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军阀-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逃脱了审判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后来甚至改头换面重新登上政坛,诸如冈村宁次还化名根本国继续插手中国内战的事情。造成这些人逍遥法外的最主要的责任就在于美国。

美国独占日本之后。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旧日本时代的残余。利用完整的日本作为基地。对抗苏联,这些旧时代的渣滓又滋生出了大量的军国主义余孽,而没有被彻底消灭的军国主义幽灵则是时刻准备着借尸还魂,成为了东亚安全的最大隐患。

现在日本情况大不相同。中美共同占领日本,加上美国国内对日本的怨恨也超乎想象,两国谁都不能独占日本,那就只能是彻底清算。最大限度的榨干日本。

深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源,追究一切有战争责任的人,在盟军控制了日本之后,随即就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查行动,所有日本的军政高官,皇族成员,财阀豪商全部都在逮捕的范围之中,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

除了抓人之外,还有大力搜索财产,日本这些年在南洋等地掠夺了不少的金银。再加上早些年日本从中国和朝鲜弄到的好东西,现在还都在四岛之内藏着。中国政府是绝对不能放弃。

更值钱的东西就是日本的一些重型机器,乔宇也下令全都以抵偿战争赔款的名义搬回国内,用来补充中国的工业体系。

另外日本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数据资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别的不说,就是那些细菌战研究成果就难以用价值衡量,毕竟中国不可能像疯狂的日本人那样,用无数的活人做实验,因此只能直接查抄现成的资料了。

这些东西不只中国当成了宝贝,美国人也毫不例外,中国底子薄,采取的措施就是全面清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放过,甚至连耕牛等东西也要运回国内。至于美国人则是重点突出,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财阀身上,尽可能的从他们身上榨油。

原本为中美军队运送物资的补给船并没有因为战争的停止而变得轻松,相反还更加繁忙了,大批的物资被运送出来,中国在攻击日本的战役之中出力最大,自然应该拿到最丰厚的一份战利品,因此这些东西大半都运送到了中国。

在上海等地都开辟了专门的市场,用来拍卖这些东西,当然不论多好的东西,运回来之后基本上就成了白菜价。中国不少中小企业都加入到了这场盛宴之中,日本机器虽然不算是顶尖的,但是做一些民用产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他们完全能够用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白菜价买到理想的东西,甚至有些中国商人直接组团前往日本,他们看中了什么,军队就替他们进行拆除工作。

除了机器之外,高级的技术工人也是中国必须的,日本此时刚刚经历大战,大量人口死亡,而且在这之前还遭受了持续两年的粮食危机,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被饿死,对于绝大多数的日本人来说只要能够吃上一口饱饭,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求。

不过这个愿望也不容易实现,日本粮食产量严重不足,橙剂的毒性还广泛存在于土地之中,他们想要得到粮食,就只能指望盟军输送。但是盟军可不是跑到日本行善来了,他们要尽可能多得从日本榨油。

而且盟军也清楚,如果开放粮食贸易,大量船只进入日本,那么日本财阀也会接着这个机会将自己的财产送出去,这可不是盟军想看到的,因此盟军下达了严格的戒严令,没有盟军的准许,任何人都不准同日本进行贸易。

切断了外援之后,日本的国内情况就更糟了,各大财阀虽然还拥有数之不尽的财富,但是他们却没有填饱肚子的粮食,要想维护住庞大的家业,就必须忍受高价,从盟军手中购买粮食,事实上粮食已经成为中美两国手中的武器,用来榨干所有的油水。

在这种情况之下,财阀还能够勉强维持,但是普通的日本人却活不下去了,他们现在只想着能够离开这个鬼岛,找到一条活路。

而这个时候中国大批的劳务公司进入了日本,主要招募的就是日本的产业工人,尤其是中高级技工,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够在劳务公司的帮助之下前往中国开始新的生活,而且对于一些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还可以携带家人一同离开日本。

中国这方面开出的薪水也不算少,这对于绝望之中的日本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福音,他们争先恐后的向劳务公司报名,希望能够离开日本。

当然中国方面也不会白白便宜了这些日本人,双方签订的都是长约,动辄二三十年以上,这些日本人只要签订了这个合同,就等于是卖身给中国了,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只能贡献给中国的工业体系。

失去了这些宝贵的工人之后,日本的产业必将受到毁灭性打击,甚至有可能撼动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国的基础。中国这么做,毫无疑问是在动摇日本的根基,日本人并非看不出来,不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些日本人只能任凭宰割,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

盟军控制日本的很短时间之内,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积累下的家底几乎顷刻之间都丢失干净了,看到这一切,日本人自己也是无比痛心。

这些工厂都是日本一点点的积攒起来的,其中有多少是日本女人跑到南洋用身体换回来的,有多少是日本人从朝鲜人的骨髓之中炸出来的,又有多少是日本政府靠着剥夺老百姓换来的。

可以说每个机器后面都是一串血汗的记忆,现在这些东西全都被盟军轻易拿走,就连日本苦心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也悉数失去,日本还有未来么?

