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幺妹-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有先前的允诺,又有路指挥同知帮忙,他亦难公开反悔。

此时,铁石也拍着路百户的肩说:“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你只管去帮我办好这件事!”

路百户在心里重新估量着石炭生意,也许自己看走眼了?那东西果然能赚到大钱?如果是那样,就更应该不让周指挥使参与到其中,有好处只能由千户和路家得!于是他不再置疑,点了点头道:“我就回安平卫,与父亲将事情说清楚,一定让周指挥使当众应承下来!”

为了将拨往虎踞山的军需减少,周指挥使果然在安平卫众将面前一口答应驻在虎踞山的千户所自行屯田买卖石炭筹备军粮军饷。因此自今年秋天起安平卫会减少一半的军粮军饷,而明年秋天起只拨四分之一,以后就成定例。

这个结果宁婉非常满意,“路指挥同知还是为我们挣了不少的粮饷。”

铁石也笑道:“没有了束缚还真自在,十分感谢路指挥同知啊!”

周指挥使怎么也是三品高官,在安平卫众将面前答应的话总不好很快就反悔的,而再过两三年,夷人也就要南下了,那以后的事情根本不必去想,眼下要做的就是放开手脚采石炭,以此练出一支精兵来!

正是春耕结束之时,听到消息来做工的山民越来越多采出的石炭很快就堆成了山。

铁石翻了翻路百户送来的帐本,然后就直接丢给了媳妇儿,“都是我们千户所的事,你帮我看看吧。”

宁婉也不推,打仗练兵她不成,帮着做生意赚钱她还是当仁不让的。花了些工夫将帐本细细看了,很是清晰明了:一本记石炭数量的,一本记工钱的,另一本开列着石炭场的用度,每天吃的米粮、各式锹镐柳条筐等等,一丝不差。

路百户果然很用心。

数数现在石炭的数量,宁婉心里极开心,她已经能算出今年会赚多少银子了。

那么大的数目,足够铁石练兵!

可是路百户难免有些着急,“如今石炭采了许多,可一文钱的利也没见呢,倒是我们垫付出去五六百两银子了!”再这样下去,他自家里拿来的一千两就快没了。

宁婉不急,倒是越发笑眯眯的,“不要紧,我就让人回虎台县把铺子抵押一千两银子,用的时候你只管过来取。”

“再加一千两恐怕也只能支持到秋天。”

“到了秋天石炭就有销路了。等入了冬,那时候生意不知道有多火爆呢!”宁婉就安慰路百户,“眼下还没到夏天呢,是以没有人会买石炭,更不必说大家还不认得石炭呢!但这些石炭就是银子,我们不用急!”

路百户果真就不急了。

他突然觉得卢夫人与卢千户很相似。

卢千户带着他们进山剿匪时就是如此,明明不可能的事,可是他气定神闲地吩咐下去,带着几十个人,就将令所有土匪窝马首是瞻的虎踞山拿下了,再以后的一切顺风顺水不必赘言,打仗于别人是极难的,但于他仿佛十分轻松,让跟在他身边的人不知不觉也不再惧怕敌人了。

眼下的卢夫人好整以暇,对石炭生意十分笃定,似乎钱很快就会滚滚而来,那么自己就等到秋天吧。

273。巧燕

宁婉安排了开采石炭的诸多事项,但却连石炭场都没过去看一眼,只因为铁石不许她去,只说那里不是女子应该去的。她原本有些好奇,可白氏也告诉她,采石炭的雇工们干活热了的时候只穿着一条裤子,女人过去着实不大方便,才打消了心思。

不过呢,亦有一件巧事,自家里房子的一侧正能看到山脚下的石炭堆,宁婉闲来无事时便向下瞧一瞧,只见那黑色的小山一天天增大,让她每心里满是愉悦。

石炭的事她是经历过的,完全不用担心,她从容地过着日子。

新居里一样样地添着东西,住起来越发地自在。除了家里添东西,她还在房前屋后种了不少桃树杏树梨树。山上的树太少了,瞧着就不够好看,正好这些果树很好养,买了树苗种下,过上三年五载就能结果了。

