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豫,本就是渔阳大族田氏族人,回归渔阳,是最佳人选。

同时可以减少右北平太守,乞活军都督贺齐的压力。田豫对于这个安排,自然是非常开心。

至于董冀口中的伯济,本名叫做郭淮。

父亲郭缊,曾经为雁门太守。和早年投奔董俷的郭永,是同一族。初平年间,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命郭缊为雁门太守。但袁绍却不愿意,在郭缊赴任的时候,杀了郭缊,使郭淮一家人陷入困窘。人死如灯灭,李傕郭汜自然不会理睬这孤儿寡母,母子二人在长安生活艰难。

至董俷攻破长安,而郭淮那一年正好十岁,一场大病险些要了性命。

郭淮的母亲无奈之下,打着试探的想法找到了郭永,总算是保住了郭淮的性命。要说起来,郭永为少府,地位在九卿之列,还是很仗义的。不但让太医为郭淮诊治,还把郭淮母子收留在家中。

后来,郭淮年纪日益大了。

加入三学有点来不及,总不成让他从乡学再读起吧。而郭淮呢,也是天生聪慧,喜好兵法,爱谋略。于是郭永就请求董俷,让郭淮做他的书佐。不过当时董俷不在长安,而陈宫就看重了郭淮,从蔡琰那里把他要了过去。不过,在那段时间里,郭淮和董冀相处的非常好。

董冀接掌了督察院之后,以人手不足为理由,请董俷把郭淮又从陈宫那里要了回来。

董俷第一次听到郭淮的名字时,有点耳熟。但是三国人物实在是太多了,他也有点记不清楚。听闻这么一个人,居然是从自己府上出去的时候,董俷私下里指责蔡琰为:败家的老娘们儿……

为此,蔡琰好生的修理了董俷一番。

郭淮跟随董冀之后,也是尽心尽力。但心里面总是想要去军营中做事,董冀于是恳求了董俷,把郭淮安排到了兰池大营。

郭淮闻听,欣喜若狂。

而董冀虽然舍不得,倒也希望自家兄弟能飞黄腾达。

送走了郭淮之后,董冀直奔董俷的书房中。根据他对董俷的了解,这时候董俷肯定在书房里。

一边走,董冀仍一边再想:军师所说的下一步棋,又是什么意思呢?

……

注:关于这几章出现的一些蜀中人物,如王商王累王谋王甫,是不是同出一族,俺已经无从考证了。唯一能确定的,他们都是居于广汉。‘四王’有的在演义里出现过,有的只是在三国志当中出现,非我杜撰。

第四五零章 阳谋(一)

春去春又来,光阴似箭……

一年的时间眨眼即逝,物是人非,事事休!

吕布,两鬓业已生出了华发。赤兔马渐渐老去,方天画戟陈在兵器架上,失去了往日光泽。

几曾何时,梦中又回那喊杀声嘶天裂响的战场。

可是醒来时,不过南柯一场梦罢了。时时回忆起来,倒觉得当日死在塞北,也许更好过如今。

虽然衣食无忧,也不需要去厮杀疆场。

这对于普通人无疑是梦寐以求的事,可对于吕布来说,却是一种煎熬。

转眼,已过去五年。曹操对吕布,不可说不厚,封汝南太守,仍配享温侯爵位。在旁人眼中,是何等的宠信?要知道,连跟随曹操许久的夏侯惇许褚,如今也不过是享有亭侯爵位。

可是吕布却清楚,曹操并不信任他。

区区汝南太守,又能如何?想当年他是卫将军,幽州牧。如今呢?连搏杀疆场都成了奢望。

事实上,以吕布这种地位,怕是任何人都难以重用他。

不为别的,官职也好,爵位也罢……吕布都已经达到了一名武将的巅峰,甚至比曹操还要高。这样的人,恐怕就算是董俷,也不敢轻易使用。曹操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仁义了。

但吕布心里不舒服!

