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逼我们同意华北自治。”

庄继华的话击中了要害,卢沟桥事变看上去是偶然冲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却是日本策动的华北自治。华北自治是日本占领东北之后的直接目标,现在日本占据巨大军事优势,华北又在其掌控之中,日本会放弃?庄继华认为不会。

“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好谈的。”杨永泰首先表态:“谈判的前提是委员长的庐山讲话,不涉及中国主权,不涉及地方长官任免。这两条是我们地底线。”

“我看可以给陶德曼传话,我们可以以这七条为基础,谈判,但要重申我们地条件,不涉及国家主权,不涉及地方长官任免。在这个认识达成之前,谈判以秘密方式进行。”蒋介石最终作出决定,从这些人的谈话中,他得到了足够地支持:“我们不怕日本人拖延,我们也要利用谈判整顿军队。只要拖过三个月,云南和四川的援军到达,我们就可以再战。”

蒋介石地这席话让庄继华稍稍放心,看来蒋介石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想利用谈判暂时停止战争,以利军队恢复元气,另一方面他也抱着日本人同意在庐山谈话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就此停止战争。

“如果谈判期间,日本人继续发动进攻。南京必然成为其攻击目标,现在我们讨论下,南京守不守,怎么守?”蒋介石抛出了第二个议题。

会议室内沉默了一会,白崇禧首先发言:“我以前就说过,以目前的军力,不应该守南京。守也守不住,与其让南京毁于战火,不如公开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以保全城市和普通市民。”

庄继华注意到在场的人中除了蒋介石外,其余的人都频频点头,刘斐站起来说:“委员长,前线各军损失极大,补充地士兵大都是未受训练的新兵。战斗力极为有限,有些部队地建制已经混乱。而且南京的地形是典型的易攻难守之地。南京位于长江的弯曲部,地形上背水,日军军舰可以直达南京江面支援或掩护登陆,陆军方面,京沪杭地区交通便利。两大交通要道京沪京杭公路可以为日军提供快捷的运输,日军的兵力调动极为便捷,南线日军在占领广德之后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攻击镇江,切断南京我军退路,另一路可以经溧水从南面攻击南京,如此我南京守军将陷入重围之中。”

“刘次长说得对,抗战是个长期过程,我们现在也能够改避免决战,放弃南京继续诱敌深入。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极为必要。”何应钦接过刘斐的话。

蒋介石阴沉着脸说:“南京是国家首都,总理陵寝所在。中外属目,如果不加抵抗就放弃,国际上如何看我们?如何向国民交代?”

“可是,委员长,守卫南京地兵力从何而来,前线退下来的部队已经不能再战了。”白崇禧却没管蒋介石是否生气,依然坚持他的观点。在军事上,他是非常自负的,轻易不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更不会屈从蒋介石。守不守南京,蒋介石早就征询过他的意见,在这里的人中恐怕只有庄继华不知道态度,其他人早就明确表示不应该守。

“四十九集团军已经赶到南京,他们有十万人,而且装备是最好的。”蒋介石也毫不客气地反驳:“另外,卢汉将军率领的五十八军已经到了湖南,杜聿明率领的六十军也已经到了湘西。只要守上两个月,他们就能赶来为南京解围。”

“两个月?淞沪七十万人才打三个月,四十九集团军十万人能守两个月?”白崇禧摇头说:“委员长,这实在太冒险了,日军装备优势,人数高达二十万之多… ”

说到这里白崇禧摇摇头,连徐永昌感到也不靠谱:“委员长,现在应该避免决战,南京可守则守,不可守则放弃,反正已经宣布迁都重庆了。”

会议室内有些火药味了,蒋介石见还是没人支持他,脸色阴沉得有些可怕。

“不可!”唐生智猛地站起来:“委员长说得对,南京为总理陵寝所在,国家首都,走过另外观瞻所系,不可不守。”

“孟潇说得好,”蒋介石正孤军奋战之时,忽然得一强援,心中顿时青松许多,脸上的神态也舒缓下来:“南京必须死守,如果你们都不愿守,那就我来守。”

庄继华感到蒋介石看向唐生智的目光有意无意的扫了自己一眼,刚才白崇禧地话说明他们早就争论过,双方都在坚持,白崇禧何应钦从军事形势出发,认为不该守,蒋介石却从政治外交角度出发,认为该守。唐生智给他的感觉好像在投机,以他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南京不该守,可他却力主守,这里面值得玩味的东西就多了。

现在蒋介石把话说死了,南京只能守了,庄继华看唐生智似乎要自告奋勇了,他立刻站起来,抢在他前面说:“校长身负国家重担,应该指导全局。守南京,学生愿代劳。”

继续求月票。。。。。。。。。。。

月票竞争激烈,兄弟们赶紧支援呀!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八节 南京,南京(一)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八节 南京,南京(一)

南京,六朝古都,龙盘虎踞于江南,秦淮风月,钟山苍翠,集江南娟秀与雄俊于一身,自古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象征。

