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途-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店主人肃然起敬,向李维正拱手道:“原来阁下也是辽东军将领,失敬了。”

李维正呵呵一笑道:“客气了,这两艘宝船多少钱?”

店主人想了想道:“这两艘宝船我进价二十两银子,但看在阁下是辽东军将领的份上,我每艘只加五两银子的茶钱,两艘宝船五十两银子。”

“那好,我买了。”李维正摸了摸身上的钱不够,便留下一个地址道:“替我包好,送到府上去。”

李维正带着女儿刚刚走到北市大门口,却只见两匹快马飞驰而来,马上是两名骑兵,他们直这边冲来,李维正的护卫立刻上前拦住了他们,“总兵大人在此,不得撒野!”

两名骑兵翻身下马道:“我们是从山海关来,要重要情报禀呈大人。”

“什么事?”李维正上前问道。

两名骑兵立刻半跪行一礼,将一封信呈给李维道:“北平有紧急情报送来。”

李维正随手接过信,打开了,不由一愣,信竟然是吕思远的笔迹,他写得很简单,只有一句话:‘速命人到锦衣卫旧衙文档封存处,寻找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的甲级文档,十万火急!’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四十五章 机密文件

京城锦衣卫署衙已经被封了整整一年。这座在洪武年间曾经叱咤风云的权力衙门已是昨日黄花,连地上也没有人清扫了,各个房间里的灰尘积了两寸厚,到处布满了蜘蛛网。

尽管锦衣卫衙门里已是满目凋零,但文书库的大门口依然戒备森严,一支百人组成的士兵分三班昼夜看守,看守文书库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这里面有十几年积累下来的上万箱各种资料,朱允炆即位后还来不及销毁。

这天下午,一名兵部的官员匆匆走进锦衣卫衙门,他的目的很明确,直接走向文书库,刚到台阶前,两名士兵立刻拦住了他,“站在!”

官员笑了笑,取出一纸调函递给士兵道:“这里有我们杨侍郎的文函,要调用文书库的一件资料。”

士兵连看都没有看,便直接拒绝道:“对不起,你们侍郎也没有这个权力调看。”

官员一愣,问道:“那谁有这个权力可以调看?”

这时,从旁边的小屋里走出一名军官。他还算比较客气地道:“这位大人,因为锦衣卫的文书库里有很多不对外公布的机密,所以我们早得到过指令,不仅要有各部尚书签批,更要有皇上的批红,否则任何人都不准进入,大人实在要看,请按规矩办理。”

官员面露难色问道:“难道没有通融的办法吗?”

百户军官摇了摇头,“没有任何可以通融的办法,如果我们放你进去了,我们也吃罪不起,请大人见谅!”

“我知道了,不为难你们就是了。”官员深深看了一眼这名百户军官,拱拱手便走了。

官员一走,一名士兵便对百户军官发牢骚道:“陈大人,我们已经轮流看守了近一年了,整天就这么无聊,既然不给人看,索性一把火烧掉算了。”

“你这个混蛋,胡说什么!”陈百户给了士兵屁股上一脚,骂道:“看守这些文书不好吗?你再敢啰嗦,我送你到前线打仗去。”

听说要到前线打仗,士兵吓得吐了一下舌头,不敢再多言了,陈百户又看了看天色命道:“马上去叫李二他们过来换岗,老子今晚要去喝花酒,不要误了我。”

士兵不敢怠慢。连忙跑去喊人了,陈百户又回屋拿了点碎银子,锁上门便扬长而去。

……

天色渐渐黑了,由于北方发生战事的缘故,大街上已经明显不如去年那般热闹了,天一擦黑,人们便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大街上显得冷冷清清,这时一辆马车驶入敦化坊,缓缓地在一座大宅前停了下来,从马车上下来一人,正是白天去锦衣卫调用文书的那个官员,他姓吴,是兵部的一名主事,是一名极不起眼的小官员,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李维正安插在朝廷里的一名重要眼线,负责收集兵部的各种情报,这次他接到一个任务,要他摸清楚锦衣卫文书库目前的状况。

今天下午他仅仅是他亲自上门去亲自察看防卫情况,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从各种渠道得到了所需要的情报,吴主事快步上了台阶,敲了敲门,片刻,门开了一条缝,见是他,立刻将门打开了,吴主事闪身进了屋问道:“方岚在吗?”

