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想,一万拥有甲装骑具的重装骑兵在平原冲锋,那是何等的规模……

去岁末,吃了大亏的袁绍,不顾田丰的阻挠,以河间、中山、常山三国清仓粮草,向董俷交换了万余匹上等驽马,组成大戟士,由韩琼眭元进两人统领,誓要和曹操再见一次高下。

徐州刘备,虽然和董俷有恩怨,可也明白骑军的重要性。

他命麋竺设法买通雒阳铁监马监的官员,用徐州一年的钱粮为代价,得战马三千匹,军械无数。

关中所产,必属精品。

对于董俷麾下出品的军械,不仅仅是刘备眼红,曹操和袁绍,也都没有放过。

甚至包括那江东孙策,和董俷有杀父之仇。也不得不收紧了腰带,买来万具元戎弩,装备步卒。几家诸侯当中,也就是曹操对董俷的军械需求较少。但曹操所要的,却包括了龙骨翻车,巨型水力风车……等,用于民生之上的器物。而这些器物的花费,也是格外惊人。

按道理说,董俷和诸侯是敌人,怎么能提供这些给对方?那不是让对手更加强大了吗?

在这一点上,陈宫顾雍等人,力谏董俷,甚至不惜以辞官来要挟,请求董俷关闭三监市场。

对此,董俷在府中设宴。

借口非常的直白:有荆襄名士庞德公一家来到长安,所以要摆下宴席,为庞公一家接风。

也许有人会问了:“庞德公怎么来了?”

呵呵,庞德公能不来吗?家中两个小子,都投靠了董俷。庞统庞林,如今已经是凉王幕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庞家的身上,不可避免的打上了董家的烙印,他不来能行吗?

再加上早先的徐庶石韬,诸葛瑾也曾在他门下求学。

庞德公在荆襄,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来自荆襄世族的敌意。再不走,保不齐会出大事情了。

虽庞德公一起前来的,还有诸葛瑾的弟弟,诸葛均一家。

此外,又有一个董俷的故人随同庞德公一起来到了长安。这个人,就是原扬州别驾,蒯良。

关中的发展势头,太猛了!

猛地让各地的世家门阀,不得不放下偏见,用一种从未有过的眼光,来正视董俷。

正如同早先庐江陆逊,颍川荀适,谯县夏侯霸……除了陆逊之外,荀适和夏侯霸两人的身上,可以说有着极为鲜明的曹氏烙印。可即便如此,两大家族也不得不让他们来观察一下。

当然了,他们也只能隐姓埋名。

除上述三人之外,长安郡学中还有一个学生,今年正好十六岁。此人的名字很怪异,叫做侯大。在郡学的学籍上著名,此人是在泰平元年,随侯霸一同来到长安。陈留谯县人,是侯霸的书童。但天资极为聪慧,而长安郡学的治学方针又是:不问门第出身,只要合格,皆可就学。

这侯大居然以比侯霸还要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郡学,如今正处于郡学三年生。

一开始,董冀并没有注意到这侯大的怪异处。此人入学之后,并不张扬,成绩也是中规中矩。

然则后来还是周不疑发现,侯霸也好,荀适也罢,对这侯大似乎很尊敬。

这可就引起了董冀了注意了……

此人,非夏侯氏族人!这是董冀调查的第一个结果,而第二个结果就更有趣了,他似乎是曹氏族人。

侯大……

《说文》中注释:大者,丕也!

董俷当时听闻了这个名字之后,差一点给噎死。

曹丕?

