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睁睁的看着到手的高手就跑到了别人的手中,董俷不禁心疼的要死。

可有什么办法?谁让他的嘴皮子没有君贡先生的嘴皮子利索,更无法让死人重生。

坐在石头上,董俷依旧是气鼓鼓的不说话。

而诸葛珪神色轻松,带着平静的笑意。别以为他很轻松,其实他比谁都紧张。只看他的手在一直颤,就知道他心里面甚至比唐周、黄劭还要紧张一些。毕竟,那两个人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而诸葛珪这辈子,估计还没有见过活生生的杀人场面。

不无恶毒的想,如果这时候干掉诸葛珪一家,会怎么样?

“主公……”

“啊!”

“他们来了。”

董俷等人站在盘龙谷的悬崖顶上,堆着无数的枯藤。从下面看,根本看不到人。四周有百名丹阳兵,一个个手握兵器,很紧张的蹲在枯藤后面,随时准备放火。

盘龙谷的地形确实很险要,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曾经被作为藏兵之所。

里面能容纳数千人,到处都是犬牙交错,形状古怪的岩石。山谷三面峭壁,只有一个出口。谷中被清理出了一块空地,堆放着两三个石头砌成的炉灶。周围还扎了十几个草人,从山谷外看去,里面好像真的是有人躲藏。是的,非常之逼真。

从远处,一行人马行来。

看打扮就知道,这些人是太平道的黄巾力士,人数粗略计算,当有两千人之上。

董俷一皱眉,轻声道:“人数好像不对劲啊!”

“差不多!”诸葛珪说:“汉瑜送来消息,说陶平汉留了五百名黄巾力士在徐州,而他亲自带队和张丈八汇合。你看,最前面那个家伙,应该就是贼人陶平汉吧。”

敌人的行进速度很快,为首的一人胯下马,掌中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黄劭说:“那就是陶平汉!”

“张丈八在哪儿?”

“没看见……我估计他是留在营地里看守诸葛仓吧。君贡先生,那诸葛仓真的可靠吗?万一他耍花招,我们可就要全部死在此处。”唐周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

的确,此次行动的风险很大,其中的变数也很多。

当初派周仓回去报信,本来就是冒着风险。如果不是因为周仓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如果不是因为诸葛珪拍着胸脯保证,董俷还真不敢轻易的行此险招。

“俷公子,你说那典韦,真的能救出诸葛仓吗?他现在可是我诸葛家的人啊!”

董俷扫了一眼远处的黄巾力士,“如果汉瑜先生的情报没错误,张丈八留守在营地里的人,不会超过二百人。以一百丹阳兵,加上典韦和我的巨魔士,足矣。”

“俷公子,你那典韦典君明,可当真是猛将啊!”

诸葛珪很羡慕的嘀咕,“不如你把他送给我吧,要什么条件,你就只管开口好了。”

董俷狠狠的瞪了诸葛珪一眼,“君贡先生,君明乃世之虎将,古之恶来,岂能做货物般买卖?再说了,他乃俷之兄长,俷视之若手足一般。若他愿意跟你,俷绝不阻拦……这交换一说,莫要再提。再说了,你拐走我一个周仓,还不满足吗?”

诸葛珪有些悻悻,“珪失言了!”

此时,陶平汉已经逼近了谷口,看谷中人影晃动,心中顿时大喜。

这伙人闹了三四十天了,令恩师的颜面扫地。如今总算是抓住了,绝不可以放过。

那周仓倒也立了大功,可以禀报恩师,给他一个头目来当当。

陶平汉一举手中刀,厉喝一声:“给我冲进去,死活不论。杀寇一人,赏百金。”

已经听说了,那些人非常的悍勇。

早在出发之前,张丈八就提醒过陶平汉,绝不可以斗将,见到敌人就应一拥而上。

两千多名黄巾力士立刻呼啸着冲向了山谷,陶平汉跟在队伍当中,眼见着冲入了山谷之后,心里突然有些不详的预兆。涌入谷中,有黄巾力士手起刀落,砍下了一个贼人的脑袋。没有血,没有声息,陶平汉发现,这谷中的人竟然都是草人。

不好,上当了!

