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士谋-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天下多数诸侯虽已伏诛,但尚有文不凡、刘玄德、孙伯符等野心之辈割据一方。刘玄德虽是汉室宗亲,但其性厚黑,擅用虚仁,迷惑人心,得以诸葛孔明、潘无双、张翼德等人杰死心塌地相辅。足可见此人乃世间枭雄也。

文不凡虽出身寒门,但此人却有高祖昔年之志,且识得民心之重,其辖地百姓无不由心敬服。再者其麾下聚有戏志才、田元皓、徐元直等如有张子房韬略之谋才义士,又有关云长、赵子龙、徐公明、高伯义等熟悉兵法,统兵有道的悍勇帅才。此人乃人中之龙,亦是臣平生最为忌惮之人。

孙伯符继承父业,割据江东、扬、交二州,长江之下尽是其辖地。且又有周公瑾、张子布、鲁子敬、周幼平、黄公覆等江东人杰相辅。其势于江东根深蒂固,江东百姓只认孙氏之名,不识朝廷之威。加之又有长江作为天险,他日若要征伐,未有百万大军合势而攻,难矣!

如臣所说,如今臣虽势顶天下,但若要天下一统,无异于登天之难!若臣无社稷大器在手,恐怕穷极一生,亦难能替圣上平定天下!不过臣既是臣,君既是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从。若圣上忌惮于臣,恐臣强夺天子,但可此时一剑了断臣命!”

曹操目光如同两柄剑刃一般,直刺入汉献帝双瞳,汉献帝执剑之手不断地颤抖,脸上神色时而狰狞,时而犹豫,时而疑惑,双目内尽是痛苦之色。他心里清楚,就如曹操所说,即使曹操将其势尽交予他手,他亦无能耐一统天下,反而会令曹操耗费大半生心血得创建的基业毁于一旦!

曹操静静地凝视着汉献帝,脸色平淡,好似丝毫未有感觉到自己的脖子上,正顶着一柄犀利无比的利剑。

这是曹操对汉献帝最后的一次试探,在大殿内某处,许褚虎目死死地盯着汉献帝,一手暗抓着一石子,只要汉献帝有些许欲害曹操之意。他即会立刻飞射出手中石子。

“刘协若你不识大局,为一己私欲,而罔顾天下苍生!那就别怪我曹孟德无情。我对你已是仁至义尽!”

曹操默默地暗付道。少时,汉献帝不知是其性懦弱,还或是其当真明白曹操言中之意,还或是他察觉到许褚早有准备。汉献帝最终还是放开了手中的倚天剑,踉跄数步,魂不附体地跌倒在地。

曹操缓缓地收回视线,转到了孔融身上。曹操投了一个眼色给孔融身边的夏侯惇,夏侯惇见状立即松开了孔融。至于孔融见汉献帝竟放弃了天赐良机,甘愿做曹操的傀儡,脸上尽是死灰之色。当曹操眼神转过来时,孔融积蓄已久的怒恨轰然爆发,厉声大喝道。

“奸贼!!!你如此大逆不道,必不得好死!!!!”

局势已定,孔融竟敢喝骂曹操。顿时大殿之内,众官皆是神色一变,一些平日受过孔融抨击的官僚,心中更是暗笑着孔融不识好歹,死不足惜!

“孔文举你乃圣人之后,文学出彩,堪称天下一绝!且你刚直不阿,不畏强权,若你迷途知返,本丞相大可饶恕你叛逆之罪,留你于圣上身旁辅佐大汉朝稷。”

面对孔融恶毒的诅咒,曹操却无任何怒色,反而平静地安抚孔融。孔融听罢,忽然状若癫疯般狂笑起来。

“哈哈哈哈!!!”

曹操目光一凝,脸庞微微抽搐,一丝惋惜之色从其眼眸内一闪而过。孔融笑罢,睨视着曹操,一步一步地徐徐向曹操踏来。

“曹孟德你何须在此假仁假义,大放厥词!!!试问天下谁人不知,汉室天下早已不属刘氏!我孔文举生为刘氏之臣,死为刘氏之鬼!!!只要我孔文举尚在人世一日,伐曹匡扶汉室之大业,除非功成之日,否则永无尽止!!!”