石原莞尔一直在不断地问着自己,他当初以为将天皇交出去,一切罪恶都有裕仁一人承担,日本就能够保全下来。现在看起来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当初盟军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而现在盟军却转脸就将这些诺言都忘记了。

看着目前的态势盟军绝对不会放过一切和战争有关的人的,只是盟军现在还清理战利品,没有时间处理而已。

石原莞尔这些天耳边总是回响起裕仁声嘶力竭的喊叫声,他们的确是太笨了,居然相信了盟军的话,出卖了自己的天皇。石原莞尔只觉得撕心裂肺的一般的疼痛,他恨不得杀了自己,用鲜血洗刷自己的愚蠢和罪孽。

中国目前的确是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些战争罪犯,就在抓住了裕仁之后,中国方面立即让裕仁向驻守婆罗洲的日本人发出投降诏书,同时中**队又展开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一举击败了士气崩溃的日本军队,将整个婆罗洲控制在了手中。

目前在婆罗洲还有将近一千万的日本人,他们并不属于这里,也没有资格占有一寸土地。虽然他们为了开发婆罗洲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但是这些人注定了只是一个过客,没有资格享受这块肥沃的土地。

中**队毫不客气,对于所有日本人展开了清理行动,他们所有的财产必须留下,然后人滚回本土。随即中国的移民就迁入了婆罗洲。

经过日本人的苦心经营,婆罗洲的基础设施在南洋诸岛之中算是最好的,而且还有不少工厂,现在全成了无主之物,中国的移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享受这些成果,别提多舒服了。

无数的日本人被赶出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婆罗洲,他们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片新天地,不过到现在才知道又是上天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PS:新书已经通过了审核,《奉系江山》,书号是2882176。写的是奉系军阀,黑土地的枭雄,关东的豪情,呼唤大家的支持!

第六百四十四章种个蘑菇

()谁都清楚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艰难,开发一个新地区更是如此,日本在婆罗洲苦心经营了十多年,前后投入数千亿的资金,这才将婆罗洲变成南洋的一颗明珠。

完整的铁路和公路,还有机场码头等等,另外还有基础设施完整的村落,这些东西使得中国民众搬进去的第一时间就能开始生产活动,一点障碍都没有。

而日本人只能再度回到拥挤的四岛,而如今四岛正是哀鸿遍野,他们的命运也可想而知。顺利掌握了婆罗洲之后,中国整个南洋开发行动也随之展开,整个南洋有数万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既能够为中国工业提供原料,又能够充当粮食基地。

不过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就要先了解整个南洋的自然情况,中国政府从各个大学之中抽调了三千多人,组成是十几个科考队,分乘着考察船,针对南洋展开了大规模的摸底行动。。。

乔宇也对开发南洋十分重视,他要求将日本赔款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投入到南洋的开发之中,另外每年也要从财政之中拿出转向的移民资金,对南洋地区的基础设置建设一点都不能松懈。

而且也不能只把南洋当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还要在这里建设大量的工厂,因地制宜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形成一个南洋经济圈,同中国其他的经济圈形成互补和竞争关系。

乔宇一直认为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有足够的zìyóu,不能死板的划定区域,而要让各个区域之间充分竞争,南洋发展的条件很不错,单纯变成国内的经济殖民地是没有必要的。

这也是吸取苏联的教训,二战之后苏联粗暴的将东欧各个卫星国进行了职能划分。每个国家都成了苏联工业体系的配套车间。结果各国普遍失去了经济活力。也不能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最终由于经济问题酿成了政治上的离心离德,对于苏联来说是很致命的打击。

当然苏联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他们人口数量有限。二战又损失惨重,人口还没有恢复,就要和美国展开高强度的军事竞赛,不得不用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获得最快的发展。

相比苏联。中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人口数量,甚至这个数量优势对任何国家都是压倒性的,因此中国能够进行奢侈的产业布局,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将所有人口都卷入工业生产之中。

中国的工业化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变化,一个人口超过了美欧总和的庞然大物一旦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华丽转身,能够爆发出的生产能力是绝对惊人的。

美国目前还是世界的经济霸主,制造业的龙头,但是只要中国坚定的推广教育,建设完善的基础。而后大力吸纳资本,二十年之间中国绝对能够彻底超越美国。而且这种超越是不可逆转的。

资本就像水一样。而市场就好像是蓄水池,中国拥有最大的潜在市场,还有最大的生产人口,任何想要发财的资本家绝对不会放过中国这个市场,资本必定会疯狂的流入中国,这种情况就好像一战之前欧洲资本大量流入美国一样。

