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微臣不敢,微臣信口胡言,冒犯了主公,还请主公恕罪。”钟繇听了之后,顿时惊惧不已,冒了一头冷汗,连忙向刘备请罪。

刘备这才发觉自己的话说得有些重了,连忙宽慰了钟繇两句,这才让他退去。

刘备待得钟繇退去之后,面色犹然奋激,觉得自己英雄一世,竟然败在了刘琦这个黄口小儿的手上,实在是有些不服,但他却知道,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自己又没有什么主意,又默想了片刻,这才命人去请诸葛亮。

“衣不如旧,人不如故,看来还是孔明与我一条心,我能不能保住基业,还得依靠孔明,希望这一次他能够想出一条妙计,令我力挽狂澜。”刘备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第三百四十章曹操破乌桓

片刻之后,诸葛亮出现在了刘备的秦公府内。

诸葛亮仍是像往常一般,脸上挂着笑意,郑重的对刘备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主公。”

“军师不必多礼。来来,请到这里坐。”刘备指着自己身边的席位,温柔的说道。

诸葛亮也不谦让,对刘备道了一声谢,然后跪坐到那里,默默不语。

刘备一时竟然也不知道开如何开口,沉默了片刻,忽然长叹道:“文人误国。之前元常劝孤归降刘琦,孤当时鬼迷心窍,就答应了下来,殊不料元常果真到了刘琦营中,竟被此人羞辱,实在是可恨之极,孤想来十分后悔,悔不该不与军师商议一下再行动,以致受刘琦小儿所辱。”

诸葛亮淡淡一笑,缓缓说道:“此事亮也有耳闻,其实元常此计不过是想要主公保住京兆尹作为封地,其实他的想法是好的,只不过却也忽略了刘琦的智慧,想那刘琦麾下数十万大军,都已经兵临长安城下了,长安城唾手可得,如何肯答应主公的条件?主公乃世之英雄,无论是曹操还是刘琦都会心存忌惮,即便是不加以任何条件进行归降,刘琦都不敢贸然答应,更何况主公还要保留京兆尹作为封地?”

说完之后,诸葛亮又轻轻叹道:“其实亮亦知道,元常之所以背着亮劝主公,生怕亮因为私人恩怨而反对,元常将亮看的也恁轻了,纵然是与刘琦有私人恩怨,亮怎敢以私废公?当初亮劝主公与刘琦合作共抗曹操,岂非明证?如若投降刘琦公然能够达成目的,亮绝不会反对。其实亮确实是反对,只不过原因是亮早就料到会遭刘琦拒绝。刘琦此人与董卓之流不同。甚至与乃父刘表都不同,他不是为了追求形势统一,而要求彻底结束分裂割据,所以,在他的治下,决不允许独立的臣属存在。申耽之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可是刘琦治下不是还有陈登和裴潜这等存在吗?他们不算是独立的臣属吗?”刘备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向诸葛亮问道。

却见诸葛亮说道:“主公此言差矣,陈登和裴潜并不算是独立的臣属,他们的兵权都是刘琦授予的,他们麾下的将官都是刘琦任命的,即便是他们自主认命了一些将官,也都是得到了刘琦的首肯,所以,虽然他们麾下的将官对他们的命令会坚决执行。但一旦涉及到背叛刘琦之事,他们麾下的将官绝对会拒绝执行命令。更何况,无论是陈登还是裴潜都是忠贞之士,又都是聪明人,绝对不敢背叛刘琦,也从来没有背叛的念头,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权力都是刘琦授予的。一旦他们背叛,结果只能是惨遭失败。一点悬念都没有。”

“原来竟是如此,看来孤的确是有些异想天开,刘琦小儿只重实利,不在乎面子,实在是一个劲敌,然则如今我军已然面临绝境。不知军师还有何高见,能够力挽狂澜?”刘备说道这里,一脸期待的看着诸葛亮,希望能够从他口中说出一条妙计,让自己起死回生。

