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了进士,开始朝廷也只能派一个九品的小官,以后慢慢磨勘慢慢升迁。”怎能相同,人家那是真正的职官差官,九品的差官也比六品一无所有的散官强。但还有一个好处未说,若没有这个官员,那他与潘惟德他们混,会很尴尬,有了虽地位还是低,最少能做一个小弟。也不仅是为了潘怜儿,还为了那个河洲。

五姐说道:“大姐,七妹,小九说得对,有比没有好,我早上在家中,别人听说了都恭喜我。想来不会差。”

又发起愁来,问:“小九,听说你以前戏弄的那个小娘子是潘美家的女儿?”

“果然在内城区,与外城区消息是两样的,这个你也听说了?”

“是啊,你怎么喜欢潘美家女儿?”五姐刚说完,大姐七姐一起点头,这太不现实,太不科学。

“小九,不如这样,你去问一问那个玉娘子,若她愿意,我们一人凑一点钱,将她赎回来,虽是妓子,长相也不错,举止雅静,还是一个清倌人。”大姐道,原来她也不同意玉苹,家境普通,娶了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子为妻,未必是好事。不过相比于潘家的娘子,娶玉苹回来还是现实一点的。

“女人真八卦……大姐,五姐,七姐,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好不好?在河堤上我是看到她长得漂亮,才唱了一首小令,然后她走了,京城百姓误会,以为我将她比喻成一个叫小苹的行首,大姐,你是知道的,以前我根本就不认识什么小苹,后来传得凶,别人拿她取笑,她不服气,让她两个哥哥找上门来,我逃到开封府让二大王调解,正好二大王知道我父亲是潘美部下,然后说开,潘家二郎让我登门道一个歉。我为了道歉,又唱了几首歌。事情化解开,也就没事了,昨天我们还在一起吃酒,吃到三更才回来,不相信你们问朱三。”

“原来父亲大人是潘美部下?”

“大姐别乱想,潘美戎马一生,不知带了多少部下,这是人家认的,不认也无辄。”

“总之,你沾了父亲的光,冬至要好好祭拜。”

“行。”宋九爽快地答应,不承认都不行,情人眼中出西施,潘怜儿多好看哪,赵匡义视若无睹,他不好色?赵匡胤两个正妻死了,看到了也视若无睹,若真看中,难道潘美的女儿就不能纳吗?现在也能看出来,赵普对自己没有好感,赵家兄弟对自己并不恶,虽然时不时来一个恫吓让他无奈,这不仅是自己一些前世所学,也沾了父亲的光。赵普看是旁门邪道,但赵家兄弟想到父亲,那么看就会带着好感看。他想得不是很准确,最重要还是他在试卷上的那句话。

又聊了一会天,两屋子学子要等着弟弟教导,三个姐姐告辞。

这一天宋九没有行动,第二天大早,宋九先到码头上购买一些材料,又找来几个木匠与泥匠。然后将一百多号学生带到河洲上,让学生跟着木匠泥匠后面学盖房屋。人多力量大,盖房子成本才会下降,速度也会快。

看到他来了,河洲上有十几个百姓过来询问。前天签契约时,来了一大群高干弟子,亮眼了他们眼睛,再加上听上去条件不错,一起稀里糊涂签了字画押。

一群人走了才清醒,事实条件也不错,河洲百姓收入看上去不低,土地肥沃,能种庄稼,能种蔬菜,挑进城就是一个好价钱,可想种东西,不能种在水里,除非一起种茭白。因此还得要筑一道土堤,一南一北两道土堤,长达十一二里路,护龙河那边不算,只有二十步三十米宽,又浅,威胁不大。但就是如此,夏汛到来,十几里河堤,只有一百来户人家护堤,任务多繁重,就是这样,十年还有三年围堤冲垮,余下有一年内涝。别指望朝廷,夏汛到来,都紧张,谁顾得了一百来户人家?实际也很辛苦。于是宋九一来,眼巴巴地望着宋九立即拆迁,又有工作做,又能得到一笔可观的赔偿。

赵匡胤怕留书史册,遗臭万年,不让宋九说,宋九也担心几个姐姐吓着,同样不敢说,将他们拉到一边,悄声说道:“诸位,你们莫要问了,一定会拆的,要等到冬天来临,现在不行。”将一群百姓打发走,燕博士张博士又过来拼命,算是古怪的实习吧,也不能实习到盖房子,难道以后朝廷会让这些学子专门盖宫殿?

