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轲比能因为有曹彰割地的许诺,再加上如今正用得着步度根,所以也不计较步度根这个西鲜卑单于的虚名,便答应了曹彰的要求,与步度根结为兄弟之国,同时派出五万鲜卑骑兵前往雁门,与步度根的三万大军联合,凑足八万大军,号称十五万,突然围攻匈奴都督府,借口是要刘全忠将马邑归还自己的亲家步度根,否则的话便下令大军发动强攻,到时候十五万大军马踏马邑,城内“将士皆为齑粉”。

“呵呵,事情的发展果然无比顺利。”曹彰得到马邑被围,邓艾无力出兵代郡的战报之后,心中得意之下留下杨阜率三千人守范阳,亲率麾下五万大军,直奔代郡,将代县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方边境经过了两年的平静之后,再度燃起了战火,一场决定汉魏两朝命运的大战在魏国朝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再度拉开了华丽的大幕。

第四百九十六章代郡之争(二)

步度根的心中现在感到畅快无比,因为经过了数年的隐忍,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从匈奴人手中夺取马邑了。

当初因为自己的部族屡遭战乱,实力弱小,他不得不把马邑给让给刘全忠,并且让其保护自己,但是他的心中却是万分舍不得,所以自从答应割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将马邑给收回来。

后来他便开始努力提升部族的实力,第一个手段便是劝降他的侄子泄归泥。此人乃是他己的中兄扶罗韩之子,后来扶罗韩遭到轲比能的袭击而身死,泄归泥便依附到轲比能部族之中,为了塑造自己在扶罗韩部族中的威望,轲比能对泄归泥很是亲厚,可是步度根却知道泄归泥的心中其实隐藏着仇恨,于是他便劝说泄归泥:“汝父为轲比能所杀,不念报仇,反属怨家。今虽厚待汝,是欲杀汝计也。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泄归泥听了步度根的话,感觉有理,便率众归降。他的到来令步度根的部族多了上万人,实力大涨。

更兼在后来的两年里经济得到了恢复,牛羊马匹数量见长,如若不是因为汉朝的贸易导致大量的牛羊马匹流入汉朝,现在的数量恐怕还要多得多。

虽然如此,步度根却也深知汉朝实力雄厚,自己远远不能抗衡,就在这时,轲比能的使者突然到来,劝说他与之结亲。

步度根闻报大喜,感到自己终于有了向汉朝叫板的机会了,当即欣然答应了轲比能的要求,将他的女儿许配给了轲比能的儿子。

可是当他向轲比能提出请求派援兵支援自己夺取马邑的时候,轲比能这个老狐狸竟然一再推脱。迟迟不肯答应。

而令他更加想象不到的是,正在他失去这个念想之际,轲比能竟然主动找上了他,在信中表示愿意帮助他出兵夺取马邑,而且不仅是马邑,只要打败了匈奴的军队。还愿意与他平分匈奴故地。紧接着他又收到了曹彰的信,曹彰在信中表示只要反叛汉朝,愿意表奏他为西鲜卑单于,并且出面让他和轲比能约为兄弟之国,世代和睦相处。

碰上了这样突如其来的好事,步度根自然是欣喜万分,然后便立刻答应了下来,而轲比能也果然守信,没过多长时间就将大军调集到了雁门。并且推举他为大都督。步度根也没有客气,立刻便约束双方大军,突袭马邑,将马邑城团团围困,并公开举旗造反。

步度根看着麾下八万精骑将马邑城围得水泄不通,一贯高傲的汉朝匈奴都督府大都督刘全忠的气焰也不再嚣张了,而是满面含笑,甚至带着几分惧色的请求他撤兵。苦口婆心的劝他不要投降曹魏,做出亲者痛而仇者快的事情来。

刘全忠的低姿态让步度根感到非常满意。但是步度根却根本没打算放过刘全忠,所以对其劝说完全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反而是心中冷笑,积压在心中多日的仇怨,他如今怎愿意就这么放过?

