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俷一笑,把双锤交给孟坦和辛敞。

“孟德英雄,尔等不要胡说……还有,‘曹贼’两个字,我可以说,你们却不可以,那是你们的伯父。”

说完,推开了两个儿子,打马扬鞭,冲上了山丘。

曹操,就倒在一棵大树之下,面色蜡黄,气色格外的难看。

见董俷孤身前来,曹操忍不住笑了,“你这鄙夫,难不成又是蛮性发作,还真的是艺高胆大。”

说完,他让人把他的身子撑起来,靠在树干上。

董俷看得清楚,在曹操的胸口,插着一支利箭。曹操摆了摆手,示意身边的亲随全部退下。

“我和他们交代过了,我死之后,他们会投降。相信你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妥善的安排!”

董俷,轻轻点头。

“黑厮,你这又是何苦来哉?”

曹操微微一笑,“若换做是你,会向我投降吗?”

董俷一怔,沉吟了片刻后,轻声道:“不会!”

“着啊,我和你一样,绝不会向你投降。西平,你我相知多年,都彼此了解,何必赘言?

我只求你一件事……”

董俷不等曹操说完,接口道:“你放心,我一定会存你曹家一脉。”

曹操的一双细目眯起来,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如此,多谢了!”

“何需如此,若是我落到你今日的境地,相信你也会如此做。将心比心,你我终究是知己。”

曹操一怔,轻声道了一句:“只怕未必!”

两个人,一个躺着,一个坐着,在大树下若无旁人的说着话。

天已经大亮了,曹操握住了董俷的手,气息奄奄的说:“西平,当断则断,有些事,你做不得主。”

“孟德,孟德!”

董俷只觉得心弦一颤,连忙抱住曹操。但是,曹操已经闭上了眼睛,带着笑容,心无牵挂的走了。

曾几何时,董俷想要杀了曹操。

可是二十载光阴,朋友也好,敌人也罢,却最终……

他站起身来,也没有理睬那些亲随,牵着狮鬃兽,头也不回的下了山丘。身后,扑通扑通的声音传来,曹操的亲随纷纷自刎身亡,竟没有一人偷生。而这个结果,董俷也早已猜到。

孟德,我们来生再较量吧!

董俷下了山丘,上马之后,只觉情绪低落,丝毫没有胜利后的喜悦。

曹操死前,给了他两封信。一封是给夏侯惇,另一方则是让他转交给卞夫人。董俷没有看,直接让人把那封给夏侯惇的信,送往襄贲。而董俷自己,则带着兵马,落寞的回转兰陵。

数日后,夏侯惇命部将吕虔率部投降,自己却自刎在襄贲府衙中。

而荀攸和凉茂在得知曹操死亡的消息之后,也都开关投降。东海战局,由此而渐趋平缓。

至荀攸投降之时,关中军总攻,恰好整十五日。

与此同时,汝南的战局,也进入了收官阶段……

六月,已是夏末时节。关中风调雨顺,看起来将会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董俷在下邳已经足足三十日了,虽然说战局顺利,可是他并没有感到任何的快活,看上去很消沉。

这一天,黄忠传来了消息:在章华台附近,找到了刘备的尸体。

原来,在竹邑遭伏之后,刘备想要退到汝南,和张燕汇合。可没想到,途中患了风寒,一病不起。

身边的护卫,渐渐跑走了!

这位后世被称之为皇叔的一代奸雄,病困潦倒,最终一个人,病死在章华台的一座茅屋中。

董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如释重负的长出了一口气。

徐庶陈宫,梁习娄圭,都在他的身旁。见董俷并未露出笑容,忍不住问道:“千岁为何不乐?”

“黄荣,笔墨伺候!”

董俷想了想,提起了毛笔,在纸上挥毫写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

“我累了!”

董俷书写完毕之后,掷笔而笑,“我准备回长安去了,有一些事情,总归要去做一个了结。”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徐庶等人都惊讶不已。

“主公,尚有江东……”

“孙伯符,一黄口小儿罢了,我没有兴趣。元直就留在广陵,我会让汉升老将军和你配合。江东的战事,就交给陆逊和庞统来解决吧……我相信,以他二人之能,足以对付孙伯符。

至于汝南张燕,也不过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传我将令,以庞德为汝南大都督,总理汝南战事。陈到踏白军,解决司马朗之后,留守兖州。

其余各部,随我回转长安。”

董俷说完,背着手走出了大堂,仰天长叹一声:虽然少了很多精彩,但这结果,倒也不错。

第五百零章 大结局

随着汉帝刘辩的突然驾崩,谥号为兴,史称汉兴帝。

虽然刘辩在位的时候,并没有主理过什么朝政,但不可否认,汉室在他手中,从四分五裂,而到统一,算是一种中兴之像。用‘兴’这个谥号,虽有些讽刺之味道,但也算是妥帖。

泰平六年,董俷平定关东,班师回朝。

虽然江东战事尚未结束,但所有人都能够看得清楚,孙策支持不了太久,失败不过在早晚。

同年末,年仅一周岁的太子刘同,由董俷支持,登上了皇位,并改年号为大观。

董俷用这样的手段,告诉了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他不会篡位。

但同时,由于少帝年幼,无法主政,于是在朝中耆老大臣的请求下,董俷留在了长安。

昔年他和汉帝刘辩的约定,也随着汉帝离奇的‘驾崩’,而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同时,作为三朝老臣子,董俷曾先后辅佐过灵帝、兴帝和少帝,加之功勋卓著,其地位无人撼动。