宋九心中打着小算盘,嘴上说得光明正大:“张博士,燕博士,何谓物格,你们看到了起重吊机,那只是沧海一粟,一旦这门学问研发出来,军事、河工、道路、城墙、开矿、房舍、器皿,那一行当都能催动。但这一切,必须要实验,我家中只有那么大,难道让房客一起搬走?搬走也不行,有些实验略有些危险性,在河中左右隔壁皆是百姓,能试验吗?这是我自掏腰包,替朝廷培养人才,你们也要阻拦?”

张博士与燕博士瞪大眼睛,不知道相信还是不相信。

继续盖房子。

但到第五天,一切不同了。

第三十五章 第一张画(下)

时代的原因,宋朝人生活节奏是比较慢的,至少比宋九后世要慢,空余时有消遣的地方,不少,第一是逛街购物,宋朝东西市渐渐消失,大大小小二十几个商业中心,一家一家店铺逛。

第二是娱乐场所,到瓦子勾栏里看艺人各种表演,好色的就去妓馆。第三逛园子,京城有无数公家私人的园林,有的开放,有的不开放,不开放的花再多钱也进不去,开放的进去绝对不会收费,御街无疑是首选地区之一。五月中旬,桃李艳花谢尽,荷茶还没有开,不过景色同样动人,这些树都是柴荣时种下去的,如今枝繁叶茂,夏风一吹,绿影婆娑,在荷叶的清香中,又看到无数青色的梨、桃、杏,以及黄红半匀的李子,在树叶间摇动。若树枝近,馋嘴的孩子就将半熟的李子摘下,放在嘴边一边吃一边酸得咧嘴。

五月天气热了,今年又有闰三月,更热。

但未到最热的时候。

逛街的人多,逛到御街尽头,就是高大的宣德门,后方是皇城,这个是闲人免进的。有人就看到御街一户人家墙壁上贴着一幅画。

画的是一种从来未见过的桥梁,上面弯弯,下面弯弯。

这就是宋九推出来的第一幅广告画,四个画匠请回家,你们也不求什么唯美,什么意境,只求逼真与立体感来画这个桥,与后世的虹桥地点不同。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是在两个汴水交合处往下去一点,位置宋九也考证过,大约离这个交合点是十几米处,因为这里有一个尖嘴,架桥距离缩短,难度减少。

但桥架后一个新的问题出来,水!

虹桥长度三十米左右,长度足够,宋朝后来船业发达,但最大的河船也不过两万石,不足一千吨,船宽不会超过十三米,而且象这样的大船驶进大运河汴水的少,多在长江活动,汴水里普通还是五百吨以下的船。

然而这个长度就是一个麻烦,汴水肯定不止三十米宽,最宽处能达到三四百米,因为受城址压缩,越往城去越窄,州桥长度还不足二十米。史上选择那一处地点建桥,长度节约,可两水会合,水流撞碰堤岸会产生回旋,使水流变化无常,而非是平稳向下而去,加上河流束窄,然后就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幕,对着虹桥正中就没事了,可这个水不听话,它冲激得船只不易控制,因此船上的人紧张地驭船,桥上的行人急得大喊。优点,建桥难度下降,用费节省,缺点,不利于航行,同时河洲那一块抛之脑外。

于是宋九考察了好几次,往西挪四百来米,桥的跨度增加了最少六七米,并且不得不在南汴水同样建造一个虹桥,南汴水渐渐消失作用,说不定北宋不灭亡,两百年后南汴水全部移为平地,但是桥就得花钱,成本会增加两倍!可优点更多,河洲圈进去,而且一大一小两个虹桥屹立在河面上,画面会有多优美?到时候仅是过来观看的游客,就可以为河洲日进斗金。

其他的未画,只两座桥的想像图,以及帆船点点,天空中一轮明月,映在水中,是两轮明月,一幅无比美丽的双桥图。

就一幅画,一个文字说明也没有,老百姓根本未想到东水门外那个荒凉的河洲,一个个好奇地问:“这个桥在哪儿?”

