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三月才上台,就算要下台,恐怕也要等上两年吧,两年时间足够了。”贺衷寒的语气还是很平静。

“看来。你是下决心要闹上一闹了。”庄继华语气变得很淡。

贺衷寒没有答话,只是猛抽一口烟,然后又狠狠的把它喷出来;庄继华等了会,没听见他地声音,心知他心意已绝,便叹口气:“你不会成功地,我会阻止你地。”

“怎么,你也要付诸武力?”贺衷寒嘴角露出一丝调侃。但口气却丝毫不差。

“用不着出兵,君山,你相信吗?我不出一兵就能化解你地攻势,”庄继华随后又重重补充一句:“你最好相信。”

“我信,”贺衷寒淡淡地说:“不过你既然提醒我了,那就给了我机会。”

“是吗?”庄继华也同样淡淡的说:“那我就拭目以待。哦,对了,任觉五我派人陪他去歌乐山洗温泉了,和他一起去的还有何辑五。”停顿一下,庄继华加重语气说:“君山你会输得很惨,收手吧。”

“射出去的箭能停下来吗?”贺衷寒苦涩的说:“我不主战,何应钦一样会主战,戴季陶照样主战,校长蒙尘,他的学生却无一人主战。校长将来何以面对国民。何以面对全军将士。文革,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庄继华不打算再揭穿什么。大家都是明白人,他倒有心与他敞开心扉,大家坦率谈谈,可贺衷寒却处处设防,不留下一点话柄。他长长叹口气,该说的都说了,由他去闹吧:“君山,记住今天地话,相信今天的话,坚持今天的话。”

庄继华离开之后,贺衷寒发了会呆,想起邓文仪他们还在作战室等他,又急忙起身到作战室。邓文仪与将军们已经商谈出几条措施,正等他来拍板。

“轰炸西安,好,立刻命令蒋坚忍执行。”贺衷寒点头称赞道:“命令桂永清立刻强渡渭水,进攻华县渭南。好,就这么办。”

就在这时,庄继华的话有在他耳边萦绕,他犹豫一下便下了决断:“不过桂永清手上只有四万多人,张杨二逆在西安有近十万,加上共C党,总兵力超过十万,他的兵力薄弱了点。”

“西面的胡宗南,还有南面的俞济时部都到了位置,是不是命令他们也同时发起进攻。”邓文仪说道。

“他们不会动的,刚才文革夸口,说他不动一兵一卒就能化解我们地攻势,我看他肯定给良桢和寿山都打了招呼,他们可能不会动,指望不上他们了。”贺衷寒的声音充满忧虑,如果没有这两支部队的配合,桂永清就是孤军深入。

邓文仪等人一下就愣住了,庄继华居然夸下如此海口,可转念一想,这些人却都释然了,以庄文革与他们的交情,再加上宋美龄的因素,胡宗南和俞济时很可能就不会再采取行动了。

“雪冰,看来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部队,当年不该听校长地,不在带兵官中发展成员是个失策呀。”贺衷寒叹口气,屋里陷入沉默,良久他才决断的说:“我们重新编练一个军,甲种军,干部都由蓝衣社成员充当。”

这个决定太突兀了,邓文仪他们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场面显得有点冷,还是一个挂少将军衔的将军首先兴奋起来:“如此最好,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蓝衣军!”

“对,对,组建一支蓝衣军,用法西斯主义构建一支军队,必将天下无敌!”

“就由君山担任军长!我愿打先锋!”

…。。

回复过来的众人顿时议论纷纷,神情既激动又兴奋。

“君山,何部长会同意吗?若他不同意,这番号,装备,还有军饷,这些怎么解决呢?”邓文仪还保持着几分冷静。

“我们去找他。”贺衷寒在内心其实有些瞧不起何应钦,总觉得他太优柔寡断了,他有些信心说服何应钦,给他一个军的番号。

说干就干,贺衷寒带着几十名将军就向军政部去了,可他没想到,庄继华一离开就直接去了军政部。

求月票。。。。。。

求月票支持。。。。。。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八节 说敬之(一)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八节 说敬之(一)

何应钦这些天一直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打固然能如他所愿,蒋介石若真的死了,黄埔第一人非他莫属,可打的后果难以预料。何应钦的军政素养可是相当高的,他早就看清楚了,他可以笼住黄埔系,但却没有足够的权威镇住中央,所以才这么的就决定请汪精卫回国。可最近发生的事让他对笼住黄埔的信心也动摇了。

重庆公开声明支持宋美龄后,原本对讨伐还比较积极的胡宗南和俞济时开始百般推脱,俞济时带兵到了终南山就不肯再向前走一步,胡宗南更是坐山观望,现在唯一在积极行动的是他侄女婿桂永清,他的部队行动迅速,前锋已经过了潼关。

除了这点外,讨伐需要的军费也没有着落,孔祥熙和宋子文把持的财政部和中国银行,根本不给一分钱。戴季陶居正陈公博严词追问,孔祥熙推说财政缺口很大,今年的开支早已经用完,除非发行特别债券,于是中央又紧急通过发行特别债券的议案,可债券还没出炉,上海银行界齐声呼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除非蒋介石回来,否则不会购买一块钱的特别债券。