大观元年,董俷被任命为摄政王,总领朝中一应事务,可以说是风头无人可及。

对于董俷的决定,让许多人感到了失望。然则在大观元年三月,董俷又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

被关押了整整一年之久的董冀,获得了释放。

许多人都觉得,董冀经此一事,其世子的地位将随之被取消。然而,董俷在释放了董冀之后,却正式宣布,董冀为凉王府世子,并在进昌坊建世子府,准许董冀单独开府,招纳幕僚。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看不明白的举措。

但还是有聪明人,从董俷的这个决断中,琢磨出了一点滋味。

特别是当昔日随董冀一同被关押进天牢的文武官员,在董冀开府之后,纷纷投效,而董俷却没有任何的表示时,这情况似乎就变得明朗起来,并且开始有人动了心思,前来毛遂自荐。

但除此之外,董俷就再也没有什么表示。

在坊间有传言,董冀虽然被任命为凉王世子,可实际上从他被释放后,董俷就没有给过好脸色。

大观元年八月中,陆逊火烧柴桑,夺取了庐江。

同月,庞统在乌伤设计,射杀程普,俘虏虞翻,彻底占领了会稽。张任趁机分兵,攻入丹阳。

十月,沙摩柯黄忠自九江出击,斩丹阳太守张弘。

有好消息,自然也有坏消息……陈宫和徐庶设计偷袭曲阿,被诸葛亮识破,中途伏击,射杀陈宫。

这也是在大观元年一年之中,于董俷最大的打击。

大观元年十二月,董俷宣布改良朝政。取消了九卿制度,分设六部,置尚书侍郎;组建内阁,设立首辅、次辅官职。其实,这内阁制早就已经兴起,只是当年称之为承明殿,而今把承明殿的旗号,光明正大的打出来。至于这制度的优劣,唯有在日后的实践中,慢慢检验。

但至少在当前,无人敢出面反对。

大观二年正月时,汝南战事平息……

张燕在陈到庞德的夹击之下,退守穰山,同月病故。

胡昭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庞德则被封为荆州行军总管,将军政剥离开来,形成了独立体系。

娄圭被封为豫州刺史,陈到出任豫州行军总管。

梁习为兖州刺史,张郃担当兖州行军总管……

至此,关东平定,随着董俷律法缓慢的推行开来,渐渐的恢复元气,重现当年兴旺和繁荣。

大观二年中,诸葛亮与孙策的妹妹孙仁成亲。

孙仁,小名尚香,果敢勇练,和诸葛亮在一起,倒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诸葛亮的缺点。

但是同年十月,孙策反攻上虞,被庞统设计伏击。在归回吴郡的途中,又遭逢甘贲。

两军苦战,孙策被甘贲在阵前所杀。不过甘贲自己呢,也被孙策拼死一击,身受重伤。同年十二月,死于榻上。庞统临危受命,接掌无难军,继续对吴郡,展开了又一轮凶猛的攻击。

大观三年,丹阳失守。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显现出了演义中那位近乎于妖人一样的智慧和能力。

孙策死后,他在孙仁的支持下,接掌江东。仅凭借着吴郡一地,和陆逊庞统徐庶周旋起来。

董俷在接到战报时,忍不住感叹说:“这世上哪有什么天才?任何人,都需要经过一番磨练,才能展现出他们的能力。如果诸葛孔明三年前能有今日的这般水准,这胜负怕是尚未可知。”

没催!

董俷终于见识到了诸葛亮那惊人的能力和手段。

奈何大势已去,他也无力回天……唯一的好处是在于,诸葛亮可以纵情的发挥他天马行空的手段。

至少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面对庞统陆逊徐庶三人,丝毫不露下风。

只不过,由于吴郡资源匮乏,诸葛亮能够使用的资源越发的稀少。在大观四年末,终尝一败。

于董俷来说,大观四年,无疑是极为精彩的一年。

庞统陆逊徐庶三人,奇谋妙计层出不穷;诸葛孔明独自应战,也是妙手连发,不遑三人多让。

只不过,董俷却看不下去了!

