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上位(下)

“我不同意。”

“那我问你,你凭那一点配得上万娘?”

钟勋蔫了。

其实刚才他很危险,若他真同意了,潘怜儿想都不会想,马上扫地出门。

过了一会钟勋大声答道:“我会好好待她。”

“好好待她,青衣,他一个月薪酬有多少?”

沈青衣苦笑,实际宋家几个孩子并不奢侈,可再节约,家中那些财富是真的,可能钟勋薪酬还不足万娘一个月的零用钱。

忽然门外万娘大声说道:“爹爹说过的,夫君由孩儿来挑选,不问贵贱,只要人好。”

沈青衣面对宋家这场大戏,又无语了,心想,傻孩子,那是你父亲说的光面话,你还当真啊,你的夫君那是皇帝的孩子,宰执的孩子,东华门外榜上前十的进士……

万娘又大声说道:“我有了。”

潘怜儿差一点气昏了。

窅娘一把将她扶住,悄声说道:“娘子,莫气,万娘是说气话,她胃口未变,不象是有了。”

“真胃口变了,什么都来不及。”

翠儿眨着大眼睛,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钟勋,心想,夫君这个学子牛啊,牛得一塌糊涂。

宋九只好劝:“女大不中留啊,怜儿,准备婚嫁吧。”

宋家开始嫁女。

整个京城轰动,实际有一些有钱的,嫁妆已超过了十万缗钱。但谁让人家地位显赫,名气响呢。

连赵匡义也惊动了,这些年多少人家求亲,宋家一直没有答应,这个钟勋是何方神圣啊,难道是第二个宋九,抱着宁可放过,不可错过的精神,赵匡义刻意将钟勋喊到皇宫相见。

结果谈了谈,有些紧张,大多数人见到自己都会紧张,再看才学吧,有些才学,可再想想当年的宋九,不行啊,难道有那个特长自己未看到?不管了,正不知道如何赏赐宋九呢,于是赐了一个从八品官职。

万娘说,钟郎是官员了,连皇帝都召见赏识,能般配我。

潘怜儿气苦。

但不久事儿又来了,万娘又说,父亲大人,母亲大人,钟郎不要俺家的丰厚嫁妆,说娶的是我的人,不是我家的财产。

潘怜儿气得一个大耳瓜子甩过去,还是宋九将妻子抱着。

潘怜儿一个劲地哭,又说:“若是苹姐在就好了。”

相比于玉苹,潘怜儿确实少了一份耐心。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宋九叹道。最后想了想,还是让人将钟母喊到家中商议,别看女儿现在嘴狠,但真一无所有嫁过去,又是两回事了,记得前世有很多吊丝娶白富美的电视剧,那不能当真,若真有,多半就象琼瑶六个梦中的那个惨梦。不要说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同样会对婚姻产生严重影响。女儿不懂事,妻子在憋气,那个小子在耍倔,还得自己来啊。