孔融话音一落,曹操微微摇首,随即背过身躯。程昱脸色冰寒,冷声问道。

“依孔公言下之意,是要与丞相作对,不死不休耶!?”

“宁死不屈!势灭曹贼!”

孔融双目瞪大,眼角崩裂,字字铮铮,浑身尽是浩然正气。程昱眯着蛇目般眼眸,冷然一笑。

“孔公大义,昱惶恐。左右!!”

程昱一声令下,在殿外的两个将校立马踏入,在他们的兵甲上,尽是血肉碎皮,一踏入殿内,顿时带来了一股极其浓烈的血腥气味。那两个将校快步冲到孔融身侧,凶狠地一把将孔融钳制,孔融剧烈挣扎,口中怒骂曹操不止,直至被拖出殿外数百外仍能听得他撕心裂肺地怒骂声。

孔融的怒骂声渐渐远去,殿内鸦雀无声,一片诡异地死寂。朝中百官,皆把目光集中在曹操身上。

少顷,曹操缓缓地睁开细目,视线移向汉献帝的身上,君臣两人目光接触。但从两人身上散发的气势,反而令人觉得曹操才是真正的君主!

“天下乱势未定,社稷正处于狂风暴雨摧残之中,所谓欲御外敌,必先安于内。若社稷不稳,割据在中原四周的诸侯,便有机可乘,危及朝廷,酿成弥天大祸。臣为早日天下一统,时年出征在外,臣分身无力,少伴于圣上左右。还望圣上亲贤臣,远小人,稳定社稷,分辨忠奸,此实为天下百姓之幸也!”

从曹操毫无感情的目光中,汉献帝只觉浑身冰凉,刚才强硬的那道气早就泄了。只见汉献帝的身躯不断颤抖,只道定会谨慎。曹操遂又向朝中百官做了一番安抚,一众官僚皆悚然听命,曹操虽是汉相,却尽显帝王之威。

至此,朝中尚且终于汉室的寥寥数人,皆被曹操设计谋杀。曹操威福日甚,权倾朝野,汉献帝甘愿为之傀儡,汉室皇权尽失。

某日,在丞相府内。曹氏文武聚于一堂,曹操坐于高座,不怒而威,如同不可触犯的圣王一般。程昱踏步而出,进谏而道。

“今丞相威名日盛,朝中百官无不倾服,丞相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程昱此言一出,荀彧脸色剧变,连忙进谏道。

“万万不可!!丞相乃汉朝之臣,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以德服人,方可镇于天下。况且当今圣上虽是孱弱,但并无犯过,丞相岂能强而据之,不宜如此,否则必遭天下人所唾弃!”

荀彧乃曹操麾下重臣,曹操一直将其视为心腹。此时荀彧竟说出了这一番话,顿时四周曹氏文武皆是脸色大变,荀攸连连急打眼色于荀彧,荀彧却置若不闻。至于曹操,神色不见丝毫变化,一言不发。

第八百二十五章 曹操称王(中)

就在此时,长史董昭趁势进言道。

“自古以来,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纵使是周公、吕望,莫可及也!想丞相栉风沐雨,征战四方,二十余年,扫荡反贼无数,为天下百姓除害,汉室天下方可复存至今。丞相功德如海,岂可与诸臣宰同列乎?况且先日洛阳造反之事,若无圣上暗中许可,伏完等人岂敢放肆!

当今圣上,能力庸俗,不分忠奸,若继与其坐领天子大位,必祸害百姓!今丞相得以民心,势顶天下,得之天下乃是趋势,合于天意、民心!”

董昭话音一落,郭嘉、贾诩、曹仁、夏侯惇等文武齐声附和。荀彧连连色变,惶急又谏。

“丞相虽功德无量,但汉室皇朝足有四百年之久,时今虽是落寞,但却非是一时半刻可强夺占之!丞相若要登天子之位,尚未时机,若是轻举而动,失了大统理义,定遭各地诸侯围剿讨伐!”

