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官几乎都是这样,喜欢冲到前沿,掌握第一手资料,三十六师的指挥部也比其他部队要靠前,像他的团指挥部吧,按照条例应该摆在距离前沿五千米以外,但这里距离前沿只有八百米。

“对面日军是那支部队?”宋希濂问,昨天进攻的是第三师团的小野大队。

“板本联队的鬼冢大队。”顾葆裕说:“日本人又增兵了,看得出来这支部队刚下船不久。”

“张司令命令我们在这里至少坚守两天,能办到吗?”宋希濂来212团部没什么特殊目的,但高级将领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前沿,将极大的鼓舞士气,而现在部队是最需要士气的时候。

“坚决完成任务。”顾葆裕没有提条件:“日本人要想过去,除非我们212团全死光了。”说道这里他停顿一下:“师长,我想主动出击一下,给鬼冢一点教训,你看能行吗?”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三节 鏖兵淞沪(九)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三节 鏖兵淞沪(九)

宋希濂闻言不由精神一阵,在三十六师几个团长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顾葆裕,这个顾葆裕是黄埔四期的,可宋希濂在他身上看到点庄继华的影子,在任何时候都不愿束手就擒,总是在寻找机会打击敌人。

实际上宋希濂本人也受庄继华的影响,性格与前世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不服输,总在想办法占便宜不吃亏,这两天被困在阵地上挨打,心里早就憋了口气,想找回点便宜。

“师长,这是上海下水道,前期进攻时我就注意到了,不过那时是陆战队,在上海驻守了几年,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机会,这次的第三师团是刚到,小野大队时我就想干,可一直没机会,我想在晚上,派出一支部队通过下水道插到日军背后,打他一家伙。”顾葆裕狡诈的冲宋希濂眨眨眼。

宋希濂在心里静静盘算一阵,然后点点头:“行,我把师侦察连交给你,打完之后再还给我。”

顾葆裕虽然没提,但宋希濂知道他的兵力肯定不够,别看他有一千来人,但这一千多人有三十六师的,也有独立二旅的,而且他们还要守两天,两天后,这里的千余人能有三成回来,他宋希濂就要谢天谢地了。

宋希濂还没离开团部,日军的炮击又开始了,顾葆裕立刻催促宋希濂赶紧走,这还是前奏,待会的炮击铺天盖地。宋希濂却巍然不动,他不能在这个时候走,不能让士兵看着他这个师长在敌人进攻地时候“逃跑”。

“你**的事,不用管我。”宋希濂冷然拒绝了顾葆裕的好意,顾葆裕也不多劝,扭头就躲到一个简易隐蔽部。这只是个简易隐蔽部,根本挡不住日军大口径的舰炮炮弹。话又说回来,什么工事能防住200或者400mm的巨炮。

炮声越来越密。爆炸声快把耳鼓震破,宋希濂捂住耳朵,张着嘴,感到呼吸困难,大地在震动,这个小小的角落似乎随时会被淹没在烟尘、硝烟、碎石中。宋希濂根本抬不起头来,也看不清任何东西。只觉得眼前到处都是灰蒙蒙的。“轰”,一枚炮弹在近处爆炸,卫士猛地扑到宋希濂地身上,将他死死压在身下。

宋希濂脑中一遍空白,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没有亲身经历是绝对无法想象,前沿士兵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支撑起整条防线地。

哗啦。对面街上的一栋房屋倒塌,又扬起一阵厚厚的尘土,躲在那栋楼里的士兵全部被埋在里面,但谁也没敢跑出隐蔽点,每个人都躲在隐蔽点祈祷炮弹不要落在自己头上,所有痛苦的呼唤都被炮声压倒。

炮击在一个半小时后停止了。没等伤员的悲惨叫声就传来尖锐的口哨声,士兵们从各个角落涌出来,飞快地赶到自己的位置。不一会从街头出现两辆坦克,后面是几百名小心翼翼端着上好刺刀的日军士兵。