陶平汉的念头刚起,突然间就听见一声轰隆隆的巨响从身后传来。

山口两边的悬崖之上,落下了无数巨石。还在山口的黄巾力士躲闪不及,近百人被压在了巨石下面,成了一堆烂肉。那巨石把谷口封死,紧跟着悬崖上一阵铜锣响。

无数火把从天而降,掉在了谷中地面,遍地的枯草噗的一下就着了。

火把没有再落下,悬崖上的人又丢起了枯藤树枝。火势格外凶猛,瞬息间连峭壁上一层层叠摞的枯藤也燃烧起来。

近两千名黄巾力士被围困在火海当中,不停的呼号,凄厉的惨叫。

陶平汉大声的疾呼,却已经无法在稳定住军心。眼看着火势越来越大,陶平汉也知道了。这一次,他算是完了。不仅是他,恐怕连山外的张丈八也要危险了。

“冲出去,冲出去!”

陶平汉大声的吼叫,跳下马,向谷口奔跑。

聚集在谷外的黄巾力士在火势起来的一刹那,也慌了神。而这时候,一声铜锣响,紧跟着从两边杀出两支人马。数量都不算多,也就是在五十人左右。为首一员大将,胯下马,手中枪,是枪枪要命。

完全没了主张的黄巾力士慌忙逃窜。那员大将则带着人在后面追赶,一直向山外追去。

这些人走了,从两边山崖峭壁上又下来了一群人。

纷纷在谷口列阵。

有一些从巨石上翻过来的黄巾力士刚逃出了火海,迎面就是一阵飞蝗箭雨。陶平汉爬上巨石顶部的时候,双手鲜血淋漓。一支利箭袭来,正中陶平汉的面门。

可怜堂堂八大尊使之一的陶平汉,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见,就丧命于盘龙谷。

董俷眯缝着一双眼睛,火光照在他的脸上,给那张丑脸平添了几分冷戾的杀气。

很不错!

想必典韦那边也应该得手了。

拨转马头,他对诸葛珪拱手笑道:“君贡先生,此次剿灭太平贼,君贡先生功不可没。”

“那里,那里,还是俷公子运筹帷幄啊。”

两人互相吹捧,从山谷中传来的惨叫声越发凄厉。火势凶猛,连谷口的石头都被烧的通红。再也没有人能爬出来了……焦臭的气味从山谷中飘出来,令人不禁作呕。

火势越来越大,渐渐有向谷外蔓延的趋势。

董俷一皱眉,轻声道:“君贡先生,我们还是撤吧。”

“珪也有此意!”

“收兵!”

董俷当下一声令下,一百丹阳兵立刻收起了弓箭,随着董俷等人缓缓向山外撤离。

山风拂来,从盘龙谷中冲天而起的火焰随风摇摆。

火星子乱溅,点燃了周围的枯草树木,火势不断的蔓延开来。

当董俷等人退出山口的时候,大半座山都被火焰所吞噬。蒸腾的浓烟,冲天的火柱……

董俷长出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该结束了吧!”

……

“什么,阿丑留在那里吸引太平贼的注意力?”

董卓双目圆睁,眼珠子都好像要掉下来似的,看着蔡邕,硬是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就连能言善辩的李儒,也傻了!

蔡邕不无敬佩的说:“河东大人有此佳儿,实在是幸甚。董氏一门忠烈,邕此次回雒阳,定然会禀报皇上。河东大人,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启程,前往雒阳?”

董卓沉默了许久,“明日一早启程!”

说罢,他长身站起,“来人啊,伯喈先生一路劳乏,应该好好休息,送先生休息。”

说实在的,董卓此举有些无礼。

但蔡邕很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为人父母的,任谁换做董卓的情况,唯一的儿子为掩护他人而陷入危险中,至今生死不明。恐怕谁的心情都不会好,即便是蔡邕自己,每每想起也感到很愧疚。

“河东大人,还请不要责怪董铁他们。俷公子对他们极为信赖,若是回来后不见他们,一定会很难过。俷公子吉人自有天相,定然会平安归来。河东大人别太心焦了。”

董卓强笑一声,“有劳先生挂念!”

