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上第一大盗-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想离开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整整一个协的军队就驻扎在山口,而这些驻军,除了几个主要军官,任何人也同样不准进入山谷。

这座基地是一块四面环山的平地,大概有十几平方公里的面积,足够飞机在里面进行试飞。

完成工厂的建设以后,杨丰立刻带着被他请来的冯如开始了飞机的制造。

他选择的机型有两种,一是一战后期的信天翁战斗机,二是容克13对地攻击机。

这两种飞机都是航空史上的经典,杨丰在学习战斗机驾驶的时候,都曾经看过它们的结构图,尤其是机枪射击时螺旋桨的差动装置,而和他一起的阿兹猫则完整地记下了一切。

至于轰炸机暂时先不考虑,实际上这个时代,最好的轰炸机应该是飞艇,造完飞机以后,杨丰也准备制造硬式飞艇充当轰炸机。

相对于这两种机型,150马力的发动机有些偏小,但以杨丰跟海因茨的水平,现在也就能造这样的发动机。

虽然阿兹猫的记忆中还有海鹞上,飞马喷气发动机的结构图,但可惜以现在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那明显接近科幻小说。

原本想回广东的冯如,在接到艾薇尔的邀请时,还不太愿意到奉天,后来是严复出面才把他请来的。

结果到这儿一看杨丰的设计图,把他崇拜地可以说五体投地,要知道即便现在欧美最好的飞机,也都是些木头跟帆布做成的,哪儿见过这种使用铝合金蒙皮的飞机。

更不用说现在的飞机,用法国贝当的话,只是一种玩具而已,飞出去侦查还可以,根本没有战斗机,攻击机这种概念。

“小冯啊,中国处处都落后于列强,我们现在终于找到了可以领先他们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努力,用远保持我们的优势。”杨丰语重心长地拍着冯如的肩膀说道。

冯如带着一脸神圣的激动,狠狠点了点头。

飞机的结构方面可以完全交给冯如,他有过飞机制造经验,又有杨丰给出的完整图纸,制造起来并不困难。

杨丰主要负责的是铝合金的生产,因为虽然他知道其中的成分,但具体的比例却并不知道,而德国杜拉公司对其制造方法,是严格保密的,所以他只能自己去实验。

好在杨丰不怕浪费,随着一次次配方的调整,他终于得到了想要的铝合金。

而且由于杨丰比杜拉铝的发明人维尔姆,知道的更多,诸如锂一类他不知道的成分,所以杨丰造成的铝合金,比杜拉铝强度还要大。

这样就意味着原本必须用钢材的一些部位,也可以使用铝合金,因此他的发动机功率偏小的问题也解决了。

为了防止自己的配方泄密,杨丰特意从当年自己救出来的那几个孤儿中,挑了三个,专门负责铝合金的生产。

当年的那十几个小孩,都由杨丰供养上了学,这三个年龄最大的,刚从大学毕业的。

就这样到1911年5月的时候,杨丰的第一架信天翁战斗机出厂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用模拟的飞机座舱和小型的木质飞机,培训了十名飞行员。

这些人都是复旦公学给杨丰输送的毕业生,有着足够的知识水平,再加上在上海这种洋人聚集的地方,看惯了中国人所受的屈辱,那振兴中华的热情绝对的滚烫的。

再加上没事杨丰就给他们灌输一下,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多么大的作用,让他们每个人都感觉,中国的未来就靠他们了。

现在别说只是试飞,就是让他们去玩神风队那一套,恐怕他们也不会犹豫。

其实信天翁这样的老式双翼机很好开,一战中那些飞行员训练几十个小时就可以上战场,更何况他们已经飞行了几个月。

在杨丰等人地注视下,这架被漆成红色的信天翁缓缓在跑道上开始加速,很快就升上了天空。

在一片欢呼声中,陈子锟很是感慨地对杨丰说:“与这架飞机相比,莱特在巴黎表演的那架,简直就是垃圾。

不过与这架相比,他那架简直便宜得难以令人致信。”

