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轻身涉险才是。”

于无形之中,顾雍已经承认的董俷‘主公’的地位。

其实这也没什么,早在顾家堡出事的那一天开始,顾雍已经视董俷为主公了。

说实话,小师弟如今的手段,的确是很高明。

那苏双张宥,虽颇为富足。可说到底,在许多人眼中不过是一个贪图利益的奸商,上不得台面。而董俷,如今是雄霸一方的诸侯,这一礼,就足以让二人心甘情愿的卖命。商人有时候奸诈,但他们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同?

顾雍已不是当年的世家子。

漂泊了半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顾雍的思想,也发生了许多改变。

至少放在以前,他绝不会对苏双张宥如此客套。而现在,他却看出了这商人的妙用。

待董俷坐好,苏双张宥二人在苏由张遵的搀扶下也落了座。

毌丘俭沉声把陈宫的事情,告诉了董俷……

“你是说,陈公台如今就在中山甄家?”

董俷对陈宫的兴趣,要远远超过了对甄家的兴趣。那可是三国之中,颇为有名的牛人。虽然最后败给了曹操,但也不能说,陈宫就比曹操的部曲差距非常大。

至少在演义中,陈宫数次为吕布献策,但吕布最终都没有接纳。

这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虽然说自家麾下,也聚集了不少的牛人。可说起来,不管是徐庶还是庞统,都还有些稚嫩。谋士这活计,不同于武将。武将的武艺练成,只需几次战阵就能磨练出来。但谋士,特别是一个出色的谋主,那绝对是需要时间和经历的沉淀。

若是能把陈宫……

董俷在心底里思忖起来:西域为我根本,必须要有心腹之人放可以坐镇。所以姐夫必需要留在西域。如此一来,闇部的沟通就比较麻烦……当初闇部于西域时,主要是为了对付关中马腾郭宪,还有李傕郭汜等人。而现在得了关中,闇部的根基,就必须要设在身旁,否则不但是耗费人力物力,还会消耗掉不少时间。

不过,对陈宫此人的了解,并不是很多,闇部不可以交给他。

放在身边做个谋主,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倒不如,把闇部交给师兄来打理?

算了算了,还是回长安以后,和军师再做商议。

董俷把思绪收回来,轻声道:“劫杀袁熙,这件事以师兄你来看,是否可行?”

此刻,他身边没有什么出谋划策的人,即便是毌丘俭,也并非是有远谋的人。

顾雍道:“若按照公台所说,只要处理得当,的确是有利于我们回转关中。不过,主公当筹谋更远。以甄家在中山的根底,再有苏张二翁的配合,他日我大军杀入冀州,甄家不但可为内应,更可以对安抚冀州,产生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苏双点头道:“顾先生所言极是。若论较声名,甄家虽然也是商贾出身,可是比我等要有威望。他不仅仅控制着青、冀、并、幽四州的粮食,更是官宦世家。现任族长甄逸,还有甄逸长子甄豫,都颇有贤名,若利用的好,未尝不是好事。”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

连苏双都这么看重甄家,董俷倒不得不认真的考虑一下甄家的势力。

他对商贾世家,本就没有什么偏见。只是今日甄家能反袁绍,他日是否也会反自己?

收服甄家,的确是好事。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却是一把双刃剑啊!

“帮他除掉袁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我对那陈宫,比对甄家的兴趣更大。”

顾雍闻听,不由得笑了起来。

“主公若是想要那陈宫效力,也不会太难。算起来,陈公台本就是主公的麾下。当年他奉太师的求贤令而入洛阳,只是未等到机会,太师就出了事故。雍与这陈公台曾有过详谈。却发现他对主公,还是颇有好感,只要主公相召,他定会依附。”

“若是这样……倒值得帮一帮甄家!”

“嘿嘿,其实甄家现在对主公,可说是望眼欲穿。要不,可由苏翁派人,前去通知?”