“在!在!我去找方大人。”

吴主事和情报头子方岚不是一个体系,吴主事是朝廷官方的眼线,负责收集官方情报,直接向辽东情报署汇报,而方岚是朝廷外的秘密情报头子,负责暗杀、绑架、贿赂收买等见不得光的事情,直接向李维正汇报,他们本来没有什么联系,但为这次锦衣卫情报的事情,使吴主事不得不来找方岚帮忙了。

“原来是吴大人来了,稀客啊!”方岚走到院子里拱手笑道。

吴主事不苟言笑,回了一个礼道:“我是为锦衣卫文书之事而来,事情很紧急。”

方岚立刻肃然地一摆手道:“那我们屋里谈,请!”

他也接到了李维正的命令,如果吴主事有关锦衣卫文书之事找他,他必须要全力帮忙。

……

密室里,吴主事取出了几份资料,对方岚道:“这是关于锦衣卫文书库的详细资料,我详细调查过,文书库一共有一万四千三百三十三箱各种情报文书,基本是按日期码放。”

说到这里,他又取出一幅草图。这就是文书库的结构图了,他指着外面一间大仓库道:“文书库共分为两部分,这里是外面的普通文件库,共有一万三千五百箱各种情报。”

他又指着里面一间小小的密库道:“这里面就是甲级文档情报库了,李总兵想要情报就在这个库里,共有八百多箱资料,这些都是曾经上报皇上后留下来的副本。”

方岚仔细看了看图纸,不由赞道:“才两天时间,吴大人就弄得这么清楚了吗?”

吴主事摇了摇头叹气道:“弄清楚也没有用,文书库只有一个门进出,一百名士兵昼夜巡防,而且内室被一扇大铁门锁着,听说钥匙是在宫中,我要进去取资料,必须要得到皇上的批准,我实在办不到,所以才找方兄帮忙。”

方岚笑了笑道:“那你说说看,你有什么方案吗?”

吴主事迟疑一下,又拿出一份防守士兵的名单道:“办法倒是一个,就看方兄有没有这个胆子了。”

……

时辰已经渐渐到了夜里亥时一刻,大街上几乎一个行人都没有了,一名军官正沿着墙角踉踉跄跄地走着,一边得意地哼着小曲。看得出他有些喝多了,他就是负责看守锦衣衙门的陈百户,陈百户是负责皇城防卫的旗手卫的一名低级军官,这个月正好轮到他们看守锦衣卫旧衙,白天巡防,夜里回军营报到,今天他是借口父亲生病,特地请了一个假出来喝花酒,又找一个粉头泄了身,这才准备回家,他家是在江宁县筋子巷。父母老婆孩子都有,一大家子人就靠他的一点点微薄的军饷度日,偏偏他又好那一口,使得家里生活十分贫困,但他却顾不了这么多,只图自己风流快活。

走进一条小巷,他到家了,刚一敲门,门忽然开了,他老婆一把将他拉进门道:“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陈百户愣住了,“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要回来?”

“你几个朋友说的,他们已经等了你半天了。”

“朋友?”陈百户推开老婆,快步走进屋里,只见屋里坐着一个白衣男子,后面站着四五个彪形大汉,陈百户酒意一下子醒了,他张口结舌问道:“你是谁?”

