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本来一贯运费,到了他们手中就会卖成三贯运费。这个成本无论怎么减,还是减不下去。要么就是和买,全部交给百姓经营,和买本身就是一个弊病,受伤害的还是中小商人作坊主,贫富悬差大了,国家同样不会稳定。因此微臣以为想要大批量使用它,也要考虑这个成本,用它来与原来仓库的损耗做一个比较,量力而行。等诸仓建好后,微臣将成本计算,写一篇札子递给陛下观阅。”

其实还是可行的,别以为宋朝仓库建造成本不大,但仓储损耗太惊人了,往往一年下来能达到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姓之五十。

然而赵匡胤喃喃道:“吏治啊。”

赵普说的还是吏治问题,宋九说的根本还是吏治。

然而宋九在心中好笑,只要继续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这个吏治永远不能解决,那怕是朱元璋那种扒贪官皮做闻登鼓。

韩重赟也闻讯迎驾。

赵匡胤又问道:“宋九,为何这里不铺水泥路?”

“陛下,它是暂时性的,未来这里会是居民区,大部分试验会转移到书院,一小部分转移到作坊。”

“带朕进去看一看。”

赵匡胤也不敢涉险,这里面有火药,有能让羊肉变成焦炭的物事,太过危险了。先是让宋九带着,进了前院,看到许多矿石,宋九深情地抚摸着它们,说道:“陛下,臣的学问还不行,不然这大半矿石会发挥极大的作用。就包括未来那种粮食增加的肥料,都需要矿石。”

“对了,你那个三肥土呢?”

宋九将几块矿石找了出来,递给赵匡胤。赵匡胤看了看珍珠岩道:“它们很漂亮。”

“与漂亮无关,只要能用上的,管它是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不能捉老鼠就不是好猫,就象这个泥炭,在三肥土中作用更大。”

“太粗俗了,太粗俗了。”吕端忍不住说,多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哪,然而从宋九嘴中冒出来不是那么一回事。宋九看了看吕端,心想说这个原话的人脑袋瓜子,就是你也不如他。

赵匡胤也摇头,宋九又说道:“若陛下有空,臣带你去河南看一看,说具体地说一说三肥土。”

“行。”赵匡胤道,正在奇怪此事,顺便看一看吧。

又看到一些古古怪怪的东西,宋九说道:“有的是研究防锈漆的,课铁产量激增,铁使用会广泛,必须有它,还有的是微臣灵感,有的在继续研究,有的觉得不行,放弃了。时间太紧。”

说到这里,宋九很想说一句,我时间那么紧张,你老人家让我去四川做什么?

第一百二十三章 变化(下)

宋九又找了两块石头出来,递给赵匡胤道:“它们就是铜矿石,不过冶炼技术太落后,十不足取一。甚至本来就是贫铜矿,有的更贫,便不用了,浪费太严重。”

“你有好的办法?”

“这个很麻烦,一步步来。”

赵匡胤也没有催,尽管宋朝铜同样严重缺少。宋九又说道:“并且各个铜矿石又不同,这一块就是黄铜矿,这一块就是斑铜矿,里面也不是含铜,包括我朝冶炼上来的铜同样不是全铜,而是一种合金铜。”

但没有多说,说了也没人能听懂,包括他自己,这些矿石能认出来的,百分之一,再加上各个矿工打上标签,勉强能认出百分之五。或者检测,试验它们的反应,或许能认出来百分之十。想要全部辨认,那是不可能的。

将一行人带到后院。

这一回赵匡义看到几个新东西,铅炉,还有其他的一些布置。然而赵匡胤对那种硫酸最有兴趣,让宋九表演。包括赵普都哆嗦了一下,离它远远的。赵匡胤说道:“它也能做为一种武器。”

轮到宋九哆嗦了,说:“陛下,不行,它太惨忍了,而且贮存运输不易,造价十分高昂。”

然而未说下去。

对敌人何来惨忍可言,估计也劝不动,只要自己将技术交出来,必然让赵匡胤派人往军事上用,然后往人脑袋上浇。宋九又将硼酸稀释,搽在手背上,说道:“就是它能当成伤药,主要就是杀菌的,不过还有其他一些配置才行。此外就是能治皮炎。”