话刚说到这里,门外董铁迈步走进来,插手道:“主公,田庄外,有中山甄俨与陈宫两人,随顾先生家眷车队抵达。”

董俷一怔,忍不住笑了起来:“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曹操来了?”

顾雍不由得吓了一跳,吃惊的看着董俷。

“啊,这个是……是当年我在雒阳时的一段典故,意思是说,说什么,来什么。”

董俷张口胡说八道起来,暗自叫苦:我怎地把这句话给说出来了?

“诸公,既然陈公台已经来了,我等也不可怠慢,随我一同前去,迎接他们。”

忙把话题岔开,董俷起身向外走去。

顾雍等人紧紧跟随在董俷的身后,董铁和越兮两人,则伴随在他左右。

这时候,苏飞带着护卫,保护着顾雍的妻小走进了田庄。远远的,就见一个面目狰狞,宛如雄狮一般魁梧的青年带着一群人,迎面走来。虽然没有见过董俷,苏飞也曾听说过董俷的长相。如此秉异的相貌,除了那西域暴虎,还能有谁?

不仅是苏飞,甄俨和陈宫也看到了董俷。

事实上,老甄家一早就派人盯着苏双家的动静。顾雍等人夜半刚一出发,陈宫就得到了通知。虽然不知道顾雍他们去了何处,但却已能肯定,与董俷有关。

于是,急急忙忙的赶到了苏家田庄,正碰上了苏飞等人离开。

陈宫和甄俨,也算是赖上了董俷。也不管苏飞是否答应,反正你去哪儿,我去哪儿。

而苏飞,还真的就不好翻脸,只能带着这两人前来。

“草民甄俨(陈宫),叩见大都督!”

甄俨和陈宫上前行礼,却被董俷一把搀扶住。

“甄公切莫如此,俷不过是一落难之人,还需甄公多多照顾……”

说着话,目光就落在了陈宫的身上,“俷久闻先生之名,只可惜无缘相识。今日一见,俷甚幸之,甚幸之!”

这话可不是客套话。

甚至在董俷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知道陈宫的大名。

陈宫却不禁奇怪:我生平不喜结交他人,在长安时,也没有几个人知晓我的名字,你又如何久闻我的名字?

不过,看董俷说的真切,不带半点虚假之意。

陈宫心下道:莫非就是因为长安的事情,才知道我吗?定是这样,否则何来‘久闻’二字。

“宫亦仰慕大都督久矣,今日得见,实宫之幸事!”

众人客套完毕,董俷一手拉着陈宫,一手拉着甄俨,往大厅走去。

这一招,还是学那《三国演义》里的曹操。那厮不也经常拉着男人的手,往屋里走吗?

不过这一手,似乎很有用。

只看陈宫甄俨那激动的模样,就知道这牵手的威力有多么巨大。

苏双张宥,带着自家的孩儿,去准备酒菜。董俷等人在大厅里重新落座后,顾雍向他介绍了苏飞。

苏飞?

这名字没有半点印象,董俷好奇的问:“伯玉精于水战?”

苏飞恭敬的回答:“虽不说精通,但驰骋于大江之上,就如陆地行走一般简单。”

好大的口气!

董俷印象之中,三国里的确有几个精于水战的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巴郡甘宁甘兴霸。当初董俷在历阳时,曾为秦颉推荐过几个人。

但是后来黄忠说:甘宁没有找到,不过蒋钦周泰却是归顺了。秦颉死后,黄忠本想约二人一同前来投奔董俷。只是这两人却以不习北地为由,拒绝了黄忠的邀请。

每每想起来,倒也算是一个遗憾。

没想到,如今居然出了一个苏飞,三国之中,的确是藏龙卧虎啊。

“若于大河之上,当如何?”

意思是说:你在长江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只想知道,如果在黄河,你敢说这话?

苏飞想了想,摇头道,“这却不敢保证,大河与大江水势截然不同,飞从未见过大河,所以不敢说能怎样。不过,这水战之事,也就是那样子,只看个人的运用。”

这不是一个喜欢夸夸其谈的人!