蔡邕前脚刚离开,董卓一脚踹翻了桌子,低声咆哮道:“我怎能不心焦?我怎能不心焦?阿丑是我的儿子,不知那老儿的儿子,劝我心安,我他妈的能心安吗?”

“岳父大人……”

李儒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劝说,苦笑着站在旁边。

一个是他的岳父,更是他的衣食父母;一个是当世大儒,也是他最尊敬的人。

帮那个说话都不好,如今最妥当的办法,就是装哑巴。李儒其实心里也再叫苦啊。现在可以装哑巴,难不成回家了也要装哑巴?那董媛……我的老天,我的命太苦了!

这念头还没有落下,就听门外有人叫喊。

“父亲,父亲……你要救救阿丑,救救阿丑啊!”

董媛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客厅,紧跟着董夫人也进来了。她们是听说董铁回来了,故而想要打听一下董俷的消息。可哪知道,却得到了这么一个消息,急急忙忙的就跑来了。

董卓正心烦意乱,闻听之后勃然大怒:“救,我怎么救?那傻小子充英雄,我现在连他在哪儿都不知道,我去哪里救他?”

说罢,他拍着额头,呼吸格外急促。

“文正,立刻派人打探,打探阿丑的消息。另外,命徐荣做好准备,一旦有阿丑的消息,立刻出兵接应……如果阿丑有个三长两短,我誓杀张角!”

董卓神情狰狞,厉声吼叫。

一时间,董府上下都开始动作起来,一片混乱。

董卓苦笑一声:阿丑,你可千万别出事啊,你还要给你姐姐报仇……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奶奶非拔了我的皮不可。臭小子,充什么英雄?你一定要好好的活着。

第七十四章 飞燕南行

光和三年十二月,翼中大雪。

已经岁末,褚燕点上松油灯,让房间里多了几分暖意。

虽然分发了火炭,可是褚燕并不愿意使用。他深信一点,越是优越的环境,就越要保持艰苦的生活。安逸的生活会让人变得没有进取心,而他却是一个有着强烈进取心的人。或者说,是野心?褚燕说不清楚,但始终保留着朴素的生活习惯。

说起来,他出生于一个家境还算不错的家庭。

父亲是真定地方的乡绅,颇有威望。可后来常山三年大旱,朝廷派来的官员非但是不闻不问,还不断的搜刮百姓。父亲因据理争辩,被官府在衙门口活活打死。

从那以后,褚燕家破人亡,流落于江湖中。

好在他幼年时曾跟人学过兵书,并且使得一手好枪法。流浪江湖三年,倒也活的滋润。昔年害得他家破人亡的官员,已经被他杀死。作为一个朝廷通缉的犯人,褚燕在三年前投靠了太平道的张牛角,并且凭着自己的本领,得到张牛角的青睐。

父亲死的那一年,也是下着这样的大雪。

褚燕一把抄起虎头錾金枪,大步流星走出了房间。

站在院子里,心情变得格外阴郁。他挥舞长枪,带起了一道道光毫。枪头一颤,舞出了七八朵枪花。那大枪仿佛蛟龙出海,上下翻飞。褚燕就觉得那害死父亲的官员就站在正前方,胸中怒气喷涌,连声大喝,枪挂风声,带着满天飞雪舞动。

“好,使的好!”

正当褚燕舞枪正兴起时,旁边突然有人高声叫好,并且鼓掌大笑。

大枪扑棱一招大蟒翻身,褚燕退步收势,扭头向旁边看去。只见一个中年男子负手而立,正朝着他微笑。

“义父,您什么时候回来了?”