除了国内外,各国政府的反应也让他烦恼,英美政府自不待言,他们早就明确表示,希望南京方面能和平解决;而日本政府虽没公开发表意见,但私底下,日本大使已经数次来他家拜访,明确要求他坚决采取武力平定。最近一次居然赤luo裸的威胁,“若中国政府与张杨和谈,则大日本皇军绝不坐视”,这引起了他地警觉。

何应钦虽说是南京政府内的亲日派,但却不是投降派,他认为中日国力差距太大,贸然开战只会导致更大的损失。现阶段最好卧薪尝胆,待国力增长之后再做恢复之举。

日本人对中国的企图。何应钦是清楚的,所以日本政府做出这种表态往深里思索却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威胁和不寒而栗,因为这说明,日本政府根本不看好他在蒋介石之后能控制住中国政府,甚至不看好他能控制住中央军,也就是黄埔系统。

就在上午联席会议通过讨伐令,任命他为讨伐军总司令。可联席会议还没结束,宋美龄就直接闯进会场,坚决要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她的提议受到张静江地支持,张静江同时还质疑这个决定的合法性,因此相当部分主和派代表没有到会。

迫于宋美龄和张静江地强势,以及筹集军费的需要,何应钦答应二十日以前不发动军事进攻,给宋美龄四天时间与西安谈判。好容易脱身回到军政部。准备召开讨伐军事会议,却接到庄继华求见的消息。

“文革,你什么时候到南京的?”何应钦接到通报后,立刻把庄继华请进办公室。

“今天上午,”庄继华的态度依旧保持恭敬:“师母让我来南京有事相商,我就来了。”

何应钦一听脸色就冷下来了。他冷冷的说:“你胆子不小呀,换个时代,你这是私离职守。”

“没那么严重吧,”庄继华却笑了笑:“我跟老师说的是实话,若是别人问,我地回答就是,西南开发队的一批物资在上海出了问题,我是去解决这个,顺路路过南京。”

“你总有理由,”何应钦淡淡的说:“说吧。有什么事?我的时间可紧得很。马上就有个会要开。”

“我知道,讨伐西安的军事会议。”庄继华也平静的说,今天他不打算隐瞒态度:“不过老师,讨伐西安之举,学生以为要慎重。”

庄继华说话之时眼光一直盯着何应钦,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碰了下,没有撞出火花就悄无声息的熄灭了。

“西安方面地实力不弱,这仗一打起来不是一两年的事,”庄继华接着说到:“另外,我们逼迫愈急,张杨与共C党合流的速度也就愈快,西安事变发生以来,张杨已经放弃延安等四五座县城,这些县城都被共C党接收了。除了西安以外,甘肃的于学忠尚有七八万人;老师仅凭桂永清的四万多人,能平定西安吗?”

“除了桂永清外,我还布置了四路大军,这就不劳你费心了。”何应钦恢复了平静,他看出来了庄继华今天是来做说客的,他想看看庄继华到底有什么牌,依仗什么做苏秦张仪之举。

“胡宗南算一路,俞济时算一路,关麟征勉强可以算一路,马鸿逵兄弟算一路,估计就是这些了吧。”庄继华无可无不可地替何应钦盘算道,何应钦心中苦笑,这正是他的计划,庄继华的军事才能依旧那么敏锐。但他没有答话,等庄继华继续往下说。

可庄继华却并没有解释他会采取什么行动,而是转换话题:“讨伐西安不是不可以,不过有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校长安全回来,所以讨伐要掌握个度,要以战迫和。”

“那张杨叛逆呢?”何应钦平静的问。

“对他们的处置可以待校长回来之后再做决定。”庄继华还是很平静。

何应钦沉凝片刻,他知道庄继华肯定动了手脚,但庄继华既然不说,他也不问,有些东西还是埋在桌子底下,以免将来难以见面。

“文革,重庆方面要尽快提供一批武器弹药,支持讨伐平叛。”何应钦说完之后紧盯着庄继华,看他怎么说。

果然庄继华毫不犹豫的摇头说:“老师,这你得体谅我,四川方面整军,校长批准给他们更换装备,另外云南方面新成立的六十军和整编的原滇军三十八军,以及新成立的新101军都要装备,实在难以再提供装备了。”

“整编?他们不是演习吗,那刘湘和邓锡侯、田颂尧的部队怎么在川北集结,说是要搞什么演习;杨森和李家钰去跑到川鄂边界搞演习,他们怎么又是整编了?”何应钦地语气中包含着讽刺。

庄继华心说你不问我也要提这事,你真以为我手上地三十万大军事个摆设吗。他淡淡的说:“这是年初就定好地,参加演习的是已经整编了的部队,目的有两个,一是熟悉武器性能,另一个是针对一旦中日战争打响,陕西和湖北方向出现情况,川军如何迅速增援。”

何应钦心中暗骂,恐怕不是针对将来的中日战争吧,而是针对现在的吧。但这话却不能明说,他淡淡的打个哈哈:“那云南的三十八军和六十军也是为这个的啰。”

“老师说得没错。”庄继华一本正经的说,仿佛事情本来就是如此。

“你的胆子真是比天还大。”何应钦摇头说道:“他们的演习什么时候结束?校长从西安回来的时候?”

