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幺妹-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盛儿便端了一碟瓜果过来,宁婉接了拿牙签扎了一块块地吃,间或喂铁石几块,又说起了家常,铁石也将虎踞山的事儿讲给她听:“路百户原不肯就走的,只怕我近日忙不过来。我还是让他回安平卫了,毕竟路指挥佥事刚升了职,安平卫的防卫上有许多事情都要倚仗他这个长子呢。”

“恰好路少爷跟着你剿匪也学了些韬略,铺佐他父亲守卫安平卫一定能做得不错。”

“其实我并没守过城,”卢铁石摇摇头说:“只能是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他而已。”

安平卫城池深厚,守兵众多,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而铁石就算到此时还没守过城,但是只要他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因此宁婉自觉不必费心,就笑着问起石炭场的事,“如今都是老林在管,可还顺利?”

铁石就笑了,“谁想老林竟是如此有才干的,诺大的石炭场,路百户突然走了,他接下来一点也没为难,竟能调度有方,而且采的石炭比去年还要多,你倒不必担心的。”

其实宁婉已经看过了帐心里有数,“我也是惊奇老林竟有这样大的本事,先前瞧着锯嘴的葫芦似的,话也不多。”又想起当初他和白氏相互心悦,却谁也不开口的趣事,便道:“白氏也是个有福的,现在男人出息,又生了儿子。”

说笑半晌,夜风起来两人方才起身,行了几步铁石就又想到,“我们也应该在园子里给槐花儿修一处小楼做闺房,听说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是如此的。”

“你竟也知道这些了!”宁婉笑了起来,“如今她还小着呢,先跟着婆婆在春晖堂里住着,再过上几年就给她修绣楼。”

铁石这一次回来,便一直住到娘的寿辰,每天与媳妇儿一处安排寿宴,写帖子送帖子。宁婉就问:“公公那里可怎么着呢?”

平日可以不提,但这样的大日子是怎么也不能绕过的。

“既然一直没回老宅,想是也不愿意来的吧,”铁石就又道:“我前日去安平卫时见过爹,他亦没有说回来。”

宁婉再不想铁石能主动去见公公,先前因着婆婆不得不每年去安平卫过年时,他心里的不平一直压着,这两年婆婆不提公公,他亦绝口不提。不过,似乎他的恨意确实不似先前一般重了。

卢铁石看着媳妇睁大了眼睛就笑了,“我也不是特别去见的,只是正好遇到了,就说了几句话。”

人就是这样,先前公公在安平卫里过得风光时,宁婉对他也满是厌恶。现在卢铁城和周老夫人去了京城,将卢家世袭的指挥佥事改到了京城,甚至连出身周家的大姨娘及大姨娘生的卢宝珠都带走了,只留下三个妾室和两个庶子庶女。算起来公公在安平卫没有官职没有俸禄,连个宅子都没有,只能寄居指挥使府,宁婉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想必铁石也是一样的,毕竟是他的亲爹,怎么不好也生养了他。

更何况,老宅其实是卢家的家产,公公若是要拿回,就是铁石也拦不住的,宁婉就问:“要么我们送些银钱过去?”

“他不会要的。”

是啊,公公落到了这个地步,一定没少受人嘲笑,而他心里未免没有后悔吧。一向偏心的妻儿自他身上得了富贵离开了他,另一边他视若草芥的妻儿却慢慢将日子过了起来,如今更是声显名扬。

公公的心虽然是偏的,但他却不是没有骨气的人,因此钱他是不会要的,而婆婆的寿辰他也是没有脸来的。

那么就还似过去一般,只当家里没有这个人吧。

婆婆的寿辰办了三日,第一日请了安平卫虎台县各处的官员及诰命夫人,婆婆按品大妆待客,第二日请了亲朋好友,宁家、吴家、万家以及铁石同袍家中的女眷,一时间宅前宾客盈门,宅内锣鼓喧天,两个戏班子一出出地排着吉庆大戏;宴上水陆兼备,八珍罗列,四时果品一应俱全,就是见多识广的路指挥佥事家的老夫人都赞不绝口。