诸葛亮叹息了片刻。缓缓说道:“为今之计,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借力打力,就像是元常所说的,我们可以举关中之地投靠曹操,为了表示诚意,主公可先向朝廷上表,尊曹操为魏王,主公以公位相依附,向曹操允诺,愿割让关中之地,请曹公出兵相救,而我军只需退保并州五郡即可,只要主公励精图治,联结曹魏和鲜卑,将来不难吞并匈奴故地,如此一来,主公驱逐匈奴,为我大汉扬威,即便是刘琦,都再没有理由出兵对付主公,待得将来刘琦和曹操两雄相争,主公自立于并州为王,专事守势,至少也能保全数十年大业。”

“那么数十年之后呢?”刘备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冀,定定的看着诸葛亮问道。

只见诸葛亮叹道:“主公,天意所定,岂人力能为也?如若刘琦和曹操两雄相争,数十年未休,主公可继续保有基业,而一旦两雄分出胜负,天下局势已定,即便是刘琦或曹操都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又能如何?其实如果主公能够将基业保持数十年,上天带我们也算不薄了。”

刘备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立刻修书一封,表明自己投降的诚意,命心腹送往曹操处,希望曹操速速发兵相救,自己目前率军死守长安,只待曹操救兵一到,便立刻让出关中,借道河东进入并州,从此之后愿世为藩属。

与此同时,刘备还向天子上表,请进曹操为魏王。

刘备的书信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洛阳曹仁处,曹操见信之后,不敢自专,便立刻命人再快马送至幽州战场上。

当信送到幽州的时候,曹操正率军在白狼山上与乌桓大军决战。

就在十天之前,曹操采用诱敌深入之法,将袁熙的大军诱进了一条山谷之内,之后伏兵尽出,曹操亲自击鼓,全军士气大盛,无不拼死作战,一战歼敌五千余人,袁熙麾下幽州别驾韩珩被杀,袁熙与袁尚兄弟率三百亲兵逃往柳城。

乌桓王蹋顿闻讯大惊,暗暗后悔当初不随袁熙出兵共破曹操,致有此败,急忙与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统率七万骑兵,赶赴白狼山下与曹操进行决战。

曹操收到了刘备的来信,匆匆看了一眼,便决定接受刘备的请求,修书一封,下令曹仁立刻率军进占关中刘备的防地,同时下令河东太守杜畿,同意刘备借道前往并州。

在解决了此事之后,曹操登高远望,见乌桓骑兵阵列不齐,便下令大军果断发动了进攻。

这一次的攻击是以曹纯的五千虎豹骑为中军,曹洪、夏侯惇的步骑两万人为左翼,徐晃、张郃、夏侯渊的步骑两万余人为右翼,对敌军发动的猛攻。

曹纯的虎豹骑如果论控马之术或许不如乌桓骑兵,但是在战斗力上绝对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锐,即便是普通士兵都是从百人将里面挑选而出,训练之严格艰苦更是普通骑兵的数倍,再加上大军只从白狼山上向下冲锋,巨大的冲力一下子就把乌桓骑兵的军阵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只见刀光如水,杀气如霜,挡者纷纷辟易,乌桓骑兵顿时人仰马翻,不成队列。

“这,这,怎么这么厉害?“蹋顿不由得面色微变,立刻下令大军重整队形,对这支骑兵发动进攻。

可是随后便听得左侧一阵隆隆的马蹄声传来,张郃率领精锐的河北骑兵,夏侯渊率领长矛兵从左翼杀了过来,张郃长枪如虹,麾下骑兵气势凛然,迅速地将乌桓军好不容易结成的阵型再度冲散,并且将乌桓军分割成了两段。

紧接下来,尾随在骑兵之后的夏侯渊麾下长矛兵则对尾端的乌桓骑兵展开了屠杀。

谁说步兵不如骑兵?如今的夏侯渊麾下步兵个个奋勇争先,他们用手中长矛灵巧而准确地将乌桓骑兵刺下马背,对这些乌桓骑兵进行着一面倒的屠杀。

与此同时,曹洪、夏侯惇的步骑两万人也在乌桓骑兵的右翼展开了屠杀,夏侯惇为人勇猛刚烈,每一刀都能准确的劈死一名敌军骑兵,然而他的可怕并不在此,更加令人可怕的事,他每次出刀,必要将对方腰斩为两段才算满意,尤其是愿意看到敌军肝肠流露出来,一脸惨叫的样子,此人所散发出的杀气让周围的乌桓骑兵不敢上前,再加上只有一只眼睛,显得更加狰狞可怖。

