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士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第二日,文翰令李强、裴元绍整顿好好兵马、辎重。又把事情安排一番,命程东留下,给了二十人手,令他协助林氏,以助马吊大赛正常举行。

此番出征,黑风兵加上护卫队共有五百人马,再加上从杨典那借来的五百壮士,总共一千。庄院中原有加上最近买来的,共有一百八十马匹,加上杨鸿给予的两百匹,总共三百八十匹,正好让黑风兵每人一骑。粮草,二十担。由李强带领的护卫队负责运送。

文翰见一切准备妥当,与众将士喝了壮行酒,文翰一甩酒坛,令众将士出征杨县。号角响起,文翰穿着一身铜甲,头戴鬼脸头盔,手执一三十六斤重的虎头银枪,枪身造型独特,手执处加了一层特别设计的铁质,更容易把握,不易甩手。枪头是一虎头,虎嘴吐出枪刃。此枪名为‘虎屠’,乃文翰重金打造,锐利无比,吹毛可断,削铁如泥。

在文翰一旁的关羽,丹凤目闪出浩然杀意,身穿鹦鹉战袍,手执青龙宝刀,此刀名为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刀身刻有一翻腾青龙,刀刃寒意连连。

文翰、关羽两人骑马并排,带着兵马出了解县后,便见杨典带着五百壮士在约好的地方早已等候。杨典与文翰谈了一阵后,便把五百老弱残兵换走,偷偷地回去解县军营。

一千兵马浩浩荡荡地往杨县方向走去,经过一日行程,来到了杨县。文翰派人到杨县县衙禀告一番,通知那杨县县令。杨县县令听闻,解县兵马出征讨伐这杨县外的三千贼子,顿时大喜。当下令人空出地方,让文翰的一千人马在杨县里整顿歇息。

杨县县令摆下一酒席,为文翰、关羽、裴元绍、李强等将领洗尘,也令手下买了酒水犒劳解县来的一千兵马。

在酒席中,文翰向杨县县令问了一些有关那三千贼子的情报。

那杨县县令连连叹气,愁容满脸道:“文牙将,汝有所不知。近年来,朝廷连连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水灾连年发生。再加上十常侍玩弄朝纲,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不单单是吾之杨县,各郡各县都饱受贼祸。这三千贼子,本是农民。因不堪赋税,生活贫困,食无可食。在贼首张浩、周仓、王良的带领下,聚众上了杨县外的‘双龙山’当了贼子。

这贼首张浩,为人恶毒狠辣,却有才智懂得些许谋略。而二当家周仓练兵却是有一套,在他的操练下,这三千贼首端的是骁勇无比。至于三当家,王良此人无大才,却又贪财好色,凭着与张浩有几分交情,又善于小人之术,才得以坐上三当家的位置。

这伙贼子,本县令也派过兵马打过几次。不过,贼子势大,张浩又懂谋略,本县兵马每次都中了那张浩诡计,数次剿匪不成后,本县损失了大半兵马。所以,本县令把此事告知朝廷,朝廷也令其他县的兵马相助,不过每次都是无功而返,那些县令个个都是狡猾之辈,见手中兵马有些许损失,就立刻收兵。

还是解县的杨鸿,杨县令有大仁义,愿出手剿匪。吾定记下此恩义,日后定有所报。”

第三十一章 三年之约

“杨鸿那滑头有个鬼仁义,他是借这三千贼子杀我这个大冤头!”文翰动动嘴皮嘀咕,不过见这杨县县令如此感激,又怎好不趁机拿点好处。

文翰喝了数杯,借着酒意装醉,想向这杨县县令要些兵马。那杨县县令顿时脸就黑了,一副‘要兵没有,要命就有一条’的态势,用各种理由推迟,后来见挡不住文翰来势。便给了粮草十担,马匹五十匹,以作支持。

酒席散后,杨县县令好似送瘟神一般,赶走文翰一等人。文翰冷笑连连,暗道这做官的真是没个好货色,个个都是自私。我从解县大老远的跑来相助,这杨县就以这一点点物资就算是打发了。

不过聊胜于无。文翰当下令裴元绍与李强带人去取物资,自己则向县衙一兵卒问了徐晃家中地址,与关羽一同去寻。

“喝!喝喝!!”

