的情形,就又我那份里出。”苏木说。
  林老板看了苏木一眼,面上带着一丝佩服,“子乔真君子,也不枉韶先生看重一场。”
  这次补习班的学费,各人都有将近六百两收入,苏木那份依旧先寄存在书坊。
  而韶先生那里,则派了一个挑夫,将两大筐一千两白银送了过去。
  韶先生一看到这么多钱,一身都颤了起来,接连失眠两日,到第三天才算恢复正常,将其中五百两寄回老家之后,其他部分都用在县学的日常开销上。
  到第四日,这才面前恢复镇静,开始教书。
  听到这个消息,苏木心中颇不以为然。县学那是政府机构,一个政府连日常的教育经费都不能保证,那是制度上出了问题,凭什么要私人掏腰包。
  这个韶先生的人格固然伟大,可这么做,又管得什么用?
  不管怎么说,苏木现在总算有就近向韶先生请教的机会。
  而且,同胡家学堂里的学生水准参差不齐不一样,这里可都是保定年轻一辈中的精英,韶先生的课程度也高,只几日下来,苏木感觉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比起以前一个月还多。
  当然,这个学堂因为弄出的动静实在太大,已经在保定城中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每到韶先生讲课的时候,总会有不少读书人打扮的穷书生跑过来探头探脑地偷听。
  韶先生有教无类,也不驱赶,弄到最后,来听旁听的人是越来越多。
  最后,苏木实在忍无可忍,让派伙计过来驱赶。
  韶先生心中大为不快,同林老板吵了一场。
  林老板有些经受不住,对苏木说,我算是明白了,子乔你是见韶先生手头窘迫,要借这个机会为恩师谋些福利,可是,你让我这么做触怒韶先生不说,也得罪其他读书人啊!
  苏木解释说,人人都能不花钱来旁听,对交了学费的考生公平吗?再说,人人过关之说本就是骗人的,这个道理说穿了也就那么回事。别人来听几天课之后,觉得并不像传闻中那么了不起,一琢磨过来,你林先生的名声可就是坏掉了。
  林老板一摊手,说我的名声有坏下去的趋势,人都说我是见钱眼看,连士林中的情谊都不要了。
  如此,林老板也小小的出了一点名。
  对于苏木这个策划,林老板佩服到五体投地。虽说赚得钱不多,可基本是无本生意,而且得钱快,不像出书,先要印刷,还得压货,很是麻烦。
  感觉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这次是最省心的一次。
  而且,这次半补习班,招收的都是保定年轻士子中的精英,这四十来人中将来可都是保定的缙绅阶层,出几个举人,甚至进士都有可能。
  苏木与他们有同窗之谊,将来这人脉可就厉害了,一举数得,厉害,厉害!
  只不过,林老板却不知道,苏木并不觉得自己就会一辈子呆在保定这一片小小的天地。
  天气一日热如一日,北地的苍穹,碧蓝如洗。天空海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第七十三章 有些阴霾的前景