也许自己吃不上这些果子,毕竟按着时间计算那时自己会随着铁石回虎台县,但她还是兴致勃勃让洛冰在给新宅种树的时候为虎踞山带了树苗,新宅是家,这里也是她的家。

新种的小树苗细伶伶的,不多的花落了长出的叶子也稀疏,但只看着青青的树皮柔软的树枝,宁婉心里就开心。有了树,她竟觉得山上的风竟也变得软和了呢。

这天铁石中午回来的时候,就见媳妇正抱着女儿仰头看着屋顶房梁上筑窝的燕子,不禁笑问:“前两天有个燕子要在屋子里筑窝,我见你把窗子关了将它们赶到屋檐下面去了,现在怎么让这只燕子留在屋子里?”

“先前的两只是拙燕子,只适合在屋檐下,今天这对是巧燕子,在屋里筑窝最好了!”

卢铁石就奇怪了,“怎么燕子还分巧拙?”

“你竟不知道?”宁婉就笑,“也无怪你不懂,老宅里没有燕子窝。”

说着指了正在屋子里上下翻飞,一会衔了一块泥回来的小燕子说:“你看,巧燕子长得小些,翅膀上带着白边。它们筑窝用的泥都是大小一样光溜溜的,窝也做得精巧,像小口的罐子一样;拙燕子大,筑窝用的泥大小不一,里面还有许多草棍,粗笨笨的,就像碗一样。因此我们三家村那边儿都只让巧燕子进屋子筑窝,而拙燕子只能在窗外的屋檐下。”

平日铁石倒不留神这些,如今细细一看果然不错,但还是不解,“只为了巧燕子的窝好看才许它们进屋,拙燕子的窝不好看就只能在屋檐下了?”

“当然不只为此,巧燕子从来不在屋里落一点脏东西,而拙燕子住的窝下面却会常有燕泥。”

卢铁石就瞪大了眼睛:“真有这样神奇事!”

“那是自然的,不信你只管看着,这些巧燕子干净着呢。”宁婉又说:“燕子到家里筑窝是最吉利的事,说明这家日子会越过越好。”

“嗯,这倒是不错。”

宁婉就说:“我刚看着这此小燕子就想起了我们,衔泥筑窝,一点点地添置东西,然后养大孩子,是不是一样的?”

“还真有几分相似呢!”

一家人看了半晌燕子,才用了午饭。宁婉就将帐本给了铁石,“我替把把帐都盘好了,记得很清楚明白。”

铁石就香了香她的脸说:“真要谢谢媳妇儿呀!这么多帐一两天就看完了,省了我好多工夫呢。”

“这点帐算什么!”宁婉就哼了一声,“过些时候的帐才会真正多了起来呢。”

“好媳妇,到时候你还要帮我看帐!”

“那是当然。”宁婉其实也喜欢做点事儿,“帐的事你就不必管了,我带槐花儿空闲时就看了,只是在外面你不要说是我看的就好。”

“这有什么可瞒的,”铁石就笑了,“驻在外面的百户所也好,行户所也好,哪一处的夫人不帮男人管事?甚至台站里不只要写上兵士的名字,就连他们媳妇的名字也记在上面呢,也是因为她们也一样守着台站。你帮我看千户所里的帐又有什么?”

宁婉曾听过一些,与安平卫、虎台县里的那些夫人不同,外面屯田、驻守的千户所百户所中女人们果然要承担更多的事务,倒释然了,只要自己别被人误解就好。

见铁石要出门却又叫他,“你身量高,把挂的帐子摘下来,下午我让白氏洗了收起来。”原来宁婉怕槐花儿被蚊子咬,又嫌熏香的气味大,便在炕上挂了轻纱帐子,女儿睡觉时就将她放在里面,蚊子小虫都飞不进,槐花儿睡得就香,小脸上不似有人家的孩子被蚊子咬了红包,又痒又痛地让人心疼。

当初帐子便是铁石挂的,如今他便站到炕上将帐子解下来,不免担心,“虽然家里有燕子,那也未必能将蚊子都吃光了,咬了槐花儿怎么办?”

“你就放心吧,只要家里有了燕子,蚊子就算不被吃光也会全部飞走了,它们最怕小燕子的!”