杨丰撇了撇嘴,他这一架飞机的造价如果折合白银,得好几万两,这还是不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那些废料。

关键就是铝合金太贵了,因为汉冶萍从德国引进的电解铝生产线还在建设,所以他所用的铝全部是进口的,更不用说其他稀有金属了。

不但如此,包括电解铝生产线在内,都不是容易买到的,也就是这些年杨丰给了德国人太多的好东西,要不然德国政府根本不会同意向他出口这些,在这个年代还属于高科技的东西。

所以这架飞机对比国外那些木头和帆布做的,那绝对可以用天价来形容。

“怕什么,老子有的是钱,就是拿一百一张的美元糊,我也敢!”杨丰牛气十足地说。

试飞进行得非常顺利,不过为了保密,没敢飞出山谷,所以只是转了半个小时,就落了下来,不论是最大飞行高度还是速度,都没有进行实验。

第一次试飞,能够飞起来就是胜利,不过接下来杨丰就没功夫在这里玩了。

美国人给他造的巡洋舰,再有三个月就可以完工,福州的那一艘到九月也可以交付了。

一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另外还有两艘驱逐舰,五艘军舰至少得需要一千名舰员。

一想到这个数字,杨丰就感觉头脑发懵,他现在把四艘炮舰全停了,再把营口海军学校的那些半成品全凑上,最多能凑出五百人来,也就是说他还缺一半,这是水兵,不是步兵。

(给张红票吧!累死我了,一下班就写,终于赶出来了!)

第二三四章      开始了

试飞完成以后,杨丰便把这里的工作交给了陈子锟和冯如,而自己则匆忙赶回奉天。

他已经想好了对策,以李和部下的水兵和军校学员为骨干,再从美国雇佣一部分退役水兵,然后在第二十三镇里,挑一批识字,懂水性的士兵。

然后边走边学,等把军舰从美国开回来,也就基本上能够凑合着用了。

这支海军必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他不准备从海军部要人,再说他从美国买军舰的事情,海军那边根本不知道。

对这一点赵尔巽也是非常赞成的,如果告诉了海军,肯定就得泄露出去,你指望那些衙门官员们给你保密,那简直就是笑话。

就这样七拼八凑,他终于弄到了八百人的水兵,然后连李和跟谢葆璋在内,所有人由他亲自带领,直接乘火车南下青岛,然后租了一艘客轮驶往美国。

到达美国以后,杨丰顾不上耽搁,随即就带着他的军舰回国,时间紧迫他不得不这样。

他必须在十月十日武昌起义之前赶回国内,而且还得去接收福州那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

好在艾薇尔和严复,在他到美国之前,就已经雇佣了两百多名退役的美国水兵,再加上李和的部下也都是些老手,所以航行还算顺利。

这两艘巡洋舰里,那艘重巡洋舰装备八门203毫米主炮,四座双联背负式炮塔,前后各二的标准布置,副炮使用120毫米,同样八门,单管炮塔,使用蒸汽轮机,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7节。

而那一艘轻巡洋舰和福州那一艘使用相同的图纸,可以算做姊妹舰。

重巡洋舰被杨丰命名为威远号,轻巡洋舰被命名为郡主号,至于福州那一艘,则被杨丰命名为飞燕号。

至于那两艘驱逐舰,因为目前为止杨丰还没有可供使用的名字,所以一艘干脆卖船厂个面子,起名马尾号,另一艘则以舰队的母港命名营口号。

台湾以北diao鱼岛海域,日本海军的一艘防护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正在进行巡逻。

忽然防护巡洋舰新高号上的观察员发出警报,东面海域出现三股烟柱。

编队指挥官立刻下令调头迎上去,十几分钟以后,观察员再次报告,大型军舰三艘,国籍不明。

没过几分钟舰长室的通话器里,就传出了观察员的惊叫:“装甲巡洋舰一艘,防护巡洋舰一艘,运煤船一艘,天哪,黄龙旗!”

