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军阀-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更周全的呢,我琢磨着应该再成立一个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这些工人的工资加起来绝对不少,他们在那里人生地不熟的,拿到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花,咱们派遣银行过去,英法把工资直接存到银行,工人们想要直接能取出,不想要咱们就给存着,还可以直接汇到家里!”

白宽的确老谋深算,要是单独的一个个的工人的确可能被英法克扣,但是有这样一个金融机构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而且还能够避免这些工人肆意挥霍,工作几年这些人都能存点钱,就算技术没有学到,办个小买卖还是足够的,这的确是很稳妥的办法!

整个劳工输出计划在众人的讨论之中日趋完善,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计划,英法那边很容易就通过了,四川这种有组织的劳工输出能够极大的节省两国的精力,是一个大好事,而且协约国方面还准备参考这种办法从殖民地招收工人补充消耗!

这个事情谈妥之后,另外一个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就是成昆铁路的问题,四川虽然能够通过长江向外输出物资,但是现在协约国胃口越来越大,四川交通状况必须要快速改变,乔宇前番就和唐继尧谈过,不过当时财力不足,再加上唐继尧阻挠,就没有通过,可是现在四川的势力越来越强,底气也就越来越足了。

而且法国也愿意出面帮助协调,这条公路修成之后就能够将四川的饿物资直接通过云南送到越南,然后走海运送到欧洲,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唐继尧可没有抗衡法国的勇气,只能够答应。

当然这条铁路还是要四川出钱出物资的,云南只能提供部分劳工,乔宇欣然同意,将西南连成一体的计划又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第二百三十章共和?帝制?

“达潮先生,这几年你见老了啊,辛苦先生了!”

詹天佑刚从万县回到成都,乔宇立刻就将詹天佑请到了府中,川汉铁路已经修建了三年之久,成渝一段已经通车,重庆到万县以及宜昌到武汉一段都马上就要通车,最后差的就是最为艰难的宜万一段,这里要穿过崇山峻岭,工程难度十分巨大,也是詹天佑最耗心血的一段。

“乔帅,能修成铁路辛苦就不算什么了,我这一路上也发现了四川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运输已经成了最大的制约,如果能够尽快修通川汉路不只是实现四川百姓的梦想,也是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巨大的促进,我就算是累死了也值了!”

“达潮先生千万不要这么说,中国还有万里铁路要让您修建呢,身体千万要保重啊!”

“乔帅,我也不算年轻了,身体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我真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一所大学,培养出接班人才,这次川汉铁路修建过程之中,不是年轻学生都发挥了很多的作用,中国人不笨,只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教育,中国人就能够做出成绩了!”

“达潮先生放心吧,欧洲开始之后四川的钱袋子就鼓起来了,我下面主要做的就是修整道路,发展教育,这是我的分内之事!”

詹天佑也是感慨万千:“乔帅,中国要是多几个像你这样能够支持发展的官员只怕中国早就发展起来了,那帮人弄到钱之后就知道弄到自己的腰包里面,要是军人就知道拼命扩充自己的势力,远的不说就说宜昌到武汉这段铁路吧,全境都在湖北境内,却是四川出钱修建,修成之后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哪知道这些人竟然把修铁路看成是一块肥肉,谁都想伸手,这段铁路的造价要比四川境内高出去不少啊!”

“达潮先生,国情如此,我只能管住四川这一摊,不知道川汉路还要多长时间能够修通?”

“几个主要的难题已经解决了,只要资金充足我看年内就可以,最迟不过是明年年初,不过大帅我们现在修建的是窄轨铁路,建起来容易,但是运量很有限,我建议还是要改成标准轨才行!”

乔宇当然很清楚詹天佑所说的问题,当初在考虑修铁路的时候,乔宇其实就准备一次到位修成标准轨,标准轨比窄轨更宽,能够运行更大的列车,装货也远胜过窄轨,但是难度和经费也远远在窄轨之上。

几经考虑,乔宇选择了修建窄轨铁路,这样一来能够快速建成,而来能够极大的锻炼技术工人,等到他们都比较成熟之后再改成标准轨。

“达潮先生的提议很好,不过我们现在关键就是要抢时间,欧战会持续几年,但是时间很难拖得太长,我们现在就要充分享受战争红利,因此最好在战争结束前就能够使用,因此暂时还是要修建窄轨,等时机成熟立即全部换成标准轨,我这次请先生过来是要请先生帮助筹划一下成昆铁路,我已经说动了唐继尧,很快这条铁路就要动工,先生恐怕还要劳烦一趟啊!”

乔宇早就和詹天佑提起过成昆铁路的事情,詹天佑本来以为这条铁路阻力重重,再加上一个川汉路就耗尽了四川的财政,想要修建成昆铁路恐怕还要很久才行,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够兑现,詹天佑也是很兴奋。

“乔帅你放心吧,我一定不辱使命!”