更何况都时至今日了。那邓艾竟然还劝说自己迷途知返,不要做出后悔的事情,这样的话与其说是劝告,还不如说是威胁,这个邓艾都已经成了刀俎上的鱼肉。竟然还对自己出言威胁,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若不让这个狂妄无知的少年人长点教训,他步度根岂不是被轲比能和曹魏皇帝耻笑自己无能?

“传令下去,与我狠狠地攻打马邑城,凡是第一个登上城池的,赏他牛羊千头,百名奴隶,封他做骨蠡王;凡是杀死邓艾或刘全忠者,赏牛羊万头,五百名奴隶,封他做右贤王,凡是生擒邓艾或刘全忠者,赏牛羊万头,五百名奴隶,封他做左贤王。”步度根目前可以说是陷入了疯狂状态,决定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用高得足以让人发疯的封赏调动将士们空前的攻城热情,以便他们能够尽快攻下马邑城。

可是步度根渐渐发现,他麾下的鲜卑勇士虽然勇猛,却并不能攻下马邑城,时间已经过去三天了,他的麾下将士愣是连城头都没有登上去。

这样的结果气得他暴跳如雷,只想骂娘,可是他却知道这并不是麾下将士不出力,而实在是因为匈奴兵的强悍远远超出了预料,他从来没有想过,一贯逐水草而居、缺少筑城守城经验的匈奴人在收起城池之时竟然也如此的得心应手。

“哼,此事定然是和那个可恶的邓艾有关系,正是因为有了他,才导致蚂蚁这块骨头那么难啃,才导致原本军纪散漫的匈奴人如今竟然防守得如此严密,即便是我方的大军是他们的接近三倍,一时之间竟然也无可奈何。”步度根恨恨的盯着城头上的守军,眼中似欲喷出火来,咬牙切齿的低吼道。

一旁的轲比能却是轻轻劝道:“算了,现在没有时间计较这些,我们应该想办法尽速破城,否则的话,一旦时间久了,我方士气下降,恐怕不仅不能破城,反而会为敌军所乘。”

步度根久历战阵,自然也知道其中的玄机,可是这并不代表他有办法,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出身于游牧民族,最擅长的就是那种奔袭作战,仗着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到处劫掠,但是对于攻城略地的经验却并不是那么擅长,再加上城头上的守将极其善于防守,所以虽然着急,却也束手无策。

“怎么办?”步度根见机会就在眼前,可面前的这座小小城池竟然安若磐石,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最后把目光定格在轲比能的身上,一咬牙,抱拳说道:“大单于,此事要仰仗你了,整个鲜卑族人都知道,大单于最富智计,攻城略地的经验又十分丰富,一定有办法破城,只要大单于有破城之策,小弟情愿将这大都督之位让于大单于。”

轲比能听了步度根的话,一双眼睛微不可察的泛起了一道锐利的光芒,旋即再度眼帘低垂,轻轻摇头叹道:“小弟倒是有一计可破敌,只是此计需要兄长配合,其实并非小弟贪图这大都督之位,实在是因为小弟做大都督一事乃是计策中的一环,还请兄长谅解。”

步度根见轲比能果然有破敌之计,对于谁做大都督这样的虚名倒是不在乎,连忙惊喜地说道:“大单于果然不愧为我鲜卑第一智者,不知是何妙计?还盼告诉小弟。”

只见轲比能淡淡一笑,屏退了左右侍从,然后轻轻在他耳边如此这般的说了几句,直说的步度根连连点头,笑逐颜开:“哈哈,大单于此计果然绝妙,既如此,事不宜迟,我们今天晚上便按计划行动。”

当天晚上,步度根与轲比能在帐中饮酒,正当酒酣耳热之际,忽见轲比能笑着说道:“步度根单于,你说我今日提出的破敌之策可使得?”

步度根一怔,随即点头说道:“使得是的,大单于奇谋妙策,小弟佩服不已……”

“呵呵,既然如此,兄可将大都督之位让于小弟,以便小弟按照计策行事。”轲比能打断了步度根的话,毫不掩饰的说道。

却见步度根的脸上现出沉吟之色,过了片刻便强笑道:“请大单于放心,这大都督之位早晚都是你的,只不过我白天明明说好了,须得大单于之计奏效,破了马邑之后方将大都督之位相让,可是如今大单于只是随便出了一个计策,小弟如何得知这计策能不能奏效?”