别管美国人愿不愿意,都是无力扭转的。其实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美国和相像,不过是美国崛起伴随着英国和整个欧洲的衰弱,而中国的崛起是以美国的衰落为代价。

这一点罗斯福这些西方最优秀的政治家并没有足够的估计,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长久强大带来的优越感,另外一方面罗斯福也不相信中国能够完全实现工业化的转变。在大多数西方政治家的眼睛里中国是一个强大而贫穷的国家。

维系这个国家的关键都在于乔宇一个人的强势基础上,所以他们认为中国最大的弱点就是在政治上,如果缺少强有力的人物控制,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矛盾就会彻底爆发,这个国家都有分崩离析的风险。

其实西方这种怀疑也是很有道理的,毕竟在西方历史上很少出现庞大而统一的帝国。就拿西方人吹嘘的罗马帝国来说,虽然存在了一千多年,但是朝代变更却是十分频繁,最长的一个朝代只有九十多年,其余的十几年的朝代比比皆是,西方人根本理解不了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大一统观念。

当然乔宇对于中国的隐患也有着清晰的认识,中国占据了整个东亚大陆,再加上南洋地区,整个领土面积与苏联相仿,但是实际控制的区域绝对不是苏联能够比拟的,要知道苏联又相当数量的土地都在西伯利亚地区,根本没有多少人口居住。

而中国除了青藏地区之外,基本上都遍布大量的人口,未来南洋开发起来之后,中国人口还会有一个较大的膨胀。要想让这么庞大的体系运转顺利,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各地区之间的隔阂,实现快速的沟通,因此发展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就被提升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乔宇就在命令政府制定相应的计划,尽快提升中国的基础建设,毫无疑问这又吹响了大兴土木的号角,很多担心战后经济衰退的企业家都放心了不少,至少中国在战后还有南洋这样一个市场,绝对不会出现需求衰退的问题。

就在中国政府忙着战后经济布局的时候,欧洲的战局也进入了最后时刻,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顺利拿下了巴黎,沦陷三年多的巴黎再度获得了解放。相比其他国家,法国人的战争十分轻松。

巴黎人几乎都没有听到过炮声,在德国攻击他们的时候,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而等到盟军攻击这里的时候,德国又早早的收缩兵力,因此巴黎根本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

他们过得甚至要比英国人还舒服,如果说法国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那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问题,由于中国和苏联坚决反对,法国虽然成为了常任理事国,但是却没有否决权,正所谓成佛不做祖,不如回家卖红薯。没有一票否决权,这个常任理事国有什么滋味啊,还不是会被予取予求,在国际上两个二等列强都算不上,这怎么不让高傲的拿破仑子孙感到愤怒。

尤其是戴高乐更是郁闷到了极点,不过还有更郁闷的事情,那就是中**队进入巴黎之后,直接将卢浮宫等博物馆控制起来,然后大批的专家学者就紧随而来。

直接对馆内的中国文物进行了清理,将那些法国从圆明园掠夺来的文物全部搬走,同时中国又向法国政府提出了要求,让他们配合中国政府追索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戴高乐满心的不愿意,可是也不能违拗中国的意志,要知道中国在解放法国的过程中也出了大力气,而且归还文物的主张又是四大巨头共同决定的,法国也没有违抗的能力。

而且目前最主要的事情还是对德作战,毕竟这个二战的罪魁祸首还没有被彻底消灭,苏联人从东欧分成两路向德国本土展开攻击,北路突破了波兰,踏上了德国的土地,而南部则从巴尔干半岛发起攻击,已经打到了奥地利。

盟军也不能慢下来,占领巴黎之后,盟军快速向法德边境线发起了攻击,美英拥有五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德**队虽然善战,但是也无法维持了,只能够步步溃退。当然德国人也不是盲目的后退,他们撤退的十分有序,德国人也在收缩兵力,准备做最后一击,但是德军内部也有不少反对声音,他们认为德国兵源已经枯竭,贸然将大量兵力投入到反击之中,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不过希特勒却坚持要进行反攻,他将这次行动视作最后的翻盘的机会。

其实希特勒也对于胜利有所怀疑了,毕竟双方的力量差距太大了,就算希特勒能够击败西线的盟军,但是还有苏联,还有中国,德国的敌人是整个世界。特别是希特勒听说裕仁被俘,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心气瞬间低落了不少。最后一个盟友也离德国而去,现在就剩下他和整个世界作战了。

他不断的对身边的人说,德国的元首绝对不能当俘虏,不能让那些劣等的民族来玷辱德意志的尊严。希特勒在衣角里面藏了氰化物,同时又准备了几桶汽油,如果盟军攻入柏林,他就自杀,绝不当俘虏。

就在盟军快速推进的时候,中国在新疆的荒漠之中,悄然树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