这多打一日,损耗的钱粮不计其数。就算他家大业大,总不成这么耗下去吧。

于是,董俷写了一封信,通过诸葛瑾送到了诸葛亮的手中。大观五年三月,诸葛亮眼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家眷自由拳偷袭海盐,夺取了辽东海军驻留在海盐的三十余艘巨型五牙战舰,自杭州湾入海,远遁他乡而去。

大约在二十年后,在当时还被视为蛮荒所在,而在后世被称之为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国号为‘吴’,在史书上被称之为大吴天国,从此雄霸于南洋。

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大观五年十月,陆逊奉命回转长安,封爵舒侯,并与苦侯他七年,已近二十五岁的蔡节完婚。

大观六年正月,庞统班师回朝……

……

对于董冀而言,过去的数年时光,无疑如同一场梦幻。

苦心经营,却被父亲全盘否定。然则在天牢中的一年时光里,董冀似乎明白了许多许多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

就如同父亲,他的原则其实很简单。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执掌天下。董俷的原则就是,保护好家庭,注重他所做过的每一个承诺。至于有些事情,也真的是急切不得的。

比如当初刘辩失踪,如果董俷真的登上了皇位,那么接下来将不得不面对天下的征讨。

此前,董俷占居了大义。

如果他篡位了,那么大义将会失去,关东又将会出现什么局面?

可以肯定,就当时而言的冀州刺史赵戬等人,是绝不可能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是等天下平定,大权执掌在手中的时候,情况就会变得不再一样。至少从目前来看,的确是这样。

赵戬已病故一年。

而冀州在赵戬的治理下,已经完全平定下来。新任冀州刺史麋竺,在不知不觉中接掌冀州。

赵戬五年心血,最终落入董俷的掌控。

有时候想想,姜还是老的辣。父王一再说,凡事要循序渐进……以前总觉得,父王似乎已经失去了当年驰骋疆场,纵横天下的豪气和雄心壮志。可是现在看起来,一切都在他的掌控。

越是如此,董冀就越发的小心谨慎起来。

担当了凉王世子后,董俷又将董冀调入承明殿里,出任首辅参议。整日忙忙碌碌不得闲。

这一日,董冀又得到了新的任命,兼任礼部侍郎,并主持今秋大考。

董冀不由得吓了一跳。

这春闺秋试,如今已经执行了七年的时间。

但是董俷对主持的人员,却严格限制。没想到,突然间这如此重要的任务,就到了董冀头上。

董冀惶恐,立刻赶去礼部,向石韬报道。

石韬自然少不得一番勉励,并把即将开始的秋试大考细节,向董冀详细的说明。待出了礼部,天已经很晚了。

董冀意外的发现,在礼部大门外,站着一个人。

“媛容大叔,您怎么在这里?”

董铁微微一笑,躬身道:“世子,王爷命我在这里等候世子,让你立刻回王府,有要事商议。”

“啊!”

不由得惊讶万分。

自董俷命他开府之后,有什么事情,都是通过承明殿直接宣布。

除非特殊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和他说话。为了这件事,母亲董绿不知道在底下掉了多少眼泪。

怎么今天突然召唤?

董冀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几年里,他一直很老实,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啊……

“世子,我们快点走吧!”董铁说:“王爷已经等候了多时,若再不回去,怕是要生气了。”

董冀上马,和董铁并肩而行。

名义上,董铁已经辞去了所有的官职,是凉王府的下人。可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董俷对董铁的信任,放眼天下,也只有几个人可以相比。典韦沙摩柯之外,还有就是随侯庞统。

在董铁面前,董冀还真不敢摆谱。

“铁叔,父王找我,有什么事情啊?”

董铁说:“这我就不清楚了。今天早上,王爷接到了一封从西域来的信……然后一整天就关在书房里,和几位夫人交谈。大概是在酉时,王爷才出来,立刻就让我前来找您。此外还有漆侯、汧侯、舒侯与随侯都得到了通知……不过他们不是非常忙碌,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啊!”

董冀不敢在耽误了!

漆侯典韦,汧侯沙摩柯,舒侯陆逊,随侯庞统……

除陆逊算是自家人外,其他几个人,可以说都是董俷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突然召集,定有大事。

董冀随董铁急急忙忙来到了家中,没等去拜见母亲,就被带到了书房中。

凉王府并没有什么改变,那书房里陈放着新式的金丝楠木家具,上面摆放着一摞摞书籍和地图。

董俷端坐在书案后,典韦沙摩柯等人,都已经到了。

“王爷,世子来了!”

“让他进来吧。”

董俷的表情很平静。数年光景,他看上去比以前要胖了些,狮鼻阔口,若非不肯蓄须,俨然是翻版的董卓。

董冀提心吊胆的走进来。

不知为什么,父王这两年给人的威压,是越来越大了。

“小铁,你在外面守着,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来。”

“喏!”

董冀心里咯噔一下,看样子真的是有大事发生。

董俷示意董冀坐下来,顺手抄起了一部卷宗,打开来扫了两眼,然后抬起头,看着董冀。

“伯威!”

“孩儿在!”

“你这两年做的不错,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呵呵,只看你的世子府,人才济济啊。”

董冀激灵打了一个寒蝉。

“折冲校尉高顺,成了你的牙门将;禁中将军子龙,也做了你的都尉……恩,魏延居然成了你的兵曹掾,荀攸当了世子府长史;唔,还有这个凉茂卢毓,只能做你的从事,曹丕和荀适,两个首届科举的三甲,堂堂太学院学士,只是你的书佐……伯威,你做的可真不错。

恩,在加上你以前那个狗头军师周不疑,帮凶王买,打手郭淮……嘿嘿,我看着都眼红了。”

董冀额头,冷汗淋漓。

“唔,最让我惊讶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