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途-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府内中庭的天井里,郭倩倩正、叶苏童、顾英三女正打着雪仗,三人各成一派,一个躲在老杏树后,一个躲在石桌下面,另一个则躲在台阶旁的一簇灌木丛后,身边各有一个小丫鬟正忙碌地给她们制作雪球,最高兴的还是李维正四岁的小妹李多多,她一会儿帮这个,一会帮那个,最后仰天滑倒在雪上,她索性咯咯笑着在雪地上打起了滚,伴随着诸女们被雪球击中的尖叫,开心的欢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而在客堂的门口,挺着大肚子的叶紫童无可奈何地望着她们嬉戏玩耍,随着做母亲的心一天天地加重,她的性格也渐渐变成成熟了,整日里所思所想都是自己的孩子,说话走路也不再象从前那样急急风风,而是变得慢条斯理、变得稳重,这不,若是以前,她也会加入到雪仗中去,可现在担她心的是李维正会不会被大雪阻路。

五个月前,也就是李维正刚离开京城没有多久,李维正的父亲李员外和继母杨缨便从临淮县赶来照顾即将成为李家功臣的叶紫童,一家相处融洽,一个月前,李员外因乡里有事又回临淮县去了,将妻子杨缨留在京城照顾儿媳。

此时杨缨却在陪同叶老太太在屋内叙话,叶老太太今天兴致很好,专程赶来看望大孙女,顺便将小孙女也一起带来,事实上,在李维正不在家的近六个月时间,叶苏童在祖母的支持下,隔三差五便来探望姐姐,甚至还住在李家,叶夫人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毕竟李维正不在京城,恰好叶天明也去湖广考察秋闱去了,她便默许了小女儿的行为,一直到上月叶天明从湖广回来,叶苏童才略略有些收敛,她已经有近半个月没过来了,今天就是跟随祖母一同前来。

杨缨是个极会说话的女人,她出身临淮县大户人家,虽然不识几个大字,但很会察言观色,专拣老太太喜欢听的话说,将她哄得极为开心。

“我听说大公子中了乡试第三名,这可不得了,我记得临淮县前两年最高也才第十名,乡里人都说叶家人才荟萃,是锦绣人家,不仅男儿有出息,女孩儿也一个比一个俊俏,我记得小童童前几年到我家来的时候还是个黄毛丫头,这女大十八变,竟出落得比公主还漂亮,原以为大童童已是少见的美女了,没想到她妹子更加水灵,我觉得子孙有福,还是沾了老祖母的福气啊!”

老太太被哄得眉开眼笑,她一摆手呵呵笑道:“看你说的,我几个儿子中也就大儿子有出息,二儿子和小儿子你也知道,都是普通乡人,倒是李家几代单传,到了大郎这一辈便时来运转了,大郎才是真有出息,仅仅一年时间便做上了锦衣卫千户,童童她父亲熬了十年,也不过才四品少卿。”

说到这里,叶老太太压低声音道:“杨夫人,我给你说件事,你可千万别传出去。”

杨缨点了点头笑道:“老祖母放心吧!我可不是长舌之人。”

叶老太太微微一笑便道:“我过世的老爷曾在大郎十岁时给他看过面相,他说大郎是鱼龙之相,二十三岁之前会默默无闻,且屡遭挫折,但二十三岁后将得遇贵人相助,会一鸣惊人,从此飞黄腾达,所以大郎与小童童订婚得到她祖父的大力支持,便是源于此,本来我是不大相信,但事实证明,我家老爷说得一点不错,这个贵人竟是太子殿下,只可恨我那蠢儿子目光短浅,只盯着大郎现在是锦衣卫,以为会坏了他的官途,他竟想不到太子将来是要做皇上的,大郎现在年纪轻轻就做到千户,锦衣卫最大官不过是指挥使,只差一级,难道大郎会永远呆在锦衣卫吗?唉!他又是个死倔脾气,好好的女婿不要,却偏要去傍什么詹尚书,想把小童童许给那个詹尚书的儿子,真是糊涂之极,尚书的儿子难道将来也会当尚书吗?”