送走詹天佑之后,乔宇就开始撰写一份新的法案,主要就是要在四川境内开展扫盲行动,争取在十五年之内将文盲率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以下,这个速度不能算是很快,不过乔宇对于扫盲的要求高了很多,标准线要会写一千字以上,能够熟练的读懂报纸,还要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主张。

工业时代国家竞争的核心就是熟练工人的竞争,只要能够拥有足够的工人,才能够生产出优质大量的商品,才能够在国际上取得优势,一战的时候德国能够压着法国打,即便是加上一个英国也无济于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德国的人口超过这两个国家,德国国内的工业体系更加健康强大。

当然论起人力资源来说,没有国家能够和中国相比,中国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潜在的劳动力开发出来,除了提供四川使用之外,还要组织人员出口到欧洲,这也是早就商谈好的了。

为了大规模的扫盲四川财政之中又准备了一千五百万专项资金,这种大手笔恐怕就连袁世凯这位大总统都要羡慕不已啊,这一点从再次进入四川大地的杨度身上就看的很明白,每一次来四川都大变样。

尤其是杨度这次入川,到处都是高大的烟囱,到处都是繁忙的人员,一座座的楼房在建筑,一条条的街道在扩建,往来之间都是各地的商人,甚至不少外国人都充斥其中,显得生机勃勃,相比之下北京虽然是皇城根,但是还要逊色太多,两者根本就是两个文明的对比。

四川已经拥有了一丝列强的感觉,是一个工业社会的雏形,而北京则是典型的农业时代的首都,两个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杨度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担心已经应验了,四川现在绝对拥有了和中央抗衡的能力。

而更加糟糕的是袁世凯只能够看着,没有任何的办法,四川同协约国的合作太过深入,使得协约国方面绝对不会允许四川出现任何的变化,这有四川安稳下来,才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物资,让他们去肆意挥霍,如果被四川交给北洋这些大老爷们,他们绝对没有乔宇那种眼光和见识,也没有那种手段,根本不配和他们合作。

杨度坐在重庆前往成都的火车上,心情也随着火车的起起落落越发的翻腾了,在杨度的心中袁世凯一直是他看中的真命之主,只有袁世凯才能够让杨度实现复兴中国的梦想,不过袁世凯的运气一直不怎么样,孙文一伙纠缠了两年多,耗费了袁世凯相当大的精力,好不容易将这些人赶走,白狼就闹了起来,紧接着山东问题又爆发了,乱糟糟的如同一团乱麻一般,已经让杨度都有些心力交瘁了,更遑论袁世凯呢。

此次杨度入川就是为了进一步试探乔宇的口风,看看乔宇究竟愿不愿意支持袁世凯。

“皙子先生,真是稀客,快请进来吧!”

乔宇将杨度让进了会客室,杨度盯着乔宇半晌,然后说道:“乔帅,中央政府对于欧战双方是严守中立的,你却公然违背中央的意见,全力投靠协约国,为协约国方面提供大量的物资,你想过没有一旦德国获胜,中国能承受住德国的怒火么?”

“杨先生是大学问家,不会不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吧,我当然害怕德国的怒火,只是这其中的利润太过丰厚了,四川和协约国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一亿英镑,这个数量还会增加的更多!”

杨度正在喝茶,不过当即被这个骇人的数字震住了,一口水呛住了,不住的咳嗽,“乔帅,真有这么多么?”

看着一脸不可思议的杨度,乔宇微微笑了笑:“实际数字只怕更多,不过四川现在卖的多数都是初级产品,利润不算太多,像美国卖军火,商船,汽车,飞机,石油之类的东西那才叫暴利呢!”

“巡阅使,你告诉我这些,不怕中央立时增加四川的税收吗?”

“呵呵,英法支付货款的时候不少用的都是四川拖欠的贷款,甚至还包括庚子赔款的四川部分,大总统要是想收税,恐怕还要过了英法一关才行啊!”

对于乔宇这种挟洋自重的办法,杨度也显得十分无奈,“乔帅,你在四川一言九鼎,全四川都能够听从你的号令,可是你知道袁大总统有多难么!”

“大总统统帅天下,还有什么为难的事啊?”

“乔帅,你不要装糊涂了,袁大总统劳心劳力,却百般掣肘,两年前中央就要求效仿四川进行盐政改革,但是到现在盐价越改越高,税却是越来越少,恨只恨大总统不能将天下权力基于一身啊!”

乔宇不动声色的随口问道:“那先生以为该如何呢?”

“我自然是主张增加总统权力,一统天下政令!”杨度叹了一口气:“大总统有秦皇汉武之志,但是根本没有那种唯我独尊的权力,奈何,奈何!”

乔宇很清楚杨度这是在暗中试探自己对帝制的看法,其实乔宇对于这种靠着名分增加权力的做法很不屑,皇帝虽然尊贵,但是历史上的傀儡皇帝也不再少数,总统虽然要被掣肘,但是能够一言九鼎,实权堪比皇帝的也不是没有,一切的关键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以及时代情况,不过乔宇实在是没有必要指点杨度这些东西。

“杨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是极为赞同,增加中央的权威,不过我们的宪法已经规定了联邦制,各地都有自己的自治权啊!”