轲比能闻言嘿嘿冷笑道:“大都督你当初明明说好了,只要小弟献计破马邑城,便将大都督之位相让,方才小弟又听得你亲口所言,此计使得,如今却又反过来说要等计策奏效再将大都督之位相让,如此自食其言,岂非令人心寒?更何况小弟身边有五万大军,兄麾下却只有三万,这大都督之位本就该是小弟的,当初小弟为了顾全大局,这才将大都督之位相让,却没想到兄不识兵法,损兵折将多日,愣是没有攻下一座小小的马邑,足下之无能,可见一斑,今日吾出妙策破敌,兵力又占优势,这大都督之位难道当不得?”

轲比能说完之后,便见身旁走出来一队全副甲胄的士兵,手持利刃,来到面前,然后将步度根及其随从围在了核心。

“你,你想干什么?”步度根就轲比能麾下卫士围过来,不由得心中惊惶,连忙问道。

“不想干什么,只不过是想拿走本该属于我的东西,兄长还是考虑一下吧,你本无此能力领导这八万大军,何必鸠占鹊巢呢?如果万一因此惹起我这麾下卫士的不满,可休怪小弟没有提醒。”轲比能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步度根,淡淡说道。

步度根见那几个一脸肃杀之色的卫士持着明晃晃的弯刀向他走过,心中不由得紧张不已,脸上冒出了冷汗,连忙说道:“且慢,我愿将大都督之印交给你,哼,轲比能,算你狠。这笔账我步度根记下了,等到灭了匈奴之后咱们再一起算。”

说完之后,步度根便命人取来大都督印,交给了轲比能,之后再当众宣布,愿意将大都督之位让给轲比能。

第四百九十七章代郡之争(三)

当天夜里,在城内巡行的将士突然捡到一封箭书,上面写着“匈奴都督府大都督亲启”字样,那些将士不敢怠慢,立刻将书信送给刘全忠。

却说刘全忠在得到了箭书之后,打开一看,才发现是步度根写来的,原来这步度根昨夜因为受到轲比能强迫,无奈之下只好将大都督之位传给轲比能,心中感到愤愤不平,左思右想之下便写成一封书信,在乘人不注意的时候用弓箭射入城内,向刘全忠进行约降,表示只要刘全忠将马邑交还给他,他愿意世世代代臣服匈奴,并且愿意并帮助他打败轲比能,同时表示将来待得占领了轲比能的领地之后,愿意割让上谷郡东部领土,在后面还详细写下了轲比能攻城的计划以及他将计就计帮助匈奴打败轲比能的计策。

刘全忠看了箭书之后沉吟不语,暗暗认为这是打败轲比能的一个机会,可是心中又恨步度根反复无常,一时之间竟而难以下定决心。无奈之下只好命人将邓艾请过来,一道商议对策。

却没想到邓艾看了信之后随即笑道:“大王认为步度根投降之事是真是假?”

刘全忠闻言一愣,随即说道:“此事应该不假吧?那步度根与柯比能素有仇怨,听说上一次雁门大战之时,步度根还杀了轲比能之弟苴罗侯,战后步度根还说服他的侄子泄归泥叛降,虽然后来他们之间通婚,但是根本的矛盾难以化解,所以双方之间有冲突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今双方为了一个都督之位而产生矛盾,步度根积怨之下愿意同我们合作,此事在正常不过了。换成你我也会如此吧?”