叶老太太或许是心有感触,她今天的话特别多,着实当着杨缨的面将叶天明狠狠数落了一通,杨缨是个聪明人,她听出了叶老太太的意思,竟是要想把两个孙女都许给大郎。

其实这件事杨缨和丈夫也商量过,大郎与苏童的婚约未解,却娶了紫童,也就是说,李、叶两家不解除这婚约,叶苏童迟早还是要进李家的门,李员外为此也很不安,私下里说过如果叶家愿意解除婚约,他也会同意,但杨缨却有不同的想法,她主张这件事由大郎自己决定,叶苏童长得这么漂亮,她就不相信李维正不动心,她已经做出决定,如果大郎也喜欢苏童,那她就坚决反对退婚。

当然,杨缨对李维正态度的大转弯是有她的私心,关键是李维正由乌鸦变成了凤凰,做了大官,杨缨大哥的两个儿子也都十七八岁了,都是没有什么出息之人,李维正当上锦衣卫千户的消息传到家乡后,杨缨大哥几次来求她,想让李维正提携他的两个儿子一把,还有杨缨的弟弟是个商人,也跑来找姐姐,当然也是想让李维正能够给他赚钱的机会。

因此,杨缨为了娘家的利益,就必须要和大郎彻底和解,她才会主动留下来照顾怀孕的紫童。

想到这里,杨缨便对老太太笑道:“其实我早就看出来苏童对大郎情谊深厚,两人青梅竹马,而且八字十分相配,我和老爷就曾有个荒唐的念头,能不能叶家的两个女儿都给我家大郎,当然,这有点贪心了,能得紫童为媳已是我们李家的运气,再娶苏童进门恐怕大郎就没那个福分了。”

老太太刚才说那一席话,其实就是在试探李家的态度,如果李家也愿意小童童进门,那她就会慢慢想办法,关键是小童童坚决不能嫁给詹家,老太太是过来人,她已听说了詹微在定远县对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她知道朱元璋或许会暂时重用这种小人,可一旦太子继位,詹微绝不会有好结果。

现在李家也有这个想法,她便心领神会地笑了,“不急!不急!此事来日方才,咱们将来慢慢商议着办。”

这时,大门外忽然传来了‘砰!砰!’的敲门声,正在院中玩耍的倩倩连忙丢下手中的雪球,跑去开门去了,倩倩开了门,只见门外站着十几个侍卫模样的男子,她迟疑着问道:“你们找谁?”

这时,杨宁从后面走上来笑道:“郭小姐,你还认识我吗?”

倩倩还记得大哥断臂时,这个杨侍卫来专程看过他,好像是太子派来之人,也是大哥的好友,她点了点头笑道:“你是杨大哥吧!”

杨宁见她认出自己,便指着远方一辆由近百名侍卫护卫的马车道:“太子妃来了,特来看望你们,不知能否接待?”

倩倩吓了一大跳,她紧张地点点头道:“你们稍等一下。”

她飞快地跑了进来,低声喊道:“大家都别玩了,快收拾一下,大姐,太子妃来看你了。”

所有人都惊呆了,叶紫童虽然是女主人,但她却从未接待过这样的大人物,她也不由有些慌了,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叶苏童上前道:“大姐别慌,太子妃虽是专程来看你,但并非正式下访,我们以礼接待就是了,现在你赶紧和祖母、杨姨进内宅【。52dzs。】,祖母有诰命在身,但她没有穿冠服,不能在公开场合跪迎太子妃,所以你们只能在内宅接待。”

叶苏童回头又连忙吩咐顾英道:“英姐,你去给下人们打声招呼,让大家都呆在房间里,可千万别出来,更不能好奇偷看,还有,你再去让人多准备几杯好茶和糕饼招待太子妃的侍卫们。”

叶苏童安排得井井有条,紫童连忙带着祖母和杨缨先进了内宅,顾英也答应一声,跑去安排下人了,叶苏童又对倩倩笑道:“大姐有身孕,不便出去迎接,咱们俩去把太子妃迎进来吧!”

