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8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没发生多大的作用便暴露了。

“必须重建情报网。”长衫神态坚定:“即便在这场战争中用不到,帝国重新崛起时也可以用到。”

西装没有开口,这场战争若失败,百年之内帝国能重新振作起来吗?这一代潜伏下来,他们一生可能都不会被启用。

“上面催促我们尽快提供支那将军的作战部署,…。。”

“不要管他们,”长衫毫不犹豫的打断了西装的话,西装顿时明白了,长衫实际已经明白这场战争中,情报部门已经没有多大作为了,无论是北平重建的竹机关,还是上海的梅机关。

平津会战将决定一切。

如果皇军获胜,他们的长远安排将在一年以后起作用;可要是失败了,他们现在的工作将在二十到三十年后发生作用。

获取支那将军的作战部署,他们现在的几乎所有伸进战区司令部的手都被砍断,最可能得到支那将军情报的地方是重庆,支那军总参谋部,可总参谋部的监察也非常严格,可他们却没办法靠近总参谋部,原来还不知道原因,现在总算明白了。

“这场战争还能打几年?”

西装的问题一下将长衫刚刚鼓起的情绪打到谷地,平津会战,皇军从开局便陷入不利,固安被围,廊坊被突破,整个战线从中间被劈开。从南京到东京,所有日本人都将希望寄托在冈村宁次身上,希望他能力挽狂澜。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二节 反击之反击(四、五)(两节合一)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二节 反击之反击(四、五)(两节合一)

吉普车在校门口停下,李之龙没有动,目光望着墙上挂着的匾额,匾额有两块,第一块是华北战区军官学校,第二块是华北战区第二干部学校,这两所学校都是民主促进会(即第三党)所属,严重和陈铭枢在主持,为民主促进会培养基层干部和下级军官。

不过现在这两所学校都挂在华北战区名下,而且干部学校还属于政治处管,自从出任战区政治部主任后,李之龙很少留在司令部,几乎全在战区各地跑,名义上是组织动员民众,加强政治工作,实际上是考察干部,协调与第三党在政治上的联系。

战区除了这所干部学校外,还有一所干部学校,即第一干部学校,这所学校是庄继华的干部学校,由原西南开发队干部学校校长敖路主持,这所干部学校已经从鄂北迁到济南。

从西安事变后,西南开发队陆续调出了大批干部,这些干部主要分布在一五战区和苏鲁战区,这些干部在地方上推行重庆模式,实行社会改革,经过数年的基层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李之龙要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然后想办法将他们聚合起来,从地方进入战区,以备将来。

李之龙这半年中,走遍了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吉普车都换了两部,组织了六百万人的支前队,山东河北河南湖北几乎每个村庄都派出了支前队,村民们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步一步将物资送到前线,大大缓解了后勤部的压力。

副官回到车上,吉普车缓缓启动,驶入校内,在学校行政楼前停下,李之龙从车上下来,四下打量下,学校看上去不小,除了四五栋教学楼外,还有几排显然充作宿舍的平房。

办公楼也不是很高,只有两层,外墙有些斑驳,墙角青苔历历,显然小楼有些年月了。

“在田。”

严重从楼内快步出来,李之龙连忙向严重行礼,单从官职上看,李之龙的政治部主任比严重的校长要高;除了这点外,其他李之龙都要低,军衔,严重已经是二级上将了,资历,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老师好,这要去郑州,顺路过来看看。”李之龙微微一笑。

严重看看李之龙,李之龙皮肤黝黑,眼窝深陷,双腮下凹,只是目光明亮,显然精神尚好。严重还了个礼,然后伸出手,李之龙握住严重的手。

“我没想到你会来,平津会战正激烈,你不在司令部却跑到这里来了。”

“军事上我帮不上忙,有文革和白崇禧就行。”李之龙有自知之明:“平津前线集中了接近两百万部队,后勤压力空前,文革让我发动各地民众组织支前队,减轻后勤压力。”

严重松开手轻轻点头,俩人没有向楼上走,而是转身向侧面走,严重边走边说:“是呀,两百万人的军事行动,前所未有,规模空前。”

俩人边走便聊,绕过办公楼,穿过一个月亮门,再穿过一条长廊,进入了一个小院。李之龙明显感到这个小院的警戒严密,这短短的距离中便有两道检查哨,小院四周还有几个固定岗哨,院内有两栋小楼,两座小楼并排建立。

进入小楼后,李之龙断定这就是第三党建立的军事指挥部,小楼内的安全保卫更加严密,两层楼的楼道门口都有警卫人员,李之龙甚至认为楼顶也有警卫人员。

陈铭枢已经知道李之龙过来,但他没有下楼迎接,而是依旧呆在二楼,严重和李之龙进来后,李之龙注意到黄琪翔也在办公室里。

对黄琪翔,李之龙虽然很少接触,不过也认识,当初在广州便认识。不过根据他的情报,黄琪翔应该在江南战区,怎么出现在这里?