白衣男子站起身笑道:“我姓方,想和你谈一笔交易。”

……

第二天晚上,一队巡逻士兵走过皇城内的白虎街,他们盔甲鲜明,腰挂旗手卫号牌,和一般的皇城内巡防士兵并没有什么区别,走到锦衣卫门口时,为首之人警惕地向两边张望一下,见没有人,他一摆手,士兵们闪身窜进了锦衣卫大门。

锦衣卫文书库旁的小屋里,陈百户还和平常一样,与十名今晚值勤的士兵偷偷喝酒吃肉,锦衣卫早已经是空衙了,众人也没把这种执勤放在心上,一年多来,根本就没有人进去过,他们守了半个月,人早已经疲了,还不如趁夜里的时间吃肉喝酒要紧。

今晚,陈百户搞来了一大壶好酒。还有几只卤鸡和一堆碎肉,大家吃喝得兴高采烈,可过不了多久,很快就有人不胜酒力倒下了,紧接着其他人陆陆续续翻倒。

陈百户见所有人都倒了,他立刻跑出屋子,来到一间空屋前低低喊了一声,屋子里出来了十几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士兵,他们动作非常迅速,和醉倒的士兵交换了腰牌,又将他们抬进一间空屋里锁了起来,这时,为首的方岚一伸手道:“钥匙!”

陈百户立刻从墙上取下一串钥匙,上前开了文书库大门,大门吱吱嘎嘎地推开了一条缝,陈百户紧张地说道:“可是里面内室的钥匙我没有。”

方岚拍了拍他的肩膀,眯着眼笑道:“不需要什么钥匙,锦衣卫我们比你更熟悉。”

他带着两人一闪身进了书库,大门又关上了,其他人则在外面冒充当班士兵巡防,方岚‘嚓!’地一声,点亮了一支火折子,只见一箱箱文档资料黑黝黝地堆积如小山一般,文书库已经整整一年多没有启用,到处都布满了灰尘,他们没有停留,直接奔向内室,内室被一扇厚厚的铁门锁死,巨大的铁链锁俨如人的手臂一般,方岚和他的手下都是出身锦衣卫,对这里非常熟悉,他们也压根不打算从铁门进去,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房顶,在石壁上离地面约五丈处的顶端有一个小小的通风口,那个通风口约一尺见方,人勉强可以爬进去。

三人一齐动手,迅速用木箱子搭起了一道高高的阶梯,他们三人身手敏捷,像猿猴一般爬了上去,探身进去看了看,随即抛下一根长索,将一端系牢了,他们接连着钻进了通风口。

内室和外面一样地堆满了木箱子,但是非常整齐,显然是有规律地置放,这里存放的是甲级文档,都是极为机密的各种文件,代表着锦衣卫成立十几年来的最高成果。

“寻找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的甲级文档。”方岚低低命令一声,三人便分头去寻找,虽然堆了八百多个木箱,但都是按日期一一摆放的,片刻时间,一名手下便低声喊道:“我找到了。”

方岚和其他二人一齐奔过来,只见十几只堆得高高的木箱上依次贴着洪武二十五年一月、二月,一直到十二月,他们要找的四月木箱就在中间,而且只有一个,他们动手将木箱都搬了下来,把四月的木箱放在地上,方岚用匕首撬开了箱子,三个人一下子都愣住了,里面只有两个档案袋,最上面一个写着:‘礼部尚书王迪受贿详细记录。’

方岚把它放到一边,又取出了第二个档案袋,这一个厚实得多,足有三四斤重,方岚掸去上面的灰尘,只见封面上写着:‘曹国公李景隆之详细调查报告。’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四十六章 异曲同工

五天后,从京城十万火急送来的机密文件便摆在了李维正的桌上。他也万万没有想到拿来的东西竟然是李景隆的秘密调查报告,当然,李维正知道,这确实是件非常重要的文件,尤其在李景隆成为朝廷的北伐主帅后,关于他的情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秘密调查报告有厚厚三大本,将李景隆的家庭生活、兴趣爱好、地方任职、朝廷交往、军方人脉都进行了极为详细地解剖,还像书一样地列了目录,使人一目了然,李维正也不得不惊叹锦衣卫调查能力之高。

他随手取过第二本,翻开了目录,他要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很快他便找到,李景隆曾任山东都指挥使一年,他要的就是李景隆在山东这段经历。