呵呵,这也许就是古人的密码吧。即便是用了假名字,也会和本名有牵连。就如同陆逊的假名宫孙一样。陆,地也。五行为土,戊守中宫。相对应,宫,属五音之列。宫、商、角(jue)徵(zhi)羽。‘宫’在五音中,对应五行之土。故而,这陆逊到了长安,改名叫宫孙。

古人的一点小把戏,但也很有趣。

董俷命董冀加强对曹丕等人的监控,一俟有不利于长安的行动,就地缉拿。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而后,他的精力就放在了其他的事情上。

蒯良前来,算作是荆襄世族对董俷发出的一个讯号。董俷自然不能等闲视之,接待规格极为隆重。

凉王幕府的宴会结束后,陈宫顾雍再次向董俷进谏。

董俷让他们坐下,而后笑问道:“诸公,我且问上一问,这军械设备生产出来,是做什么用?”

陈宫道:“军械以兵事,设备以民用,千岁为何如此问?”

董俷点点头,“那我再问诸公,我们把这些设备、军械生产出来,除了供自己使用之外,堆放在库府当中,能产生什么作用?是能为我们带来钱粮呢?还是可以让我们的军事民生更好?”

“这个……”

“我把这些设备和军械给曹操,给袁绍,并不是说我想要资助他们强大。有道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我所做的,只是想要那些黎民百姓生活的更好而已。我们的敌人,是诸侯,却非百姓。我们拼死拼活,也无非是想让天下早些安定,令黎民安宁,可以更好的生活。”

董俷如今也可以说出一番大道理了!

如果说,当年和蔡邕论天下时,他只是顺口无意的回答。那么如今,他已经学会了口是心非。≮我们备用网址:≯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道理无需我再为诸公来讲解。”董俷喝了一口葡萄酒,清了清喉咙,接着说:“我们把那些聚集了无数人心血智慧的东西,囤积在仓库中,却是白白的浪费了生产者,发明者的一番好意。再说了,就算他曹操袁绍,刘备孙策得到了这些,我们就害怕了?就打不过他们吗……呵呵,我想也不尽然。民心在我,大义在我,我又何惧哉?”

这一场争论,整整持续了一夜。

一开始只是就设备军械马匹而争论,到了后来,却变成了纯脆的学术上争论。董冀周不疑等人,刚开始也只是旁听。但到了后来,发现参与争论的人越来越多,觉得情况有点不妙。

庞德公来了!

庞山民来了……

蒯良来了,黄承彦也过来了……

好家伙,小小的书房里,围坐十余人。一开始董俷还参与争论,可到了后来,他就闭嘴了。

和这些人论口舌之争,简直是找死啊!

董冀和周不疑充当起了记录者,后来蔡节也来了,黄月英也在旁听,五六个人一起记录。

这一场辩论,从民生到军事,从具体的操作,到学术的高度。

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括。《凉书·高祖本纪》和《泰平大事记》等几本后世流传的书籍里面,将这次辩论称之为‘泰平问对’。当然了,书中多以古文记录,包括董俷的原话,也做了加工。

在这本《泰平问对》里,董俷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概念:超前意识。

而这个竞争的含义,不仅仅是单纯的人与人竞争,还包括在生产,军事,教育、发明等各方面的竞争。

若用董俷最原始的话语说:“我不怕曹操掌握了我的技术,因为随着我的技术在不断推广,我将掌握更好的技术。只要我始终领先于他人,那么我就可以保持住我的优势,立于不败。”

而董俷的这番言语,究竟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谁也说不清楚……

第第四五六章 两大钱

泰平问对的影响,究竟会是怎样?

这绝不是一两年就能够显现出来。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来验证,也许十年二十年,甚至董俷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看见它的成果。不过,这并不重要。就好像一粒种子洒在了土地中,迟早会发芽,会长成参天大树。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董俷从没有想过,人们会立刻接受他的观念。

不过,发生在三月时的另一件事,却是真真的让关中,让整个天下,为之震动!