文翰与关羽走到街头尽处,见一简陋的屋舍,有一少年正手拿大斧在院中挥舞。文翰走进一看,见少年身高八尺,相貌俊朗,体态健硕,手拿大斧却毫无力竭之现,应又是一天生巨力的好汉。

“何方宵小,偷观吾之武功套路!”这时,徐晃发现了有两人在院外偷看,顿时大喝。文翰皱了皱眉头,刚想说话。只见那徐晃端的是,生猛无比,身体飞跃,跳过外墙,大斧砸落,向文翰劈去。

“哼。”关羽冷哼一声,未带青龙偃月刀,便取出腰间之剑,大步一跨,使剑刺向徐晃的手腕。徐晃心中一惊,这一剑若是刺下,他的手掌便要落地了。徐晃弃了文翰,连忙避开。关羽的是不饶人,快步跑来,手中之剑耍得如落雨点,徐晃也毫不逊色,大斧舞动,与关羽斗得平分秋色。

两人斗了差不多三十回合,徐晃年小,力气渐有不支。关羽见此,趁势加强力气,大喝一声耍手,把徐晃手中的大斧挑飞。

“好了。云长哥哥,手下留情。”

文翰怕关羽收不下力气,伤了徐晃,连忙喊停。关羽听文翰喊话,也就收了剑,静静地走回到文翰的身旁。

“这位少年英雄,不知是否就是何主薄的妻弟,徐晃(徐晃此时未到加冠之年,仍未有字)?”

文翰脸上挂着洒脱的笑容,徐晃见文翰身体瘦小,便有了小觑之意,摆着脸色:“吾便是徐晃。汝等好无礼貌,竟在暗处偷看。不过,汝知吾姐夫之名,难道是姐夫信中赞誉的文翰,文不凡?”

“吾正是文不凡。此次来杨县剿匪,望徐英雄能出手相助。不知徐英雄意下如何?”文翰也不理徐晃嚣张的语气,反倒是以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说话。

“帮忙是可以。姐夫对吾照顾良多,若是姐夫要求,吾定会照做。只不过,姐夫称汝乃世上罕有之俊才。心中有大志向,是成大事者。汝之事迹,姐夫信中也有说过一二。吾也甚是佩服,但今见汝,却是不如心中期望。

姐夫劝吾,日后跟着汝,或许能成就一番事业。吾现问汝,若是吾跟着汝,汝能给吾一个开阔的未来吗?”

徐晃眼神清澈,却又凌厉,直直地盯着文翰。文翰不动声色,一阵沉思,在旁的关羽此时也向文翰望去,他之所以迟迟不肯表示加入文翰团伙,徐晃口中的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慢慢地,文翰开了口。

“徐英雄,所问。也是吾心中所问。朝廷无道,十常侍玩弄朝纲,再加上灾害连连,人民苦不堪言。这天下,已有乱势。日后,吾与麾下之人当何去何从,这个实在无法推测。但是,吾一直在准备,也一直在寻志同道合之辈。吾身份卑微,乃寒门之人,不如豪门世族有大势力,但却不甘平凡。些许韬略,些许志向,为生存,为亲朋,为那日口中夸下之语,以民意驱动天下。这一宏愿,走路。

天下本无路,只有人多走了,这才慢慢有了路。吾虽人微力薄,却愿做第一个走路之人,若是徐英雄愿意走此路,便走。不愿,便罢。

此次剿匪完成后,徐英雄是否愿意加入,吾绝不强求。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有着他的思想,有他的抉择。”

文翰缓缓地说完,神色坦然,无一丝虚假之意。

徐晃心中暗赞,文翰此风采,也被文翰的思想所感染。但是也清楚,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年代,文翰所要走的路,是何其难啊。文翰要走到豪门世族的对面,与之作对。徐晃不知他是胆大包天,还是不清时势。这天下的权力,七成都集中在豪门世族手中,文翰想要与之对抗,简直就是蜉蝣撼树!