血战很快就打响,从瓦砾中拖出来的一门战防炮被拖到阵地后,四门团属迫击炮开始炮击,炮弹准确的越过坦克落在敌群中,步兵前进的步伐顿时一涩,日军的迫击炮也开始射击,战防炮对准日军坦克开火。在击毁一辆坦克后。随后就被第二辆坦克摧毁;第一道防线冲出三名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借瓦砾掩护向坦克摸去,三个士兵身上冒着烟从两侧向坦克扑去,两个士兵在靠近坦克时被疯狂的弹雨打倒,另一个士兵则扑到坦克上,三声剧烈爆炸声中坦克起火燃烧。

接下来就是步兵地疯狂进攻,这是每次进攻的程序,每个步骤大家都了解,到最后拼的都是意志,失去坦克掩护的日军士兵并没有撤退,反倒更疯狂进攻,一次次冲上来又一次次被打下去。

长街苦战,同样在八十八和八十七师上演,中国军队压在市区的四师一旅一团满员时有六万多人,现在只剩下四万余人,其中还补充过一次从各部队抽调的老兵。

当天晚上,宋希濂从独二旅中抽调一个营和师特务连交给顾葆裕,顾葆裕从中抽出一个连和团里老兵通过下水道插入日军阵地,顾葆裕地估计很准,日军没有注意到这个通道,遭到突然袭击,顾葆裕一下夺回两条街。

对日军海军优势中国陆军将领只有把希望寄托在空军身上,连续几天空军无法为地面提供支持,前线张治中陈诚顾祝同的抱怨接二连三的传到蒋介石耳中,周至柔为此担负了很大压力,他也不清楚为什么每次空军赶到战场都会遇到日机的拦截,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取得突袭效果了。

二十九日,他决定改编战术不再被动拦截,而要主动出击,轰炸登陆场的日军,同时请求戴笠和陈立夫帮助提供日军集结地和空军机场的详细位置。可他的飞机再度遭到日机的拦截,一架B17被击落。虽然中国空军的依旧保持胜利,但已经越来越艰难了,从开战到现在,空军已经损失了四分之一的飞机。

同日,胡宗南第一军地先头部队李铁军师抵达宝山,从浙东调来地第六十师也赶到上海,而王耀武五十一师已经提前投入市区战斗,有了这两个师,陈诚下令将损失比较大的八十八师调到虹口,由六十师接防杨树浦,五十一师为集团军总预备队,随后陈诚和张治中在市区发起了一次大规模反击。

张治中亲临前线督战,八十八和三十六师血战虹口公园,再度逼近日本海军司令部,松井石根被迫又向市区增兵。

除了在市区反击外,罗卓英指挥五十七师和十四师向川沙口。彭善指挥十一师和六十七师向吴淞口发起反击,五十六师在狮子林,李觉在张华滨也都向日军发起反击。

一时之间,淞沪战场风云突变,中国军队气势如虹,大有把日军彻底赶下海去地架势。

“沿长江三大火炉,重庆第一、武汉第二、南京第三。可最近这三大火炉都没有淞沪热,报上尽是上海地消息。”庄继华懒洋洋的把报纸合起来扔到桌上。上海激战正酣,报上全是淞沪战场消息,因此他对淞沪的战事发生比较清楚。

“文革,我就不明白,你到底怎么想的?”李家钰在一旁忍不住开口问道,部队出川后士气很高,全军上下都在求战。这让他和杨森左右为难。

杨森、李家钰组成的二十四集团军是第一批出川的部队,杨森在八月十六日就抵达武汉,李家钰也在八月二十六日抵达武汉,但庄继华却在八月二十一日抵达武汉,他提前到武汉的目地是检查这里的后勤工作。

