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幺妹-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氏看着两个女儿,哪一个都疼在心尖上,既舍不得婉儿让出西屋,也舍不得清儿住到东厢房里,下意识地道:“要么我和你爹搬到东厢房吧。”

话一出口,于氏也觉得不对,三家村里没有一家长辈住到厢房里而小辈们住在正房的。就算自己家人不在意,外面的人看了像什么样子,还不知会怎么说自家呢!

宁婉也被娘这句话气得不知说什么好,停了一停才说:“要是娘和爹搬到东厢房,我就搬到西厢房,把正屋都给二姐和二姐夫用吧!”

宁清也不想宁婉怎么也不肯让,而娘也没有看在自己有孕的面子让妹妹让出西屋,再听宁婉的话说得十分强硬,便十分不高兴,“婉儿,你这是什么话?我不过想西屋比东厢房大些,你只一个人住着空了许多地方。我和你姐夫是两口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多了你小外甥,你让我住在西屋里有什么不行的!”

宁婉见宁清终于直接向自己来了,就道:“如果我和爹娘带着石头去马驿镇去你家,你让我们住在哪里?”

“我才不像你这样自私,当然让爹娘住在正屋里了!我和你姐夫搬到偏房去住!”

“我不是说作客住上三天五天的,而是要一直在你家里住,你也能一直让爹娘住在正屋?”

宁清迟疑了一下,可是她还是大声地说道:“能!当然能!”

可是这时于氏却拦住这两姐妹,“你们别吵了,就是我和你们爹真到清儿家里长住,怎么也不能占了刘家的正屋。那样让别人看了像什么?”说着拍了拍坐在她身边的二女儿,“清儿,你还是委屈点,和女婿住到东厢房里吧,娘一定帮你好好收拾收拾,再让你爹帮你添置些好东西,住着与正房一样舒服。”

刘货郎最为见机,赶紧笑道:“岳母说得十分有道理,清儿,我们都听岳母的。”又向宁婉陪笑,“我和你二姐没想那么多,小姨子别生气。”

宁婉最气的就是刘货郎了!二姐再不讲理也是一家人,可是他身为姐夫就没有想到他住到自己的屋子里有多不合适吗?先前他不去劝二姐,眼下娘做了决定他又出来赔礼装好人!

可是若与二姐夫生气,娘一定会难过的,宁婉便将这口气咽了下去,拿出在赵家学的心机,笑哈哈地说:“二姐夫是应该向娘多学学道理,在我们家错了倒没什么,将来出门在外的要是事事总想不到,会让人笑话的。”

一句话把刘货郎说的胀红了脸,想回什么又回不出来,宁清纵有心帮丈夫,也无话可说。这才又想起她出嫁之前妹妹做的几件事,心里倒忌惮了宁婉几分,不敢再似刚进门时那样随意了。

于氏亲自动手将东厢房收拾起来,宁婉也去帮忙,宁清刘货郎也都过来做事,大家一同将里面的几袋米粮和一些杂物挪出去,又烧上炕,洒扫一遍。

宁婉正好将娘屋里的旧炕柜腾出来给他们用,她原本就不喜欢要扔掉的,只是先前娘不许,现在倒正是机会。于氏听从了,又拿了些旧日的被褥和用品摆上,毕竟家里也没有许多新东西,而过去的她又都收着,眼下也合用。只半晌工夫,东厢房里也颇能看了,但是比起宁家正房的东西屋自是还差得远。宁清便小声嘀咕了一句,“如今我住的地方竟不如家里的灶间了呢!”

娘一心忙着打点东厢房,宁清的声音又小,因此只听了“灶间”两个字,就问:“你说灶间怎么了?”