不过,徐晃的良心却在告诉他,文翰所走之路,乃是大义所在。为天下百姓,披荆斩棘,开拓一条‘以民做主’的全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赫赫伟业。

徐晃脸色不断变化,良心与思想在做着斗争。文翰闭着眼睛,平静地等待。而一旁的关羽却是在沉思,不知想什么。

“吾要与汝定下三年之约。这三年,吾当汝手下一名马前卒。只要是不失大义之事,吾定惟命是从。不过三年后,汝无功无绩,毫无成就,达不到吾心中期待。吾便洒然离去,汝绝不能有所阻拦。汝可答应?”

或许是何双那封书信,或许是徐晃良心战胜了思想,徐晃一咬牙齿,说出了条件。他知何双的眼光向来独到,定不会害他前途。即使是,大不了也只是三年!

文翰见徐晃愿意来投,大喜。连忙向前抓起徐晃的手,亲热笑道:“哈哈哈。徐英雄之约,吾接下来了!不过,约定略有不公。若是三年后吾毫无成就,达不到汝之期待。

这吾岂不是害了汝三年光阴吗。这样吧,若是吾达不到汝之所求,到时吾便做汝三年马前卒。这样才显公平。”

听了文翰的话后,徐晃整个人顿时一愣,望着文翰眼中的坦然。一时,心中感叹连连,为文翰这一洒脱豪气,钦佩不已。

“难怪,姐夫对此人如此推崇。就凭他刚才把约定修改至公平一事,便让人无法不为之折服。”徐晃心中腹诽,表面却是郑重地说道:“如此。吾徐晃便见过大人。”

徐晃称大人,未称主公。文翰知他并未完全心服,但也不在意:“日后无需大人前大人后的,在吾未达到汝之期待前。汝与吾以兄弟相称便可。不过,汝虽未到加冠之年,但汝既然入仕,便要有字。不如,取为公明。寓意为,明道公然。如何?”

徐晃听后,颇为满意。当下接受文翰的好意,取字公明。文翰与徐晃聊了一会后,徐晃便回去房间收拾,他的父母早逝,是徐晃的姐姐徐氏把他拉扯大的。所以徐晃十分尊重他的姐姐,对姐夫‘何双’也是言听计从。

徐晃入屋后,关羽正了正脸色,想要说话,但话刚要出口又生生地吞了回去。文翰见关羽吞吞吐吐,想是刚才那一番言语后,关羽见徐晃遵从了良心大义,追随了文翰。又想到自己迟迟未有表态,心中正是不安。

文翰抬头望空,淡淡道:“云长哥哥,莫要为难。徐公明刚才那一问,问得实在。吾不一定能给予一个开阔未来于麾下之人。哥哥,是绝世虎将,注定成就斐然。哥哥,重情义,才留在吾之身旁协助。但是,若有一日哥哥决心离去,吾绝不拦阻。”

“贤弟…”关羽张了张嘴,心中对文翰生出一丝愧疚。

“哈哈哈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当真有一日,云长哥哥与公明都离吾而去,不正说明吾乃失道者。既是失道者,纵是有千军万马又有何用,只不过是危害世间,终究失败。所以哥哥,汝莫要不安,慢慢观察,随汝心意。”

关羽听后,心中暖和,沉思了一阵,点了点头:“就依贤弟之意。吾会随吾心做出决定。”

关羽刚说完,徐晃便收拾好行装,走了出来。文翰拉着徐晃的手后,又走到关羽身前,拉起他的手,一同走回解县兵马所扎帐篷之地。

到了晚上,在文翰的帐篷中。文翰、关羽、徐晃、李强、裴元绍,围着杨县县令送来的地图,观察双龙山的地势。正商量着对敌之策。

“这双龙山,有两处山头,一高一低成掎角之势。高处乃贼子大本营,由大当家、三当家张浩、王良共同镇守。低处则由二当家,周仓镇守。

这周仓是一麻烦,他武艺不俗,又善于练兵,且清一色都是骑兵,战力超强,来去无影。正是因为有他在,这双龙山才会如此难攻。听闻杨县兵马曾数次快要攻上贼兵的大本营,却被这周仓或是捣乱其后方,或是偷袭杨县兵马军营,让杨县兵马吃尽苦头,不得不撤兵,放弃大好机会。”

“嗯…依公明所说,如何对付这周仓最是关键。如果能把他解决了,攻取这双龙山就容易多了。听闻那三当家,王良无本事,又贪财好色,而周仓为人正直,对王良早有不满之意。王良也视周仓为眼中钉。

两人关系不好,吾等可以使一离间计,让那王良陷害周仓,再找一人劝降周仓,使他向吾等投来。只不过,眼下无与周仓相熟之人,若是有,此计便可成了。”

文翰说着说着,把眼光投向了裴元绍。裴元绍当即脸色一变,想这主人怎么如此神奇,怎又知自己与周仓相熟!