“这窝燕子来得还真是时候!”

“燕子来了,只要家里不去弄坏它们的窝,明年它们就会再找回来,依旧住在过去的窝里面,有的小燕子还会带来更多的燕子来呢!”

就这样,他们在虎踞山真正安下家了,整齐的新房子,一样样添置的东西,还有一窝巧燕子。等巧燕子生了蛋又孵出小燕子,张着小嘴叽叽喳喳地等着老燕子子飞来飞去地喟食,夏天就到了。

槐花儿满了一岁生日,已经会张着两只小胳膊跌跌撞撞地走路了,也能用稚气的声音叫娘了。宁婉就与铁石商量,“我们应该回老宅看看婆婆,要是能将婆婆接过来消暑就更好了。”

铁石占头,“娘要是能来自然好,若是不来,我们也可以陪她在家里住上些日子,正好借此机会将卖石炭的铺子定下。”

宁婉知道铁石原来是让虎台县里卫家帮他卖石炭的,卫家也因为接了石炭生意很快就发达了。她虽然认识卫老东家,但却不知道他与铁石是怎么做生意的。此时就问:“你可认得合适的人?”

“我哪里认得什么商户?在虎台县时并不与他们来往,送的礼也都退了回去。”铁石就说:“要么请岳父岳母帮我们卖石炭?”

卖石炭是一定会赚大钱的,但是爹娘还是不要参与了,宁婉就摇头,“我爹和我娘并没有做大生意的本事,而且我也不愿意让娘家参与太多,我们还是找个能干本分的生意人来开这个铺子。且将来我们赚的钱多了,还能少了给老人家的。”

铁石也觉得有道理,“德聚丰在虎台县里做了几年生意,一定能认得能干本分的生意人,你就帮我选一个吧。”

其实那个卫老东家人就不错,很能干,而且当年他替铁石在虎台县里卖石炭很用心,最初大家不认得石炭时他便带着几个儿子将石炭送到各个大户人家的厨房里,烧了石炭给大家看石炭的好处,后来石炭成了抢手货,他也没有奇货可居,趾高气扬。而他的几个儿子人品也都好,卖石炭的时候从不克扣。

但是,卫老东家如今在哪里宁婉不知道。她在虎台县里也有几年了,从没有见过卫家的人,也没听过卫家铺子。

看来卫家在接下石炭生意前生意做得并不大,也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毕竟在虎台县,宁婉打听倒也容易,因此她就笑着点了头,“好。”

槐花大了,这一次出门方便多了,与几个月前又快了不少。

他们只在一处递铺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下午时分就到了家。

婆婆自然早知道了信儿,见了他们回来十分高兴,当然她最疼的还是槐花儿,抱在怀里就不松手了,就是儿子也要放在后面。

槐花儿已经不认识奶奶了,见面时很生疏,但可是因为血脉亲情,也可能是小小的孩子能觉出谁对她好,祖孙俩儿只一小会儿就十分亲热了。

吃饭的时候,婆婆不肯让别人动手,自己喂槐花儿,“乖孙女儿,来吃蛋羹,好!再吃一口粥,真懂事……”

宁婉和铁石相视一笑,“我们可轻松了,只管自己吃就是!”

婆婆连头也不抬,只看着槐花儿,“槐花儿的事都不用你们管!”

小俩口儿就笑了,“我们好久没一心吃饭了呢!”

吃过饭,他们还继续轻松,吴老夫人几个月没见孙女儿,在家里给孙女儿缝了好多的衣裳,买了好多的玩具,又打了好几样首饰,现在献宝似地都拿了出来,“槐花儿,拿这个小风车玩。”

“看这套衣裳好不好看?”

“来,把金镯子戴上!”

铁石和宁婉不免觉得自己多余了,两人想想就向老夫人说了一声,“我们去看看新宅子。”

老夫人一心盯着孙女儿,便头也没抬地看地说:“去吧,不必着急回来。”

新宅子已经竖起了长长高高的青砖院墙,刚刚他们在回家的路上远远就看到了,觉得凝重而气派,十分醒目。现在离得近了,就见一人多高处砌了几道镂空的梅花图案,还有上面盖的眉子瓦檐都使得新宅在浑厚中透出不容忽视的婉约灵秀。

“毕竟是洛大哥修的宅子,与别人家的都不同!”宁婉就先赞了一声,“我好喜欢!”