反正技术也要交出来,不如大大方方说出,朝廷谋利好,还是利民好,与宋九无关。

“它的主要原料就是硫磺、硝土与硼砂,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就会产生这些物质,此乃物格学也。”

“可惜它不是中原文明,来自西方,朕听闻那些挑筋教人正在建造一个石碑,纪念他们的学者,你的先生爱什么坦。”

宋九蒙住了,这也行啊?若纪念也不能纪念爱因斯坦,他的学问自己能传授吗,自己也不会啊。倒是纪念牛顿还差不多,可牛顿又不是挑筋教人。不过想了一想,也释然,挑筋教人是弱势群体,自己随便找来一个先生,而这些学问又逐步利用,他们当然也会利用,用此提高他们的地位。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

欧洲工业化一是收益高,二就是重视,若论贡献,牛顿肯不定赶上自己,但人家一再重用,授为爵士。自己若没有其他的一些辅助,能有今天地位吗?况且自己本身就是举人。

挑筋教人大张旗鼓纪念宣传,说不定也能刺激宋朝君臣对这门学问更加重视,于是说道:“陛下,先生他学问惊人,但他的精神才是可嘉的,为了探讨学问真理,他游遍了西方许多国家,又去了天竺,这才来到我朝,从我朝学问中吸收了大量营养,也说过我朝文明使他受益最多。正是他敢于进取,敢于超越许多国家的大贤先哲,这才有了物格学。陛下也要敢于超越唐宗汉祖,赵相公要敢于超越萧曹房杜唐宋,我也要敢于超越先生,大宋才能越变越好。”

“你这小子太懵懂,居然让你先生走了。”赵匡胤笑骂道。

“这个,这个……”

“走了就走了,若是以后他还来我大宋,对朕说一说,朕会亲自迎接他。”

“喏。”

这个别想了。

又看了一些瓶子管子,有很多危险品,宋九一一说过,吓得诸人都不敢触碰。

接着又看那些工程。

赵匡胤一再让韩重赟传口谕,不得惊忧百姓,特别是一些民夫在高空作业,有的建筑很高,虽搭了脚手架,也不能出意外。双虹桥接拢了,但没有竣工,小虹桥竣工了,人能在上面走,不过还有种种布置。因为河洲上石桥会用白瓷砖,因此两个飞桥侧面用了一些汉白玉搭配。这非是石桥,侧面面积不大,略有些奢侈,不算太过份。但因为河洲上的石桥未贴上瓷砖,还看不到它的美丽。不过也快了,正准备贴。码头要安装调试,就是有了灾民,也要明年春天才能竣工,但飞桥能在元旦前全部竣工。

那将是东水门外最美丽的一道景观。

还有正店,正店全部建筑在水中,原来是三角尖,全部挖去,今年用泥袋做堤,先用水泥墩与石头做围,这是为了美观以及未来保温作用的,只留下一些水下水门,直接将河水放进去,里面一个个水泥墩,用了钢筋混凝土。今年汛期大,也让正店建筑带来许多麻烦,需要不停地用几十辆水车抽出涔水与积水。还没有结束,宋九七姐夫不停地给民夫发着姜汤取暖。

但非是他指挥,一群衙内们请了几个管事过来,再加上宋九几十个学生协助,这才建造起三个工程。现在才造了一半,还看不出什么,不过有的楼房造到第四层。

也看不到多少砖头,皆是一道道钢筋混凝土。

但原来有画,现在雏形出来了,能相互对照,做了一些改动,不过应当改动得更完美。然而也用了大量钢铁,尽管是宋九用钱向朝廷购买的,一些武将们还是很反对的,前线严重缺铁,不用在前线,怎么用在建筑上。

赵匡胤没有提此事。

君无戏言,是说好的。而且课铁产量在激增,这也是宋九的功劳。

从小虹桥上走向对岸,宋九未来作坊一共有两条路,一条水泥路通向小虹桥,一条石子路通向护龙河。河这边因为在施工,水泥路有很多泥土,侥幸天气晴了许久,有泥巴不是泥泞。河那边的路面变得干净多了。