这时乔宇将球踢了回来,毫无疑问就是在要权力了。

“乔帅其实你应该放心才是,你才二十出头,你和大总统注定了是两代人,大总统赏识你的能力,多次希望你能够进入中央辅佐总统,我可以向你保证,无论大总统走到哪一步,乔家的荣华富贵都不会少一丝一毫的!”

第二百三十一章致命二十一条

杨度说完之后又微微探了探身,低声说道:“乔帅,当初满清的新政,现在看起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效果,比如汉阳铁厂,四川兵工厂,还有那些新式学校,包括北洋新军,都是新政的成果,可是我们进入了民国时代,反倒在建设上还比不过满清了,这不是咄咄怪事么,我前思后想,都是多方掣肘的原因啊,所以我觉得君宪制度似乎要好过迷nzhǔ共和啊!”

说完之后杨度紧紧盯着乔宇,想要从乔宇的脸上看出什么不同寻常的神色,哪知乔宇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是缓缓的喝了一口茶,“杨先生,即便是真需要一个皇帝,也不能是满清的皇帝!”

杨度听到这句话之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显得很是兴奋,显然乔宇已经表示了自己的倾向,当然杨度不会天真的认为乔宇说的是真心话,但是身为西南最有影响的一个人物能够说出这种话,对于杨度心中的大业也是很大的支持。

现在纵观中国各个地方势力,随着黎元洪的湖北都督被段祺瑞替换下来,北洋已经掌控了天下大势,只剩下西南这一块了,如今乔宇也松口了,看来袁大总统变成袁大皇帝的梦想已经不远了!

“乔帅,你能有这番见识实在是高人一等,我敢断言十年之后的中华大地,必是你一展才华的最好时候,大总统已经老了,常常和我们说未来还是要靠能力卓著的年轻人啊!”

话说到这个地步乔宇已经十分清楚了,说起来他和袁世凯的年岁差距真的很大,两个人注定是两个时代的人物,老袁应该有了要将乔宇收到麾下的心思,就算老袁真的登上了皇帝宝座,那乔宇应该跑不了一个宰执之位,的确要好过一个巡阅使。

说起来老袁对乔宇的心思与他对陶成章和宋教仁的心思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平衡越来越不听话的北洋系统,但是前两位都已经横死,乔宇心中哪里能不清楚呢!

其实老袁和杨度的算盘绝对打错了,乔宇和袁世凯固然年岁差距太大,但是两个人都是一个大派系的领袖,北洋遍布天下,川系根基深厚,发展势头惊人,乔宇和袁世凯背后都有庞大的势力支持,想要背弃派系恐怕太过困难了,因此乔宇不可能为袁世凯所有,而老袁也注定了是北洋的大总统,而当不上中国的总统!

“杨先生,你有洞察世事的奇才,中国的确需要一个强人站出来,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处,快速实现工业化,强国富民,但是杨先生你或许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中国人是最适合实施迷nzhǔ制度的国家,这点和西方并不相同!”

杨度顿时眼睛就瞪大了,“乔帅,你这话从何说起?迷nzhǔ共和的重要条件就是民智大开,需要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需要有法治精神,这些中国都不具备,哪能实施迷nzhǔ制度呢?”

“呵呵,杨先生,迷nzhǔ在任何国家都是精英层次玩的游戏,全民选举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就算是普通民众也不会将一个农夫选为总统的!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起欧洲加起来都要庞大的帝国,管理这么大的一个王朝绝对不是一个皇帝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寄希望于庞大的官僚体系才行,所以中国一直拥有精英治国的传统,而且这种中央王朝对于周边的蛮夷拥有太大的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将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自身之上,因为只要中央王朝内政不出现漏洞,外敌根本没有机会,换句话说就是只要能够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乔宇在说话之间,不住观察杨度的脸色,显然杨度的面色并不好看。

中国的国情和外国完全不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和西方一样庞大的世界体系,欧洲同中国面积差不多,但是拥有几十个国家,还有无数的贵族,所以每个欧洲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强人出现,领导国家同外国竞争,靠着战争实现国家强大,所以欧洲人从本质上是渴望强人政治的。

到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方人拥有了掌控世界的权力之后,他们才猛然发现如果不限制庞大的皇权,最终只能够带来残酷的战争,转而促使了迷nzhǔ思潮的出现。

而中国则完全相反,中国要想强大,必须要通过内政改革才能够做到,比如文景之治,比如开元盛世,对外战争并不是这个帝国运行的主题,而治国就要求皇权同相权形成一个平衡,也就是一个精英迷nzhǔ的雏形。

“从隋唐开始了科举制度,而后宋代是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到了明朝甚至出现了虚君实相的主张,这一路追寻下来,中国人一直在寻找一个制约皇权的工具,而迷nzhǔ共和的观念传了过来之后,中国读书人立刻就接受了这个观点,这才是解决中国君权同相权争端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消灭君权!”

乔宇说到了这里杨度的脑门之上微微出现了一层细腻的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