这个年代并没有重巡洋舰的概念,第一级重巡洋舰是1915英国建造的,按照威远号的吨位,现在应该叫装甲巡洋舰。

而郡主号的吨位也远超过现在的轻巡洋舰,所以应该归入防护巡洋舰中,而且还得算比较大的。

日军编队指挥官一下子懵了,什么时候中国海军有了装甲巡洋舰,他们最大的不是四艘防护巡洋舰吗?

“对方正在转向,避开同我们的接触!”观察员匆忙喊道。

这时候不用他喊,在舰长室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的军舰,正在折向北,按照双方的航线,将在相距十公里左右交错。

“强制通风,调头向北,一定要堵住他们!”司令官命令道,必须得看清楚,虽然一艘装甲巡洋舰对于日本海军来说,并不能构成什么威胁,但挂着黄龙旗就不一样了。

日本海军必须时刻警惕这个已经被自己踩在脚下的敌人,对他任何企图翻身的举动都要给一鞭子。

拦住他们,然后想法制造点摩擦,这样日本政府就可以借机会教训中国人了。

然而让日本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在海面上出现了,尽管强制通风以后,新高号已经飙到了22节,但看看双方现在的距离和速度,司令官明显有点心虚。

“他们的航速至少25节。”旁边的新高号舰长瞪大了眼睛说道。

“命令驱逐舰全速前进。”司令官阴沉着脸说,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最快可达30节的小型驱逐舰了。

两艘驱逐舰立刻撇下新高号,超前面的目标全速狂奔,终于堵在了两艘撇下运煤船的巡洋舰前面。

“停船!”虽然吨位差了几十倍,但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尊严岂容挑衅,两艘驱逐舰立刻打出了旗语。

但可惜对方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那艘装甲巡洋舰一马当先,笔直地冲着前面那艘驱逐舰撞了过来。

排水量近万吨的装甲巡洋舰,侧面装击五百吨,无装甲防护的驱逐舰,结果可想而知。

驱逐舰上的舰长吓得出了一头冷汗,赶紧加速让开道路,眼看着两艘巡洋舰嚣张地从身边蹿了过去,激起的海浪冲得小驱逐舰大幅度摇摆。

驱逐舰舰长心有余悸地看着扬长而去的巡洋舰,那后面大口径主炮炮塔正在转动,明显正在把自己当靶子瞄准。

他恨恨地吐了口唾沫,一边望着后面看热闹的那艘挂英国旗的运煤船,一边下令用旗语询问编队司令要不要追击。

正拼了老命往这里赶的新高号上,编队司令官也是一脸的铁青,追个屁,冲对方的风格,如果是自己这艘防护巡洋舰,追上去还能拦下,在对方面前不啻于玩具的驱逐舰,还是省省吧。

威远号上,李和也是心有余悸地问杨丰:“要是那艘驱逐舰不让开,咱们是不是真撞啊?”

“那是当然,这是在公海上,他们有什么资格拦截他国军舰,撞上了也无非意外而已,大不了我赔点钱,花个几十万买我爽一把,还是很值得的。”杨丰面不改色地说。

几天以后福州港,在无数疑惑的目光注视下,两艘飘扬着龙旗的大型军舰缓缓靠岸。

得到消息赶来的郑清廉等人,更是目瞪口呆地看着站在船首的杨丰等人,他们并不知道杨丰购买的这两艘军舰。

“郑老,我的大夫人打扮好了没有。”杨丰得意洋洋地走下舷梯说道。

“这两艘是?”一旁的魏瀚眼冒绿光地盯着威远号那巨大的身躯,喃喃说道。

“为了我的家庭和睦,我不得不又买了两艘。”杨丰学着斯派洛船长,翘着兰花指,一脸神秘地说道。

“威远号重巡洋舰,或者按照现在的说法叫装甲巡洋舰。”他接着小声说道:“象征着本人。”

“郡主号防护巡洋舰,这个不需要解释,再加上你们建造的飞燕号防护巡洋舰,我们一家三口,当然如果有可能,我很希望多造几艘。”