李维正翻开内容,报告都是单章写成,然后装订成册,每篇报告都是由专人抄写过,工工整整的小楷,没有一处修改,这让李维正看得非常顺。而且这些报告都是从探密的角度来写,恰恰符合了李维正对这份报告的要求,他随手翻了一页,立刻被吸引住了。

‘都指挥使善记忆,所读之书可谓过目不忘,常居以自傲,曾对下属言:朝廷召我问军,我前一日再读也不晚。’

他又翻了一页,上面写道:‘都指挥极好狎妓喝花酒,每到山东一地视察,必选优妓若干陪酒,从始至终,从无一地例外。’

……

‘都指挥使对山东地势颇感兴趣,一年数次去各地巡视,但所去之地最多是陵县,还特地命人画了陵县地图……’

‘陵县?’李维正立刻走到墙壁前,在山东地图上寻找陵县的位置,很快便找到了,位于德州东南,紧靠古河,从地图上看,陵县并不是什么战略位置,甚至远远不如德州重要,他低头沉思了片刻,便立刻对身边亲兵命道:“传我口令下去,命参谋署即刻派人去绘制陵县的地图,我要最详细的。”

“是!”亲兵刚要去传令。李维正却又叫住了他,“等一下。”

他从桌上拿过李景隆的秘密调查报告,一齐递给了亲兵道:“把这个也给参谋署的曹大人,让他找几个人专门研究,务必整理出一份有用的报告来。”

亲兵走了,李维正又回到地图旁,注视着山东陵县的位置,良久,他不由自言自语道:“李景隆,难道真的是你改变战局吗?”

……

京城百花院,这是大明京城最有名的青楼之一,尤其这里的头牌韩千娇,更是百金难求,越是难求,求的人就越是多,甚至有一个来自浙江的大贾,愿出千金求一夜,但仍然被婉拒了,百花院也无可奈何,这位韩千娇小姐只是挂牌于百花院,至于接多少客和接什么样的客只能由韩小姐自己决定。

浙江大贾千金求不得之事顿时轰动了京城。迫于百花院的再三请求,韩小姐终于放出话来,她要的如意郎君一是要出身名门望族,其二是风流潇洒,知心懂意,其三须是天下英雄,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也随之成为京城议论的焦点。

有心人给她算起来,能满足这三个条件者,非皇族藩王莫属,其次就是辽东李维正,但立刻就有人反对,李维正第一条就不符合,再者也谈不上风流潇洒,但很快人们便发现了,北伐主将李锦隆才是最符合韩小姐条件的如意郎君,甚至还有过之。

不久之后,韩小姐便如五月烟花般在人们视野中消失了,连百花院也说不清她到哪里去了,京城人着实遗憾一阵子后,也就渐渐地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但有一个人却是知道的,他甚至知道韩千娇今天穿的什么衣服,喝的什么酒,在什么地方过的夜。

江宁县白酒坊,这里是京城酿酒工匠聚集之地,有近万户酿酒工匠居住在此,大明王朝近一半的白酒都是出自这里,但最近军粮吃紧后。朝廷开始对酿酒所用的粮食也严加控管,酿酒业也随之一落千丈,不少酿酒人家甚至偷偷去买红薯来酿酒,以维持生计。

但也有不受影响的人家,在白酒坊至少有三个作坊不受控粮的影响,它们属于半官半私,各有自己的门路,其中一家叫做桂花坊,以酿桂花酒而出名,酒香绵甜、回味悠长,已有百年的历史,桂花坊原是开在苏州府,洪武初年,朱元璋迁天下三十万匠户入京,桂花坊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桂花坊位于白酒坊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它的名气还是一天天打了出来,许多京城名酒楼都是用它的酒来揽客。

随着粮食供应开始紧张后,桂花坊虽然没有停工,但产量却减少了很多,基本上都不在送往各大酒楼了,就在自己店铺里沽卖。每天来购酒者排成长队。

和往常一样,下午时分,几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