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援提起檀石槐,却让曹操等人立刻闭上了嘴。

的确,若檀石槐在,张温能取得今日之胜吗?

“好了,莫提此人,莫提此人!”荀攸见气氛有些尴尬,笑呵呵的说:“檀石槐再厉害,如今也是个死人。我们何必要为一个死人而担惊受怕呢?不过太尉张温如今手握十余万重兵,却屯军于三辅,坐视凉州战乱愈演愈烈,只怕将来未必有好结果。”

董俷没有出声,也不明白,张温为何要如此做。

这张温是一个德行很高的人,在雒阳的名气可不算小。为什么会如此做?实在耐人寻味。

是因为董俷初到鸾卫营把他儿子赶出去的缘故吗?

如果是这样,这个人的德行恐怕……试想,一个因私忘公的家伙,能有多好的德行?

不过荀攸那句话说的不错:这张温,恐怕不会有好下场。

董俷记不清楚,张温在评书里是怎么死的,也和这张温没有什么瓜葛。只是有些奇怪,曹操为什么要把他拉来喝酒,连荀攸也跑来凑热闹,究竟是什么居心呢?

就在这时候,英雄楼下,一阵喧闹。

曹操找来侍者询问,才知道了喧闹的原因:蔡邕回来了!

作为三君之一的蔡邕,在这个时候回到了雒阳,而且同行的还有他的女儿,蔡琰。

“啊,是先生回来了!”

董俷闻听这消息之后,顿时显得格外兴奋。

这些日子来,他很苦闷。

一方面是因为任红昌的事情,已经变成了一个心结在困扰着他,该如何面对呢?

另一方面,来到雒阳之后,董俷时常会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很多事情他想不出头绪,急需找人为他梳理一番。

而在这方面,唐周不行,董绿不行……曹操,那更不可能。贾诩虽然能给他帮助,可毕竟远在凉州。他可不想这么快就让贾诩暴露出来,那是他手里的一张底牌。

酒也没心情再喝下去了!

董俷匆匆站起来,拱手道:“孟德兄,公达兄,还有文雄兄,蔡先生回来,我需要去拜访一番才行。就先告辞了,三位在此慢用。今日的公道算在我身上,回头再聚。”

“呵呵,西平只管去就是了,无需挂念我们。”

董俷匆匆的离去,曹操脸上的笑容却渐渐的收起。

“公达,文雄,此子如何?”

荀攸摇摇头,“看不出什么端倪。此子接手鸾卫营,又大刀阔斧的休整,倒有魄力……据说,那鸾卫营如今面目一新,颇有重振当年英姿的风采,只是……此人不济名声,更因一群女伎得罪了许多权贵,实看不出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想法。”

谢援也说:“的确,此子行事多有乖张之处,与今人更格格不入,非常令人费解。我原以为,这不过是个贪恋花丛的莽夫,可孟德说他掌管鸾卫营后,却从未留宿营中……练兵确实有些手段,但若说有太多出奇的地方,恕我眼拙,看不出来。”

曹操不语,细目半眯,似在沉吟。

荀攸说:“孟德,我实在不明白,你为什么对这个凉州董家子如此上心?如此关注?”

曹操轻声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只是觉得这董家子的身上,颇有神秘之处。恶汉,许子远评定这董家子为恶汉,可真的只是恶汉如此简单吗?我甚疑之……公达,文雄,我与你们打一赌。这董家子日后的成就,定然是不同凡响。”

不论是荀攸还是谢援,都显得很怀疑。

但曹操也不解释,心道:一个能把两个大凶之相的人改运成大吉,真的只是个恶汉吗?那恶汉之后,许子远还有什么话?恶汉,恶汉……哈,我就是不信会这么简单。

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实人发怒(一)