几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曹操曾追求过他老婆,也就是吕布的妾室来莺儿。甚至有谣言说,吕布能得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完全是靠着来莺儿和曹操睡觉换取得来,这让吕布怎能咽得下去这口气?当然,他也知道,那是谣言。来莺儿自从到了汝南,就没有走出府邸半步。

谣言猛如虎啊!

儿子吕撷,死于非命……

一开始吕布还因此而恼怒董俷,可后来觉得,这又如何能怪得了吕撷?自己儿子是什么德行,他自然知道。吕撷死了,幽州没了……昔日和夏侯渊之女定下的亲事,吕布无颜再提。

好在女儿吕欣一日日长大成人,出落的如花似玉。

对吕布而言,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当年随吕布一起投奔曹操的魏续等人,如今也已经飞黄腾达。身边只剩下了曹性和高顺,仍默默的陪伴着他。对于这两个人,吕布心里非常感激。只可惜,他没本事为二人谋求出路。

汝南督军校尉,是曹操的老朋友,老部下蔡阳。

等于这汝南的兵权,也不在吕布的手中。政务上,吕布是一窍不通,不得已向曹操提出,请田畴来帮助。但是田畴没有来,却来了一个刘晔。正经的汉室宗亲,还是曹操的亲信。

军政被架空,吕布徒有太守之名,却无太守之实。

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吕布来说,如何能不沮丧,如何能不气馁,又如何能不感到心灰意冷呢?

每天除了喝酒,就是喝酒……

曹操听说了,非但不生气,反而派人送来美酒数百坛,任由吕布畅饮。这引申的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子,我很满意。喝吧,你随便喝……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只要你别给我添麻烦。

吕布又不傻,怎么可能不明白曹操的意思?

这心里苦闷,情绪更加低落!

新年伊始,曹操为庆祝收复平原郡,将袁绍赶出青州,在许昌大摆筵席,请各地文武官员前去。连蔡阳刘晔这样的人都收到了邀请,甚至连来莺儿都有请柬,却偏偏没有邀请吕布。

心高气傲的吕布,怎能不愤怒?

可愤怒又能怎么样?他手下如今兵不过陷阵营三千,将不过曹性高顺,想闹事都没有办法。

汝南驻扎数万人马,偏偏这数万人马,他无法指挥!

想到这些,吕布忍不住拎起酒坛子,咕嘟咕嘟的一阵猛灌,而后把酒坛摔碎,醉倒在榻上。

至少在醉梦中,我依然可以跃马扬戟,纵横疆场。

……

醒来时,天色已经昏黄。

来莺儿和妻子严氏,坐在榻旁,一脸的担忧之色。

“爹爹,你又喝醉了……”

年仅十岁的女儿吕欣用稚嫩的口吻责备吕布,却让吕布心中感到了一些温暖,伸手将女儿抱住。

“爹爹下一次,一定不会再喝醉了!”

“可是爹爹上次也是这么保证……”

“欣儿,不得无礼!”

来莺儿连忙阻止吕欣,却被吕布拦着,“莺儿,怪不得欣儿,却是我这个当老子的,食言了!”

严氏和来莺儿看着吕布憔悴的面容,不由得叹了口气。

严氏说:“奉先,午后有一个人在府外要求见你。我见你当时酒醉,故而没有叫醒你……那个人留下了一个匣子,说是故人送给的礼物。我问他是什么的时候,他说你看过了就能明白。”

“哦?”

吕布疑惑的看着严氏,“他没有说是从何而来?”

“没有,只留了那个匣子,说明日一早,会再来拜访。”

“匣子呢?”

吕布蹙眉询问。严氏连忙让下人捧来了一个用绸布包裹起来的匣子,摆放在了吕布的面前。

“妾身也没有看是什么东西!”

吕布疑惑的打开绸布,匣子漆黑,上面有一个他非常熟悉的标记,巨魔令的标记。

是董俷送来的礼物?吕布有些不明白了……他和吕布自建安二年开始,就再也没有过联系,怎么突然间送来了这么一个礼物,又是什么东西呢?想了想,吕布伸手,轻轻的打开匣子。

吕欣突然间发出一声惊叫!

