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士谋-第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梦慕萘裟阒庀拢倭繁怼!

刘备听言,心中大喜,拱手作礼谢道。

“兄长大义,弟必为兄长守住荆州门户,保荆州上下安危!至于襄阳之事,备后来西厢,觉得此非干蔡将军之事,想皆下人所为耳。兄长莫要因此记恨!”

刘表闻言,心里稍定,然后话锋一转,忽然问起文翰于上庸与东川境界重伤之事,刘备以诸葛亮所教之言,一一回答。刘表听毕,眉头一皱,忿然起身,猛拍奏案喝道。

“这文不凡不过寒门之身,三教九流之辈,得天承运,聚以恶势,竟亦敢贪图我荆州之地!只恨贤弟未能将其诛杀!!!”

“兄长息怒,文不凡野望蓬勃,深受皇恩,却藐视朝廷,欲争夺天下。此等忘恩负义之徒,终会如董卓、李郭那般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眼下他命在旦夕,近年之内,难取荆州,兄长大可放心。”

刘备速出言安抚,刘表先谢刘备,随后忽然脸色一变,带着浓浓的愁绪说道。

“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恶狼刚驱,猛虎又来。听闻曹操在中原大动兵马,想必有南征之心。曹操势大,我只恐贤弟难以据守新野呐!”

刘表终于说出此番召刘备真正用意。刘备心中一紧,脸色亦变得踌躇不安,发言而道。

“弟亦听闻此事。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三十余万,诛灭袁术,又得近十万兵马。平了袁绍,又得三四十万。近年在中原新招之兵,约有二十万余。合击近有百万之数。但尚好其大部兵马皆在休养之中,但若他将南下荆州,必然逐渐增兵。新野弹丸之地,前番虽有兄长派兵来助,但时下不过万余。以一当百,岂有可胜之理?若曹操当真挥军来攻,只怕新野不出半月,便被曹军夷为平地。新野乃荆州门户,必不可失。还望兄长能再调以三万兵马予我。”

随着刘备话音不断落下,刘表脸色愈来愈是黑沉,仿佛看见曹操百万大军如滔天海浪般自己压来。随后一听刘备向他要兵,顿时心中一紧。

因为荆州少有战事,因此荆州兵马少有损伤,刘表为保荆州,年年持续征兵,此时荆州大概有十八万余兵力。其中刘表一人掌握十万兵马大权,蔡瑁等蔡氏将领约占六万,其余二万由各个将领郡守掌控。这个兵力分布,刚好成平衡之势。先前刘表已分了近万兵力与刘备,若是再给予三万,这个平衡的格局立刻就会打破。到时手握重权的蔡氏,会翻起什么风浪,刘表实在不敢保证。更何况,刘表对刘备这个所谓的贤弟,心里亦有提防之心。

刘表目光一眯,暗暗思索一阵,忽然问道。

“若曹操当真以大军压境,派发先锋兵马至少十万。至使我与贤弟三万兵力,加之你原先一万,亦不过四万,兵力少于其先锋部队两倍有余,如何抵挡?“

“兄长勿虑。弟我先前幸能请得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上有定国之策,下有安邦之谋,韬略之高,世间无人能出其左右。只要兄长愿再予备三万兵马,备敢立下军令,保守新野无事!”

刘备语出惊人,竟愿在刘表面前立下军令状。此举,在先前诸葛亮并未交付,诸葛亮听言微微一惊。刘备暗与其相视一眼,眼色尽是信任。诸葛亮看得心中不觉连起涟漪。

而此时,刘表亦有惊色,向诸葛亮望去,忙问道。

“足下有如此惊世之才,莫非足下便是荆州童谣中,那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平天下。其中一者?”

“孔明不才,确有卧龙名号。刚才皇叔之言不过谬赞。孔明韬略计策,略懂皮毛,但却愿随皇叔立以军令状,保守新野无患!”

