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途-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千两银子!” 顾英一怔,她连忙问道:“是被谁买走的?”

“东主稍等,我去问一问。”说着掌柜开门出去了。

顾英轻叹一声,对倩倩道:“这种红参非常稀少,一般人都不知道,我店里只有这一支,已经摆了两年,从来就无人问津,却没想到居然在昨天被人买走了。”

倩倩笑道:“这么会这样巧,会不会是皇后另外派人来买的?”

“有可能,否则不会这么巧。”

这时大掌柜回来了,禀报道:“东主,我问过了,杨掌柜说是个中年男人,不肯透露姓名,不过听说有一名送货的伙计认识此人,不巧,伙计正好送货去了。”

“算了!”

顾英轻轻摆了摆手,“买走了就算了,不用再问了。”

……

李维正回到府中已经很晚了,这段时间他异常忙碌,有千头万绪的事情等着他做,他已经是相国了,不再只管军队的事情,六部的奏折都要先送到他那里,小事情便由他直接批准,而重大的军国要务则由政事堂的几名重臣商议,定下意见,然后交由五名中书舍人分别拟旨,称‘五花判事’,最后由他审定其中之一后再送进宫中让朱允炆批红,实际上圣旨已经拟好了,皇帝朱允炆只有一个同意权,但最后还要经过门下审议,门下省通不过,中书省还得重拟圣旨,皇帝还得再次批准同意,直至门下省审核通过为止,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政治,从来就没有什么君主专制,一直到满清才彻底被废除。

李维正回府后便直接去了书房,虽然军国大事不准带回家处理,但他要处理辽东的事务,李维正刚刚坐下,门却推开了,倩倩端着一只漆盘进来了,里面是他的晚饭。

“先吃饭再做事!”倩倩把饭放在他面前笑着命令道。

“哦!我还真饿了。”

李维正拍拍肚子便端起饭碗,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问道:“双儿呢,怎么不带她来?”

“已经睡了,乳娘在照顾她。”

李维正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哎!早上走的时候孩子们没醒来,回来了他们又睡着了,我这个当父亲的不合格啊!”

“不仅是父亲不合格,表哥也当得不合格!”倩倩抿嘴一笑。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八十五章 红参案(二)

“你在说什么?”

李维正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叫表哥当得不合格?这和顾英有什么关系?”

倩倩忽然想起这件事应该给大姐说才行,给眼前这家伙说了反而会坏事,她连忙收住了话,笑道:“顾英的商行想做日本国的贸易,她找过你几次,你都没有时间,所以说你这个表哥当得不合格。”

李维正笑了笑道:“原来是这件事,这倒不是什么难事,现在朝廷鼓励进行海外贸易,她可以直接去找市舶监,不过我可以替她写一封信,你什么时候请她来家里吃饭。”

倩倩听他肯帮忙,不由心中高兴,便连忙道:“今天她本来要来我们家吃饭,但又急着满京城去找高丽红参,所以就没来,我明后天让她过来。”

李维正微微一怔,“她急着找高丽红参做什么?”

“听说是皇后娘娘找到了她,要买一支高丽红参做药引,她本来是有一支的,不料昨天被人买走了。可她又答应了皇后,只能到别的药铺去买了。”

李维正摇摇头笑道:“这种红参很少见的,一般药铺都不会有,我记得咱们家好像有一支,你去给大姐说说,让她找出来给顾英送去。”

“就是!”倩倩忿忿地道:“她那支红参在库房里摆了两年都无人问津,这会儿皇上急着用它治病,它就立刻被人买走了,这分明就是有人故意作对!”

“是被谁买走了?”李维正好奇地问道。

“不知道!买者不肯透露姓名。”

“你是说这红参是用来给皇上治病?”李维正忽然疑惑地问道。

“好像是的,是皇后娘娘找到了顾英。”

李维正的心中本能地生出了一丝警惕,前几天,吕思远秘密派人来禀报他,燕王要铤而走险了,但具体是姚广孝在操纵,他也不知道燕王会用什么手段,李维正便留了意,今天这件事情虽然很寻常,但它却和朱允炆的病挂上了钩,就使李维正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联想.但这种事情他不想让倩倩知道,便指着托盘若无其事笑道:“好了,我要开始处理政务了,你把它端出去吧!”