在哪儿,在宋九脑海里!

不过有几十个特别聪明的人看到其意义,包括赵氏兄弟,听到后赵匡胤派画师临摹,带到宫中传阅。

那天宋九用手指头醮着茶水画的,看得不真切,现在变成真正的图画,一干大臣立即想到其意义。以前都是平面桥,桥洞高度不足,长江里有大船,却不能进入大运河。但船越大,运费越节省,成本越低。成本低可以丰盈国库,或者降低百姓税务,并且也可以减少力役,这个意义非同小可。是小道,包括起重吊机,但连赵普也不得不承认,它虽是小道,用之正也正。若是大规模上起重吊机,一年仅是京城四条运河就可以节约两千以上的劳力,不会放大到全国能节两万四万劳力,京城是起点与终点,最少占全国上下搬运的两成以上,那也是可观的,一万劳力节约下来,又可以投入生产,不但减轻百姓负担,同时也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

意义是非同小可,可能做出来吗?

有单孔桥,赵州桥,宋朝许多桥梁就是仿照赵州桥的技术,不说那个开小孔泄洪,只说桥面,它与州桥一样还是一个平面桥,宋军在金明池大肆训练水军,然而那些战船如何出去?下掉所有桅杆,船楼,然后压重,这才能出州桥以及城内其他桥梁,到了城外,重新组装。十分麻烦。

可无论它怎么麻烦,能建造出来。现在这种虹桥,或者飞桥,是桥下桥上象一轮明月一样弯飞于大河之上,技术难度会足足提高十倍。因此君臣都有些忽信忽疑。

知道真相的人不多。

老百姓找不到这个双桥,认为它仅是一幅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还能画神仙鬼怪,有几个老百姓看到过真正的神仙鬼怪?

有人想若真出现了,一定要去看看,有人扫一眼也就过去。

除了这些大人物外,还有一群人知道。符昭寿与罗彦环的儿子罗贵,以及韩重赟的儿子韩崇业三人跑到宋家,宋九不在,带着工匠与学子正在河洲上造房子。

这将是宋九未来核心技术所在,因此房子造得会十分古怪,这时宋朝有了不成熟的玻璃技,烧得目不忍睹,于是一起改成烧琉璃,玻璃片就不指望了,也没有水泥,但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院墙砌得十分高大,并且上面用糯米粉石灰砌顶,插着许多尖铁,铁钉铁蒺藜成本也很高,不求它们,让李铁匠随意打,只求顶端是尖的,越尖越好。防止有人攀爬。

同时屋顶上有第二道防备,撒了一层铁网,上面布置了许多捕兽夹,捉鼠夹以及铁蒺藜,也不要指望撬瓦片入屋,屋檐下是第三道防备,很大的铁锁,窗户也砌上铁栅栏。甚至宋九还准备未来在屋内布置一些机关。

三人看得有些傻眼,问:“九郎,你这是做什么?”

汗颜哪,皇宫也没有那么紧张。

“罗大郎、韩二郎、符三郎,我不是说过嘛,要将这个河洲变成整个宋朝最美丽最好玩的所在。”

“与这个屋子有何关系?”符昭寿看着屋顶上的各种“暗器”,头皮麻麻地问。

“想变出来,需要一些技术,这个技术将在这里研发,我岂能不重视?”

什么技术值得你如此兴师动众?三人忍不住又看了看那个古怪的墙头,符昭寿额头上都涔出细汗,先问正事:“九郎,御街上那幅画是你请人画的?”

“那家墙壁我都租了下来,不是我的画是谁的画?”

“那桥真能做出来?”