褚燕看到那人,非常的高兴。这中年人就是太平道北方大帅,张牛角,出身寒门,却练得一身好武艺。更兼兵法出众,性情刚直,深得张角的信任。是太平道中除张角三兄弟外,仅有的两个可以自立一军的人物之一,与汝南张曼成齐名。

当初褚燕来投,张牛角一眼就看中了他,不但委以重任,而且还收为螟蛉义子。

而这褚燕也很争气,证明了张牛角的眼光。

如今,褚燕是张牛角亲军统领,又被人称作小渠帅,就连张角三兄弟都听说过他的名字。

褚燕很感激张牛角。

没有张牛角的知遇之恩,也就没有他褚燕的今天。

故而见到张牛角时,心里万分高兴。加之刚才使了一路枪法,心中的阴郁也驱散不少。

倒提大枪,走上前和张牛角见礼。

张牛角扶住了褚燕笑道:“飞燕这一手锁喉枪可是使得越来越漂亮了,为父真是开心。”

“还不是义父教导有方!”

张牛角哈哈大笑,摆手示意身后的亲随退下。拉着褚燕走进了房间,眉头突然一皱,有些不快的说道:“那些人是怎么办事的?为什么不在房间里点上火盆呢?”

褚燕连忙说:“义父,此乃燕的主意。燕记得,幼时曾听父亲读书,其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儿觉得这话说的不错。成大事者,必当时刻保持警醒,贪图享受,会失去了斗志。”

张牛角连连点头,“我儿说的不错。”

“他们送了火炭,只是儿不愿意使用罢了。不过义父既然来了,儿立刻命人送来。”

不一会儿,有褚燕的亲随送来的火盆,房间里再添几分暖意。

褚燕问道:“父亲,大贤良师连夜找您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牛角神色一暗,叹了口气说:“睢阳、昌邑、鲁国等地的道场接连被人袭击的事情,你可听说过吗?”

褚燕点点头,“听人说过一些。”

“那你可有什么看法?”

“看法?”

“今日只是你我父子闲谈,你有话就尽管说,不必有什么顾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褚燕想了想,“事情的起因孩儿不是很清楚,只隐约听人提起,好像是睢阳李大目强占他人财物,还杀了人家一家。结果对方好友为复仇,而杀了李大目的侄子……孩儿以为,此事从一开始就是我们不对。且不说强占财物,易激起民愤,还容易暴露我们的底细。最重要的,那李大目不应该为一己私仇而调集各州道场的力量。我担心这样一来,会彻底暴露我们的实力,引起朝廷方面的注意。”

“这倒是不用害怕!”张牛角想了想,“有封谞、徐奉居中调解,朝廷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动静。那些阉驴拿了我们那么多的好处,若这点事都做不到,还有何用?”

褚燕点点头,“这只是其一。”

“那其二呢?”

“从鲁国道场被袭的消息传来,孩儿一直都在留意这件事情。总觉得这其中有玄机……那些人似乎是故意这样做,好让我们注意他们。只是为什么要我们留意他们呢?孩儿觉得,这里面并不是单纯的复仇,而是故意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掩饰什么。”

张牛角再次赞赏的点点头,“我儿果然聪慧,不枉为父在大贤良师面前一番推荐。”

“推荐?推荐什么?”褚燕疑惑不解的问。

张牛角并不急于回答,而是在沉吟了片刻后,又问道:“这件事等会儿再说。为父且问你,还有没有其三?”

“其三嘛,我观对方的行动,皆训练有素,可以看出那些人并非是李大目所说的山野村夫,更不是什么流寇……孩儿担心,张丈八乃一鲁莽之辈,恐怕不是对方的对手。孩儿仔细读过那些报告,发现对方不但悍勇,而且颇有智谋,只怕……”

褚燕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张牛角一声长叹。

“我儿观察,果然是仔细。这些情况连我之前也没有留意,还以为是一股流寇作乱。可没想到……”

“义父,究竟出了什么事?”

褚燕有种不太好的预感,看着张牛角问道。

“大贤良师叫我前去,告诉了我两件事情。第一,在上个月,东郡被人偷走了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一份名单……有人偷走了一份名单,上面全都是雒阳效忠于我们的朝廷官员和世族。”

褚燕闻听,大惊失色,“此事当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