……

宋家这门古怪的亲事,让符昭寿等人啼笑皆非,不时来宋家拿宋九开心。

但另一边,赵昌言赵孚等人却在上书严惩刘廷让。

张齐贤上奏后,他推功于卢汉赟。然而根本就没有卢汉赟的功劳,因此无论怎么掩饰,字里行间能出来蛛丝马迹。赵匡义便让人下去查,这能如何能瞒住。

赵匡义大怒,重惩卢汉赟。

实际此事若宋九利用,会对李昉产生极大的不利,为什么宋九立功后,反而请罪。为什么张齐贤立功会,不敢揽这个功,反而推功于卢汉赟。

原因简单,宋九越立功,李昉这些官员越能造谣,让宋九功高震主,面对这种情况,宋九只好替自己找理由找罪名,减少这个功劳。张齐贤是怎么下去的,大家最清楚不过。

立功是好事,可是朝中若有人做文章,未必是好事。于是推功。

但宋九无动于衷。

这便给了某些人操作空间。

一件事能这样看,也能那样看。

辽兵入侵,是张齐贤的责任,还是卢汉赟的责任?结果该负责的武将不敢战,战后又贪功。不该负责任的文臣却拼了命。

然后再看河北。

曹彬逃了,米信逃了,崔彦进逃了,还有许许多多大将先锋都指挥使,军头,一起不顾手下,仓皇逃窜。结果呢,还是一个文官站出来拼命。

但这也罢了,败也败了,可是刘廷让回到京城后,却将失败的责任拼命往其他人头上推。

以成败论英雄,因此当年曹彬是英雄,潘美做得却不好。

现在李继隆屡屡立功,那么肯定就是刘廷让的错。

于是李昉亲自带头,赵昌言,胡旦等人一拥而上,要朝廷将刘廷让下狱责问处罚。

宋九正在家一边养病,一边准备女儿亲事,听闻后不得不出面。

这群老小子,小小子太坏了。

当然,有一部分将领确实是贪生怕死,贻害无穷,例如赵延溥。

然而大多数将领非是如此,可是朝廷掣肘越来越多。如去年曹翰从登州召回来,贬了好几年,毕竟也算是替朝廷立过功的,于是赦免其罪,任中右千牛卫大将军。

曹翰虽是一个屠夫,但不是傻子,就看出武将眼下困窘的局面,因此春节时写了一首诗给赵匡义,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他日燕山磨峭壁,定应先勒大名曹。

若不懂这个背景,会认为曹翰真可怜啊,靠卖宝刀度日。

这可能吗?

在江州发的横财,在颍州任上贪的横财未抄清楚的,还有历来的赏赐薪酬贪墨,不相信,派人将他的家产清点一下,田宅作坊钱帛,合在一起最少有二十万缗钱以上。

卖宝刀?

这是借言喻义,说明武将现在的困窘。

但因为岐沟关之败与君子馆失利,赵匡义怒气不解,于是装傻卖疯,曹将军,你穷到这地步啊,赐给他钱五百万,白金五千两。曹翰除了苦笑只有苦笑。

可是宋九回来,却在替武将辨解,虽败了,除了赵延溥极少数武将,其他武将还是可以的,但打不过耶律休哥,奈何?

甚至扶持李继隆上位,替武将证明。

因此盯着刘廷让打击,刘廷让说李继隆的责任,你现在是冤枉了李继隆,要严惩不怠。事情闹下去,宋九就会卷进去,再加上斩杀赵延溥,被能被他们推向武将对立面的前面。

李昉想要保位子,赵昌言赵孚是想要上位。

因此翻云覆雨般地恶搞。

宋九怒极,于是上书。

就说君子馆!

他在瀛州斩杀赵延溥后,辽军从君子馆开始撤退,他率领军队追击骚扰,刻意察看了君子馆的地形。

因此先说刘廷让之过,他是宋将,在宋境内却让耶律休哥抢先控制住君子馆战场有利的地形,这就是过。然而这又非是过。

如宋九,在岐沟关几乎被耶律休哥牵着鼻子走,若非宋军上下抱成一团,拼命奋战,早就让耶律休哥大卸八块,就是这样,数战下来,死了多少宋兵?若是宋九有能力,或者耶律休哥稍弱一点呢?那时宋九手中有多少兵力,除那一夜奋战牺牲将士外,还有五万多精兵与乡兵。不过撤退罢了,为何那么难?

所以输给耶律休哥并不耻辱。

再说刘廷让失败,李继隆撤退,那时正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几乎滴水成冰,不要说弓箭效果在下降,士兵们手都冻麻木了,都无法拉开弓箭,如何作战?但敌人不畏寒冷,还有那么多。有多少,事后有人说辽军有二十万人,实际没有,宋九偷鸡,将三支分兵南侵的辽军击溃,那时候就击俘了两万多兵马,但在君子馆一带还有近七万辽军。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兵力,宋九不敢下令让几路宋军强攻,而是逼出宋境。也就是君子馆会战辽军兵力几乎接近了十万人!

但宋军那时候随着李继隆一撤,只有一万几千人。

就是在那种恶劣的情况下,刘廷让仍在浴血奋战,甚至萧燕燕下令投降不杀后,仍无一宋兵投降,萧燕燕下令一律格杀勿论,于是整个战场成为一个屠宰场,宋九去的时候,许多人头与四肢仍冰封在积雪里,惨不忍睹。

君子馆一战,无一宋兵投降!

