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10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解,判断出了他的目的,不过杨永泰非常犹豫,是不是要说出来。

杨永泰在外表上看是比较西化的,可内心他遵循的是儒家哲学,忠君,是儒家重要思想观念;杨永泰在对蒋介石的忠和庄继华的友谊之间挣扎良久,蒋介石很可能不赞成庄继华的想法,如此便会加快对付庄继华的步骤,甚至可能断然下令解除他的职务。

犹豫半响,杨永泰最后还是向自己的本源妥协:“文革的着眼点落在战后,夫人,现在我可以断定,文革在战争之初便坚信,我们会获得胜利,所以在那时,他便开始着手解决战后的问题。”

“战后国内面临的情况是,国共两党,两个政府,两支军队,内战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他不希望这样,他认为战后国家应该象美国那样,通过选举,实现两党轮流执政。”

“如此说来,以前还有这次,他都是有意在帮助GCD了?”宋美龄问。

“也不完全这样,有些时候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夫人,”杨永泰正色看着宋美龄:“战争之初,敌强我弱,GCD的敌后抗战根据地牵制了大批日军,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所以他数次帮助他们,目的是稳住敌后战场,为正面战场赢得时间。

反攻的时候也是同样道理,敌后战场可以配合正面反攻,所以他也不得不帮助他们。夫人,文革亲共,但绝不会投共,这从他数次与GCD谈判和郝鹏举事件中的强硬便可知。

刚才文革说了一句话,国共两党之间缺乏信任,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在作这项工作,促进两党之间的信任。

无论是在豫东给陈G粮食,还是收编陈G部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宋美龄这才恍然大悟,当初庄继华和陈G在她面前演了场戏,她心里有些恼怒,可想了想又叹口气,以庄继华当时的处境来看,也只能这样。

“那他在郝鹏举事件中为什么又这样强硬呢?丝毫不给GCD台阶?”宋美龄又想起另一个问题,当初庄继华多强硬,甚至已经调动部队,准备大打出手。

“这就是他的另一面,”杨永泰思索着说:“他在四川便是这样,四川军阀众多,彼此之间争斗不休,文革一边扶持杨森李家钰他们,另一边拉住邓锡侯田颂尧;可他始终没有动摇刘湘力量,也不让杨森和邓锡侯他们去挑战刘湘的权力;相反如果他们这样作了,他还会进行压制。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他需要四川稳定。

动摇了刘湘的统治,四川便会乱,这将阻碍他要做的事。夫人,文革分寸上拿捏极好。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郝鹏举事件中的强硬是为了警告GCD,为什么要警告GCD呢?这是因为,在山东会战后,两党因为抢地盘发生的冲突越来越多,而且GCD这样公然策反,势必影响两党信任,所以他一定要强硬。”

杨永泰的分析环环相扣,几乎将庄继华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全部看透,但他不知道,庄继华在这上面走得更远,因为他比杨永泰更了解蒋介石。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六节 突破(一)

东北战云密布,制造这场战云的克林姆林宫却十分平静忽然一声愤怒的吼叫打破了这个平静。

“MZD!”

等候接见的官员们屏息噤声,开始祈祷待会自己进去时,斯大林的心情已经转变。

华西列夫斯基默默的看着斯大林,他心里有些纳闷,不知道为什么,斯大林在处理中国事务时,总是有些感情用事,与他以往的冷静明智完全不同。

斯大林的愤怒是莫洛托夫带来的,莫洛托夫刚刚带来潘友新的报告,中国政府已经知道苏军将追击日军进入东北的消息,为此中国政府通报他,如果苏军进入东北,将视为对中国的侵略,中**队将进行反击;其次,中**队将对盘踞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日军展开进攻。

这是中国人发出的严重警告!甚至可以说是最后通牒!

美国政府的照会随即送到,罗斯福在照会中的用词非常委婉,但含义却非常清楚,东北地区已经被中**队控制,即便有小股日军残余,相信中**队也能将消灭,当前,战争正处在关键时刻,希特勒德国的武装力量依旧强大,盟国应该集中全部力量消灭这个顽强的敌人;“我们的另外一个敌人,日本,他们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受到沉重打击,远东形势发展很顺利,盟国之间应该搁置分歧,团结一心,

至于中国,更是群情激昂,国民政府发表公开声明,揭露苏俄的真实目的,社会各界纷纷支持,重庆学生将抗议书送到重庆大使馆,各大城市市民纷纷上街游行,伪南京政府趁机向重庆摇动橄榄枝,表示愿意与重庆政府合作,共同抗击苏俄入侵。

直接面对苏军的东北战区,战区司令庄继华和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发表联合公告,告诉东北民众,东北战区百万大军绝不会象十多年前那样,一枪不放放弃东北,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将为东北的每一寸土地而战。

“…¨我们将东北城市作战,将在东北的乡村作战,将在东北的山林作战,我们将为东北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黑龙江地区,新八军迅速展开,戴安澜没有收缩部队,而是将新四十四师和反正的伪满洲国防军二十六师派驻到中苏边境地区,接管这里的筑垒地带,以迟滞苏军,新三十九师会同伪满洲国防军西进伊春地区,并尽可能向北展开。