正说着,洛嫣自墙内伸出头来向他们笑道:“卢大哥,宁姐姐,我和哥哥正等着你们来看新宅子呢。”原来新宅与老宅只隔了一条一丈多宽的路,这条路其实也属卢家的地,之所以隔出来,是因为新宅盖好后正可以将老宅做为祠堂。

这时洛冰也自洛嫣身后踱出点头,“夏日天长,晚上到这边转转正好。”

刚刚他们才回家时已经见过一面了,只是晚饭是分开吃的。如今洛冰就住在老宅,与妹妹同住西厢,也算是另一家人了。

铁石和宁婉就都笑着点头,“本也不急着来看,只是老人家喜欢孙辈,我们在屋子里也是白坐着,就出来转转。”说着就走了进去。

274。换亲

自老宅向西,先前的几处民宅早已经被卢家买了下来,如今与老宅隔了一条过道修起了高高的院墙,围住了相当大的一片。

虽然宁婉自虎台县里批下的地并没有全部圈进去,但新宅依旧比老宅大上很多,如今出了老宅正对着的这处是新宅的东门,正是为了将来两处来往方便。

按规制,五品官可以修三间屋门,新宅正是依此建造,现在已经修好了门檐,清楚地看三间大门,只还没有安上木门而已,与宁婉走的时候还是砖石成堆的情形截然不同了。

夫妻俩儿随了洛氏兄妹进了东门,抬眼就见几间青砖屋,将里面的情景完全挡住。

洛冰就笑问:“这里将来拨给上夜的用,不是还很方便?”

宁婉瞧瞧上夜用的三间屋子,觉得比自己在虎踞山的家还要好,就一吐舌说:“上夜的屋子都如此堂皇了,里面还不知怎么样呢!”

沿着一旁崭新的青砖路转过去,果然就是几处别致的亭台楼阁,有修完的,也有只修了一半的,全都依着地势而建,一排松木原色长榭后面便是用各种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围起的一片水面,原来洛冰竟然还自外面的小河里引了活水进来!略有不足的就是如今水面上只分散的不多的荷叶,就是近岸处也遮不住水面,荷花自然也不多。

宁婉是养过荷花的,就笑着说:“别看现在的荷花少了点,只要养好了,一两年工夫就会长出许多,到了秋天采了荷叶晒干用都用不完,莲子也吃不了的。”

“还有藕呢,我最喜欢吃。”洛嫣就说:“卢大哥、宁姐姐,哥哥说到了秋天还可以采藕磨成藕粉,还说我们家有做上好藕粉的方子的呢。”

提到了藕粉,洛冰也有了兴致,“辽东这一带人不大兴喝藕粉,我一直没有看到卖的。但在江南藕粉是最常见的东西。若是将鲜藕磨碎成汁再滤过熬熟做成的鲜藕汁更十分清香,若是喜欢甜的还可以加些用蜂蜜渍的桂花。记得我们家人都爱喝,特别是女子们,每日必少不了一碗藕粉的。”却又拍拍洛嫣的头,“你这个小可怜,虽然姓洛,但却没见过洛家的富贵,反而从生下来倒因为姓洛而吃了不少的苦。”

洛嫣就笑着说:“人家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吃过那么苦,现在可不是过上好日子了!”在她看来,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

但是宁婉知道根本不够好,甚至差得远呢!毕竟洛嫣从生下来不久就到了辽东,应该根本不记得洛家的往事,也就无从比较吧。

铁石就问:“京城那边还是没有好消息?”

洛冰摇着头说:“听父亲过去的门生说,前些时候有位御史上书提到了洛家的案子,但还是被皇上留中不发。”

宁婉早自得知婆婆用的苏合香来自京城时就猜到洛冰应该与京城还有一定的联系,而铁石也是清楚的。现在见他们并没有避着自己,就凝神听铁石道:“虽然过了十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