那匣子里,赫然摆放着一颗人头。虽然已经有些时日,但因为天气的原因,加之有石灰垫底,倒是没有太大的异味。五官很清晰,对吕布而言,这副样貌,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倒吸了一口凉气,吕布突然间放声大笑起来。

眼角泪光闪烁,只看得严氏来莺儿三女,是万分诧异。

“奉先,这是……”

吕布咬牙切齿道:“这就是卫仇贼子,杀死我儿的罪魁祸首。没想到,没想到……贼子,你也有今天!”

说着话,抓起那人头,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吕布那是多大的力气,含怒而摔,把那人头砸的稀巴烂。来莺儿连忙抱住吕欣,不敢让她再看。

那人头的主人,正是当年设计围攻董俷,杀死吕撷的卫仇,也就是河东卫氏唯一的传人,卫觊。

仇恨,怨念,愤怒……

交织在一次,让吕布疯狂了。他跳下床榻,冲到那卫觊的人头前,不停的用脚跺,口中咒骂着。

杀子之仇,夺城之恨!

若非这卫觊,他堂堂北地恶虎,又岂能会沦落到今天这一步?骂完了,发泄完了,吕布长出了一口气,厉声喊喝道:“来人,把这贼子的人头给我扔出去,喂狗!”

看着面色铁青的吕布,严氏三女噤若寒蝉。

许久之后,来莺儿反应过来,让人把吓坏了的吕欣带出房间,回来时就看到吕布正搂着痛哭的严氏,低声劝慰。

吕撷,是严氏的亲生儿子。

在来莺儿的记忆中,严氏绝对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甚至在得知吕撷被杀的消息之后,仍能强忍着悲痛,抚慰下人。在那段颠簸流离的日子里面,严氏所起到的作用,不比高顺差。除了不能领兵作战之外,吕布麾下将领之间的矛盾,全都是由严氏出面调解,当时有一些人试图劝说高顺等人投靠公孙度,几次密谋造反,也都是被严氏沉静自若的化解掉。

没想到……

来莺儿一时间也没有言语,只能在屋中陪伴着吕布和严氏。

严氏不愧是塞上儿女,很快就平静下来。她瞪着红肿的眼睛问道:“奉先,这是谁送来的呢?”

吕布犹豫了一下,轻声回道:“董西平!”

“是那西域暴虎?他怎么会有如此好心……奉先,你们之间不是有恩怨嘛?”

吕布苦笑道:“不是恩怨,是他对我有恩,我恩将仇报。当年撷儿冒险入塞北,董西平孤身犯险,带着数百人想要接应撷儿。我呢……唉,那件事你也知道,我当时做的并不是很地道。”

“那他为什么还要为撷儿报仇?”

这一句话,令吕布和来莺儿没由来的打了一个寒蝉。

是啊,董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是不是为吕撷报仇,这是两说。卫觊是公孙度的智囊,董俷取幽州,肯定要收拾卫觊。只是,他为什么要把卫觊的人头送过来呢?这里面,怕是没那么简单吧。就算是董俷不计前嫌,可是也没有理由这样做……除非,他另有别的目的。

严氏也反应过来了,脸色顿时变得格外难看。

“奉先,要不然我们把那送信的人……”

牙一咬,严氏做了一个杀人的手势。吕布摇摇头,抚摸严氏的头发,“我有错在先,如今人家为我报仇,我反而杀了信使。吕布虽非是君子,但是这样地事情,做一次已经是够多了。”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

吕布闭上了眼睛,沉吟片刻,突然笑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难道我还怕他不成?那头暴虎是什么意思,反正明日一早,自然可见分晓。嘿嘿,我倒要看看,那杀神能有什么花招。”

也许是因为杀子之仇得以报仇雪恨。

吕布言语间,突然多了一种豪气。严氏和来莺儿痴痴的看着吕布,心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填,明日自然可以见分晓。不管怎么说,那头老虎确有魔力,至少奉先看上去,又回来了……

第四五一章 阳谋(二)

董俷瘦了!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觉得。当上了凉王,却变得比以前更加忙碌,关中大小事务,包括封国内的事情,让董俷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每天,他都需要工作到深夜,才能回房去安歇。

黄月英曾心疼的说:“何必这么对待自己?今天做不完,明天再做嘛!”