……

说明:洪武二十四年,秦王犯事被朱元璋削藩,太子朱标由此巡抚陕西,这是史实,但不是什么走私白银案,不过明史中对秦王犯事也含糊其词,老高怀疑秦王确有夺嫡之心,毕竟太子一死,他就是嫡长子了。

卷四 锦衣千里 第一百二十一章 返回京师

倩倩和叶苏童一起来到门口,太子妃已经从马车里下来,换乘了一顶小轿,正停在大门处,左右各有五六名宫女、太监侍候,大门处近百名侍卫将四周严密保护,两女上前在轿子前跪下,齐声道:“小女子参见太子妃。”

常妃透过车帘,对倩倩笑道:“哑妹,咱们快有一年没见了吧!”

她又看了看叶苏童,笑着问道:“这位小姐是?”

叶苏童行一礼道:“回禀太子妃,小女子的父亲便是大理寺少卿叶天明,小女子叫苏童,今天和祖母一起来看望姐姐。”

“原来你就是叶家二小姐。”常妃语气中带着笑意,她也听太子说过李维正的荒唐事,和叶家二小姐自小订婚,最后肚子变大的却是叶家大小姐,叶紫童虽已是李维正之妻,但因不是明媒正娶,礼部并不承认,相应的诰命也得不到,相反,这个二小姐与李维正的婚约还在,如果双方父母同意,以婚仪之礼正式娶入李家,那么她就将是李维正的正妻了。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姐妹二人共嫁一夫,这种事情很少听说,常妃又笑着问她道:“你姐姐呢?我今天就是专程来探望她。”

“回禀王妃,大姐身子沉重,在内宅等候太子妃,请太子妃随我们来。”

常妃点了点头,便对杨宁道:“这里是李千户家,你和手下就不要进内宅了,在外面等候。”

杨宁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还是答应了,“太子妃放心,我们在内宅的小楼之下护卫,不上楼去。”

轿子随即穿过天井,在内宅的小楼前停下,常妃在十几名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下跟随着倩倩和叶苏童上了二楼,杨缨身份低微,她不敢来见太子妃,便抱着女儿躲到别处去了,二楼只有叶紫童和叶老太太在等候太子妃到来。

常妃进了房间,叶紫童吃力地跪下,后面叶老太太也颤巍巍跟着跪下,叶紫童恭声道:“不知太子妃到来,民女有失远迎,请太子妃殿下恕罪!”

叶老太太也在后面道:“老妇失礼,请太子妃恕罪。”

“你们快快请起!”

常妃连忙命宫女将叶老夫人搀起来,她则亲自将叶紫童扶起来,打量了一下便笑道:“小腹已经下坠了,最多还有一个月,不知产婆是否已经在家中住下了?”

叶紫童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产婆已经找好了,每隔一个月会来看我一次,说胎位都很正常,准备后天正式进家。”

常妃点了点头,又笑问道:“那有没有找小童来指辨一下是男还是女?”

按照民间风俗,产妇在生前一个月,一般人家都要让家里一名小童指辨一下是弟弟或是妹妹,当然,大人一般都会事先教好要说是弟弟,以图讨个口彩,常妃身份高贵,当然不会像普通百姓一样讲究这些,她这样说,只是为了拉近与叶紫童的关系。

叶紫童点点头笑道:“太子妃说起此事,还真是有趣,我有一个小姑子,年方四岁,昨天她娘让她来指辨,事先教好了让她说是小侄子,可是她忽然哭起来,说不要小侄子,一定要妹妹。”

叶紫童说完,房间里的人都一起笑了起来,众人连忙请常妃坐下,常妃在上首坐了下来,便微微叹口气对叶紫童道:“你眼看就要生了,可李千户尚在回来的路上,也不知能不能赶得及,太子说李千户为了朝中大事,连妻子也顾不上了,他也十分歉疚,便让我来看望你和倩倩,让你们不要担心,一切有我和太子,你们有任何困难都尽管提出来,以我和太子的身份,应该能替你们解决。”

这时,坐在下首的叶老太太听出了太子妃的意思,她竟没有任何限制,也就是说,不管紫童提出什么条件,太子都会答应,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连忙向坐在对面的紫童使了眼色,拉了拉自己的衣服,要她趁机提出诰命要求。

紫童没有注意到祖母的表情,但站在她身后的苏童却明白了祖母的意思,她立刻在姐姐耳边低声道:“诰命!”

