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峙洌慷咳床坏貌晃庑┦虑榉⒊睢

一战下来,足足有四五万的俘虏。

按照董卓和李儒的想法,这些俘虏都应该被斩首示众,用他们的鲜血把淯水染红。

可董俷却不同意这样做!

虽然说斩杀战俘,株连九族之类的事情在这个时代时有发生,可并不代表董俷会接受这样的事情。

他带着董铁和成蠡登上了宛县的城头,脑海中却浮现出当日他在宛县血战时的情形。大哥他们现在如何了?说是撤出了宛县,可是董俷在南阳转了个遍,也没发现他们的影子。

当日在淯水河畔,郭嘉发现了有黄巾军在旁虎视眈眈,立刻生出了戒心。

宛县其实无需太费周折,只需要董卓大军抵达,破城也只是在早晚。可那些散布在南阳各地的反贼却不能不考虑,如果不能尽快消灭之,一旦宛县之敌被歼灭,那些反贼就会立刻成为流寇。到时候想要收拾起来更麻烦。董俷和郭嘉都怕麻烦。

再加上那一支神秘的黄巾军在旁边窥视,郭嘉就生出了寻机歼灭之的想法。

转战南阳,数日之间连破十一个城镇,俘虏反贼共两三万人。可是那支神秘的黄巾军却迟迟不见踪迹,让郭嘉也颇感到有些担心。同时,董俷想要寻找典韦等人踪迹的希望落空,渐渐的也就是失去了再打下去的欲望。星夜回转宛县,却正好遇到董卓遭遇埋伏。

想起了郭嘉,董俷心中不禁一阵黯然。

拳头轻轻的敲击着城垛,暗叹了一口气,郭嘉临别时的那些话,在耳边回响起来。

那是昨日正午,郭嘉决定和董俷分别。

说实话,董俷很想让郭嘉留下来帮助他。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可郭嘉在,董俷就会觉得心里面很安定。

一直把郭嘉送到了西鄂精山下,郭嘉突然停下了脚步。

“小师弟还是不要再送了!”

董俷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师兄,你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呢?”

郭嘉那张很秀气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奇怪的笑意,“你还是把这句话问出来了……呵呵,我还以为你不会问呢。小师弟,你对天下大势可有什么看法?我是说,此次大乱之后的形式。”

又是这种很恼人的问题!

董俷头疼的看着郭嘉,不知道该如何说。

能感觉出来,郭嘉是真心实意的在询问他,或者说是在考校他。回答,还是不回答?

董俷自然知道,这黄巾之乱只是一个导火索。

犹豫了片刻,他下定决心道:“乱……会非常的乱。”

郭嘉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小师弟的眼光不差,不愧是被老师所看中的人。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秘密,有点眼光的人都能看出这里面的玄机。此次大乱,不过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也许会有些短暂的平静,可皇上一旦……则整个天下必然大乱。”

董俷一怔,愕然的看着郭嘉。

按照评书里的记载,三国之乱不就是从灵帝死后正式开始。

小心翼翼的向两边看了看,只有成蠡和董铁跟在后面,数百名巨魔士距离大约几十步外担任警戒。

郭嘉看着天空,“其实从高祖皇帝开始,我大汉王朝始终都伴随着几个大问题。太后、阉寺、外戚……桓帝起,阉寺专命于上,布衣横议于下。当官的爱钱,要名的则依附权贵。朝中官吏,出于私门,清流名士,却定义于横巷之中。由是户异议,人殊论;无常检;事无定价;长爱恶,而朋党兴……如此下去,又如何不乱?”

董俷似懂非懂,不过大致能明白郭嘉的意思。

太后、外戚、阉寺、世族、朋党……

乍听起来,这大汉帝国的问题,还真的是非常多,非常多啊。

郭嘉说:“小师弟,在这乱世即将到来的动荡中,你想如何选择?我欲寻求大道,能令天下大治。小师弟你勇武,性情刚直,我甚爱之。可是你至今白身,即便是将来入朝为官……请恕我说一句不敬之言:令尊在,则小师弟你永无出头之日。”

董俷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瞪着郭嘉,有些不太高兴。

郭嘉却笑道,“小师弟,我再说明白一点吧。我依附你,你能给我什么?是官位,还是施展才能,令天下大治的地方?这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你要符合几个条件:名望、才能、土地和驰骋天下的雄兵猛将。这四个条件之中,你有几个呢?”

才能,可以去学……

雄兵猛将,可以去训练……

可名望和土地……董俷沉默了。他意识到,郭嘉并没有说错话,老爹在,他无出头之日。

名望,或许他日靠着努力能够赚取。可他的身上打着六郡良家子后裔的烙印,一辈子休想摆脱。想想当年凉州三明,那个不曾著书立说,披着士大夫的名号?可在那些真正的士大夫眼中,他三人还是武夫。想要名望,就必须要得到士大夫的承认。

这一点,很难,很难!

至于土地,董俷曾想过临洮。但,那终究是老爹的财产,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就说唐周、陈到,一开始跟随他,不也是看中了老爹的官职吗?

董俷抬头向郭嘉看去,“师兄,我该怎么办?”