来到大棚前,菜苗移载进去了,长势很好,不过有人蹙眉头,这也太奢侈了,居然用琉璃作顶,还是如此漂亮的琉璃。实际宋九也头痛,这玩意儿现在都当成宝贝,不得不重修一道墙,还要派人看守,不然真有人会偷。

看了看大家反应,宋九先将诸人领进棚内,还没有上麦秸地膜,但开始用火炭了,也就是无烟煤,里面十分暖和。宋九扒开地面,说道:“这就是三肥土,它可以使许多庄稼花卉蔬菜增产,但不是全部,各个植物需量又不同,这必须摸索,等几年后微臣会将这份数据禀报给陛下。”

赵匡胤仔细地观看。

宋九又说道:“但它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成本,正常使用,一亩地需要一百来斤,甚至两百来斤,然而从开采,到运输再到生产加工,一百来斤最少成本会在四百多文钱以上。因此它的使用范围还是针对高产蔬菜与珍稀花卉,不能普及到农作物上。”

又看到赵匡胤狐疑地看着琉璃顶,说道:“陛下,粮贵伤伤,粮贱也伤农。粮贵伤及的是城镇百姓,粮贱伤害的是农民本身。随着占城稻过来,若朝廷再重视水利,粮价必贱,到时候农民很苦。所以必须适度的引导,普及各种产业。比如这个反季节蔬菜。”

“谁能用得起?”刘温叟说道。

“刘中丞,不然,象微臣这样,是无多少人能种植得起,但可以想像一下,何必一种就是二十亩地?若是一亩呢。”

“一亩也种不起。”

“为何?”

“琉璃多贵了。”

“原来说的是这个?”宋九大笑,说道:“是贵,它是微臣造的,仅是成本一亩就是一百余贯。”

“停,停,”赵匡义打着他的话,问:“一亩只有一百来贯?”

“二大王,你来看,这么一大块,它成本只有二百余文,一亩地能需多少钱帛?这是现在,未来大规模生产,它还会下降,甚至能降到六十贯七十贯,商人盈利,贩给百姓也不过一百贯。那么一亩只有一百来贯钱成本,稍有财力的就可以种植,财力小的也可以弄上几分地种一种。我再说收益,这样的大棚,里面二氧化碳……反正有种种原因吧,它会比外面露天生长的蔬菜产量高上三倍以上,又是在元旦时反季节出售,盈利会是多少。”

听到这里一个个不作声。

如瓠瓜,大规模上市,一个只值两三文钱,但若是提前一个月上市,一个能卖一贯钱。那只是提前一个月,若是大雪天里吃黄瓜,这根黄瓜会卖多少钱?

刘温叟又是皱眉,宋九原先担心的就是这个,但相对而言宋朝对奢侈品要求不大严格,不象李世民那样强行硬来,从上到下必须艰苦朴素。但也要讲清楚,道:“物以稀为贵,现在售卖反季节蔬菜必然贵,可看到它的利益,种的人必然多,说不定未来河南这片地全部变成大棚,那么价格自然会下降。到时候所有人能买得起,冬天再也不用啃大萝卜了,那就是善事。这个朝廷不要干涉,种的人少就贵,种的人多就会贱。下一年种的人自然减少。让市场来做决定。而且朝廷不用管理,自可以得一些商税,百姓也会增加收入,市民们也能增加一道美味。不过我也是为了收入,无奈,陛下赐微臣许多钱帛,微臣用得多,试验用钱,各种不能言出的补贴用钱,手中的钱帛越来越少。”

“你差钱用?”