符昭寿父亲符彦卿在家养老,但谁也不能小视符家,符氏兄弟九人都是领兵一方的重将,并且与赵匡义联亲,家里时常来一些贵客,包括女婿赵匡义,但不大好说,这些人都喜欢联亲玩,比如赵匡胤将女儿下嫁给王审琦的儿子,罗贵又订了一门娃娃亲,那就是王审琦的小女儿。亲套亲,都是亲戚!不给兵权了,得给富贵,富就是钱,贵就是另一种地位,高阶散官职官以及联亲。

所以符昭寿这几天时常听这些大人物们在议论这个桥,不然他都想不出来这个桥有多重要。

他来个河洲,画又是出自宋九手中的,马上就想到宋九会在河洲上建造这个双虹桥。

宋九点点头。

前世有人仿造过这个虹桥,他去看过,还看到了它的各部位受力示意图,对原理了解几分。难就难在那个桥使用了水泥钢筋混凝土,这时代没有。而如何将原理落实到实处,变成现实,这需要请一些精通桥梁的工匠协助。可问题不大。

为什么第一幅画就是双虹桥,宋九也想到它的好处,不管以后交多少钱给朝廷,仅凭这个桥,以后有什么麻烦,朝廷也会支持。

“真能造出来?”

“若这个桥都造不出来,接下来更难办,符三郎,它只是第一幅画,后面还有十九幅巨画!”

“那十九幅是什么?”

“那天就说过,出来了你们就知道了。”

“不行,必须要说。”

“打死都不会说。”

“吃酒,吃酒去。”韩崇训道。

“今天不能吃酒,我还要回去写那三道算式。”

答案由张博士公布出来,然而张博士十分地不开心,但这样一闹,张博士与宋九说话不再象以前那样盛气凌人,宋九心中怀疑赵匡胤会不会猜想到这种结果。不是宋九不尊重他们,是他们太将自己当成一回事。宋九要“学历”没他们学历高,官位没有他们官大,名声也不及他们名声,更不用说年龄。但现在张博士心中有愧,只要宋九不过份,书院里也就不会再产生严重矛盾。

“潘家几郎呢?”

“你还想着潘怜儿?不过有一条不大好的消息。”

“什么消息?”

“我听说潘将军以前的手下爱将张秉派人替其子张昭允向潘家求亲,田大娘有些意同(注)。”

宋九听了一呆,本来他想娶到潘怜儿就十分困难,若张潘两家订亲,自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不由紧张地问:“两亲议好了吗?”

第三十六章 果子(上)

“潘将军准备用兵彬州,田大娘因此未同意,说过一段时间,反正两家孩子不算太大。不过那个张大郎能文能武,长相俊美,举止优雅,田大娘颇是意动。”韩崇训说着用大手拍着宋九的肩膀。

说老实话,他与张昭允不是一路子人,都是武将的后代,何必掉书袋子,连讲一个话儿都是之乎者也的。还是这个宋九好,那怕是举子,平时也不卖掉诗文。但人家不会?看看人家算术的本领,算账的本领,还有作小令的能力。这是才真君子,那怕是真小人,是真。

但同样说老实话,他可未看好宋九。

两家悬殊太大。

宋九走来走去,潘美这次南下,要过好几年后才能回京。现在南方很苦的,为什么朝廷让潘美一呆就是好几年?他忽然想到街坊的一个传言。赵匡胤兵变后进皇宫,看到柴荣的两个孩子,赵匡胤问大家怎么办,赵普说去之,也就是杀掉他们。大家皆表示同意,包括郭威的女婿柴荣的妹夫张永德,都没有反对。这是正统,为了宋朝将来,杀掉能理解。只有潘美不作声,赵匡胤问,你认为不妥?潘美还是不作声,赵匡胤道,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也。

赵匡胤是一个长者,也要为子孙考虑,当时是有杀柴荣儿子的心思,但连他手下心腹大将都不同意,可想外面的方镇诸将。于是放过柴荣这两子,潘美这才说:“臣与陛下皆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陛下必疑我。”坊间又传言,说潘美还是不放心,将柴荣一个孩子抱养回家,认为从子,取名为潘惟吉,随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