倩倩把碗筷端走了,李维正则走到窗前推开了窗,在窗上敲了三下,立刻有道黑影闪出,“请大人吩咐!”

“速去把方岚叫来!”

……

夜幕笼罩着京城,夜色中大街上行人稀少。几名骑士护卫着一辆马车疾驶而来,停在了徐寿辉的府门前,府门前早已有几个人在等候,只见从马车里走出一名灰衣老者,他身材高大,脸庞干瘦,目光中带着一种阴戾,几个人立刻迎了上去,为首管家恭恭敬敬问道:“可是忘忧先生?”

老者哼了一声,取出一块金牌晃了一下,“认识这个吗?”

管家立刻肃然起敬,连忙将他请进了府内,马车随即又驶远了,老者跟着管家一直走到了内院,来到一间屋前,管家道:“我家老爷已经等候先生多时了,请进!”

老者傲慢一笑,推门大步走进了房中,房中灯火通明,坐着两人,一人正是主人徐寿辉。而另一人却是被彻底罢黜的败军之将李景隆,他们见老者进来,一起站起身拱手笑道:“久闻忘忧先生之名,今天得一见,实在是荣幸。”

老者也拱手回礼道:“老朽不过是一名医士,辨识得几味药材,懂得几个方子罢了,当不起两位大人之礼。”

“哪里!哪里!忘忧先生过谦了,三十年前先生号称天下第一国手,先帝数次相请也不出,也只有燕王殿下才有这个面子,先生请坐!”

这名老者姓贾,三十几年前当过元朝宫廷御医,曾被元顺帝封为天下第一国手,自称忘忧山人,元朝灭亡前夕他便隐姓埋名了,朱元璋几次派人去找他,但找不到他的踪影,三年前姚广孝替燕王收罗民间奇人,在大名府找到了这个贾国手,成为燕王的金牌供奉,这个贾国手医术精湛倒是其次,他最厉害的是用毒,能在无形无味中下毒杀人,一般的辨毒器具根本就试验不出他的毒药。

贾国手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道:“我用毒不用计,道衍大师让我来听徐大人吩咐,其余我就不管了。”

“先生只管用毒便可。”

徐寿辉取出一只木匣。打开盖子,推到了贾国手的面前,灯光下,一支红参正静静地躺在木匣中,贾国手眼中一亮,“是红参!”

他拾起木匣仔细地看了看里面的红参,点点头笑道:“红参又叫血参,在固元培本上尤其有特效,用它做药引比一般人参的效果要好得多,能充分发挥药效,一般的药店里很少能看到它的身影,而这支红参至少有三百年,也就更加珍贵了。”

徐寿辉笑道:“忘忧先生果然高明,这支红参是我花三千两银子买来,宫中正四处寻找它,燕王殿下之事是否成功,关键就在它的身上,这件事就拜托先生了。”

贾国手捋须沉思了片刻便道:“仅仅靠一支红参是办不到,我还需要药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徐寿辉和李景隆对望一眼,李景隆道:“药方没有问题,先生就先在府中安心住下,明天药方便可奉上!”

“那好。我就等二位的消息了。”

……

一大早,位于府东街的顾记藩货店便开门营业了,和往常一样,十几个伙计先打扫一下大门前的街道,这是顾家的规矩,开门后先打扫店门前,以除去夜里积下的晦气,顾英也一早来到了店铺,昨天她派人四处去寻找红参,但都找不到,她已经答应了马皇后。这就让她有些难办了,她只能想办法把那支红参再买回来。

昨天听说有一个伙计认识买红参的人,顾英一早便过来询问,掌柜把伙计找来,伙计连忙道:“回东主的话,那个买走红参的男子应该是徐都督府上的管家,我从前送货时见过他。”

“是徐寿辉的府上吗?”