到八月底,二十四集团军有两个师已经全部到达武汉,杨森在武汉接到南京电令要求二十四集团军迅速赶往淞沪,杨森回电称到武汉地只有两个师。剩下的部队至少还有十五天才能赶到武汉,随后南京又来电要求已经到达武汉的两个师立刻开赴淞沪。杨森和李家钰都想服从命令,但庄继华干预了,庄继华让他们给南京回电,武器装备还没到,暂时无法向淞沪开拔。两人虽然照办但心中充满疑惑。

窗外又传来阵阵口号声,武汉民众的抗战气氛高涨,每天都有示威游行,招兵点附近挤满报名参军的青年学生,社会各界组建了十几支义勇队分别开赴华北和上海,从上海转运来的伤员也陆续送到武汉各大医院,这些伤员更是武汉三镇市民眼中的英雄,医院里到处是络绎不绝地慰问者。

“贺君山在武汉的工作还是不错,武汉市民的抗战热情还是很高的。”庄继华没有直接说出他的打算,先评价了下武汉三镇的风气。淞沪打响后。贺衷寒率领宣传处撤到武汉。顺便也就接起武汉三镇的宣传鼓动工作。

“文革,你不是畏战吧?”杨森的目光里有种奇怪地东西。如果庄继华要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真的就要怀疑他是在畏战了。

“畏战?”庄继华苦笑下摇摇头,走到窗户前把窗户拉过来关上,房间里顿时安静不少,他转身来看着杨森和李家钰说:“我为这场战争准备了五年,现在来畏战?”

庄继华脸上露出一股嘲弄的神色:“我和百里将军推演多次,百里将军认为我军在上海可以坚守很长时间,特别是吴福国防线,日军要攻破这条防线至少需要半年。百里将军是不了解校长呀,上海这一仗,校长的主意恐怕又打错了。”

“文革,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不该在上海开战?”李家钰惊讶的问道。

“不是,上海开战是正确地,”庄继华摇头说:“可问题在于上海之战的战略目的,当初校长召集我们商议时就说得明明白白,上海之战的目的是把日军的主力从华北吸引到华东,yin*日军沿长江进攻,一旦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断然放弃上海,退到国防线上,可现在陈诚不知怎么想的,居然想把日军赶下海,日军在上海外海聚集了七十多艘军舰,陆军兵力也有两个多师团,总兵力高达六万多人。六万多人,在舰队的支持下,完全可以守住上海据点,这样的进攻得不偿失,白白浪费兵力。”

说起这个庄继华就很心痛,三十万德械师就这样耗费在上海,要再造这样地部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

“你地意思是现阶段我们尽量拖延,不去淞沪战场?”杨森以为自己有点明白庄继华的意思了。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三节 鏖兵淞沪(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三节 鏖兵淞沪(十)

庄继华摇摇头说:“淞沪战场是一定要去的。当时不能一两个师的去,要去就是整个集团军去,一个师一个师的往里投,那是添油战术,乃兵家大忌,我们不能干这种蠢事。”

“我还以为你不主赞同去淞沪呢。”李家钰松了口气,他恨不得立刻赶到淞沪参战,连他这个军长都忍不住了,何况下面那些军官士兵,现在全军的士气高得简直无法想象。李家钰和杨森现在都有点不敢去军营,一去就被缠着追问什么时候去上海,连士兵都大着胆子上来问。

“淞沪是一定要去的,不但你们要去,我也要去。”庄继华不置可否的说,他没有透露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个想法比较阴暗难以说出口。

庄继华沉默一会又说:“淞沪战场的战略目的我已经说过了,将日军主力从华北吸引到淞沪来,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消灭市区日军,而是困住日军,消耗他们的实力,逼他们不断向上海增兵,要不然就在国际上丢脸,日本人是很自卑的,几千年来他们一直卑微的在那几个小岛上挣扎,在中华的阴影下生活,好容易以为走出我中华的影响,突然感到好像可以更骄傲,于是整个民族就如打了鸡血一样癫狂起来,不能接受一丁点失败,只要我们在淞沪与他们打成平手,如果能略占上风,那日本人就一定会向上海增兵。”