蔡邕的确回来了,但是并非是兴高采烈的回来。

年末,女儿蔡琰突然回家,的确是让蔡邕喜出望外。早在蔡琰回来之前,河东卫家的人几次三番的跑来追问,还气势逼人的让蔡邕把蔡琰交出来,否则就云云之类的话语。

那河东卫氏家大业大,的确是很有势力。

可蔡邕又岂是一个好相与之辈?多年宦海沉浮,令蔡邕对仕途心灰意冷,专心于学问之上,也就少了几分争斗之心。和汉帝刘宏恢复了师生之情,和雒阳的世族也因没了分歧,而变得格外融洽起来。在许多人的眼中,蔡邕如今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

卫家一闹再闹,惹怒了蔡邕。

也难怪,老先生把女儿嫁到了卫家,如今成了寡妇,还被你们逼跑。现在有跑过来找老头要人,就算蔡邕的脾气再好,也受不了这个窝囊气,一怒之下,官司就到了汉帝的面前。汉帝刘宏也是个念旧的人,立刻着人前往河东,把卫家人骂的狗血淋头,并且责令卫家负责寻回蔡琰,否则又要云云之类的命令,这才算了结。

没成想的是,前脚旨意发出,后脚蔡琰就回家了。

蔡邕一来是觉得不好意思,二来也想逼逼风头,干脆带着女儿,回转圉城祭祖。

可谁知道……

总之蔡老头现在很火,非常的火!

不过,坐在客厅的太师椅上,蔡邕很舒服的舒展身体,心情似乎也好转了许多。

这是董俷命人送来的礼物,也是做晚辈的一番心意。

当时蔡邕不在,蔡府的家人本来是不愿意收取的。不过后来见唐周也随行过来,就乖乖的收下来,还在唐周的指挥下,把家具摆放在客厅之中,看上去很气派。

唐周,曾拜访过蔡邕。

当时蔡邕对唐周的接待,还是很隆重。

而且家人们也听说过董俷的名字,知道这是自家主人非常赏识的人物。

本来还担心老头回来会生气,可没成想听说这是董俷派人送来的礼物之后,老头居然乐了。

蔡邕扭了一下身子,心道:这玩意儿,的确是很舒服啊!只是,阿丑怎么来雒阳了呢?不是告诉过他,最近不要来雒阳吗?这孩子啊,有时候实在是过于憨直。

出京这些日子,蔡邕并没有听到董俷入京的消息。

而当初何进算计的时候,也没有派人去通知他一声:先生,我打算让董俷入京做官。

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今蔡伯喈一介白丁,空有名声,却没资格去知晓朝廷中的施政。若是政令从刘宏那里发出,有时候还会告知一声。可若是政令出自大将军府的话,那可就一无所知。

想了想之后,蔡邕唤来了管家蔡安:“持我名剌,请董兵曹过府一叙。”

“董兵曹?”

“就是大将军府的兵曹掾董俷,他不是早已经来雒阳了吗?你应该知道他的住处吧。”

“您是说董校尉啊!”

“校尉?”

蔡安笑道:“老爷有所不知,如今董校尉是鸾卫营的校尉,这段时间可是很有名呢。”

“鸾卫营?”

老头子先是一怔,随即勃然大怒,“好端端的,他怎么会成了鸾卫营的校尉?”

“是这样的……”

蔡安随即把董俷入京之后的作为讲述了一遍,笑道:“董校尉气死了子将先生,太学院的那帮人死活不肯放过。后来大将军也是没办法,就把董校尉发配到了鸾卫营。不过这董校尉也当真是心狠手辣,到了鸾卫营的第一天,赶走了太尉张温大人的公子,砍了两个营卫的头,还把十几个娇滴滴的姑娘,打得皮开肉绽,好生可怖。”

蔡邕没有说话,却在思考董俷这样做的目的。

就在这时候,门子跑进来禀告:“老爷,门外有鸾卫营校尉董俷,前来拜见老爷。”

这心里顿时很舒畅。

这阿丑果然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你看,我这边刚坐下来,他听到消息就来拜见了。

“请!”

蔡邕吐出一个字,想了想又叫住了门子,对蔡安说:“请董校尉到我书房相见。”

这书房相见,和客厅相见可是两个概念。

非亲近之人的话,那是不可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如此也表明,蔡邕和董俷的关系,绝非一般的长辈对晚辈的赏识。蔡安知道了,这也就等于在说,以后可以让董校尉不必通传就能进入蔡府。

实在想不通,自家老爷为何对那个恶汉如此看重。

但既然老爷吩咐了,作为管家的蔡安也不可能去询问,是不?