随后杨丰便带领从这两艘巡洋舰上分出来的几百名船员,直接去了马尾船厂,在简短的仪式后,分别登上了飞燕号和马尾号,营口号。

第二天,五艘军舰正式编队,开始在福州附近海域进行训练,杨丰重新安排了人员。

舰队司令官杨丰,副司令李和兼任威远号舰长,郡主号舰长谢葆璋,至于飞燕号舰长,则由李和等人出面把正好在家的林颖启忽悠来担任。

另外杨丰还准备把甲午战争后就没有再露面的邱宝仁也弄来,但可惜他身体不好,已经时日无多,结果只好做罢。

至于两艘驱逐舰舰长,则由两名李和部下原来炮舰的舰长担任,一个叫王乘义,一个叫刘建勋,都是四十多岁年纪的原北洋水师老兵。

不过这五艘军舰上所有副职,全部都是新人,营口海军学校毕业的东北人,这样一来杨丰就不用担心控制问题了。

杨丰率领舰队在福州附近训练了半个多月,终于等到了十月十日,在他略微忐忑的等待下,武昌起义终于按期发生了。

一得到这个消息,他立刻下令舰队启程,直接杀奔上海。

“司令官你不会是准备去镇压吧?朝廷可没给咱们命令。”谢葆璋小心翼翼地问,一听就知道这家伙思想不纯洁,也是个候补的乱党。

“他们革命不革命关咱们屁事,我就一个原则,谁也不能动我的汉冶萍,谁动我就拿大炮轰谁。”杨丰说道。

这就是他急着搞海军的目的,历史上炮哥当上大总统(临时的)后,干得第一件事就是把汉冶萍卖给日本人。

为此他特意查封了跑到日本避难的,汉冶萍总经理盛宣怀所有家产,你不把汉冶萍卖给日本人,你的家产就充公。

盛宣怀一听,立刻找到日本人卖了汉冶萍,结果消息让人捅了出来,全国一片哗然,汉冶萍董事会一致反对。

气得原本一腔热血,跑去给他当实业部长的张謇,扭头又辞职走了。

炮哥一看要众叛亲离,赶紧又命令在日本跟人签合同的盛宣怀,立刻停止交易。

虽然现在汉冶萍是杨丰的产业,但以炮哥的为人,难保他不惦记上,要不然怎么可能从日本人那里拉赞助。

趁现在起义刚开始,炮哥还看不清形势,正以筹备起义资金为名搞环球旅行,研究把海南岛送给法国人换点钱,顺便等着看看国内风头的机会,把军舰直接开到武汉去,谁要干惦记汉冶萍,先问问这上百门大炮。

第二三五章      革命

另外杨丰还有一件重要事情,他必须得把张玉林接回来,这些年张玉林一直跟着赵尔丰在川边同藏人作战,基本上打出了一个西康省。

如果不是英国干涉,依他的意思,直接冲进拉萨,把活佛架起来,然后把整个西藏全部改土归流,弄成归朝廷直接管辖的省。

这家伙本来就手黑,再加上跟着有名的赵屠夫,这些年少数民族叛乱份子杀了不知道多少,连上海的英国报纸都形容赵屠夫手下还有个张屠夫。

不仅他和那帮兄弟,连赵尔丰也必须弄出来,要是再让他跟以前一样,让尹昌衡阴死,自己可就没法回去见赵尔巽了。

到达上海以后,他先是给赵尔巽发了封电报,告诉他自己对四川形势的担心,所以暂缓回去,先把舰队开到武汉,然后让两艘驱逐舰继续顺江到万县,准备一旦有事就近接应赵尔丰。

同时发电报给张玉林,要他注意四川形势,一旦有危险,立刻保护赵尔丰撤到万县。

自从六月以来,因为邮传部宣布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但原商办时从四川以附加地租等形势,从全川筹集的铁路修筑款,却因为在股市上赔了,所以朝廷无钱还,只同意还给国家铁路股票。

结果此公告一出,全川沸腾,老实巴交的四川人终于愤怒了,数十万人涌向成都。

找朝廷要退钱不现实,我们要修路权,你们不能一样不给,不给钱就重新让铁路商办,这就是引起大清朝灭亡的保路运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