而曹洪也同样是一员猛将,他手中明明持着长枪,确实把长枪当做铁棍一般乱打乱砸,虽然凶狠程度不如夏侯惇,但是杀人效率却远比夏侯惇要高得多。

“贼子敢尔。”只见乌桓军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一声大喝,纵马直取曹洪。曹洪微微一笑,也不答话,直接将手中抢抡圆了砸向能臣抵之,能臣抵之本拟一矛就能刺死曹洪,却没想到曹洪的长枪来得如此之快,而且力道也如此之大,大惊之下连忙横矛挡格,却听得扑哧一声脆响,能臣抵之的矛杆被硬生生砸断,然后曹洪的长矛没有任何阻碍的砸到了能臣抵之的脑袋上。

只听得一声惨叫,能臣抵之脑浆迸裂,直直的摔倒了马下。

曹洪见状,哈哈一声大笑,也不再理会能臣抵之,而是继续向着另一名乌桓将领速仆丸杀了过去。

速仆丸的武艺比能臣抵之还逊一筹,如何敢与曹洪对战?见曹洪杀过来,吓得一声尖叫,立刻纵马向后逃走了。

“原来是个懦夫,罢了,饶你一命吧。”曹洪没再理会速仆丸,而是继续向着人多的地方杀了过去。

这一战曹操的近五万大军个个奋勇争先,直杀得血流成河,尸山填塞道路,能臣抵之死于曹洪之手,楼班被夏侯渊一箭射死,连乌桓王蹋顿都被许褚一锤砸死,数万大军纷纷败逃,曹军则乘胜追杀,只有数千骑在速仆丸、袁熙、袁尚等人的带领下逃到了辽东,投奔了公孙康。

“大军听我命令,乘胜追击,攻下柳城。”曹操志得意满,哈哈大笑着下令道。

第三百四十一章郭嘉之死

由于乌桓大军全线溃败,死亡数千人,逃往辽东的有数千人,剩下的则都逃到了乌桓的老巢柳城,曹操不管速仆丸和袁熙袁尚兄弟,而是下令大军继续向柳城的方向进行追杀,数万得胜之军士气高昂,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柳城城下,紧接着便不顾疲惫发起了强攻。

虽然柳城尚有数万可战之力,可是由于群龙无首,再加上逃回柳城的乌桓军士早已被曹军吓破了胆,不仅不能帮助守城,反而在不断的扩散着对曹军的恐怖情绪,所以,城内的守军坚持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就纷纷宣布投降。

这样一来,曹操征伐乌桓之役便以全胜告终,斩蹋顿及楼班、能臣抵之等人,俘虏了胡、汉民众二十余万口,良马数万匹,牛羊驼数十万头。

曹操俘虏的这些胡、汉民众尽皆边民,为人勇悍绝伦,善于骑射,只要稍加约束,便能组成一支五万人以上的精锐骑兵。

在如今刘备政权即将覆灭,自己将会单独对抗刘琦势力的关键时期,能够多出这五万乌桓精骑,对于曹操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的大好事。

“主公,如今袁尚兄弟投奔了辽东公孙康,而公孙康素有不服之意,不如我们以得胜之军,顺势征讨,可绝后患。”满宠见曹操平定了乌桓,心中也由衷的高兴,便乘着诸将汇聚之际,向曹操献计道。

却见曹操呵呵一笑,然后问道:“诸公有何看法?”

只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张郃等将尽皆跃跃欲试,纷纷请命,愿为先锋,率军征讨辽东。

而郭嘉则是缓缓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曹操看到这一幕。笑着问道:“奉孝,不知汝有何高见?”