在长安东北一隅的春化门旁,自泰平二年开始,便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占两坊之地的工坊。工坊有坚厚巍峨的高强,墙壁四面以筑有铁板,墙外还开出了一道环绕工坊的水渠。

工坊设两门,直通胜业坊。

出胜业坊过一条大街,就是长安皇城所在,直对着皇城东北角的承明殿。

自承明殿到工坊,接连三坊街道。筑有三千兵马,甚至连名不足道的春化门,也驻扎军队。

这三千兵马的用途,不言而喻,就是为了保护工坊。

进出之人,皆为工匠。虽有人询问,但是工匠们却是避而不答,使得工坊的用途更加神秘。

这工坊,名为西平。

只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和董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时值晚春,荆襄战事如火如荼。随着吕布的出兵南阳,使得曹操陷入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中。

天下人都知道,吕布是他的人!

可是对于吕布出兵荆州一事,曹操的确是一无所知。

甚至在吕布攻取鲁阳的消息传到许昌的时候,他还有点不太相信。但随后,汝南传来消息,吕布已反出了汝南。直到这个时候,曹操才恍然大悟,忍不住拍腿大骂,却无可奈何。

早在董俷攻入西川的时候,曹操就觉得这里面有文章。

但究竟是什么文章,他还没有看出来。包括他的谋士们,也都没有发现这其中的玄机。毕竟,西川和曹操相聚甚远,还隔了一个荆襄。曹操巴不得刘表和董俷反目,他可以从中渔利。

现在,他明白了……

董俷占居了荆襄,只是第一招。

不管刘表愿不愿意,他都只有接招一条路。而只要刘表接招了,后面的事情可就不由人控制。

吕布,则是董俷的第二招。

这一招,很巧妙!只要吕布出手,天下人都会以为是曹操所为,甚至会认为曹操和董俷已经联手了。那么接下来,曹操要不要接招呢?接招,他需要面对二刘联盟;不接招,他同样要面对二刘联盟。这是一个死局,吕布的出击,不管曹操是否愿意,他都要面临一场恶战。

“这鄙夫……却是越来越毒辣了!”

曹操苦笑,看着幕府众谋士,显出很无奈的表情。

荀彧说:“丞相,吕布谋反,汝南空虚。此前刘备因畏惧恶虎之名,不敢侵汝南半步。可现在吕布已经不在汝南了,只怕接下来,刘备一定会出兵汝南……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曹操说:“我已命蔡阳星夜赶回汝南,整备兵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像刘表解释呢?”

“只怕解释也没有用了!”荀彧苦笑道:“那鄙夫出此毒计,就是要给刘备一个机会。刘玄德,世之奸雄。他此前在江东未得到便宜,如今更不会放弃占领汝南的大好机会。他一定会设法说服刘表,联手和我们为敌。我所担心的,倒还不是刘备,而是那冀州的袁本初。”

曹操的脸色,变得越发难看了……

“子敬,公达,你二人为何一言不发?”

他突然向一直沉默,若有所思的鲁肃荀攸问道。

鲁肃荀攸相视一眼后,似乎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彼此心中的答案,不由得都露出了苦笑。

“主公,我在想董俷从入川以后,所使用的种种手段……先是刘璋无缘无故的死了,而后刘家二子就斗了起来。紧跟着庞统奇袭江油,阆中莫名其妙的丢失也就罢了,成都也一下子完了……而且,到大战止息,死得人都是刘璋的亲信。而川中大族,几乎没有受到损失。”

曹操心里一动,“子敬,你接着说!”

“如果说刘璋的死是一个意外,那么吕布的反出,也是意外吗?”

荀攸接口道:“据汝南传来的消息说,在吕布反出的同时,他的家眷一下子都消失不见了!”

沉默了一下,荀攸摇头苦笑:“丞相,这绝非董俷的手段!”

伊籍满宠等人,都若有所思。

鲁肃说:“董俷手下的那些人,我们都很了解。陈宫,长于应对,却无料事之先的本领。徐庶庞统,也有奇谋,但这种步步相扣的招数,却非他们的风格。李儒长于阴谋,怕是想不出这样的手段……余者如顾雍等人,皆不可能设计出如此手法……主公,鄙夫尚有能人相助!”