董昭听言,正欲出言反驳。就在此时曹操脸色终于稍稍有变,他那双如能吞天般的细目微微眯起,冷然而问。

“依文若之见,又该当如何?”

曹操身上透着几分诡异的恐怖,令荀彧心惊不已,仿佛忽然变了个人似的,变得极为陌生。荀彧一时间竟无言以对,荀攸连忙走出而道。

“丞相息怒。荀文若素来对丞相忠心耿耿,一片赤诚,绝无异心。他话中之意,乃是恐怕丞相根基未稳,时今文不凡、孙伯符、刘玄德其势尚大,称帝之事关乎天下苍生,当要谨慎为之,万不可操之过急!”

荀攸说罢,连又急向荀彧暗打眼色。荀彧眼中露出几分莫名的痛苦之色,违心而道。

“我叔之言,正是我意。丞相但可先合受为魏王,待平定西北、江南,一统天下,其时丞相功德盖天,民心皆服,再为称帝,方可建造盛世基业!”

“侍中大人此言差矣!丞相一生功绩无数,天下十有八九之百姓皆受丞相福泽,丞相此时称帝,谁敢不倾心服之!丞相,岂可以一人而阻众望?”

董昭疾言厉色,言辞如同利剑即向荀彧反驳。一股怒气顿从荀彧心中涌起,荀彧当场手指董昭,厉声大喝。

“丞相功绩再大,亦为人臣,为国除害,造福百姓,乃是其职份所在!今得以势顶天下,民望所向,皆因丞相得以社稷大器于手操控!丞相兵指所向,乃为朝廷之命,为大统之义。讨伐之人,即为乱国之贼。丞相用兵有道,韬略超凡,以义伐之不义,故而方能百战百胜!

若丞相强登天子之位,天下诸侯必合拢对丞相成围剿之势,即时天下人心惶惶,生灵涂炭,纵使丞相扫荡所有反对之势,那时天下经历多年战火的肆虐,时间之久,死者之多,可谓前所未有!只怕那时候未有百年休养,难再现盛势之象!

董公仁!你鼠目寸光,不识大局,只知谄媚攀附,为求私已利益,名权爵位,置天下苍生安危而不顾!你这等奸佞小人,迟早不得好死!!!”

董昭被荀彧骂得哑口无言,羞愧难止。就在此时,平日与荀彧交情极深的程昱,却忽然走出谏言道。

“侍中大人息怒。董长史所言亦非无理。更何况侍中大人岂不闻功高盖主,必遭杀身之祸!从先日那场叛乱,足可见圣上并无容丞相之心。丞相欲征讨天下,若不能先稳后局,每战必会多有顾忌,即时战事便会一再延长,死伤之人亦将是数不胜数!”

“程仲德!!你!!!”

荀彧仿佛未有想到程昱竟会出言反驳,气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紫。程昱谦卑施礼,话锋一转又道。

“我等为臣者,道明理义,说明利害,是为本职。当然。如何抉择,还是全凭丞相之意。”

程昱话音一落,众人的目光立刻集聚在曹操身上。荀彧双目赤红,眼中更带有几分哀求之色,瞰视着曹操。

少顷。曹操忽然笑起,立身而道。

“哈哈!诸公所言皆是有理。不过就如文若之言,时下天下局势尚未稳固,称帝之事万不可急在一时。就依文若所言,我且先领魏王便是!”

曹操笑容灿烂,让人无法猜透其心所想。荀彧仿佛被抽尽了所有力气,踉跄数步,长叹一声。他隐隐地察觉到,曹操对他已起了几分厌恶、恨意。

“丞相愿为魏王,实乃天下苍生之幸也!当加九锡以彰功德,为日后称帝,先展威望!”

董昭连忙附声而道。

九锡,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其中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

车马。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得民望者赐之。纳陛。登殿时特凿的阶梯,使登升者不露身,显其尊贵身份。能进善者赐以之。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等兵器。能退恶者赐之。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能征不义者赐之。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秬鬯,指供祭礼用的香酒,孝道备者赐之。

九种特殊赐物,自高祖起,无人可九者加身,纵使是创国元老张良、萧何、韩信等人,亦得其中四、五者。曹操若尽得九锡,足可彰显其功绩之大,甚至远超张良、萧何、韩信等人!