郭嘉张了张口,刚想说话,猛然就是一阵咳嗽,霎时之间,整个军帐中就剩下了剧烈的咳声。给人的感觉就是,郭嘉想要将自己的心脏给咳出来一般。

曹操大惊,连忙走过去,亲自拍打着郭嘉的后背,见郭嘉咳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许久之后竟然咳出了一抹殷红的血迹。

曹操的面色忽然变得如纸一般的苍白,立刻命人传见军医。

却见郭嘉摆了摆手,然后缓缓说道:“不必了,主公。依下官之计,我们不用率军征伐辽东。如今袁氏兄弟与速仆丸逃到辽东,公孙康虽然接纳了他们,但是心中却是极为忌惮,如若我们率兵征伐,如今已是十月寒冬,辽东苦寒,征之无益。反而促成他们紧密团结,合力对抗。而只要我们率军撤离,公孙康感觉不到我们的威胁,双方便会自相残杀,届时,不用主公一兵一卒,袁氏兄弟便会授首。更何况如今关中危机,我们正需乘机抢占战略要地,以图日后更加便利的对抗刘琦。”

曹操见郭嘉病得如此厉害,尚在忧心国家之事,不由得心中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当日的怀疑而羞愧不已,连忙命人把郭嘉扶到了帐内榻上休息,含泪说道:“奉孝之言与我不谋而合,只不过奉孝病情日重,不要再操劳国事了,一切等你病好了再说吧。”

却见郭嘉苦笑着说道:“主公,下官知道,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了,唉,本来以为魏晨能够为主公效绵薄之力,帮助主公筹划天下,与刘琦争锋,贾诩斗智,只可惜天不假年,下官竟然等不及那一天的到来了。嘉不敢奢求,只求再假我十年寿命,定能助主公匡扶天下,建不世功业。”

说完之后,郭嘉不由得泪流满面,一脸的遗憾。

曹操见状更是后悔不已,抱住郭嘉,亦是泪流满面的说道:“奉孝,你是为了孤的大业而累成这样的,如果不是征伐乌桓,你也不会有事,这一切都怪孤啊。”

说话之间,军医已然来到,曹操低沉着声音对军医说道:“无论如何都要只好郭祭酒的病,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之后,孤便封你为太医令,治不好的话,哼,孤便夷你三族!”

军医不由面色苍白,他本是一名军医,最擅长的是治疗外伤,对于这种积劳成疾的疾病却是并不擅长,但性命攸关连忙小心翼翼的检查了一下郭嘉的病情,这时候更是冒了一身冷汗,然后跪倒在地,战战兢兢的说道:“启禀魏公,不是小人不肯尽力,实在是郭祭酒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小人恐怕……恐怕就算是最有名的神医华佗和张机来了,也都难以救活郭祭酒。。。。。。。”

“哼,救不活奉孝,要你何用?”曹操说完之后,立刻从腰间拔出佩剑,准备斩杀那命军医当场斩杀,却听得郭嘉虚弱的说道:“主公切勿动手,不干军医的事,实在是嘉已病入膏肓,药石罔效。”

曹操闻言一呆,一脚踢开那名军医,拉着郭嘉的手泣道:“奉孝,都是孤无能啊,孤竟然眼睁睁的看着你身患重病而束手无策,你还年轻,你才只有三十八岁啊。”

郭嘉亦是泪流满面,轻轻叹道:“生死有命,嘉也没有办法,不过嘉这一生能得主公如此垂青,虽死无憾,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嘉临死之际有一言相劝,希望主公听信。”

曹操立刻屏退侍从,沉声说道:“奉孝请说,孤一定谨记在心。”

郭嘉轻轻说道:“虽然荀文若归顺了襄阳,但是荀公达却并无任何反意,相反,却是更加尽职尽责,此人智计无双,算无遗策,绝不下于嘉,主公有事需多同他商议,司马懿虽有智,然则野心勃勃,决不能令其手握大权,主公在日,自能压制,然则一旦主公百年之后,恐怕此人将不利于国。还有,主公与刘琦争端多年,然则刘琦无论是人口还是地盘,都要数倍于主公,更兼中原及北方多年战乱,想要取胜,实在是难如登天,主公莫如听嘉一句劝,不要参与关中争端,只是坚守河东、弘农及中原、河北基业,行仁政,重农商,当可二分,如若主公逞强用兵,臣恐反为刘琦所乘。。。。。。”

郭嘉说到这里,一口气没有上来,溘然长逝。

曹操见郭嘉病死,抚尸大哭,对荀攸等人说道:“你们的年纪都与孤相若,唯奉孝最少,今年只有三十八岁,春秋正盛。孤本来想着等天下平定,孤百年之后,以国事相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