到了第三日收了排场,铁石和宁婉给老人家做寿,与家下人等关上门吃面。宁婉与铁石亲手擀了寿面,又亲手煮了面,跪奉在老人面前,又叫了槐花过来,带着下人们一同祝老夫人寿比南山。

吴老夫人今日一早换了件绣松鹤的细葛褂子,头上也只简单插了两只玳瑁簪,笑吟吟地接了面,见烧着松鹤延年的浅口白瓷大碗上盛着摆成寿字的金黄色面条,又用蘑菇、木耳、各种菜肴在寿字上摆了许多吉祥花纹,在淡红色的面汤下清晰可见,就叹了一声,“这可是怎么做出来的?”再用筷子一挑,竟是一整根,就笑问:“婉儿从来就有这许多主意,亏得你做成这样长的面又不断呢?”

宁婉就笑道:“这是秘法,不能说的,我还要指着这法子讨赏钱呢!”

婆婆就摆手说:“赶紧起来,坐下一起吃面。难为你肚子这样大了,却还给我张罗着过寿。”说着又让大家也坐下吃面,“今日没有外人,我们也不必弄那些礼节,大家都松散松散。”

家里的下人在一处时日久了,与亲人也差不许多,正是老夫人的好日子,大家并不推脱,便等主人一家四口在炕上,大家在下面桌上,每人都吃了一碗寿面。

老夫人就让人倒了茶,却向儿媳妇说:“这几日一直是你们给我拜寿,如今我也敬你一杯,有你帮我办了如此体面的寿诞,我这辈子就没有什么不知足的了。”

近日来婆婆时常说些不吉之语,旁人倒不在意,唯宁婉心里觉得不好,因此赶紧截了话说:“这原是我们小辈应该的,而且我还要给婆婆办六十、七十大寿呢!”一时传了走索、耍猴儿、说书等上来,原来前两日的戏未免太热闹,今日就换了百戏,只在屋子里或坐或靠就能看,别有趣味儿。

婆婆寿辰过后,大家又收拾了两三日。

铁石心疼媳妇挺着大肚子忙家事,此时便不肯让她再张罗,只将琐事都交给下人,却将媳妇抱在怀里道:“家里的大事都办好了,你从现在起便好好养胎,我就是回了虎踞山也会时常来看你。”

宁婉知他不能再留,亦有话要说,“我一直不知道你会不会信,也不知道应该不应该说出来,但眼下由不得我不说——先前我做过一个梦,梦里有许多事后来都应验了,如今我担心最担心的还有两件事,一是婆婆的身子,再就是夷人南下。”便将自己梦中的事情挑了些告诉他。

铁石先前落了残疾以及娶了周氏和郭小燕等等宁婉都瞒下了,她自然是细细思量过的,那些往事除了让他生出心结又于事何补呢?因此只简单讲了几件宁家旧事,婆婆寿数不长,以及夷人南下之情景。

卢铁石听了神情便严肃起来,媳妇的话虽然听起来荒谬,但自己却深知她的为人,且这两件事又都是极重要的,因此想想便道:“还是我们成亲前便有好几个大夫都说我娘的胸痹之症极重,恐不能持久,大家先前心里早有准备,因此七八年前就备下寿材,如今每年秋天都要上一次漆。不过这几年我见娘倒不似过去时常犯病,是以也不似过去般担心。若按你所说的,我娘早已经过世了,但如今她却还好好的,不如这样,明日我请了安平卫和虎台县里的名医为娘诊诊脉。”

“我其实也一样,见婆婆不大犯病,且面色、精神都较过去好许多,原已经放下心来。只是近来时常听婆婆语出不详,便总有些不落底,才与你说的,”宁婉就道:“只是请大夫来诊脉的话却不能告诉婆婆实情,我们总要找个借口才好。”

“这个我也懂。”铁石答应了,又与媳妇商量着,第二日请了几位名医过来,却借口为军中准备伤药、冻疮药等定方子。因来者皆是名医,顺便给娘和媳妇都诊了脉。

铁石送了几位大夫回来,便悄悄告诉媳妇,“几位大夫都说你的怀相极好,不须担心。就是娘,依他们之意,虽然病弱多年,但眼下亦看不出要紧症候,只道如先前一般保养就好。”