刘廷让一直打到最后,还是近百名精骑看到大势已去,才拼出一条血路,保护着刘廷让逃出来,近百名精骑只剩下几人而已。

然后说李继隆,李继隆手中是一万杂牌军,余下诸将看到辽军势大,皆在做壁上观,只有李继隆孤军挺进。不管后面做了什么,仅是这一条就能赦免了。

随后撤离,虽说迫于无奈,也能说明智,但也能说多少有些责任。

所以刘廷让到了京城后,状告李继隆,想一想君子馆战场上的惨烈,那么多部下,那么多同袍,一个个惨烈的死了,刘廷让心中能不悲愤么?

但是李继隆留下会发生什么?还是死路一条。

实际两人各有各的道理,朝廷明智的做法各自调解。

然而现在呢,在一群莫明其妙大臣折腾下,整就变了性质,刘廷让惨战如此,凭借这份惨烈,当真有罪?有没有罪,速到君子馆看一看吧,相信尽管朝廷派人掩埋死尸,在野外还有许多断肢残臂没有埋好。

赵匡义看过奏折后,将刘廷让召进皇宫,然后将宋九奏折递给他说:“刘卿,你看一看吧。”

刘廷让看完后,放声大哭。

于是他不再追究李继隆,赵匡义也勒令官员不再找刘廷让麻烦。

然而这次打击是惨痛的,宋九大病一场,刘廷让的心同样不是铁做的,不久因心情郁结,病重,他非是宋九,年数已高了,年底病逝。赵匡义愧疚,不管怎么样,如宋九所说的那样,至少刘廷让敢打,自己在愤怒之下,却由着文官折腾他,更不要说调解他与李继隆的恩怨了。于是追赠太师,录其子刘永德,刘永和。

朝廷处理好刘廷让一事后,宋九去了李昉的家。

有的官员贪生怕死,想议和。

这个宋九倒不是很怪,就是契丹也有鹰派与鸽派,特别是他前世穿过来的,那个软弱才让是华夏五千年历史上的超级奇怪,只能让人抑为高山,叹为观止,连秦桧与慈禧恐怕都要自愧不如,只有更软弱,没有最软弱,相比那时的耻辱,宋朝这些官员的求和心理又算什么呢?

无论战与和,但要心态正常。

可现在一个个心态都不正常了,因此宋九有了这次造访。

李昉脸上神情有些不正常,宋九未多说话,以前两人关系不恶的,可现在两人早成了冰火之势,宋九冷冷道:“李大首相,我对你那个首相位置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不是我,而是在南阳的那个人。他才是急着上位的人,他的手段才胜过了我百倍千倍,请不要惹我。”

第四百三十八章 乌鸦嘴(上)

宋九威胁李昉,也不能算是威胁。以他的位置,想将李昉弄下去太容易了,但李昉下去,让赵普上台啊?

只不过李昉不相信宋九的心态,认为宋九是威胁到他地位,于是连连出手。

宋九哪里将他放在眼中,事实也证明了宋九的轻视,赵普想重新上位,那么只有弄倒李昉,有没有费力气,没有,甚至赵普都没喘一口气……

宋九说到了也做到了。

他是风寒,但在这时代有些小讨厌,如辽景宗就是风寒去世的。不过宋九身体还好,若不是去年重病一场,风寒早就好清了。没多少天后,宋九病情康愈。

赵匡义便将宋九召入宫中,授于中书门下平章事,太保、侍中兼昭文馆大学士。

其实上面还有,若是加太师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会更风光,但又有何区别呢?