第七百六十八章 天下大变(中)

诸葛亮欠身施礼,刘表听得脸色一阵变化,默默地凝视刘备和诸葛亮一阵后,忽然脸色显出几分落寞说道。

“我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贤弟可来助我。我死之后,弟便为荆州之主也。”

刘表此言不知是试探还是真心。但刘备难免心中有几分窃喜,不过却还是凝声高喝道。

“兄何出此言!备不惜生死,鼎力相助,只望能助兄长保住汉室皇土!量备安敢当此重任!”此时,诸葛亮却暗中频频以目视刘备,示意此正是取得荆州大好时机。但刘备视若不堵,目光清澈坦然地与刘表相视。

少顷,刘表意味深长地叹了一口道。

“竟然贤弟不愿,我亦不好强迫。有关借兵一事,容我徐思良策。”

刘备听言,遂与诸葛亮辞出退去。

回至馆驿,诸葛亮脸色露出几分惋惜,忽然问道。

“竟然那刘景升欲以荆州托付主公,主公本可兵不血刃,名正言顺得之荆州,奈何却之?”

刘备听言,脚步猛地止住,脸色连变不止,心中暗付道。

“这诸葛孔明智多胜妖,岂会看不出此时万万不是显露图谋荆州之心的时候。更何况,刘景升今日之言,多是试探,根本非真心实意。难道这诸葛孔明亦是在试探我?”

刘备想毕,脸色一凝,带着几分怒色转身喝道。

“景升待我,恩礼交至,如同亲兄,备安忍乘其危而夺之?军师勿要多言!”

诸葛亮听得真实,不由叹道。

“主公,真乃仁慈之主也!是亮失言。”

就在诸葛亮与刘备商论间,忽有从人来报,公子刘琦来见。

“呵呵,看来天有定运,荆州迟早属于主公。”

刘备和诸葛亮对视一眼,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早有料到刘琦会来,示意刘备赶快接见。

“孔明不得放纵,慎言!”

刘备皱了皱眉头,忙用眼色示意诸葛亮,然后出门将刘琦接入。刘琦刚进,便是大哭,泣拜求道。

“继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怜而救之。”

原来自从襄阳之事后,蔡瑁未能杀得刘备,后来听闻刘琦与刘备多有接触,故而心有忌惮,告之蔡氏。蔡氏自此对刘琦更为提防,仿佛无时无刻都想暗中除掉刘琦,刘琦发觉,终日如履薄冰,寝食不安。此时,听得刘备来到荆州,立马赶来求救。

刘备听罢,遂安抚刘琦一阵,刘琦哭声不止,跪地不起。刘备用目示意诸葛亮,向其索计。诸葛亮却轻摇头道。

“此乃刘公子之家事,亮不敢与闻。否则被他人得知,还以为亮与皇叔,唯恐天下不乱。还请刘公子先回吧。”

诸葛亮言语甚是无情,刘琦多求无用。少时,刘备将刘琦送出,附耳低言道。

“贤侄莫怪,孔明非是无情无义之人。他之所以拒绝,全因怕牵连于我。来日我使孔明回拜贤侄,可如此如此,彼定有妙计相告。”

刘琦听言大喜,遂谢拜而去。

次日,刘备故意装着腹痛,令诸葛亮代往回拜刘琦。诸葛亮心知刘备心意,也不拆穿,当下允诺,骑马来至刘琦宅前,入见刘琦。刘琦赶往迎接,邀入后堂,与诸葛亮分宾主坐定。

茶罢,刘琦跪地便是一拜,向诸葛亮求道。

“继母难容于琦,日夜欲将加害。琦只望能予保身,望先生出言相救。大恩大德,琦没齿难忘!来日定当厚报!”

诸葛亮听言色变,厉声喝道。

“亮与皇叔客寄于此,岂敢教人骨肉相残之事?倘有漏泄,为害不浅。天下人必言我与皇叔不仁不义。刘荆州欲难相容!公子这是要害我等死无葬身之地耶?”

诸葛亮说罢,起身告辞。刘琦见状,连忙告罪,挽留诸葛亮于室内共饮。酒过三巡,夜色渐晚,宅中下人大多已去歇息。

刘琦忽言。

“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

诸葛亮应诺,随刘琦同去,刘琦引诸葛亮登上一小楼,诸葛亮见楼中空无一物,疑声问道。

“书在何处?”

刘琦又再双膝一跪,泣拜道。

“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

诸葛亮听言,二话不说,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无奈折回。刘琦低声告道。

“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拖累皇叔,故不肯出言。如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先生之言,只有琦一人听得,敢情先生赐教。”

诸葛亮详装为难,叹声说道。

“疏不间亲,实乃不义,亮何能为公子设谋?”