“陛下,微臣手中是有钱,可这个钱不能挪用,它们是契股钱,陛下要替国家制订制度,微臣也要为河洲制订规矩。契股的钱只能用在河洲产业上,河南不能挪用,朝廷相关的试验也不能挪用,这就是规矩。然而涉及面很大,例如琉璃,随着它研发,有河洲上的运用,有朝廷的利用,也有作坊的投入,微臣将这笔钱往哪儿算?只能微臣来承担。”

“规矩?”赵匡胤喃喃道:“我们去看书院。”

宋九这批学子出来可了不得,一个个做事认真,不贪不污,还富有同情心,赵匡胤不仅听到各个官员的夸奖,还从赵普嘴中听到一件事,他家也请了两个学子过去。因为做事认真,不但提高了赵普木材生意的效率,还检查出来一些不明不白的账目,导致赵普一些僮仆反感,有一个学子说了一句话:“食人之禄,就要忠人之事。”

赵普听后大为感动,将家中两美丽家妓赐予他们为妻。然后不解地说:“陛下,宋九如此惫懒,为何教出的学子个个皆是人中龙凤。难道是他们生活困难,生性才如此质朴?”

赵匡胤也不能回答。

他隐隐感到自己一些想法也是错误的,惫懒肯定是惫懒的性格,但宋九有他的光辉点,这才带着一群学子才德俱佳。当然,现在是不错,以后会不会在这个大梁缸里变黑,谁都不敢说,但至少从学舍走出来的那一刻,个个都很好的。恐怕到明年第二批学子出来,还不知道引起多大的争抢风波。

特别是吕馀庆手中一个书吏,也就是学舍学子,居然为百姓的事敢与王全斌较真,让王全斌拉下去重笞一百杖,差一点被王全斌拉出去砍头,吕馀庆飞马前去营救,然后用身上的袍子交此子裹起来,亲自替他喂药。消息刚刚到赵匡胤手中,赵匡胤也很是感动,奖其一百匹绢,赐其益州司户参军事,一下子从书吏变成从八品官员,还是真正的差官!

这一切让赵匡胤感到很不解,为何能发生这样的变化。

真想,除了一身物格学,也未看出宋九有什么,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话,与自己青年时一样,有无数恶迹。

赵匡胤很想弄懂这个道理,只要弄懂了,它在自己手中能发挥更大作用。当然,也不会问宋九,恐怕宋九自己十成十的同样说不清楚。

一干人往回走,终于明白宋九为何将那二十件琉璃制品卖得那么贱。这个过程是击鼓传花,消息还未传出,一旦传出,那二十件琉璃制品身价将会暴跌。

宋九也松了一口气,它以后是大规模生产的,不是奢侈品,也就不会有人说闲话。

实际未来河洲大半都能算是奢侈品。

这个宋九想摆脱,那是不可能的。

一行人来到书院,赵匡胤一再说不要扰民,可他御驾亲来,还是闹得一路鸡飞蛋打。进了学舍,让学生们继续上课,他先是到处看了看,居然发现了琉璃窗。

不过这不稀奇了,那一片大棚用多少琉璃。有了它,冬天时就可以取暖,又不影响光线。

赵匡胤仔细地站在外面看,先前学子一起紧张地看着他,一会儿神情正常,用渴望的眼神盯着黑板。那种眼神让赵匡胤看得都心动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吃肉

赵匡胤扭头看着宋九。

对于河中走出的学子为何优秀,赵匡胤不好与诸臣商议,但在几次家宴中与赵普与赵匡义谈过。

赵普说陛下英明,派了燕博士与张博士过去,为人方正,所以才教出一批好学子,赵匡胤摇头,赵普是臣子,他说的是恭维话,两个博士会起到一些作用,但绝对不是主要作用。

倒是问二弟,二弟说了很多,河中百姓比较清苦,又常被京城其他诸坊百姓瞧不起。作为学子,他们生长在这个环境下,自尊心强。现在给了他们机会,于是更加自尊自爱。

宋九有些驭人之道,这是褒义词,作为国家大臣,如果不会用人用民,那完蛋了,当真以一人之力治一州一县?想要河洲开发出来,前面的基础工程,后面用人,都需要用到河中或者河北苦力,于是常树一些小恩,让两河百姓很感动。但这一过程中宋九真的不恶,无论是露开式的教育,或者不受礼。这些举动学子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个个将宋九当成榜样。

最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