宋九立即拒绝。

“陛下,当今之计,非是东西两府,而是三司,去年军民的赏赐与抚恤因为财政困难,至今没有拨下去。故臣要求前去三司,将王明调入西府。”

“王明已让朕调到真州去了。”

“啊。”

“朕也知道王卿是人才,可是河北残芜,又随时会受到辽国危胁,必须有一文武兼备之臣子前去河北。”

这个理由宋九不能反驳,他只好说道:“若那样,将张齐贤调回西府吧。”

“张齐贤履历还浅了,西府恐不能胜任。”

非是张齐贤资历浅,主要上位速度快,经验上还有些不足。

而且西府现在不大好,王沔纯不懂,王显不管事,那个张宏看来似乎也不行。

倒是东府稍好一点,李昉虽不行,可是手下吕蒙正渐渐成长,辛仲甫那可是一流的地方名臣,进入东府后与在地方上两样,但能凑合。

本来三司人才济济,但是许仲宣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下放到江陵任知府,江陵也是一个好地方,不算吃苦。陈从信去世了,王明再下去,现在三司还剩下谁?

一个张逊,他母亲在他父亲改嫁魏仁浦,驸马魏咸信就是其同母异父弟弟,沾上这层关系,当然发迹很快。然后做了一件事,拧⑷鹌搿⒉衬唷⒄汲侵罟闯保土撕芏嘞老笱溃阋湟欤缓蠓旁谀诓乜猓⒂忠渖痛汀U叛繁闱胝钥镆逵诰┏侵萌兑茁舾倘耍荒晡⒃黾游迨蜱徘

实际也没有,朝廷付出很多了。

但放在内藏库也就放着,这笔钱也能说是挣来的。现在成了三司度支使,然而对此人才能宋九倒有点怀疑。

另一个重要的官职户部使李惟清倒是不错,在地方政绩赫赫。

还有盐铁副使陈象舆,度支副使董俨,这两人宋九不大清楚,估计又是两个打酱油的货色。

王明无论到西府或下去,三司人才立即就差了。

赵匡义不知道宋九在对国家重要三个部门人才进行评估,继续洋洋自得地说道:“朕又让陈恕知澶州兼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魏羽为副使。”

“此二人为良吏也。”宋九郑重地说。

陈恕是洪州人,未中进士之前,面见当时洪州知州王明,王明与之语,大奇之。王明乃是一流的良吏,能让他大奇,可见其人之能。上任后政绩斐然,去年代替赵昌言知大名府,辽人入侵,立修城防,但府库里物资不多,向大户人家立集器用。大户不服,陈恕立即将其中一个豪户抓起来,要当场斩杀,诸大豪叩头流血,替其求情,于是限定诸大豪时间,又将此人戴上枷锁游街。百姓害怕之下,纷纷完工。看到大名府有备,辽人也没有入侵大名府。

魏羽就是曹彬灭江南在宣城投降的那个南唐官员,但也是一名良吏。

王明在河北北部,陈魏二人在河北南部,三个良吏下去,对河北恢复生机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然而……宋九道:“可是这样一来,三司更缺少人才了,臣不知谁人替代王明?”

“张逊如何?”

“臣不大清楚,估计才干不及王明。”

“河北也重要。”

“河北确实很重要,所以臣请求陛下让臣去三司。”

赵匡义愠怒了:“你无过贬去三司,让天下百姓如何看朕?”

最后没办法,宋九便学习李崇矩,以枢密使身份兼同判三司,两边跑吧。

当然,还不是事儿。

宋九看到赵匡义越说越生气,只好答应,先做着吧,再看看有什么人才,让他顶替自己。只有管一边,不能管两边。但还是拒绝了侍中之职,以兵部尚书去任两个差职。

李昉松了一口气。

宋九尽管没有给他面子,但也说了实际话,你搞我干嘛,你不搞我我也不会搞你,要搞你的人是你的老领导赵普!

究竟谁厉害,不是宋九,是赵普。

得将目标弄清楚了,果然这次宋九到了西府,甚至还兼带着三司,李昉自始至终未给宋九添麻烦,事实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想找宋九麻烦也没有了心情……

宋九在三司动静很小,如他所料,无论是张逊,或是陈象舆、董俨,都不大如宋九的意,倒是新上任的盐铁使张平还不错,可是他在监秦陇木市时曾贪污受贿,被陕西转运使李安知道后,上疏弹劾,张平忧愤之下,也象刘廷让一样,病去了。然后宋九继续妹妹找哥泪花流,最终又将陈恕调回三司协助,三司这才稳定下来。

但宋九所做的还是象以前那样,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