“然后我们就撤兵,撤到吴福国防线。继续消耗他们的实力。”杨森若有所思地接口道。

“对,”庄继华重重的点点头:“按照我的设想,我们这两个集团军应该用于反攻,原因无他,我们的装备是全国最好的,比中央军德械师还好。”

“可上面催得这样急,是不是淞沪战场的情况不像想象的那样好。迫切需要增兵?”李家钰皱眉问道。

“应该不是,他们应该只是担心。”庄继华思索着说:“据我所知。现在有好几支部队赶往上海,胡宗南地第一军,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薛岳地十九集团军,湘军刘兴的十六军团也已经出发,一时半会不会缺兵。”

目前战场的暂时优势追根溯源与他有很大关系,三十万德械部队是他提供的一亿大洋。一百架P40二十四架BF109,雷达等等,都与他有莫大关系。不过他花的代价也够大,可调动的资金已经花去近十亿美金,其中包括在美国购买的几家大型工厂和公司。

“子惠兄,其相兄,我其实现在不担心淞沪战场,至少现阶段不担心。而我担心地是将来,日军现在的注意力集中在长江南岸,以至我们也把注意力集中在长江南岸,这是比较危险的,如果日军继续增兵,而且在金山卫登陆。那我军就十分危险了。待会我要回重庆,估计我再到武汉时,你们恐怕已经去南京了,你们到淞沪后,请私下转告陈总指挥,千万留心金山卫,松江最少要驻守一个师。”

“好,我明白。”杨森点头答应,可话一出口他又有点疑惑:“陈辞修不会连金山卫的兵都调吧?那可是个要命的地方。”

“病急乱投医,我就担心他被日军目前的行动迷惑了。以为日本人只会选择长江南岸。而忽略了金山卫。你告诉他,日军会持续增兵。南岸打不开局面就会转到金山卫。”

离开杨森李家钰的住所,庄继华就前往武汉办事处,这个办事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运往四川的物资后来又增加了修建仓库储备枪支弹药,这些仓库目前还没交给军需处,还在西南开发队控制中,说实话庄继华也不打算交给军需处。

这几天里,庄继华马不停蹄走遍了鄂北和武汉周边地十几个仓库,这些仓库还有三分之一是空的,还有几个仓库设在鄂东,庄继华今天打算过去,然后就飞回重庆。

最后一声枪响消失后,市区陷入一遍宁静,借着最后的明亮,阵地上又开始忙碌起来,这种忙碌的内容每次都是相同的,伤员后运送,弹药前运,承担这些工作的都是从各地赶来地义勇队,他们默默的穿梭在各个阵地间,表现出来的勇敢有些时候简直让以至在奋战的士兵都感到佩服。

海上吹来的风已经带有一丝凉意,这股风很快吹散了战场上的硝烟和血腥,宋希濂与王敬久走出指挥部,他们在伤员中走走停停,不时低下身轻轻拍拍他们的肩头或轻声安慰。

“你们很快就会好的。”

“好样的。”

“伤疤是军人的勋章,你现在有勋章了。”

……。

“萌国,这是文革说地吧?”王敬久向一个敬礼地伤员回礼后转头对宋希濂说。

“嗯,”宋希濂心不在焉的点点头,今天地攻势损失很大,三十六和八十八两个师共损失七百多人,这还是他们了解日军战术,没敢采取密集冲锋的结果。五十一师王耀武就按照国内的战法,采取密集冲锋,结果损失超过千人。

“这样打恐怕不行。”王敬久看出宋希濂的心思,便率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辞公恐怕太着急了。”

“你说得对,不过,我想的是要是庄文革那小子来打这一仗他会怎么打?”宋希濂苦笑下说。考进黄埔时,他才十七岁,完全青涩的一个少年,与庄继华蒋先云这样的牛人同屋,不知不觉间受到他们的影响,下到七连后蒋先云对他的影响小了,庄继华的影响却更大了,以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