董俷很满意,轻轻点头:这家伙,我喜欢……

当下,让苏飞落座。董俷扭头向等的急不可待的甄俨看去,甄俨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反倒是陈宫,却老神在在,似乎颇有把握。

“二公子,你所说的事情,师兄已经都和我说过了。”

“那大都督意下如何?”

不等董俷开口,顾雍突然插嘴道:“二公子,不知甄家……如今存粮几多?”

“啊?”

那边甄俨还没有反应过来,陈宫起身道:“若大都督愿意,我家公子愿奉粮草二十万石,以补充关中,缓解雪灾之害。”

“是,是,我愿意……”

“公台和二公子都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董俷一笑,“我不要公子这二十万石粮食,关中雪祸我自能解决。帮二公子料理袁家子,也不是问题。但我的条件是,来年开春之后,我需粮草二百万石,如何?”

二百万石?

甄俨当时就傻了……

而陈宫也是一愣,片刻后结结巴巴的说:“大都督说的是,二百万石?哦,宫明白了!”

“不错,二百万石。不过我也不会让你们白送,而是以高出冀州粮价的三成购买。”

今冬的北方雪祸,受灾的可并不止关中一地。

可以预计,开春之后,北方粮价都将会大规模的上涨,甚至可能会出现粮荒。

董俷这么做,怕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粮荒,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试探吧。

低声和甄俨说了几句话,甄俨点头道:“若大都督能解决甄家此次危机,来年甄家愿依大都督所说之价格,奉五百万石粮食。”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董俷和甄俨的手,击在了一起。

清脆的响声,令大厅中在座众人,都不禁为之精神振奋!

第三七六章 长安之乱(八)

诚信二字,自古便有之,可不是后世人所发明创造。

别看三国时人才辈出,尔虞我诈的争斗不休,但是对于诚信二字,还是很讲究。

官场上的事且不去说了。

这商人虽常被人奸商奸商的呼来唤去,可但凡是有些身家,特别是如甄家这样有二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而言,诚信却是更加的讲究,甚至比之名士文人更甚之。

讲究的千金一诺,也无需什么字据。

董俷也不担心这甄俨将来会有什么反复,这话出了口,就不再对此纠缠下去。

省下的也只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到时候自有人会和甄家商议。

……

入十二月后,天气开始好转了!

一连几天的红日当空,气温虽然还是很低,很冷,可比之那满天飞雪的阴霾(mai),心情却好转许多。

一行车队从中山国缓缓驶出,大纛迎风招展,彩旗飘扬。

这行车队,大约有一千五百人左右。那大纛上书写斗大的‘袁’字,已经表明的身份。大纛下,一个青年兴高采烈,身旁还有一名文士,低声的和他交谈着。

青年身高八尺,相貌端庄。

文士也是仪表堂堂,颌下黑须飘扬,颇具儒雅气质。

两人的身后,还跟着两名武将。胯下马,掌中刀,端的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在这四人不远,是一辆辆车仗。

居中车辆旁,跟着一个二十二三岁的青年,相貌很文弱,却是武将的打扮。

车帘挑开了一条缝,从车厢内传来低低的柔弱声音:“三哥,这么做真的能成吗?”

“妹子放心,父亲已经有了妥善安排!”

“不是,我的意思是,父亲既然已经答应下来,为什么要反悔呢?”

“唉,你难道还看不开嘛?那袁家子根本就是为了谋取咱家的财产。你没见那逢纪对父亲说话时,何等嚣张,好像咱们不是他袁家的亲家,更像是奴仆一样。”

车里沉默了……

片刻后,那低柔好听的声音再次传来,“既然父亲已经有了决断,小妹我就不再说了。只是此事可有把握?你看袁熙带了这么多兵马,会不会过于冒险呢?”

青年说:“妹子,这个你不用操心,三哥向你保证,怎么也不会让你进那袁家受气。”

“那就拜托三哥!”