“先生不肯相救,琦命固不保矣,即死于先生之前!!!!”

刘琦忽起疯态,言毕,乃掣剑欲自刎。诸葛亮眼里看得透切,心中暗付道,到此足矣。连忙阻止说道。

“公子莫要轻生,亮已有良策。”

刘琦听言大喜,连忙拜谢道。

“先生快快教我!”

“这刘琦果然对主公多有依赖,虽是懦弱,但胜在出身尊贵。正好可利用,先留一条后路,以防未来不测之用。”

诸葛亮心中暗付,想毕,张口教道。

“公子身在荆州,蔡氏恐你夺权,必然加害,不死不休。时下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韩玄才能平庸,难当大任。公子何不上言刘荆州,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

刘琦听言大喜,忙拜谢教,随即乃命人取梯,送诸葛亮下楼。诸葛亮已将计教,便是辞别而去,回到馆驿来见刘备,具言前事。一些布置,两人虽无直言,但心中明朗,刘备甚喜。

次日,刘琦晋见其父刘表上言,欲守江夏。刘表犹豫未决,刘琦乃长子,不忍让其远去,故而请刘备共议。刘备与诸葛亮早有商议,向刘表答道。

“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须一亲信之人,方可保其不失。公子与兄长乃至亲,公子有此等大志,正好以其磨砺,兄长不妨派其而去。”

刘表也觉是理,微微颔首道。

“贤弟所言是理。先日听细作回报,近闻曹操于邺郡作玄武池以练水军,看来其确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贤弟借兵之事,我深思一番。时下局势不稳,我确不敢多借兵马于贤弟。最多只能借予一万,至于军令状之事,贤弟大可不必。”

刘备听后,心里颇有惋惜,但亦知刘表难处,不敢再逼。随后刘表与刘备再谈一阵,刘备便是辞退,准备归去新野。

次日,刘表已将一万兵马点齐,遣于城下。刘备接领,与刘表谢言一番后,见刘表脸色惨淡,脸上尽显苍老之色。

“兄长不必担忧新野之事,自有弟来抵挡曹贼。兄长还需多多保重,莫要太过辛劳,荆州正是危难之时,兄长身体牵乎整个荆州!”

刘表听言,心中颇为感动,遂言道。

“贤弟勿忧。兄自有分寸。”

说罢,刘表、刘备眼中皆有水幕,甚是感人。两人各为辞别,刘备与诸葛亮引一万兵马回往新野。

数日后,刘备刚至新野,潘、张等将见果真借得兵马,皆有喜色。但唯有诸葛亮眉头深锁,不知其心中所思。

刘备见状,心中一紧,连忙问道。

“孔明为何愁容满面,难不成心有所忧?”

诸葛亮微微颔首,当下言道。

“若依我之计,此时曹操应已向西北出兵,但只见其调动兵马,却迟迟未有见其兵马有动。我料想事中必有变故。主公当应先做提防。”

刘备闻言顿时大惊失色,忙又问道。

“孔明言下之意,莫非曹操即将会来南征荆州?这眼下正是征伐西北的大好时机,曹操用兵如神,岂不知此道理!”

诸葛亮轻摇鹅毛扇,思索一阵后,微微露出一丝笑容。

“只怕是有大韬略之人,教曹操北上南下齐齐而发,双管齐下,早日一统天下!”

刘备听言,吓得不由浑身一抖,暗叹曹操气概惊天。诸葛亮神色一凝,忽然问道。

“明公自度比曹操若何?”