“如此甚合我意。”

曹操听言灿然笑道。郭嘉见曹操注意已定,这才出席发言道。

“虎牢关战役,天下人皆以为丞相身手重伤,危在旦夕。因而各地诸侯定会蠢蠢欲动,暗藏于天下各地死忠汉朝之士或许此时早已齐聚一堂!

嘉听闻,铜雀台已建造完毕,丞相何不先于铜雀台聚集文武百官,精兵雄师,设宴庆贺,表以丞相之赫赫威严。”

曹操双眼一眯,散发着灿烂的光芒。此时贾诩亦走出,附和道。

“贞侯所言极是。如此一来不但可震慑各地诸侯,亦可大涨我军士气,表以丞相威风,当应行之!”

“哈哈!好!好!好!”

曹操朗然大笑,当即决定听从郭嘉所谏,派人为铜雀台设宴之事,各做准备。

曹操败于虎牢,狼狈撤军,甚至曹军回归洛阳的途中,还传出曹操毙命的消息。就在天下各地诸侯尚在惊骇之中,不久又传来曹操诈死,设局血洗朝廷内忠于汉室的官臣。其中有国丈伏完、太中大夫孔融、左议郎赵彦、右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工部侍郎王子服等七人。同时就连一国之后,伏氏亦被当众逼死。曹操诡异地死而复生,且用极为高明的手段铲除异己。

半月后,在邺城竟又传来,曹操聚集朝廷文武,精兵雄师,于铜雀台设宴的消息。

铜雀台正临漳河,处于岸边中央,左边一座名玉龙台,右边一座名金凤台,龙凤相应,金碧辉煌。两台各高十丈,上横二桥相通,千门万户,雄威壮观。

设宴之日。曹操头戴嵌宝金冠,身穿黑金锦雀罗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如同帝王之仪。朝中文武侍立台下。各席上,山珍海味,金碗银器,奢丽逼人。

酒过三巡,曹操兴起,欲观武官比试弓箭,遂命一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又下令命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袍,其余将士俱穿绿袍,左右分立成队。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

武官听令,各去整列,少时队伍排好。曹操引着众文官于高台上,吆声传令喝道。

“此锦袍乃仿昔年将王吕奉先服饰而织,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为我军中将王。若射不中,罚酒一杯!”

曹操号令方下,红袍队中,一声喝声暴响,一个身穿银甲红袍的少年将军骤马而出,众视之,乃曹休也。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年少气盛,武艺不俗,特别擅长箭艺,深得夏侯渊所传。曹操一见曹休,嘴角翘起,遂又向曹休微微颔首。曹休双目顿暴精光,兴奋难止,一甩马鞭,飞马往来,奔驰数次。众人将目光紧紧锁在曹休身上。突兀之间,只见曹休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倏然射出,咻的一声疾响,曹休之箭正中红心。

“好!!”

金鼓轰地齐鸣,众文官纷纷喝采。曹操于台上望见大喜,与身边官员笑道。

“哈哈!此乃我家千里驹也!”

曹操笑毕,方欲令人取锦袍与曹休。就在此时,只见绿袍队中,一骑飞驰奔出,向高台上凝声大叫道。

“且慢,但且看我厉害,再做定论!”

曹操神色一凝,遂定神望去,乃乐进也。郭嘉作揖一拜,笑道。

“不如先看乐文谦箭艺若何?”

曹操笑言应许,喝令乐进展露箭艺。乐进拈弓纵马,飞驰而去,奔驰中猛发一箭,亦中红心。

“哈哈!好!!!”

众人齐声喝彩,金鼓乱鸣。曹操笑容灿烂,台下乐进大呼道。

“快取袍来!”

乐进说毕,等不及那近侍去取,策马就想强夺。就在此时,一只见红袍队中,又一将飞马而出,声若洪钟,瓮声大喝道。

“雕虫小技,何足挂齿!”

声毕箭发,瞬间飙飞而起,砰的一声巨响,也中红心。众人齐声喝采,视其人,远在二百米外,乃曹洪也。曹洪咧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