宁婉就松了一口气,“如此我便放心了。”

“至于夷人南下之事,你亦不必多心,我这一次回去便在安平卫至虎踞山间各递铺处增加兵力,若有紧急军情便能更快回援虎台;也会借练兵之机带兵北上,与陈勇见个面,再到大漠上看看。”

第300章 虚惊

婆婆无事,宁婉自然也是开心的。

她又庆幸,尽管虚惊一场,但铁石依旧相信自己,十分郑重地听自己讲述梦中夷人南下的事。

其实宁婉有时自己都会迷惑,自己的梦究竟有多可信?她初醒之时三家村的事历历在目,真而切真,但梦境的后来就模糊多了,许多事都破碎成一段段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对越来越多的事情不确定起来。

夷人南下之事就是如此,细细思量她能记得的太少,准确的年份,来的人马多少,以及行军路线等等,铁石每问一样她便摇一次头。唯一肯定的就是夷人秋季南下的,但铁石亦告诉她,历来夷人犯边,十次有九次在秋天,因为在那时他们的马经历了春夏养肥了,又正要准备衣食用品渡过严冬。

因此说来说去,宁婉对自己的梦都泄了气,当初自己怎么没将这些要紧的事都打探清楚呢!她便赫然道:“我就记得当时县城里乱成一团,我只想应该怎么办呢?逃是不逃?后来就拿了一把最锋利的剪子放在怀里。”

铁石就将媳妇搂得更紧一些,一个柔弱的女子能知道什么军情呢?她当时一定吓坏了,又小心地拍着她,“别怕,别怕,有我呢。”

宁婉就在他怀里笑了,“就在那时我就听街上有人喊说你来了,一颗心一下子就放下了!”

原来自己在媳妇的梦里就是个英雄呀!

宁婉还沉浸在自己的梦里,“然后我就帮着你们送汤送饭,照料伤者,还与你时常在一处说话呢。”

“我们说什么了?”

“没什么啦!都是些守城的事。”

铁石突然就问:“婉儿,你做梦的时候没嫁给我?”

宁婉摇摇头,“没有。”

“那你?”

宁婉就说:“我谁也没嫁啦!”其实她果真觉得自己谁也没嫁,她到赵家不过是接替奶妈照料赵国茂罢了。

铁石就又小心地问:“那我呢?”

宁婉就更肯定地说:“你当然也没娶了!”他虽然有一妻一妾,却与没成亲一样,自己也一直当他没成过亲。

“那我就知道了,”铁石就肯定地道:“我们在一处说话时,一定说的是我要娶你,你要嫁我,等将夷人打败我们就成亲!”

“胡说八道,我们当时就想着怎么能将虎台县城守住!”宁婉说着,心里却想,虽然不大可能,但是她还是觉得,那时铁石的目光也许真不大对呢,于是她就将头埋在铁石的怀里笑了起来。

卢铁石就也笑了,“怎么不好意思了?我们现在可不就成亲了!”

宁婉果然脸红了,半晌才抬起头来说:“我说的事你不要只当笑话。”

“没有,这样的大事我岂能不用心?”

或许防御夷人对铁石来说更是一种责任,他少年从军便在多伦经历了夷人的进犯,应该在与夷人间第一次的交锋起便牢固地在心里竖立了拒敌的决心。因此哪怕是听起来一点也不可信的话他也不会轻易放过,而要用心去查看。

宁婉将心底之事说出来后便一身轻松了,不管怎么样,她已经尽力了,其余的事只需等着铁石,而铁石是最可信任的人!

这一次铁石出门后两个多月还没回来她一点也不着急,就是婆婆抱怨,“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儿,媳妇肚子大了怎么反而连信也不捎一封?”她反而还要替铁石解释,“他是忙正事儿呢,等忙过了也就回了。”

婆婆就嘀咕,“什么正事?竟连写信的工夫都没有?”