郭嘉摇摇头,“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的话,我早就自己去做了。小师弟,知道我为什么要帮你这一次?”

董俷再次摇头,“我不知道。”

“文若和长文,都不看好你。或者说,他们不看好令尊……所以,你没有当家,他们是不可能依附与你。哪怕他们明知道,在乱世中,依附一个豪强的好处很多。你我也算同出一门,文若的意思是,让我随你走这一趟,以了你我同门的情意。”

董俷吃惊的张大了嘴巴,他总算是明白了当时荀彧离开时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似文若他们这种世家子,考虑的要比我复杂。家国家国,家永远在国之先。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家族的利益,其次才是国家。而我出身寒门,没有太多的挂念。可就像我刚才给你说的那些,你能有哪些呢?小师弟,想明白了再来找我吧。”

董俷轻声问道:“师兄,那你以后……”

“我会先去游历天下,看看这大乱后的汉家江山究竟是什么样子。小师弟,如果你将来有了能够让我施展才华的本领,而我又没有找到一个值得依靠的明主,我一定会去找你。”

董俷眼睛一亮,“真的?”

“一言为定!”

郭嘉说罢,翻身上马,“小师弟,好好努力吧。只望有朝一日,全天下都在流传你的名字。那时候,我定会不远万水千山前来找你。而在此之前,你定要多保重。”

“师兄保重!”

董俷向郭嘉深施一礼,目送他瘦弱的背影远去。

而这一席话,对董俷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该何去何从?他必须要有一个决断。

……

“主人,主人!”

董铁虽然已经脱了奴籍,可还是习惯性的称呼董俷做主人。

从沉思中清醒过来,董俷这才醒悟到了刚才的失态。强笑一声,“小铁,有事吗?”

“你看,那是不是华将军!”

董俷顺着董铁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见华雄带着一队秦胡兵,气势汹汹的向城门外跑去。

“文开将军!”

董俷大声叫喊,“这是要去哪儿啊?”

华雄听到董俷的声音,勒住马抬头看了看,扭头对身后的副将说了一声,纵马从马道冲上了城头。

“公子,怎么在这里?没去休息吗?”

董俷笑了笑,“这大白天的,我难不成要日夜颠倒吗?对了,你急匆匆的,要去哪儿?”

“主公有令,让我去做事!”

“做事?”

董俷看了看华雄,又看了看城头下的秦胡兵,眉头一皱,仿佛想起来了什么似地,厉声道:“难道你要去杀俘吗?”

“我,嘘……”华雄连忙做出噤声的手势,“公子,别这么大的声音。”

董俷厉声道:“我不是和父亲说过,请他不要这样做吗?我自然会想出解决的办法。”

华雄面色尴尬的说:“公子,这不是没办法嘛……宛县的粮食本来就不多,我们随军携带的粮草也仅够维持一两天。如果把这些俘虏算进来的话,每个人只有一天的口粮。给俘虏吃,我们的军心会不稳;不给俘虏,他们肯定要闹事。再说了,他们都是反贼,迟早都躲不了当头的那一刀。与其这样,不如给他们一个痛快。”

董俷一皱眉,“不行!”

对于这种杀俘虏的事情,董俷是非常的反感。可他也明白,华雄说的并没有错。

其实,杀不杀俘虏,完全要看个人的选择。

评书里的曹操不就没有在青州杀俘虏吗?相反,他可是靠着那些黄巾军组成的青州兵起家。

既然曹操可以靠黄巾军起家,我为什么不可以?

不得不说,郭嘉临别时说的那些话语,对董俷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力。

“文开将军,请在这里稍候,我去向父亲说明情况!”

“这个,公子您最好快一些,雄亦拖不了多长时间啊。”

董俷知道,这也是华雄看在他的面子上,能做出的最大努力。当下一点头,拱手道:“文开将军,多谢了!”

说完他命董铁牵来象龙,翻身上马冲下了城头。

华雄看着董俷的背影,对一旁的成蠡苦笑道:“咱们这个俷公子啊,我可是一点都看不明白。不就是一点反贼嘛,迟早都是要死的,何必要对他们如此的上心呢?”

成蠡笑了笑,心道:其实,我也看不明白。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兄弟重逢

董卓和李儒也都感到头疼。

不过他们所头疼的问题不是在于俘虏的死活,而是在于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下去。

可以预料,颍川和宛县两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会给他们带来何等的荣耀。但同时,他们也将面临许多难以预计到的危险和困难。李儒很聪明,也很有心计。可不能否认的是,他有时候还是过于急功近利,考虑事情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全面周详。

宛县先败后胜,说穿了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是靠着武将的拼死冲杀,靠着董俷这支奇兵的突然出现,才得以能够扭转败局。

事实上,如果没有董俷的出现,也许他们就败了。

董卓倒没有责怪李儒。在他看来,如今的李儒还略显年轻,三十岁的年纪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个好的谋主,需要有天份,资历和出身,三者缺一不可。李儒有天份,可惜在资历和出身上,就差了一些。

“文正,你说朝廷会给我什么奖赏?”