1937年,这里却记录了民族的苦难和耻辱。十万将士放下武器,像狗一样被杀掉;三十万手无寸铁的同胞,三十万无论男女,无论老幼,被残杀于长江两岸,数万妇女被**、**,侵略者得意而残暴的笑声在这座燃烧着屈辱的城市中回荡。

“无论如和不能让这段历史重演,”庄继华脑中回想其沿途看到的那有些带着慌张,带着悲愤的市民。

“文革,南京不是牛行,日军也不是五省联军。”白崇禧冷冷的说。牛行大战,庄继华一举成名,被誉为民国南庄北傅的两大善守将领,可今天白崇禧不认为庄继华能守住南京。

“在我看来,守住南京可能性虽然小,但不是没有,”庄继华心里也没有把握,他大约有个草案,虽然不详细,但大致的规划已经有了:“南线,孙震将军已经率领122师王铭章部和145师饶国华部从陆路赶赴广德;我相信在他们的支援下,七十四军和第十集团军能守住广德,只要广德在我们手中,南线日军就不敢以主力向南京进攻。剩下的就是从上海过来的日军,对他们,我打算抄他们的后路,宋云飞上校已经率领特种作战部队赶赴太湖北岸地区,他们的任务是在日军后方袭击他们地物资。搅乱他们的后勤供应。”

“还有我有四个师六万多人,这是我精心训练的,装备在全国都是最好,除了坦克飞机外,日本军队有的装备我都有。”

“最后,若广德在我手中,我随时可以撤向芜湖;若广德不在我手;我在下关架上三座浮桥以运送物资和撤出伤员。如此进可攻。退可守;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走。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庄继华一股脑把他初步构想倒出来。然后看着蒋介石和白崇禧,意思就是请他们评判。

“三座浮桥?日本飞机会放任你的浮桥存在?还有日本海军呢?”刘斐冲口而出。

“长江虽然宽大,但日军的战列舰重巡洋舰却无法开到南京来参战,最多是轻巡洋舰和驱逐舰;我可以在长江北岸设重炮阵地,南京城内,也设重炮阵地。”庄继华解释道:“英国海军有句话,与炮台对战。是疯子的行为;在内河与炮**战同样是疯子地行为。”

“至于空军,我们也有。从美国过来的五十架P40已经到昆明,乐以琴在昆明训练飞行员已经三周了,所以空军很快就能恢复实力。”

在庄继华地话里,好像没有任何困难,可实际上,他是在给自己打气,特别是海空军。空军的实力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快,其中雷达站就不会恢复得这样快。仅靠江北的几座雷达站,是不可能全面监控南京地区的天空。

当庄继华提到孙震已经率部去广德时,白崇禧的目光凝重,他的脑子在高速转动此举对南京的影响。盘算片刻后,他不得不承认。如果孙震能守住广德,那么南京地危险要小得多,至少有退路。

“孙震现在在什么位置?”

“122师已经到广德了,145师最多还有一天就到广德,孙震的军指挥部和直属部队抵达宣城,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构筑阵地。”庄继华心中涌起股自豪,当初在对日军行动的预料几乎完全正确,由此作出的安排,已经完全起作用了。

“恐怕时间不多了,”白崇禧摇头说:“昨天日军已经突破南浔防线。正逼近吴兴。七十四军最多能守一天。”

庄继华心中咯噔一下,日军的行动好快。刘斐却忽然冒出个想法:“委员长,122师应该去吴兴增援,如此可以在吴兴挡住日军。”

“去吴兴?”庄继华瞬间就在心里盘算下:“不能去吴兴,去吴兴是匆忙迎战,在广德是打有准备的仗,胜利的把握更大。况且,从广德到吴兴至少要走一天,等他们赶到时,吴兴已经丢了,又变成匆忙迎战。”

庄继华地这个分析得到白崇禧的支持:“去吴兴不可取,广德迎战是可行的,唯一的顾虑是日军在南线有两个师团,兵力雄厚,若不取广德,经宜兴与北路的日军会合,绕道溧阳进攻,也一样可以包抄南京,切断你们的退路。”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在南线就可能打个不大不小地胜仗,”庄继华思索着说:“七十四军和第十集团军也退向广德,在广德整补。白将军,有这么大一股力量在广德,日军能放心北上吗?我看他们不敢,如果他们真敢以主力北上,那我们就在南线发起反攻,争取能歼其一部有生力量。”

白崇禧庄继华都是把南京附近地图翻烂了的人,对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完全不用地图就能随口说出那里是关键点。

“我可以在溧水和秣陵关设置阻击线,逐步消耗日军实力;对东面日军,可以在淳化、汤山、栖霞山、乌龙山炮台为外围阻击线,以高桥门、青龙山、白水桥、燕子矶、尧化门为第二道防线;以南京各城门为最后一道防线。若被突破,还可以打巷战。”

听着庄继华边思索边侃侃而谈,蒋介石心里是真高兴,庄继华这是为给他圆场,所以才冲动而出。现在面对白崇禧诘难,他才不得不使出急智。三道防线,不说其他,就说兵力,、有那么多吗?