“能人,是什么人?”

曹操意识到了问题的实质。

荀攸苦笑摇头,“就是不知道那个人是谁,所以我们谁也不清楚,董俷的下一步棋,会走何处。不过,纵观董俷身边的人,怕是没有人能设计出这样的招数。主公,我们必须进一步的查找,董俷身边还有什么人,否则的话,我们会很被动,而且步步都落入董西平的算计。”

是啊,是要查找一番了……

曹操觉得头很疼,轻轻的拍着额头,脑海中却浮现出,董俷那憨憨的笑容。

你这鄙夫,想要作甚?

……

“作甚?”

董俷笑得脸上好像绽放出一朵花似地,眯着眼睛,手里捧着一本散发油墨清香的《论语》。

西平坊内,将作大匠马钧等人都在眼巴巴的看着董俷。

“不错,相当的不错……字迹清晰,段落分明……恩恩,这注疏也很清楚,德衡,你们做的不错。诸公,一年来大家都辛苦了,不过还要请诸公在努力,十日后,我需三千套《六经注疏》全部完工……姜冏啊,那鹿门阁书屋也差不到快要竣工了吧,可不要耽误了时间。”

姜冏是一个怪才,也是个通才。

年已过四旬,可是看上去却是格外的精神。得费沃推荐,如今这姜冏担任了将做监少司,负责长安城的规划,扩张,道路设计,和主要的标志性建筑。用董俷的话说,这活计油水很厚。

不过姜冏倒不是个贪财的人,也没有其他什么嗜好。

不喝酒,不好色。就是喜欢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而且还非常恋家,从不在外面鬼混。

闻董俷询问,姜冏插手行礼,“千岁放心,绝不会耽误十日后的售书大典。”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董俷笑眯眯的点头,捧着那油墨未干的线装书,不时的翻阅两眼,一脸的满足。书里的文字,都是用非常清楚的汉小篆书写,基本上是只要识字的人,就能看懂。比之那些拓片书和手抄书,这印刷出来的书看着就是舒服。至于那些该死的竹简,董俷早已经无法再忍受。

“对了,德衡你主持西平坊,需多留意收集各种书册。自商周以来,乃至秦汉,凡百家著作,皆可印刷。三教九流,无需有什么顾忌……不过印刷之后,每本书需先送十本至承明殿做备案。广元,这书册只是,就由你负责,可安排专人打理,无比要让这些孤本流传下去。”

石韬也捧着一本书,激动的手打颤。

小鸡啄米似地连连点头,“殿下放心,我定会安排妥当。”

想了一下,石韬又问道:“千岁欲大利天下读书人,但不知……这一册书,售价又该几何呢?”

董俷没有回答,却把目光投注在了马钧的身上。

“殿下,无需担心那个,那个……成本的问题。同一册书,印的越多,这成本也就越低。”

董俷闭上了眼睛,沉思片刻。

“两大钱,如何?”

石韬惊叫道:“主公,这也太贱了吧……”

“广元啊,我当然也可以定价十钱,百钱,乃至千钱,万钱。可问题是,有万贯家财者,是能买来,但那些贫寒之家呢?我是说,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识字人,你让他们买得起吗?”

“这个……”

“月英当初发明印刷术,是为了让我方便;岳丈赞同月英的发明,是为了利天下士子。那么我出售这些书,又是为了什么?我不为赚钱,我只是想让天底下所有想看书,想读书的人,能痛痛快快的看书识字……广元,两大钱一册书,也许是贱了。可是用两大钱,而换来天下读书人的感激,换来他们的心,我们不亏!”

这一句话,宛如黄钟大吕,震撼了石韬等人。

“两大钱,换来天下读书人的心……哈哈哈,主公,这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如您这般的算计。”

董俷微微一笑,也不说话。

是啊,如果真的能如此,那么我生平做的第一笔生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