李儒皱着眉头说:“加官进爵应该是少不了的,说不定还会做一州刺史?小婿说不好。”

“刺史啊……”

董卓来房间里徘徊着,自言自语道:“豫州这地方应该不错……文正,你觉得呢?”

“豫州……”

李儒觉得脑子有点不够用了,沉吟了很久之后,摇头说:“以小婿之见,不太好。”

“哦?”

“豫州地处中原腹地,又比邻京畿。虽说人杰地灵,可世族林立,门户之见根深蒂固。岳父你别忘记了,当初你在雒阳所遭受的屈辱。您认为那些人能接受您吗?”

董卓轻轻摇头,“非常困难。”

“其二,这豫州虽然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可经此大乱,您也应该看出一些端倪。颍川乃四战之地,多有流寇洗掠。颍川一乱,则豫州乱……到时候您能逃脱干系吗?”

董卓再次摇头,“很难!”

“其三,自光武皇帝开始,能在豫州立足的官员,大都是士大夫出身的名士。而您……颍川虽然经过反贼洗掠之后破败不堪,可这里毕竟曾是天下士子向往的地方。您以为,咱们真的可以和那些士子相处下去吗?”

董卓这一次,不摇头了。

“照你这么说的话,豫州呆不下去,那我们去青州、司州。实在不行,我们往南走?”

“岳父,豫州不接受我们,其他地方的世族,能接受我们?”

“那我们去哪儿?”

李儒不禁苦笑,觉得心里非常的憋屈。明明是打了一场大胜仗,怎么觉得似乎是战败了呢?他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可是却不知道这个主意说出来,能否被董卓接受。而且,去什么地方,似乎并不是他们可以决定的事情,该如何筹谋呢?

就在这时,董俷噔噔噔跑了进来。

“父亲,你不是答应过我,不杀俘虏吗?”

董卓一拍脑袋,“阿丑啊,你别来添乱了好不好。那些是什么人?是反贼,地地道道的反贼。你不杀他们,难道朝廷就会放过他们?弄不好,我们还会被牵连。”

“可是……”

没等董俷说完,李儒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打断了他的话。

“阿丑,听姐夫的话,这件事你管不了!”李儒说:“就算我们放过他们,又如何安置他们?你也看到了,这些反贼已经不在是当初那种单纯的拿起武器走上战场的百姓。反贼自正月作乱,至今已经有四个月的时间。席卷南阳、颍川、陈留各地,可说的上是一群经过战阵的暴民。放了他们,万一他们再造反,你该怎么办?”

“这个……”

李儒的话,还真的就难住了董俷。

是啊,这些人能造反一次,就难保不会造反第二次。

虽然在董俷眼中,这些反贼还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乌合之众和乌合之众,也有不同。

一旦出了事情,那可是连自家老小都要赔进去的。

可不管吗?

董俷又觉得狠不下心肠来。看着那些俘虏麻木的双眸中,却带着那令人心碎的期盼。

该怎么去做?

董俷努力的回忆当初曹操是如何收拢青州黄巾军……

可他很无奈的发现,曹操收拢青州兵的时候,汉室尊严已经全无,朝廷的政令已经完全无法传达到地方。曹操可以在那个时候肆无忌惮的收拢反贼,可是现在……

“父亲,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想想,说不定能想出办法来啊。”

董卓和李儒相视一眼,非常无奈的苦笑摇头说:“阿丑,非是我们不给你时间,而是我们没有多少时间。这么多反贼,而且你连破十一城镇,还压着几万反贼,多停留一天,都会让我们的粮草跟不上。如果粮草跟不上,我们的士兵怎么办?”

“那半天,给我半天时间,好不好……”

董俷苦苦哀求,“父亲,给我半天时间,如果我想不出办法的话,就随你处置。”

李儒叹了口气,“阿丑,不是我们不给你时间,而是……这样吧,如果你能够在半天时间里给我凑足数万反贼三天的口粮,我就劝说父亲不动手。你可以想出来办法吗?”

“这个……”

“没用的,我和父亲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只是真的没有办法。”

“谁说没有办法?”

从客厅外,突然传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紧跟着董铁带着一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为首的,是三个文士。其中一个人,抱着一个小孩子。

这三个文士看上去很疲惫,一个个衣衫不整,非常的狼狈。在他们后面,是一个年纪不小的老人。董卓看到这老人的时候,竟觉得他有一些面熟,可又想不起来。

再后面,则跟着一群武将。

其中两人面目狰狞丑陋。一个面如淡金,虎目中隐隐有黄芒闪烁。一身盔甲,沾满了血污。而另一人则是红脸鹰目,双眸显出碧色。一头披肩黄发,拄着一把沉重的铁蒺藜骨朵。两人的身上都有或轻或重的伤,但看上去又并不是特别的严重。

董卓一看这些人,心道:他们怎么进来了?

正奇怪这是何方神圣,却听董俷一声欢叫:“大哥,三弟……你们,你们还活着!”

跑过去,和那两个丑汉子抱在一起。

董卓和李儒相视了一眼之后,不约而同的生出了一个怪异的念头。

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找什么样的朋友。古人果然是诚不欺我。

当先文士拱手,“在下南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