铁石和宁婉自然要把夷人南下的事瞒着老人家的,因此铁石北上练兵也没有她面前提过,宁婉就笑道:“听说去买马了,想来路上笔墨什么的都不大方便,且又没有什么要事,不写也就罢了,有话待见了面便好。”

婆婆一向是很好哄的,且铁石是她的亲儿子,心里毕竟也偏着呢,这些抱怨也未必是真心的,因此很快就笑了,“是以我就说有儿子当然好,但女儿更贴心,就像我们槐花儿,长大了一定像她娘一样是个妥当人,断不会让爹娘为她操心的!”又瞧瞧着宁婉的肚子,指给槐花儿看,“你娘就要给你生个小弟弟了!”

宁婉这一胎与生槐花儿时不一样,喜酸得紧,因此她也觉得肚子里的恐怕是个儿子,就也告诉槐花儿,“将来你可是姐姐了,要照顾弟弟呀!”

虽然没有书信往来,但想来家里人每日的念叨也是有效果的,九月里铁石回来了,整个人晒黑了,越发显得一双眼睛亮亮的,张口一笑就露出一口白白的牙,精神更是特别地好。进了门先将槐花儿一把举了起来,“想爹了吗?”

槐花就笑得咯咯的,“想了!奶奶和娘也想了!”

铁石就将她放在炕上,坐在娘和媳妇身边,“前些日子去了榷场看看,因此就没捎信回来。”说着自怀里拿出一大包绿松石,“这是朋友送的,说是可以做首饰。”

宁婉如今行动已经有些不便了,此时就在炕上没有动,只笑问:“可是青木送的?”

“不错,他的部落这些年慢慢壮大了,前些时候到塔干河放牧时捡来的石头,听说我有了女儿便给我一包,他们那边都用这石头给女儿系在辩子上的。”

“他们送到铺子里的皮子也越发多了呢。”宁婉笑着替槐花儿将石头收了起来,又问:“你可买到了合心意的好马?”

“买了一百多匹呢!”这两个月卢铁石带兵非但去了多伦,还到榷场、大漠等地转转,回来时果真买了马,此时就笑道:“大漠上的马真便宜,价儿比榷场还要低许多,我还特别给你和槐花儿每人买了一匹马呢。”

婆婆就说儿子,“槐花儿才多大,你给她买马做什么?万一不小心摔了怎么办?不许让她骑马!”

不想槐花儿刚看了爹骑马回来,十分羡慕,便在一旁高声道:“不嘛,我也要骑马!”

宁婉也说:“现在当然不能让槐花儿学骑马了,但是等她大了就由她自己吧。我就觉得学了骑马挺好,做事什么的都方便。”

婆婆其实也没有不让孙女儿骑马的念头,她只是担心孙女儿摔着了,想了想就说:“那也要等到十岁上才能学。”却又突然笑道:“我瞧着婉儿骑马时穿着大红的衣裳,披着大红的披风挺好看的,到时候槐花儿要是那样一打扮,还不得比天上的仙女还美!”

铁石就委屈地说:“其实我给槐花儿买的正是小马,才生下来没多久的小马,要好几年才能长大呢。娘才说了我,倒又算着槐花儿长大了骑马时穿什么了!”

大家就都笑了起来。婆婆便瞧瞧儿子的衣裳说:“算了,你赶紧回去洗一洗吧,真是要多脏有多脏。”又向吴婶道:“赶紧告诉毕婆子她们,给铁石弄点吃的,还有他带回来的兵也别怠慢了!”

宁婉这时就自炕上挪下来,“我陪你一同回去吧。”

铁石帮她穿了鞋,扶着她回前院,“也好,帮我拿件衣裳。”路上就轻松地向媳妇说:“多伦这几年一直平静得很,至多有几起打架的小事,陈勇说夷人几个部落间一直不和睦,根本没有余力南下。我又去了大漠,榷场,各处都十分平和,想来一两年内不会有刀兵之灾。”

宁婉立即就念了声佛,“若是这样就好了。”她的梦里虽然有许多事都模糊了,但是对夷人的恨和怕却是最深切的痛,她只希望永远不要再发生那样的事情!

铁石这一次练兵回程,为的就是将好消息告诉媳妇,因此只在家中略做休息便回了虎踞山,走前再三告诉宁婉,“我回去安顿一番,过些日子就回来陪你生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