宁婉耳朵尖,听了原只当没听到。现在听娘问就说:“二姐说灶间里的柜子打得好看又实用。”

于氏就笑,“灶间的那个柜子是婉儿让王木匠比着屋子的大小打的,现在用着十分称手。”

宁清瞧了一眼宁婉,赌气不再说话。宁婉更不会理她。当时家里打新家具时又不知道宁清会回来住,自然没有多打家具,又不是特别不给她,有什么可气的。

如此这般,宁清和刘货郎便留在家里了。宁梁晚上从虎台县回来得知此事,也是想当然地信了女儿女婿,又不好说亲家什么,第二天早上大家吃早饭时只向女儿女婿说:“既然来了家里,怎么也不差你们一口吃的,就安心住着吧。”

二姐夫就道:“我原来货郎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以后就跟着岳父做事,还请岳父好好教导呢。”

宁清也说:“爹,五郎从小就跟着公公做生意,会说话办事,算帐又快又准,让他帮着你,咱们家的生意一定越来越好!”

宁梁笑呵呵地答应了,“家里的生意虽然不大,但是好好做下去也有钱可挣,我们以后就一起做生意,挣了钱也不会少分给你们的。”又问幺女,“婉儿,你说让你二姐夫做什么好呢?”

第95章 做主

    宁婉还没来得及回答,宁清就抢过话道:“爹,五郎怎么也是婉儿的姐夫,怎么能听婉儿一个小丫头的呢?还是爹吩咐五郎做什么,就让五郎做什么好!”

爹就笑道:“当时家的生意刚开始,你就嫁了出去,所以你不知道家里的生意一向是婉儿做主,爹做什么都是听婉儿的!”见宁清和二女婿睁大眼睛面面相觑,就又补了一句,“要是只凭着爹的这点本事,哪里能做得起生意呢!”

“可,可是,爹,”宁清一着急竟有些结巴了,“你才是长辈,我们都应该听你的才对。”

“但是我不懂啊,而且生意的帐都是婉儿管着,还有家用、月钱,也都是婉儿说了算……”宁梁说到这里,突然见幺女向他瞪了一眼,猛然醒悟过来,自家的帐目婉儿是不许自己说出去的,赶紧收住了话,一摆手道:“总之,我们都听婉儿的,你们既然到家里做事,也要都听婉儿的。”

于氏也跟着说:“是啊,现在家里的事还有生意的事都是婉儿做主呢,我和你爹能懂什么。”

正是因为爹娘什么也不懂,性子又好,对儿女也真心疼爱,宁清和丈夫才生出了加入宁家生意的打算。刘家分家后,他们算了又算,觉得继续做货郎生意挣不到大钱,不如到宁家帮忙。凭着他们的能干和聪明,过上些时日总能参入宁家的生意,挣的钱一定多过卖针头线脑的小东西。时间久了,将宁家的生意接管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至少也能管起一半来!

但不想,宁婉现在当家,让他们两个觉得所有的美梦都破灭了。

宁清和刘货郎十分灰心失望,但于氏只当他们不信,便一力赞起幺女,“别看婉儿小,可是就连胡家村的小先生都夸她聪明能干呢!小先生可是你们马驿镇上最有名的许老先生的学生,十分得许老先生看重。对了,你们还不知道吧?我们家和胡小先生家结了干亲,婉儿已经是胡小先生的妹妹了!”

见二女儿还是一脸地懵懂,于氏就又说:“胡小先生你们不知道?就是年前与油坊古家定亲的那个,也是胡家村村长的小儿子!”

“……”

宁清哪里有心思听娘说这些家长里短,但是眼下她和丈夫已经来了,也不好立即回去,半晌方才与丈夫一同点头,“我们都听婉儿的安排。”

他们夫妻俩内心挣扎了半晌,可是当娘的却根本没有在意,早认定了这个结果,却将心思转到了宁清的肚子上,“我生石头的时候很是凶险呢,多亏了婉儿请了她干娘来帮忙。我瞧着婉儿的干娘果然于这上面很通,过两日让她帮你看看。”

宁梁听到于氏提起生子那日,便也心有余悸地说:“这可不是小事,今日你就带了清儿过胡家村那边让婉儿干娘瞧一瞧。”

宁婉就笑,“干娘早上一定上山采猫爪儿菜了,等到下午时会过来送菜的,二姐在家里等着就行了。”

“可不是,我们怎么忘记了!”