南下的新11军在齐齐哈尔地区被**拦住,传达了战区司令部命令,命令他们立刻返回驻地,准备抗击苏军入侵,但新11军置之不理依旧坚持南下。

中国方面如此迅速的作出反应,很显然是情报泄露,种种迹象判断,是延安有意泄露了情报。斯大林非常悔恨,当初就不该通报延安,导致被阴暗窑洞内的那个教书匠给耍了。

“斯大林同志,我建议暂时停止或取消远东方面军的行动,远东方面军应派出主力收复符拉迪沃斯托克,如果被中**队占领,将来我们会更被动。”

华西列夫斯基本就不赞成在远东展开军事行动,远东方面军实力薄弱,又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部队很疲惫,急需休整,而且就算休整结束,也不应该与中国发生冲突。可惜的是,现在的苏俄是斯大林的苏俄,他的意志不容质疑。

斯大林脸色阴沉,中国人抛出的两招杀手锏,断了他的全部设想。斯大林的设想是,占领北满地区,然后用外交手段拖下去,可现在中国人摆明看破了他的想法,远东方面军实力并不强大,能够投入东北作战的只有四十万,其中还要包括十万蒙古方面军,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部队只有五万多人。

在中国东北战区面前,这点兵力实在太弱小,指挥着数百万大军的斯大林,当然清楚实力差距,所以他对MZD的愤怒更加强烈。

部队正在向中苏边境挺进,从蒙古方面东进部队的前锋已经到达中蒙边境,正准备越境;从外兴安岭南下的部队收复边境所有城市,也正在靠近边境,一天之内便能到达边境。

斯大林必须立刻作出决定,否则中苏战争便不可避免。

可斯大林不甘心,他很不甘心,这时莫洛托夫上前一步:“斯大林同志,如果和中国发生战争冲突,势必严重影响战后远东局势;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以你的军事经验估计,如果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我们获得胜利的把握有多大?”

华西列夫斯基毫不犹豫的答道:“一成,不会超过一成五。”

莫洛托夫微微愣了下,他虽然不看好,可也没有想到会这么低;他深深的看了华西列夫斯基一眼似乎想知道这是巧妙劝谏还是他的真实想法。

斯大林轻轻哼了声,他清楚这是华西列夫斯基的真实判断,兵力火力上的巨大差距,对方指挥官又是百战名将,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

“报告!”斯大林正左右为难,门外传来报告声,斯大林有些生气的叫道:“进来。”

斯大林的私人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推门进来:“斯大林同志,罗斯福总统电报。”

“念。”斯大林心里很清楚,罗斯福会说些什么。

“斯大林元帅,中苏分歧对我们的事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柏林和东京,我希望您能克制冲动,有什么分歧我们可以在开罗解决。您的朋友富兰克林.罗斯福。”

斯大林嘴角冷冷的抽动下,罗斯福的话里套话,可实际却是在警告,希望他克制,便说明了一切。

“给罗斯福回电,不过由于战争,我希望会见地点改在雅尔塔,我非常期待到时能接待您和丘吉尔先生。”

说完之后,斯大林扭头看看华西列夫斯基:“就按您的想法办,命令部队在边境停下。”

“另外,告诉张W天,他们需要的东西,我们暂时无法满足,另外请他们尽快离开我们国家,他们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

莫洛托夫微微叹口气,这又是斯大林的冲动,中国无论是现在还是战后,都与苏俄有重大战略利益,蒋介石现在显然不会支持苏俄,现在能指望的就是延安了。

“斯大林同志,延安是牵制蒋介石的重要力量,我建议还是与他们谈谈,满足他们的部分需要。”

斯大林目光严厉的盯着莫洛托夫,莫洛托夫是少数几个可以在斯大林面前坦率说话的人,他是党的第二号人物,天才的外交家。

可坦率说话的权力是斯大林给的,他随时可以收回去,那时便是灭顶之灾。可莫洛托夫却很坦然的面对斯大林阴冷的目光。

华西列夫斯基紧张到极点,窗外虽然阳光明媚,可他却感到浑身发冷,斯大林的目光犹如毒蛇般寒冷,让整个房间都变得冷嗖嗖的。

波斯克列贝舍夫很想低下头,可他不敢,如果他这样作了,斯大林就会怀疑他的忠诚,那么他很快便会失去信任,对他这样位置的人来说,失去信任便意味着死亡。

雷霆之怒就要从天而降,波斯克列贝舍夫极力让自己看上自然点,等带风暴的降临。

良久,斯大林才冷冷的问道:“你们的意见呢?”