第三十二章 徐晃vs周仓

“作为一个穿越者,这点情报我当然知道。”文翰见裴元绍一脸见鬼的神色,心中暗笑。

裴元绍不再隐瞒,当然心中还是想自己旧日的弟兄能投过来,当下走前一步,脸色郑重:

“公子何需发愁。那周仓乃关西平陆人,少时一家人搬来洒家家旁,与洒家是儿时玩伴。后来周仓与洒家长大后,年少无知,在解州走过私盐经历过生死。又因走私盐遭到官府追杀,在一次追杀中洒家与他走散,便失了联系。周仓少年时,认洒家作大哥,对洒家是言听计从。不过,此人忠义,若是贸然过去,反倒不美。不过若是依公子之策,使那离间计,洒家倒有八成把握,让周仓投来。”

“哈哈哈哈。天公作美,吾又将得一员猛将。明日,吾等先摆出阵势,与那双龙山的贼子阵前搦战。让他们先知吾等厉害!”文翰洒然大笑,颇有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众将士听后,个个磨拳霍霍,兴奋不已。

到了明日一早,文翰带着兵马出了杨县,走了一个时辰的路程,来到双龙山山脚,令士卒擂鼓,吹起号角,摆出阵势。

双龙山贼子,见朝庭兵马攻来。那大当家‘张浩’想着,至今未尝一败,心中傲然,当即拨了人马,又令人喊了周仓,共聚集三千贼子,浩浩荡荡地下了山。

见贼子摆好阵势,文翰向身旁,从杨县县令要来的杨县斥候问了几句,那杨县斥候走到阵前远远眺望一会后,回到文翰身边,低声说了几句。文翰听完后,又找上了李强,吩咐几句后,李强便神秘地消失阵中。

这时,关羽、徐晃一同策马过来,向文翰请命出战。文翰见二人战意滔天,最终却是选择了徐晃,徐晃顿时大喜,文翰又与他交代数句后,徐晃一拉缰绳飞奔而去。

文翰见关羽略有失落,便说道:“云长哥哥,汝那势头过劲,弟唯恐汝一战吓退贼子,所以不敢让哥哥出战。哥哥乃弟军中王牌所在,不到关键时刻,弟是不会轻易打出。望哥哥了解弟之深意。”

关羽听后脸色好了点,随后又感觉有些不解文翰话中之词:“不凡,何为王牌?”

“呃…就是隐藏在最后,最为力的人物或是手段。是决定的胜负关键。”文翰常不知不觉地把后世的词语说出,不过每次他都会耐心地,为之解释。关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过心中还是十分高兴,文翰把他看得如此重要。

那边,双龙山贼子见徐晃上前搦战,张浩观那徐晃头戴发冠,体挂菲兰棉袍,身披兽面铜铠,手持大斧。英姿飒爽,定是那人中之龙。当下不敢大意,令贼子一勇士骑马上前迎战。那勇士领命上前,执双刀大吼,尚未报名,便冲向徐晃。

贼子勇士,纵马而来,双刀直插,刺向徐晃面门。徐晃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不屑之色,声如巨钟,大斧一挥,打飞袭来双刀。那勇士顿时一惊,来不及反应,这时徐晃握斧横斩,生猛如斯,把贼子勇士拦腰斩开两截。

文翰军中一片欢悦,反之张浩贼军却是一片死寂,张浩反应过来,大怒又令两名骁勇之士上前围攻那徐晃。徐晃冰冷面色,不言一语,马动飞跃,与那冲来的两名勇士斗在一起,不到十合,徐晃把一人斩落马下,另一人吓得满脸苍白,丢了武器,落荒而逃。

“吾乃河东杨人,徐晃,徐公明。三千贼军,谁又敢与吾一战!”徐晃双目聚光,一人一骑犹如天上派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