“正是!”

顾英点了点头,她准备登门去拜访了,就在这时,一辆马车从远方驰来,停在店铺门前,从马车上跳下一名男子道:“请问顾东主在这里吗?”

“我就是!”顾英认识这辆马车,马车上有李府的标志,她走上来问道:“你是李相国府上的吗?”

“小人正是,我家大夫人命我给顾东主送来一样东西。”

说着他从袋子里取出一只玉匣,递给她道:“大夫人说顾东主有急用,我不敢怠慢。”

顾英打开玉匣,见里面正是一支红参,她不由大喜,连忙谢道:“多谢你家夫人了,这正是我急需的。”

她把红参收好,又道:“请转告你家夫人,我一定会重谢于她。”

“我家夫人有交代,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夫人请顾东主晚上去吃饭。”

“好!我一定来。”

有了这支红参,她便可以交差了,顾英稍微收拾了一下,便立刻进宫去了。

顾英一走,藩货店又恢复了正常,几名负责送货的伙计纷纷到后院准备马匹,他们一早就要把一些事先订好的货物送到指定的地方去,伙计们取了货物出门了,大掌柜回到了掌柜房,却发现刚才送来红参的人竟坐在他的房内,他愣住了。

那男子站起身笑眯眯地道:“大夫人命我来送红参是一件事,另外还有一事。想问一问你们的那支红参究竟被谁买走了?”

……

自从被迫任命李维正为相国后,朱允炆的朝务压力明显地减少了,虽然每一项重大的军政事务都需要他批红后才能颁布,但大部份事情都被李维正做掉了,这在唐制中也是很正常的,一般皇帝对有疑问的旨意会找相国来询问,或者直接召见上奏者,若对相国所拟旨意不满意,会打回去要求重拟,若与相国的意见根本对立时,则会召开廷议重新磋商,实在不行就换相,一般而言,这些都是唐制中皇帝之权。

可到了朱允炆这里,李维正的唐制却似乎变了调,首先他根本没有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还有就是军权不在他手上,这是最要命的一点,没有军权,他就无法改变一切,另外对于李维正所报上来的拟旨,他只能同意,即使他不同意,李维正也绝不会改,如果超过十天不批准,也就是视同他批准了,这一条让他无法接受,实际上他就是傀儡了,朱允炆又气又急,一下子就病倒了,这次是真的病了,他不吃不喝,心中萌生了死意,也不说话,就静静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朱允炆已经心灰意冷了,他哪里还是什么皇帝,仅仅只是挂了一个皇帝之名罢了,他恨自己软弱,祖父把权力交给他时,他可以掌握天下一切,可才短短几年,所有的帝王之权便在他手上失去了。

让他伤心地还有他的重臣们,他们竟然不反对李维正架空皇帝之权的做法,确实,李维正的做法和一般篡权者大不一样,他并没有独揽大权,每一件军国大事都是政事堂商量的结果,在争执不下时,就用投票来决定,他李维正也只有一票,门下省也同样不是傀儡,一样有权驳回政事堂和李维正的决定,正因为这样,重臣们才个个精神焕发,根本就不在意他皇帝之权的失去。

朱允炆感到无比悲伤,他觉得自己被所有人抛弃了,他无权也没有能力改变一切,甚至他想召见大臣也办不到,李维正曾告诉他:‘臣为相国,当对陛下负责,臣又是百官之长,百官对臣负责,陛下有疑惑,臣当解惑。’

就这样,他的一切权力都失去了。

“陛下,该喝药了。”

马皇后端着药碗出现在他身旁,她轻柔地笑道:“我找到了一支红参,御医说每天用一片作药引,一个月后,陛下的身体将完全康复。”

朱允炆的头扭向一旁,这药,他不想喝!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八十六章 红参案(三)

好歹劝说皇上把药喝了。马皇后拿着一只空碗疲惫地回到了药室,炉子上的煎药尚有余温,她挥了挥手对两名煎药太监道:“今天皇上已经把药喝了,把它们都收了吧!”