董俷回答说:“今日事今日毕,什么事情都推说到明天……呵呵,殊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月英,这人啊,最怕的就是说:做不完,还有明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原本只是董俷一时感慨,不经意中又盗了一次版。若放在普通人的身上,也就是那么回事。可董俷如今贵为凉王,是执掌关中政务的丞相,三军大都督,一言一行都有人在关注。

这半阙《明日歌》在第二日就流传开来,令长安大小官吏为之震动。

不愧是建安七子啊,这才学……谁敢说凉王是个鄙夫?有本事,你也做出同样令人深思的诗章来啊?

即便是那些看董俷不顺眼的人,也不得不用一种敬重的心来看待董俷。

于是乎,长安大小官吏,士子名流似乎改变了许多。对待工作的态度明显比以前严谨了,这效率也比以前高出了不少。堂堂丞相,尚怕此生蹉跎,我等卑微小人,又怎能虚度光阴?

所谓上行下效,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吧。

初春,关中的气温还很低,那浓浓的寒冬气息,仍笼罩在长安城。特别是早晨,格外寒冷。

董俷赤裸着上身,头上冒着腾腾的雾气,大汗淋漓。

虽然很忙,可他依旧保持着每天早晨起来练武的习惯。两千次挥锤,看似只是锻炼臂力,却是调动了全身。随着年龄一天天的增加,董俷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巅峰也将出现滑落。

这一点,在黄忠典韦等人的身上,非常明显。

典韦黄忠,都是以力取胜的武将,一俟巅峰过后,就有了明显的回落。能不能保持状态,完全要看个人是否努力。以五禽引导术为基础,只要每天保持足够的练习,也滑落不了多少。

董俷如今对力量的使用,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每天两千次挥锤,令他能够体会出许多在以前无法领悟的窍门。所谓姜是老的辣,老而弥坚,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反正在董俷而言,他如今尚能独斗黄忠典韦加上赵云三人,不落下风。

而这成绩,却是他用勤奋和汗水换取而来。

董冀站在演武场旁边,看着父亲在那里挥汗如雨,眼中流露出仰慕之色。在他身后,站立着一个瘦弱的少年。年纪和董冀相差不多,相貌很清秀,乍一看,甚至让人以为他是女孩子。

那种气质,那种神韵……

董俷乍见这少年时,甚至以为看见了郭嘉。

真的,这少年给人的感觉,宛如当年董俷初见郭嘉时的一样。

这少年,就是周不疑。如今是董冀的助手,用蔡节的话来形容:这周不疑,就如同大弟的影子。

董俷挥锤两千次,只觉全身舒爽。

长出一口气,他放下铁锤,活动了一下筋骨,是百脉畅通啊。董冀捧着一条毛巾,走到了董俷的身边递了过去。

这初春的清晨,煞冷。

董冀的衣服很单薄,让董俷好一阵子的心痛。

这大儿子早产,生下来身体就不是太好。好在后来有济慈和华佗二人妙手回春,加之从小修习五禽引导术,让情况好转了一些。不过,和其他几个孩子相比,董冀的身体可说是差劲儿。

披上大袍,又把董冀拿过来的棉袍裹在了董冀的身上。

“小子大清早的,在这里傻站着,也不多穿些。若你生了病,你娘肯定会找我麻烦,更何况谁来为我打理督察院?下次要想看我练武,就多穿些衣服,清晨寒气重,莫伤了身子。”

董冀的眼神一暖,轻轻点头。

董俷笑着,狠狠的揉乱了他的头发,又看了看周不疑,“元直也在这里,正好,陪我吃早饭。”

周不疑在岁末的时候,有了表字。

那是他老子周朝在他未出生的时候,就定下来的名字。一开始,周不疑虽迫于某些压力,投靠了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