华西列夫斯基沉默会才说:“从长远来看,断绝和延安的关系对我们不利,我们需要他们从内部牵制蒋介石。”

这实际是赞同莫洛托夫的意见,毒蛇的般阴冷的目光在他身上一绕,又离开了。华西列夫斯基轻轻舒口气,这几秒钟就好像几十年那样长。

波斯克列贝舍夫见斯大林的目光又转到自己身上,便连忙说:“我认为,他们已经背离社会主义道路,不能算合格的GCD人,变成了机会主义分子。”

斯大林握着烟斗在房间内来回踱步,过了一会,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装上烟丝,将烟斗点燃,吸了口烟才说:“那么好吧,莫洛托夫,你继续与他们谈判,告诉他们,我们会给他们提供武器支援,但这要等到战争结束以后。至于,…¨,我没空见他们。”

莫洛托夫答应一声转身便要走,斯大林又将他叫住,沉默了一会才说:“另外,让塔斯社发表声明,苏联政府承认东北是中国固有领土,相信中**队能消灭流窜在中苏边境地区的小股日军残余。”

华西列夫斯基彻底松了口气,身体顿时感到轻松,斯大林这个话表明,他已经全盘接受了他和莫洛托夫的意见。

“对中国,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蒋介石反苏**的立场从未改变,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点。”斯大林说道:“在战后,社会主义将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在东欧,但是在亚洲呢?在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却没有获得决定性突破,原因便在于,很多民族主义分子混进了社会主义政党内,这对我们的事业极其不利。莫洛托夫同志,应该想办法让中国同志明白这点。”

“是,斯大林同志,我会在见张闻天同志时,将您的话转告他,请中国同志一定要注意这点。”莫洛托夫的回答非常平静,似乎看不出他刚刚违扭了斯大林的意志。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六节 突破(二)

道路两边,两支打着同样旗帜,穿着不同颜色军装的军队正隔着路障紧张对峙,在队伍最前面,两个军官正怒目而视,不远处的高音喇叭正一遍又一遍的播放战区司令部命令:

“新11军官兵们!战区司令部命令!所有新11军官兵必须坚守阵地!不准逃跑!不准逃跑!”

“新11军官兵们!苏军入侵在即!战区司令部命令!新11军官兵必须坚守阵地!擅自放弃阵地者!一律军法从事!一律军法从事!”

队列前,两个军官正怒目相对,穿着**军装的身上挂着明确的上尉军衔,土灰色军装的却没有任何军衔,只有身上佩的手枪能证明他的军官身份。

“X你妈的!”上尉声音带有明显的四川口音:“怎么!老毛子的影子还没看到就要逃跑!你们***的属兔子的!给老子回去!”

“你***骂谁?”对面的军官同样火爆,瞪圆双眼骂道:“再骂一句试试!”

“骂的就是你!要干啥子!老子别的本事没有,收拾逃兵还行!”上尉的脾气似乎更大,说着便开始脱上衣,土灰色军装也同样开始脱

高音喇叭依旧喊叫:“新11军官兵们!战区司令部命令!”

“妈拉巴子的!你们的娘老子在关内,老子的娘老子就在这里,小鬼子祸害了十多年,好容易光复了,可以当人!老毛子又要来!你们要走便走,老子不是张学良!没骨头的东西”

为首的军官满脸络腮胡子,皮肤晒得黝黑,汗水顺着两腮向下淌,两眼凶光毕露,身后的几个卫士双枪在手,其中一个卫士还端着歪把子轻机枪,看得出来,只要稍有不对,立刻便会尸横遍野。

灰色军装的军官脸气得通红,作为下级指挥官并不清楚高层的战略规划,可从军十来年了,经历过无数次血战,还是第一次人当面骂软骨头。

“少他妈废话!你要敢逃跑,今天老子就毙了你!”

旁边的军官连忙拦住他:“薛团长,你们从苏俄逃回来,加入我们八路军,我们八路军亏待过你们没有?没有吧,给伤员疗伤,送来粮食,你们手中的武器,好多也是我们送给你们的。我知道,你们是本地人,希望留下,这种心情我理解,可是,我们军人,必须服从命令,上级命令我们南下,并非逃跑,是战略转移。”

络腮胡子仰天打个哈哈,露出一丝嘲讽:“张政委,八路军是挺仗义,所以走之前才给你们打声招呼,咱们好合好散。”说到这里,他停顿下:“至于命令,你们没听到战区司令部的命令吗?那是本战区的最高命令,我们留下正是服从命令,相反你们才是逃跑。”

“那是国民党的命令,我们新11军是GCD的部队,国民党的命令管不着我们!”政委依旧保持着冷静,他的手始终拉着灰军装。

“那我们就更不能奉陪了,”络腮胡子冷冷的盯着政委:“这辈子当一次汉奸便够了,再当一次,那不成三姓家奴了,政委,团长,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叛逃!叛逃!短短两天时间,有七万多伪满洲国防军逃离新11军,一半多成建制逃跑,其余的多是三三两两逃跑,有些新连队晚上宿营还齐装满员,早上起来一看,除了连长和指导员外,士兵全部逃跑。

为此,新11军政治部紧急下达命令,要求各部队采取混编形式,对东北籍战士实行一对一帮助,无论吃饭睡觉解手,都要在一起,连队指导员要掌握每一个东北籍士兵。

可即便这样,也挡不住士兵逃跑的势头,特别影响士气的是当地的老百姓,老毛子要来的消息如同夏天的风一样刮过黑河两岸,当初热烈欢迎新11军的当地老百姓顿时翻脸,军队路过时,老百姓拒绝提供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