“我不太清楚,刘湘他们的行动我管不着。”庄继华双手一摊,一脸无辜。

师生没有打哑谜,只是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庄继华在答话中充分表明了他的态度,他不支持讨伐西安,他控制和影响的西南势力也不会支持讨伐。相反,如果蒋介石出现意外,那么四川云南很可能就要独树一帜,庄继华的计划中恐怕还要拿下贵州,彻底关上西南的大门。

何应钦把庄继华的底线探清了,但他的底线庄继华却没探出来。不过庄继华相信,他已经亮明态度,再加上胡宗南俞济时,以及明天宋希濂等人的通电,再加上孔祥熙宋子文在财政上的牵制,张静江联系的中央委员的攻击,必然加剧何应钦的犹豫彷徨,那时再行劝说,何应钦退让的可能性很大。

“校长安危系于老师一念之间,不过分的说,国家安危系于老师一念之间,内战一起,国破家亡就在眼前,老师,历史将为你重重记下一笔,这一笔是好是坏,还请老师斟酌。”

庄继华说完之后,就要向何应钦告辞,可何应钦却轻轻摇头说:“以战迫和,这个主意是不错,但是政府的威望呢?校长回来后,如何保持他的威望,如何才能继续领导全国?外面日本人虎视眈眈,里面各地军阀蠢蠢欲动;共C党更是上下其手,时刻准备趁乱夺权。汪精卫、邓演达在海外,时刻没忘南京城内的这把椅子。若校长威望受损,将来怎么镇住这些乱源。我何尝不希望校长平安回来,可与张杨和谈是步险之又险的棋。”

何应钦这几句话让庄继华对他刮目相看,一扫印象中唯唯诺诺的平庸形象。庄继华心中略有所悟,看来何应钦并非盯着蒋介石的位置,而是左右为难,这是他心中的结,必须替他解开这个结才能让他赞同以战迫和的策略。

庄继华返身坐回何应钦的对面,郑重的看着何应钦说:“老师既然说了心里话,那学生就为老师分析一下,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指点。”

何应钦很感兴趣的看着庄继华,庄继华预测形势在黄埔是很有名的,可何应钦很少听他分析过预测全盘局势,前几年的长城抗战,庄继华做的也只是军事形势的分析。所以今天庄继华他要给何应钦分析分析,何应钦立刻有了精神。

月票榜上下跌了,求月票支持。。。。。。。。。。

。。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八节 说敬之(二)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八节 说敬之(二)

庄继华慢慢的的说:“实际上,我以为西安事变对校长的威望没有丝毫损失,相反,对校长威望却有提升。老师请看,自从校长被扣以来,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各地发出的声音,学界的学生、清华北大的教授,上海的工商界,连一向与校长作对的孙夫人,邓主任,都公开呼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孙夫人更是公开呼吁张杨无条件送校长回来,截止今天为止,各地实力派无一响应张杨,从北方的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渠,到南方的李宗仁、刘湘、何健,他们都表示支持中央政府,反对张杨兵变。在国际上包括苏俄在内,都支持校长,这一件件说明什么?说明全国各阶层已经形成共识,今日中国离不开校长的领导,校长是当之无愧的国家领袖。”

“校长从西安回来后,国家政策将会转变,内战将逐渐停息,民族和解,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将联合起来,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校长领导下共赴国难。这将是一场长期艰苦的战争,而校长在领导这场关乎中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将会获得无上的威望。”

“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将开启中华民族的新时期,一个全民族起来救亡图存的时期,一雪百年国耻的时期!中华民族将在血泊中重生!中华民族将在抗战中强大!”

庄继华越说越激动,何应钦却悚然动容。他想到了蒋介石回来后政权的稳定,但没想到西安事变将导致持续了十年地剿共政策的变化,不错张杨既然与共C党联手,那么和平谈判必然包括共C党,停止内战就包括停止剿共;蒋介石回来后不可能那么快就食言,改变国策停止剿共就成为必然;剿共既然停止,那么对日作战就必然成为新的国策。而在这个国策下。宋美龄、邓演达、李济深、陈铭枢等蒋介石的反对派,也就会与蒋介石和解。在这股和解的浪潮下,蒋介石的威望将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峰。

何应钦不得不表示叹服,难怪蒋介石对庄继华如此器重,走了几年还是念念不忘,一听说他出现在上海,立刻亲自去电,然后就不管不顾地重用了。他在心里认可了庄继华的分析。不过他还有几个疑问。

“你就那么确定校长会改变国策吗?”

“毫无疑问,校长性格刚烈,但师母能劝动他。”庄继华地心情稍稍恢复平静,脸上依然微微泛红。

“看来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就要大变了。”何应钦站起来望着西边深思道。

“它将是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庄继华也睡着何应钦站起来,走到他的身边:“老师,下决心吧,以战迫和。”

“如果我不答应。你是不是有办法了?”何应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