等到胡大娘到宁家时,于氏果然请她瞧瞧宁清。胡大娘看了就说:“这胎稳着呢,不必担

心。只是什么都好,唯有一点,你家二姑奶奶不能吃得太多了,只怕到时候孩子太大不好生。”

宁婉看着宁清的肚子,果然比别人的大,又想起她只生过一个儿子就没有再生孩子了,恐怕就是因为她吃得太多生孩子时伤了身子。再回想昨晚她见宁清一顿饭就吃了三个大馒头,而且桌上的肉和蛋也有一半进了她一个人的肚子,因此便急忙道:“二姐,你以后可少吃点儿。”

宁清哼了一声,显然是不爱听了。宁婉便知道她一定又以为自己嫌她吃多了费粮食,毕竟是亲姐姐,等胡大娘走了后她还是又提醒了她一次,“我干娘接生过很多孩子,她的话你可别不以为然。”

“我现在吃的是爹娘的,又不是你的!”

宁婉叹了声气,“这是为了你好,听不听我也没有办法。”

于氏因了先前的经历,因此十分相信胡大娘的,也帮着幺女,“清儿,你怎么这样歪,婉儿会嫌你多吃吗?她还不是为了你好?要是孩子太大,生的时候可遭罪了,而且还容易出事呢!”

宁清其实也是相信胡大娘的,只是这两日她心里不顺畅才与宁婉拌嘴,现在听娘又郑重告诫自己,便点了点头,“在马驿镇的时候,谢大夫的太太也让我别吃太多了,但是我就是能吃,少吃点就饿。”

二姐夫也说:“听说很多人怀了身子时什么也吃不进去,可是清儿却一直吃什么都香,家里做了好吃的,她一个人能吃掉一半,大家也不好不让她吃。”

“到时候要是生不下来,看你那时怎么办?”宁婉还是忍不住说宁清,因为生孩子死人的在三家村并不少见,而她到了虎台县后,更是听过好几个富贵人家的小媳妇难产出事的,因此那时她也曾安慰过自己,没有孩子其实也不是坏事。

宁清也怕了,低头说:“我以后少吃点吧。”但其实她还时常管不住自己的嘴,见了好吃的就拼命吃,而在她心里总还是觉得不论是婆家还是娘家的饭菜都是不吃白不吃,多吃了也就多占了便宜。

宁家日常的饭菜本来就好,因此她依旧一直长胖下去。当然,刘货郎到了宁家后也胖了许多,毕竟他们夫妻的想法一向十分一致,这就是后话了。

二姐和二姐夫到了宁家几天,见家里日日来几个人帮忙,大家都手脚不停,就连于氏趁着石头睡觉的时候也常出来做事,而他们俩儿整日无事,便急了起来,只得放下脸面问宁婉,“婉儿,我们做些什么?”

宁婉特别晾了他们两日就是让他们着急,主动来问,此时就淡淡的,“大家都去采猫爪儿菜,二姐夫也跟着去吧!”再转向宁清,“二姐的月份不小了,还是不要做事了。”

宁清听了妹妹让丈夫去采山菜,心里十分不快,可是却没法子反驳:一则是家里的活儿都由宁婉分派,发的工钱也由宁婉做主,她也扭不过;二则是丈夫留在家里的确无活可干,家里做活的都是小媳妇们,他一个大男人怎么也不好参进去,若要丈夫与爹一起去虎台县,爹一早又拒了,本是一个人的事,两个人去只是白搭工夫。

现在听宁婉让自己在家歇着,就立起眼睛道:“我怎么也是你亲姐,难道还不如外人了?春玲嫂子不也有身孕了?”

春玲嫂子身子一向康健,从没耽误做事,宁婉劝过也就罢了,但是对宁清,她还不希望她挺着大肚子忙,毕竟是亲姐姐,虽然不喜欢她,可是骨肉亲情却总不一样,她还是关心亲姐姐的。没想到宁清并不领情,闹着也要干活。

宁婉无奈地说:“你愿意做就做吧,只是身子什么样你自己最知道,还是小心一点,别做重活,我也与春玲嫂子和罗双儿一样每天给你五十钱。”

宁清听了这才笑了,每天五十钱,可真不少!但是再想自己与罗双儿和春玲一样,又有了点不满,“我总是你亲姐姐,你就不多给些?”

宁婉半分不让,“我就是看在你是我姐姐的面子上才答应你来呢,要么每天五十钱,我从村里还不是随便请人?”