诸葛亮此话一出,顿时令周遭将士皆起怒色,这答案一看便知,刘备若答,岂不是自取其辱。但刘备却是心中坦然,重重说道。

“不如也。”

诸葛亮听后,反而展露笑容。自知者,方能看出其弱,得而改善,成以大势。诸葛亮最怕刘备是那刚愎自用之人,因先前几番小胜,便性起倨傲,如此纵使有十万大军,刘备亦绝不可能抵挡曹操。

诸葛亮这笑容,让刘备反而心定不少,遂即听到诸葛亮发言。

“主公勿忧。眼下定要早作准备,整顿兵马。亮自教之,可以待敌。若曹操当真派军来攻,亮自有良策应付。”

刘备听言大喜,对诸葛亮更为依赖。随后日子,诸葛亮朝夕操练二万兵马,教演阵法,做好应付曹军的准备。

话说,曹操派刘晔赶往益州来见刘璋,作礼毕。刘璋便问来意。刘晔目光烁烁,即宣告圣旨。刘璋一听,曹操教他从东川出兵,顿时大惊。刘璋性子懦弱,正是犹豫不决。此时,法正踏步而出,凝声说道。

第七百六十九章 天下大变(下)

“府君,文不凡乃世之人杰。今命在旦夕,乃天yu灭其也!眼下正是大好时机,出兵征伐彼方辖地,灭其大势!”

“是也!文不凡兵马卧据东川,图谋西川之心,天下皆知。府君若不趁此大好时机,将其势力击出东川,时机一失,后悔何及!”

法正话音刚落,孟达立马走出附言而道。刘璋被两人说得甚是心动,此时刘晔亦言。

“刘府君何必瞻前顾后?丞相已准备大量兵马,随时往河内、并州挥兵强攻。到时北方大乱,文不凡麾下爪牙,岂能顾及西方之地。到时若刘府君能攻克东川,再趁势进攻雍、凉二州,收复皇土,成绩之高,当可立王!还望刘府君莫要辜负丞相一番心意!”

‘立王’二字,如同两柄重锤般,重重地打在刘璋胸口。刘璋双目顿暴灿光,随即望向黄权,黄权思虑一阵,亦向刘璋点头示意接此圣旨。

“我堂堂汉室帝胄,眼见恶贼做势危害天下,岂能置之不理!朝廷此令,正合我之心意!刘太中放心,即日我便整点兵马,准备征伐文贼之事!”

刘璋少有这般说出雄心壮言,只见他忿然起身,如同一头愤怒的公鸡般扯声喝道。刘晔心中冷笑,暗付就你这般人物亦想立王?待丞相扫灭激ān贼,取得天下三分之二,一封指令便可使你俯首称臣!刘晔心里虽是这般在想,但表面却是满身敬佩地大呼而道。

“刘使君大义,汉朝有明公这等忠义之臣,实乃朝廷之幸也!”

刘璋接领圣旨,定下征伐西北之择。刘晔功成身退,即日赶回洛阳,来见曹操。曹操听刘晔所报,却无丝毫意外,大笑而道。

“哈哈。眼下万事俱备,一统天下,近在眼前。还望诸公齐心鼎力,助曹某完成不世伟业!曹某在此先替天下黎民,谢过诸公!”

曹操言毕,在大堂之上,拱手作揖,竟对着麾下一众文武屈身一拜。曹氏文武立马纷纷跪下,齐声喝道。

“我等定不惜生死,助丞相平定天下,至死方休!!!!”

巨大的声浪,卷席整个大殿,令大殿为之一震。而在人潮之中,司马懿目光yin鸷,心里却是有着另外一番思量。

随后,礼毕。曹操遂与一文武商议,郭嘉谏言,征伐西北之战,牵连巨大,必要谨慎而对,最好先等刘璋从益州出兵,扰其后方,使彼军手无足措,大乱惶急之时,再趁势出击,方可势如破竹,战无不胜。至于南下荆州,当应趁刘备未有成势之前,火速进军,将其歼灭。刘备一除,再派人联合蔡氏,荆州一举可破也!

曹操听言,捂掌大笑,当即依从郭嘉之计,派夏侯惇、曹洪、李典三将领军五万,贾诩为军中军师,程昱为军中司马,随军出行,前往樊城,与曹仁合军。曹仁为大军都督,复合许褚、高览、曹纯等将进攻新野。

曹操领旨一落,各将谋臣领命前行。即日各部兵马由诸将统领,赶往樊城,只见辎重车队如同长龙一般,攻城器械震荡天地,所行过处,无论城县村庄之内的百姓,皆心惊悚然,闭门不出。

数日后,五万大军漫天遍野纷纷往樊城赶至。曹仁早收得曹操军令,在城中迎接诸将。夏侯惇向曹仁笑道。

“刘备鼠辈耳,今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