于是急匆匆的和门子来到蔡府大门外,就看见如今那个在雒阳妇孺皆知的董恶汉,正站在门外肃手恭敬的侯立着。在他身后,十名彪悍巨魔士站立,巍然不动。

“董校尉……”

“啊,管家,先生可愿见我?”

“老爷刚回来,不过一听董校尉来了,就赶忙让我来迎接您。校尉大人,请随我来。”

“你们在外面侯着,等我出来!”

董俷不想让那书香之地沾染兵戈之气,这也算是对蔡邕的一种尊敬。

当然,他这么吩咐,蔡安却也不敢怠慢。连忙让人把巨魔士请进来,好生的安排。

他带着董俷径自穿越了前庭,通过一个夹道后,就来到了蔡伯喈的书房。

书房很雅致,门口栽种了花草。

两边有两座很奇特的假山,山边有垂柳飘动。

很幽静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似兰似麝的香气,再躁动的心,也一下子平静下来。

董俷走进书房,就连有黑色楠木书架,分列两边。

书架上,一边摆放着一摞一摞的竹简书卷,另一边却是一本本用纸张线订的书本。

正对着大门,摆放着一张琴案,上面有一张古拙的琴。

董俷不懂古琴,不过曾听人说过,蔡伯喈先生有一张非常好的古琴,名焦尾,音色甚美。

看这张琴,似有被烧灼过的痕迹。

难不成,就是传说中的焦尾琴吗?

董俷看了两眼,顺势向墙上看去。只是这一看,却一下子呆愣住了,许久没有说话。

墙上裱糊了一副字,带有蔡伯喈那特有的飞白书特征。

董俷的字也不错。

因为上一世老人们曾说过:字是脸面,是敲门砖,一手好字,能引得他人的好感。

故而曾苦练过,而来到这个时代后,这书法也未曾丢下。

只不过要让他评定字的好坏,董俷没那个本事。只能说,是有样学样而已。毕竟上一世练得是钢笔字,而这辈子,却是以毛笔为主。再加上平日舞枪弄棒,也少有人知道董俷能写一手好字。就连那名剌,还是董绿为他准备,否则他根本不会想起来。

让董俷吃惊的,是那上面的内容。

赫然是当日在东郡的那个晚上,他和典韦在郊外说过的那番话语。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只不过由于这时候还没有标点符号的运用,所以句和句,却都是连在一起,没有分隔。

董俷没有想到,蔡邕会把这一段话抄写下来,只呆愣愣,好不迷茫。

蔡安看出董俷的迷茫,笑道:“校尉大人有所不知,这幅字是老爷回雒阳后写下来的,说是从一至交之处听到的醒世之言,需牢牢记在心中,放能长乐而无忧。”

“哦?”

“呵呵,这话乍看很粗俗,文字颇为不美。可细一品味,又觉得妙不可言……老爷自从写了这幅字之后,处世待人也都变得平和了许多,就连抚琴,也是更有境界。”

董俷想不到自己一时的感慨,却给蔡邕带来了这许多改变。

当下也是莞尔一笑。

“校尉大人请在这里稍等,老爷马上就来。”

董俷点点头,在书案后坐下。

一阵悠扬的琴声突然响起,带着一丝难解的哀怨,极为优美。

董俷奇道:“谁在抚琴?”