道理果然是这样,现在村里人想到宁家做事的不知道多少,就是罗双儿和春玲也十分珍惜到宁家做事的机会,每日里除了收拾山菜,就是连宁家的家务也帮着顺手做了,十分地勤勉。

宁清和二姐夫辩不过宁婉,第二天二姐夫便背着筐子与宁大江宁大河一起上了山,而宁清也换了一身旧衣裳在院子里拾缀山菜。

论起干活,宁清和二姐夫并不差,公平地说,他们都是能干的人。宁清手脚麻利,称也用得熟,一大捆猫爪儿菜,她只一会儿工夫就挑拣好了,然后捆成一斤重的,重新收到筐子里等着宁梁明日送到虎台县,至于切菜、晒菜、将蘑菇分类,样样都上手很快,家里多了她,果然轻省了些。至于二姐夫,他先前走街串巷地卖货,也是能吃苦的,每天上山也能采上一百多斤的猫爪儿菜,算起来也是五六十个钱。

宁清夫妻俩在宁家住下,吃用都是宁家的,就连衣裳于氏也替他们各做了两套,又给孩子做了衣裳包被,其余的还可以捡石头用小了的,一文不花,一个月就能净攒三贯多钱,宁清算起来还是比丈夫挑担子卖货划算,又不必担心进的货卖不出去等等烦心事。

原本一直开心,但突然有一天宁清醒悟过来,便悄悄问于氏,“娘,怎么从没见你们领钱?还有婉儿,她一天拿多少?”

于氏不防头,就告诉了她,“铺子是家里的,我们先不领工钱,婉儿每月给家用。另外每人还有月钱,就连石头也有呢!”

宁清想起了自己来的那天爹说了一半的话,终于全明白了,当场就发了火,“婉儿也太不应该了!我也是家里人,怎么把我当成外人一样,只发工钱?我也要月钱!”

第96章 私心

    若不是经历了那天宁清要占西屋的事,于氏一定会觉得家里铺子给二女儿分一份月钱也没什么,毕竟是一家人嘛!

但是,那天清儿和婉儿的房子之争后,于氏便弄清了一个道理,清儿是嫁出去的女儿了,婉儿还是家里人,因此她笑着抚慰二女儿,“家用是给全家人的,你在这里吃住,用的钱自然也是我从家里拿出来的,就算你和女婿也得了。而月钱是铺子里给宁家人的,你既然嫁出去,所以就没有你的份。”

宁清哪里肯依,“我不管,我也是姓宁的,就应该给我一份!”

“要是那样是不是还要给你大姐一份呢?”

“大姐早嫁出去了呀!”

“可是她也姓宁,”于氏说着便又想了起来,“还有你大姑,也是我们家的出嫁女,若有你的,也少不了她们的。”

宁清再不想娘竟然如此善辩了,半晌想不出话来反驳,实在她也反驳不得。再三思量就又道:“那我和你女婿凑些钱入股,行不行?”

这样的大事于氏可就做不了主了,“你还是问婉儿吧。”

“什么事都问婉儿!”宁清抱怨着,可是她也明白,家里的事果真都要妹妹做主,便又找了机会问宁婉,“我想着我也是宁家的人,便也想入些股。”

宁清一向是精明的人,又嫁到了做生意的刘家,提出入股也不奇怪,宁婉就笑了,“家里的铺子并不缺本钱,外面人想入股我是不肯的,但是二姐若是想入,我倒可以破例。只是现在家里不缺现银,倒正想在马驿镇买一间带院子的房舍,你要入股便拿那房子入吧,我给你算一成的股,每年盘帐结算分红。”

宁清分家时得的房子正是宁婉在梦里见到宁清的家,只是这一次刘家分家后宁清却没有搬过去住,而是来了宁家。

宁婉记得那处房子虽然不大,但却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正合宁家生意周转货物用。可是宁婉却不知道原来宁清的那处房舍先前就租给一家卖粮的,刘家分给他们时宁清便决定依旧租出去。不过这一点她却没有告诉娘家人,瞒着大家他们夫妻俩还有租金的实情,而一味在于氏面前装可怜。

现在听宁婉想要自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