叶紫童一怔,她随即摇了摇头,对常妃笑道:“多谢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关怀,民女一切都很好,没有任何困难,现在我就平平静静地等待孩儿出世。”

常妃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又再一次问道:“李夫人,你真的没有任何要求吗?”

叶紫童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道:“多谢太子妃的好意,紫童确实没有什么要求,大郎一直得到太子殿下的关照,我们全家都充满了感激,请太子妃转告太子殿下,我们一定会时时告诫大郎要忠于太子殿下。”

常妃忽然有一丝感动,她知道叶紫童其实并不是没有困难,而是她不愿意给李维正增添麻烦,这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男人而甘愿放弃一切的痴心女子,常妃默默地点了点头,又回头笑着问倩倩道:“你呢?你有什么难处,你可知道允炆偷偷跑出来找你,结果被他师傅重罚抄写论语三百遍,他还在宫里哭鼻子呢!”

倩倩却沉默了,她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女子,本来朱允炆常常跑来找她买铅笔,她知道这其实是他的借口,他只是想找她说说心里话,同样,她也很喜欢朱允炆心地纯朴,把他视作一个好朋友,但从太子妃的口中说出此事,味道却有些变了,就像在一杯甘甜的山泉中加了盐,倩倩意识到这件事正朝她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怎么会这样?

倩倩沉思了良久,便勉强笑道:“有什么难处我还暂时想不到,多谢太子妃的关怀。”

“好了,我不是正式出宫,在外面不能久呆,这就回去了。”常妃站起身,一摆手,几名太监将三只一尺见方的锦盒放在桌上,她指着锦盒笑道:“这些都是滋补品和一些首饰衣物,是我和太子殿下的一点心意,我还是那句话,你们有任何困难可尽管提出来。”

叶紫童施一礼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美意,我们心领了。”

常妃又和老太太寒暄几句,便告辞而去,倩倩和叶苏童一直将她送出大门,见她走远了,这才回来,这时叶老太太被丫鬟搀出来笑道:“小童童,时间不早了,咱们也该回去了,等有时间再来吧!”

叶苏童有些念念不舍地和大家告别,她和祖母坐上马车,在十几名家人的簇拥下,马车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渐渐驶远了。

这时顾英已经到自己的店里去了,叶紫童着实有些累了,也回屋去休息,倩倩却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房间,她呆呆地望着窗外,心潮难平,她又想起了去年在临淮县大哥救她的情景,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可她却觉得事情就仿佛发生在昨天一般。

倩倩默默地走到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唐诗小集,这是朱允炆特地用铅笔抄写了她最喜欢的李太白诗全集送给她,每个字都写得工整而认真,这是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成,白天上课不敢用铅笔,只是在每天晚上偷偷写一点。

她随手翻开了一页,跳入眼帘的诗句便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昨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今日多烦忧。

倩倩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她终于将诗集放进了火盆中,雪白的宣纸慢慢变卷变黄,最后燃烧起来,很快,诗集便烧成了一堆灰烬。

……

时间又慢慢过去了半个月,京城陆陆续续下了两场雪,离洪武二十四年的新年越来越近了,长安过年的气氛渐渐变得浓厚起来,打扫屋子,张贴春联,捣年糕、熏腊肉,家家户户变得十分忙碌,开始思念远方的亲人,团圆的日子即将到来,家人们也该在回家的路上了。

这天下午,一行由三百名锦衣卫组成了队伍即将抵达京城,他们在离京城十里外的官道上骑马缓行,李维正骑在凌志马上,远远地眺望着京城的黑影,到了,跋涉三千余里,他终于返回了家中,算算时间,紫童也就应该在春节前后分娩了。

“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