可庄继华现在顾不得了,他现在只想把守南京的任务抢到手中,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但白崇禧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

“你只有四个师的生力军,能有那么多兵力在设置三道防线吗?”

“兵力可以通过调配解决,”庄继华开始狡辩了,他转向蒋介石:“校长,学生守南京有几个条件,请校长答应我。”

“晤,你说吧。”蒋介石点点头,现在别说几个条件,就算几百个条件他也答应。南京守将的人选问题已经谈过几次了,他原希望白崇禧能出来承担这个重任,可白崇禧坚决反对守南京,接下来他又询问了陈诚,陈诚也反对,认为淞沪战事已经让部队十分疲劳,不堪再战,最好是放弃南京,然后又询问徐永昌、何健、甚至刘斐,谁都不敢答应;他只好把主意打到庄继华身上了,庄继华今天也果然没让他失望,仅仅一个眼色,他就明白自己想让他做什么了。

“首先,南京地区的部队,不管是从哪里来的,必须服从我地指挥,包括空军海军和军警宪兵;其二,南京守军没有我地亲笔手令,撤到后方的都属于擅自逃跑,无论是谁,一律枪毙;其三,南京将成为战场,立刻开始疏散市民;其四,我沿途过来,南京市面十分混乱,我要求宣布南京戒严;第五,南京市政府也归我指挥;我需要他们帮助疏散市民;第六,我听说军人反省院有一批犯罪军官,请校长给以特赦,补充到部队中;第七,南京战事期间,校长有命令请直接下达给我,有些黄埔同学,持宠而骄,常常越级向校长请示,请校长让他们直接找我。”庄继华噼里啪啦一股脑说了七条,条条重要,特别是最后一条,蒋介石经常越级指挥,搞得战区指挥官十分被动。

“这是自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成立南京卫戍司令部,由文革出任卫戍司令,文革,你立刻组建司令部,完成之后,我就正式公布你为司令,全权指挥南京地区地所有军队,包括南线的七十四军和第十集团,以及在南京参战的空军和海军。”蒋介石站起来了,表情十分严肃:“诸位,南京守卫战是我国尊严之战,也是中外观瞻所系,诸位,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军事委员会暂时迁到武汉,何参谋长明天去武汉,主持大本营工作。”蒋介石说到这里有看看庄继华:“文革,你需要多长时间组织好司令部?”

“校长,时间仓促,必须立刻开展工作,所以我想把四十九集团军转化为南京卫戍司令部,百里将军出任副司令,傅常出任参谋长;另外把杨市长和谷司令加上就行了。”庄继华略微思索就拿出了他的办法。

杨永泰是南京特别市市长,谷正伦是宪兵司令,手上控制南京的政务和宪兵力量,前者对疏散市民至关重要,后者对维持南京秩序至关重要。

蒋介石立刻同意但又补充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为副司令,让杨永泰和谷正伦加入到卫戍司令部中,随即起草命令,宣布庄继华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随后蒋介石又发布连串升迁令,宋希濂升任七十八军军长,王敬久升任七十二军军长,冯圣法升任七十一军军长,胡宗南升任十七军团军团长。

官虽然升了,但手下的部队还是那些,来不及补充,更来不及调配,像宋希濂的七十八军,手下就一个三十六师。

在场诸将没有谁表示异议,现在提拔,可以振作下前方因为溃败而衰落的士气。

据说现在投票是双倍,弟兄们最后一天了,赶紧把手上的票给我呀!!!!!!

月票支持下,我需要两百票!!!!!!!!!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八节 南京,南京(二)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八节 南京,南京(二)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把庄继华留下,让他上了自己的车,很明显,蒋介石的护卫增加了,原来只有两部车的护卫,现在增加到五部。汽车缓缓使出军政部大门,窗帘拉得死死的,外面根本看不到车内的情形。

“文革,守住南京,你有多少把握?”车队走出很长一段距离后蒋介石才缓缓开口,很显然,他现在的神情比在会上要真实得多,他也同样疑虑重重。

“白健生的他们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庄继华斟酌着说:“经过淞沪战事,部队元气大伤,我还不知道部队的确实情况,现在能依靠的只有四十九集团军的四个师,兵力不够,必须让部分部队先退下来,在南京城内整补。外边的援军能指望的只有光亭下辖的两个军,可他们离得有点远。我的想法是在南京打上半个月到一个月,如果那时候光亭他们还不能赶到,那么就从南京撤退。”

蒋介石听后没吭声,他也为难,中央军精锐大部分在淞沪战场,整编的三十万德械师有二十万在淞沪战场,如果这些部队全部被消灭,那对他意味着什么,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现在和谈,能让日本人停止进攻吗?”

庄继华轻轻叹口气,蒋介石的心思很明显,想用谈判拖延时间,可他没有直接说日本人会不会停战,而只谈谈判条件的问题:“我估计日本会提要价,就算是换我。我也会,城下之盟不会如此便宜。”

“可陶德曼传来地消息确实如此,难道日本一点也不顾及国际影响?”蒋介石有些不相信,这不是中日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