却见邓艾摇头叹道:“大王实在太实诚了,竟然瘦到这般奸人所骗,依末将看来,步度根故意与轲比能产生冲突,却以此骗取大王的信任,待得大王依计率军出城。双方大军便会一起出动,突袭大王的军队,然后乘胜进攻马邑城,马邑是我军重兵屯守之地,一旦此城失守,匈奴王庭便如无人之境,轲比能与步度根得了匈奴故地之后,再与得到代郡的曹彰、驻守太原的郭淮配合,夹击上郡的庞刺史。如此则整个并州尽皆落入敌手,甚至连雍凉之地都难以保全,这应该就是曹彰的整体计划。”

刘全忠听了邓艾的分析之后,心中震惊不已,但他还是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乃徐徐说道:“步度根虽然狡猾且又反复无常,却不至于这样做吧?因为如此一来,他的大都督之位根本就要不回来了。他与柯比能合作根本就是与虎谋皮,就算能够把我们打败。最终也定然会受到轲比能算计,这一点他不该不知道吧?”

邓艾听了不由暗暗点头,因为客观上说来,刘全忠的分析十分到位,这也不亏他接受了母亲蔡文姬的聪慧基因,又在大汉的长安、襄阳等地游学数年。后来还从邓艾身上学到了不少智谋,但是他还是没有把握到人心,因为像步度根这等目光短浅之辈,是根本想不到自己会遭轲比能算计的,就算能够想到。因为与其联合能够获得的巨大利益也能让他为之疯狂。

略略想了想,邓艾便说道:“步度根乃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愚蠢之辈,哪里会有大王的长远目光?所以微臣料定此事他定然看不透轲比能的阴谋,反而心甘情愿的为人作嫁,用陛下的一句话说,那就是被人卖了还要给人家数钱。”

“哦?既然如此,士载可敢与本王打赌?”刘全忠突然来了兴致,对邓艾笑着说道。

“呵呵,此事有何不敢?艾相信艾的判断不会错。”邓艾也是自信满满,坚定地说道。

“既如此,那我们就赌了,只要本王输了,便可为士载做一件事,只要本王能够做到,任何事情都不推辞,若是本王侥幸赢了,便可要求士载为我做一件事,任何事你都不能拒绝。”刘全忠目光霍霍的看着邓艾,一字一顿地说道。

邓艾却是满怀深意的看了刘全忠一眼,然后呵呵笑着说道:“既然大王如此自信,那末将便答应下来,呵呵,希望到时候大王不要食言。”

两人说完之后,刘全忠便写下了一封措辞很客气的书信,答应等到此战结束之后便归还马邑,但前提是步度根要密切配合自己,等到打败轲比能之后才可行动,然后依照步度根的箭书上所说的,将书信绑好后便射到了城外东大营的一个秘密角落里。

这里自然有步度根的人潜伏,此人见刘全忠有了回应,心中顿时大喜,立刻捡起回信,飞也似的跑到了步度根的营中。

“启禀单于大人,刘全忠回信了。”

“哦?”步度根闻言精神一振,随即将书信接过来展开,然后默默读了起来,待得读完之后心中更是兴奋,暗暗冷笑道:“轲比能所料果然不错,刘全忠果然相信了我的话,并且答应与我依计而行,嘿嘿,这一次就让你们匈奴部落永远在这世上消失。”

三天之后,步度根和轲比能各自统率大军,来到城下,但见轲比能在城下大声喝骂:“刘全忠,你这刘琦的继子,个汉朝的奴才,不要以为你顶着这个身份就会得到汉朝的宽恕,他们汉人有一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的身上流着匈奴的血液,他们汉人是瞧不起你的,早晚有一天你会饱尝汉人的报复,到时候你们承受的代价将会是整个匈奴族人的灭亡,嘿嘿,与其让匈奴毁在你的手上,还不如让他们归并到我轲比能大单于的麾下,最起码还能让你的族人保持尊严的活着,现在我军兵临城下,本王只要一下命令,便能让你的城池变成一片废墟,只不过本王念在你族群传承千年,殊为不易,这才没有出全力,希望你能明白本王的用心,率部投降,本王可保证你整个族群依旧像之前那样自由生活。”

却听得城头上的刘全忠哈哈笑道:“好一个狂妄之极的轲比能,竟然当中挑拨本王和父皇的关系,简直是愚不可及,既然你想要招降本王,那本王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