“是!”

两名太监动作麻利地将药罐收走了,马皇后又将已经切成了片的红参锁进柜子里,这才离开了药室,她前脚刚走,一名灰衣太监便闪了进来,他动作异常迅速,从一只抽屉里取出了一包药,塞进怀中,他还想打开装有红参的柜子,但柜子锁得很严,这时药室外忽然传来了说话声,太监吓得一下子钻进了桌子。

“咱们皇上生的是心病,大家都知道,怎么皇后娘娘就不知道呢?”

“皇后娘娘应该知道,但她也没办法,哎!”

……

说话声渐渐远了,太监这才慢慢从桌子钻出来,他蹑手蹑脚走出房门。探头向走廊上看了看,见两边没人,这才迅速地离开了房间,消失在走廊尽头。

下午,几名太监和往常一样出去采办食材,出了西安门,过了玄津桥后便各自去办事了,一名负责采办蔬菜瓜果的太监上了一辆马车,马车迅速向北面驶去,几乎在城中绕了一个大圈,马车才来到了徐寿辉府的后宅,太监从马车上下来,见左右无人,便迅速走上台阶,敲了敲门,门开了一条缝,他一闪身进了门内。

徐寿辉的密室里此时坐着几人,一个是徐寿辉,另一个是李景隆,第三人却不是贾医士,而是刚刚抵达京城的姚广孝,事关重大,他亲自来指挥这次行动,在他身后则站着燕王在京城的情报头子纪纲。

“两位大人,看你们面有忧色,这是为了什么?”

徐寿辉叹了一口气,取出一份报纸给姚广孝道:“今天买了一份《天下事》。上面透露说朝廷军费开支太大,准备裁减广东和福建之军,共计二十万人,命其归田,可这些军士是刚刚才招募的军队,还没怎么开始训练,便被李维正以朝廷的名义裁减掉了,此人在军权上可一点也不含糊啊!”

旁边的李景隆也忿忿道:“这就是大奸者,一方面笼络朝臣,凡事都在政事堂共议,看似不恋权势,实际上他把军权牢牢抓在手中,待时机成熟,此人必篡大明社稷。”

姚广孝却对这报纸很感兴趣,他接过报纸惊讶地问道:“这种机密消息报纸也敢登吗?”

“有什么不敢登,那李维正定下了‘不以言获罪’的规矩,除了不准羞辱皇上外,其他一切皆可上报,皆可随意评论,不过军国大事都不会是官府发布,像今天登了这则裁军的消息。明天兵部肯定会发表申明否认此事,所以报纸上的消息可信,但也不能全信。”

姚广孝眉头一皱,这样让人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天下岂不是会大乱?他又翻了翻报纸,忽然,他发现竟在一个角落里刊登了新任扬州知府陆鸿简的家中财产一览:老家山阳县有祖宅一座,占地三亩,上田六十亩,家中有银一百六十两,存粮十四石,妻子首饰十四件,金银各七……,甚至连妻妾的父兄也一一罗列了,下面还有他的保证书,若任上私贪一两白银,将以家产十倍偿之。

姚广孝不由呆住了,“这、这是在做什么?”

徐寿辉无奈地苦笑了一声道:“这是他反贪腐的手段,他说太祖杀人太狠不可取,但让百姓监督官员却是良策,这不,他令所有官员都把自己的财产在报上公布了,让天下百姓来监督,我的财产也公布了,景隆因没有官职,所以不用公布,虽然我对此人是恨之入骨,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他这一招确实狠毒。一年公布一次,想隐瞒也隐瞒不了,那些刁民的眼光毒着呢!”

“那他自己呢?他也公布了吗?” 姚广孝追问道。

“军师,他也公布了。”身后的纪纲接口道:“我看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