“哦,是我家小姐……校尉大人不知,我家小姐的音律造诣比之老爷丝毫不差,除境界有些不如之外,倒是深得音律中三昧。只是此次回来后,所奏乐曲颇有不同,我随老爷的日子也不算短了,也算是略通此道。小姐的音律,较之从前不甚高雅,却似又有所开。”

对这音律,董俷也是门外汉。

“蔡管家好本事,我对此道,实在不解。”

“呵呵,是我多嘴了……只是提起小姐,小人也是有感而发。我家小姐如此才华,却又极为命苦。前些时候,听小姐时常吟诵诗篇,颇为感人,却不知是谁所做。创……只是那乐律中时常会有些哀怨,老爷说是小姐走了下乘。”

得,人家说宰相门前七品官……

这名士门下,也不同寻常啊。看着蔡安,年约三旬,谈吐颇有章法,不愧是伯喈先生的管家。

不过,董俷对他的话题实在是没兴趣。

音律也好,诗词也罢……董某人素来不善专长。

谈这种事情,无异于对牛弹琴。

而且,谈论人家的小姐,也实在不甚礼貌。董俷当下转过了话题,问道:“蔡管家,先生何时过来?”

“按理说,应该来了啊……校尉大人请稍候,我这就去看一下。”

蔡安匆匆的走,书房中只剩下了董俷一人。

那琴声突然止息,停了片刻后,再次响起。本在闭目养神的董俷,蓦地睁开了眼睛。

那琴声竟然是如此的熟悉?

再仔细分辨,赫然是当日在牧场时,他与绿儿唱的那首山歌曲调。

董俷这一次是有点糊涂了。

这山歌曲调,少有人知晓,也就是在牧场内流传,怎么鼎鼎大名的蔡伯喈之女,也会演奏?

曲调响了半阙,又变得哀怨委婉。

董俷忍不住站起来,向书房外走去,想要看一看,那抚琴奏乐的人,究竟是谁?

脑海中,隐隐闪过了一个倩影。

是她?难道是她……

早就知道,她那是个假名。但董俷早先,实在没有把她和蔡邕的女儿联系在一起。

演义评书中,她只出现过一次,所以印象并不深刻。

可如果仔细回念的话,两个名字渐渐的重合在了一起。蔡邕的女儿,不也是嫁给了河东卫氏?

而她,和董俷相遇时,正是卫氏的新寡。

董俷的心,突然激动起来。

如果真的是她,我绝不会再放过……

刚要走出书房的时候,蔡安却急匆匆的回来了。

“校尉大人,实在是抱歉。”蔡安神色有些难看,轻声道:“外面突然来了个客人,老爷正在客厅里接待……实在不好推却那人。老爷说,请您在书房稍待片刻,他把那人打发了之后,就立刻前来……校尉大人,要不小人给您安排些酒菜如何?”

董俷面颊抽搐一下,轻声道:“算了!”

他犹豫之后,对蔡安说:“管家,若不冒昧的话,我想要近一些听小姐抚琴……哦,无需看到小姐,我只是想远远聆听。呵呵,这琴声甚美,若不细品,难得三昧啊。”

蔡安很为难。

不过董俷似乎和蔡邕很亲密,应该也是自己人。

想了想,说:“小姐在后花园内的凉亭中抚琴,只是小人只能带大人在花园外聆听。”

“如此,足矣!”

董俷也没有再提过分要求,拱手道:“还请管家带路!”

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实人发怒(二)

蔡府正厅,一派儒雅风度的王允正和心不在焉的蔡邕谈笑风声。

说实话,蔡邕实在不想和这个人谈论下去。王允的经学之道,和他现如今所追求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两人在学术上的分歧也很大,包括在政治上的分歧,也是南辕北辙。

王允的经学之道,秉承于三君之一的郑玄。

身为六经博士的郑玄,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士子们秉政,以六经中道理治国。

王允是郑玄最忠实的追随着,所谈论的,自然不离六经大义。

而蔡邕呢,则是有一点顽固的保皇派。皇权至上,这在他看来,才算是最为正统。

注意,在这里呢,王允和蔡邕都是保皇派,但分歧就在于一个是要以士子秉政,一个是要把权利集中于一人手中。乍看无甚分歧,可这里面的利益冲突,却大了去。

若是早两年,王允讲述六经大义,蔡邕早就一句话把他噎死。

如今什么都看的淡了,虽然不甚赞成王允的说法,可是蔡邕还是面带微笑的应付。

这家伙究竟有什么事情?

蔡邕实在是想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