低柔好听的声音,发出了一声幽幽的叹息。

青年心里一酸,虽隔着车帘,依旧能看到小妹那纤弱的身影。本应该是受万般宠爱,如今却……忠诚?甄家从来没有向袁绍表示过,我们只忠诚于我们自己。

希望那虎狼之将,名不虚传吧。

这青年,名叫甄尧,是甄家的幼子,极受甄逸的宠爱。而车中的女子,正是甄家的幼女,甄洛。远处大纛之下的青年男子,却是袁绍的次子袁熙。这袁熙,字显奕。性情倒是很稳重,不过也非常的柔懦,袁绍对于这个儿子,不甚喜爱。

袁绍一共有四个儿子。

长子袁谭,字显思,性情刚猛,不识曲直之道,袁绍也不甚喜爱。只是袁谭却是嫡出长子,作为袁绍的继承人也是名正言顺。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可偏偏……

三子袁尚,为人机敏,颇为勇武,甚得袁绍喜爱。

加上袁尚的母亲,是袁绍非常宠爱的小妾,故而对袁尚也就更多了几分亲近。

别看冀州现在一派祥和,可是袁谭和袁尚的争斗,已经非常激烈。

至于幼子袁买,年纪还太小,不可能参与这场争斗。而次子袁熙,和袁尚走的比较近。

和甄洛第一次相见,还是四年前。

当时袁熙一见之下,惊为天人,就恳求袁绍为他求亲。

在这一点上,袁绍倒是没有什么推辞。本来也想着法子要吞并那甄家,结亲倒是一个可以兵不刃血的好办法。所以,也不管那甄逸是否答应,亲事就这么定下。

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甄家虽然有势力,可终究比不得袁绍,只能答应下来。

如今,甄洛也已长大,正是带回家中采摘的好年华。四年夙愿,终于得到了回报,于袁熙而言,自然是心情大好。至于逢纪和甄逸说了什么,却是另当别论。

世家子只重利益,难有真正的婚配。

似袁熙这般,即娶来了心爱的女子,又能为家族出力,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

都说甄家女有福气,有贵人相。

袁熙现在相信了……至少从他和甄洛定亲以后,父亲对自己显然亲近了不少,许多事情都由他出面,算是委以重任。而袁熙在此之前,也一直做的非常出色。

“元图先生,前面就是普阳亭,这积雪厚重,道路难行,不如今晚就在普阳亭落脚?”

这普阳亭,是靠近下曲阳的一个地方。

走了大半天,军士和马匹都显得有些疲乏,袁熙忍不住询问逢纪,想要休整一下。

袁家的四个儿子当中,抛开袁买太小不说,这袁熙的确是有些柔懦。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个烂好人。

逢纪对此很看不上眼,如果不是袁绍的命令,他绝不会跟随袁熙一起上路。

眉头一蹙,逢纪道:“二公子,主公在家中望眼欲穿,咱们怕是不好在路上耽搁太久。过普阳亭八十里,就是下曲阳。依我看,咱们不如赶一程,在下曲阳落脚。”

“唔,这样子啊……也行!”

袁熙是个没主意的人,逢纪这么一说,他就答应下来。

若是换成了袁谭或者袁尚,铁定不会理睬逢纪的这番话语,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逢纪心里叹了口气,这位二公子啊,可真的是……

你哪怕和我争辩一下也行啊。可你这个样子,就算是主公想委以重任,怕也困难。

想到这里,逢纪摇了摇头。

车马继续行进,不知不觉,已经过了普阳亭。此时,正是黄昏,斜阳夕照,在大地上留下一片残红。过普阳亭后,有一片丘陵,却是数十里不见人烟的荒地。

车马缓缓行进,碾着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息。

袁熙想要去车仗边上安慰一下车中的娇妻,可是却被逢纪所阻拦,最终打消了念头。

天渐渐的黑了!

逢纪的心里,突然间生出了一种不宁的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