      这次补习班就是奔即将开始的院试去的,自然不可能在按部就班的子曰诗云圣人大义讲下去,得来些实在的才行,才算是值回了票价。
  不过,韶老夫子一以前虽然掌管县学,教授的都是廪生秀才们,程度也高。但一个月就就开两天课,这次突然得了这么多水准奇高的学生,顿觉得老怀大畅,将好为人师的瘾头勾了起来。
  一讲起课来,旁征博引,短短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老先生口头,扬扬洒洒说上一两个时辰,还意尤未尽。从《孟子》扯到《大学》,再扯到程颐和朱熹的注解有何不同,显示出深厚的国学功底。
  课堂里的学生们也是听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且道,久闻韶老夫子是我保定一等一的良师,今日听来,果真如此。
  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苏木以前在胡家学堂读书时,大多将注意里放在文言文写作上面,加上韶泰的课也说得浅,倒不觉得什么。
  现在见识到韶泰的真本事,不觉有些入迷。
  但听了两天课之后,他渐渐地觉得有些不对味。
  韶先生啊韶先生,大家来上你的课是想在考前突击一下。你老人家在课堂上讲得过瘾,大家也听得入巷,却没有时间去备考。再这么搞下去,大家还有什么时间温习功课。不是说钻研真正的学问不对,可你也得分时间地点场合吧。读书人十年寒窗,不就图个金榜题名吗?
  别人或许觉得上你的课有意,可我耽误不起啊!
  对于韶先生的打题功夫,苏木是非常有信心的。
  等到一天的课上完,苏木借了个由头找到韶泰,委婉地提出是不是加些诸如八股文写作,试帖诗写作的内容进去。
  韶泰有些不乐意了,面容一整,道:“子乔,你的程度很低,正该静下心来将基础夯实,读上三五年书,再想着在科举上有所造就不迟。以你现在的水准,就算上了考场,只怕也未必能中。”
  对于苏木,他还是很清楚的。这个学生悟性是高,也肯下苦功将圣人典籍背得精熟,可惜一直没有良师指,在学问上也是大而化之,精细处依旧有些半懂不懂。自己如今放开了授课,他正好借这个机会将以前薄弱的地方弥补完整。
  苏木也知道韶泰这是为自己好,问题是他并不想在明朝成为一个学术大拿,先天基础太差,光靠后天努力也不知道还有钻研多年。再说,学问这东西又不当饭吃,还是考个功名实在。
  就笑着说,先生这话是至理名言,学生拜服,不过。
  他话锋一转,道,大家交了这么多钱来上这个班,都是奔即将开始的院试而去,先生要授真正的学问,我们固然欢喜,可也不能因此将时文试帖耽搁,误了前程不是。如此,对恩师的声名也是一种损害。
  韶泰的脸冷了下来,怒道,荒谬,圣人教化乃是我辈读书人做人做事的准则,若存了功利心,已是偏离圣人大道。
  呵斥了半天,他才叹息一声,道:“不过,子乔说得有理。士子们苦读这么多年,如果因此得了功名,却是不美。明日起,本师就开始分析八股时文。”
  苏木心中暗笑,这个老夫子虽然心中同意我的意见,口头却不肯服输。
  “恩师,这试帖诗是否可以先讲上几课,学生对这种体裁不是太熟。”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事:“至于时文,先生擅长猜题打题,学生对你却是非常佩服的。”
  “试帖诗其实也简单,不过,讲起来却有些麻烦,格式题材韵脚都有考究。”韶泰摸着胡须,“一时间,为师还真不知道从何着手。至于打题,却不像你说想象的那么容易。若要准确猜中题目,你得对主考的脾气性格和爱好十分了解,也知道他出题的习惯。可惜这次来的是省学政衙门的学政官,为师对他们也没有任何了解,又如何猜得出来。”
  说着话,韶泰忍不住苦笑起来。
  苏木心中一沉,如果说连韶先生都猜不出题目,自己更是没有办法。四书五经,浩若烟海,这次考试不过是从中选两个句子,你根本就不知道到时候会出什么题目。看来,这条路子是走不通的,只能靠真本事去考。
  一个月时间就想成为八股文高手,这难度不是一般的低。
  苏木对未来的前景担心起来。
  看到苏木一脸的阴霾,韶泰哼了一声,呵斥道:“怎么,为师猜不中题目你就失魂落魄了?君子行事,宁从直中取,莫向曲中求。为师当初也后悔替你猜中了府试题目,让你存了走捷径的侥幸心理。依我来看,以你的才气,将来未必没有造就。这次若是不中,倒是好事。”
  说完,就将苏木赶了出去。
  碰到韶先生这种真君子,苏木也是莫有奈何。
  可接下来韶泰的课却让苏木大跌了眼镜,这老父子口头说得冠冕堂皇,可一上课却不再鬼扯了,而是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们猜起题目来。
  首先是试帖诗,这种题材其实和八股文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需要用诗来做载体,还得严格按照韵脚来。
  出题的时候,考官一般会用一句古诗为题,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赋得角字韵。”
  就是要让你以这句诗的大意,以角字的韵脚,依八股文的格式写八句诗。
  只要格式和韵脚对了,至于内容,倒不要紧。
  当然,唐宋诗实在太多,没有十万也有八文,你就算要猜也猜不中考官会从中抽那首。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想。
  于是,韶泰先将所有的韵脚都抽出来,做成一个表格,然后又以写景写物写人写情分来,让学生们填表一样将可用的诗句添上去。
  这已经和诗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了,纯粹是一种标准话的工业流程。
  苏木成天做这种题目,只感觉脑袋都要炸了。
  “真真是寡淡无味啊,人说科举束缚思想,我以前还不相信,现在总算是有了真切体会。”
  “这东西,让人想起小学生的国学课程。什么春花对秋月,大地对长空……独角兽对比目鱼……牛郎对织女、宅男对腐女……乱了乱了!”
    
    
第七十四章 题海啊题海

      韶先生搞的这一套让苏木心中吃惊,实在是太科学太没人性了,这纯粹就是后世应试教育玩的那一套嘛。
  以前高三的时候,基本上,每一道公式后面都会跟着无数道花样百出的题目,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其衍生出的所有标准作法背熟。
  还别说,这一招还真好使,上了大约十天课,苏木愕然发现自己将所有的韵脚和其中的变化都记得透彻,随便从唐诗三百首里抽一个句子出来,指着其中的一个字,他就能很轻易地作一首试帖诗,让人挑不出任何错来。
  当然,这已经不叫诗了。
  至于是什么,鬼才知道。
  当然,其他人也获益良多。更有人说,刚开课两天,只觉得韶先生学养深厚,心中只是佩服,如今却才是真的知道先生的厉害了。但就试帖诗这一项,晚生今日才算是真正地过了关。这次院试,八股文不敢说,这试帖诗,却是稳拿了。
  众人皆觉得此生说得有理,都是一阵振奋。
  苏木听到这话,只能苦笑了。
  试帖诗因为有好的办法,算是过了关,接下来的八股文写作就没那么好对付了。
  韶泰也没有什么好思路,只能使用最笨的办法:题海攻势。
  他的方法也简单,就是拿出十几本时文精选,让学生依题依原作者的大意,用自己的文字重新做一遍,这叫临摹。
  等到这一篇临摹完,韶泰又让大家用同样的题目自己写一篇对原作者进行反驳。
  反正,一个题目出出来,你不写个三五篇不重样的作文,过不了关。
  一篇八股文大约八百来字,一天写五六篇就是四五千字。苏木还好一些,毕竟以前疯狂更新《西游记》的时候磨练过一个多月,能够承受。
  可怜其他人直写得双手发颤,偏偏这作文还得费脑筋,一整天下来,只觉得脑袋里完全懵了,全是起股、束股、小结大结、中股什么的,再装不进去其他东西。
  “我受不了啦!”基本上,每天一到课堂,所有人的人都会这么叫上一声,可该作的作业却是一个字也少不了。
  韶先生明显地瘦了下去,老夫子估计是觉得收了这么多学费,不用点心不好意思。四十多个学生,每人每天五六篇文章,他都是一字不漏地看完,还外带批改。
  只几日不到,老先生嗓子也哑了,手捧着胖大海呼哧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