略微寒暄后,李之龙便问起来,黄琪翔一笑:“陈诚担任司令,我不走人家也要赶我走,择生让我不要主动辞职,就只好被人赶走了。”

原来,陈诚担任江南战区司令后,仿照庄继华整军,同样赤luo裸的收编杂牌军,遣散杂牌将领,黄琪翔是第三党中人,当然不能再出任集团军副司令,于是陈诚给他安排了个高级参议的虚职,黄琪翔顺水推行,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后,辞职不就,跑到陈铭枢这里教书,这一切看上去天经地义,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陈铭枢将第三党的主要军事将领聚集到了军校中,组成了第三党的军事指挥中心。

听完黄琪翔的解释后,李之龙一乐,两栋小楼有二十多个军官工作,另一座小楼的地下室内有七台大功率电台,负责与各地第三党武装联络。

“蒋将军呢?我听说他也在这里。”李之龙问的是蒋光鼐,他名义上是学校的教导主任。

“他在上课,课后还要带学生参加野营训练,恐怕你见不到他了。”陈铭枢解释道。

谈话自然离不开前线的情况,陈铭枢问起平津前线的情况,可惜李之龙离开时战斗还没打响,到现在还没回过司令部,对前线的情况也不了解。

“两百万对五十万,我们还有火力和空中优势,除非文革犯错,否则冈村宁次没有机会。”李之龙淡淡的说,语气十分平静:“以我对文革的了解,他是个非常谨慎的人,还没冒过险。”

严重点点头,表示赞成李之龙的看法:“文革看上去诙谐幽默,行事大胆,实际上非常谨慎,他的大胆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敌我情况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

“恐怕他这辈子最危险的举动便是牛行大战。”李之龙在心里又补充了句,还有与你们的合作。

严重摇摇头:“恐怕不是,我看他最冒险的是西南开发,这个工程比牛行大战更冒险。”

李之龙从头到尾参与了西南开发,一度主持西南开发,他根本没想到其中有什么冒险的,可严重这一说,他才想起,西南开发的中的风险,从最初入川,夺取重庆,社会改革,庄继华几乎每一步都在冒险。

陈铭枢呵呵一笑站起来:“看来在田是身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不过,我也看好文革,他这人狡诈诡变,南京商丘,那么难的情况下,也能变出招来;平津会战,他手上的牌比冈村可多多了,以他性格,绝不会给冈村一点机会。”

严重和李之龙几乎同时点头表示赞成,黄琪翔也点点头,他没有与庄继华共事过,不过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与庄继华合作的,也正是因为他的建议,严重才入川到庄继华身边工作。

“老师,陈将军,你们这里的情况呢?”

陈铭枢冲着严重和黄琪翔大有深意的一笑,然后站起来,从旁边的文件袋中拿出一份文件交给李之龙:“我就估计文革会要了解我们的情况了,这是我们的计划。”

李之龙打开文件,这是一份第三党在冀东敌后的部队分布和近期作战计划,边看边记,过了会,又拿出纸笔记录下几个数字,然后将文件合上,闭上眼想了会。

根据陈铭枢提供的文件,第三党在冀东和热河各有一块根据地,兵力分别为五千人和七千人,两块根据地并没有连成一遍,其中热东根据地部分伸进辽西北,另外冀东根据地横跨长城内外。

为了配合平津会战,陈铭枢命令热东根据地部队主力南下,会同冀热根据地在冀东展开进攻,牵制日军,同时扩大根据地。

“陈将军,”李之龙想了想说:“关东军即将入关,总兵力高达三十万左右,到时,日军云集冀东,部队将难以生存。”

陈铭枢点点头,这个情况他已经了解,蔡廷锴已经将传过来了,不过他认为,平津会战是重中之重,即便有所牺牲,只要能获得平津会战的胜利,这些牺牲就值得。因为一旦平津会战胜利,日本人便再也没有机会。

“我的意思是,在冀东可能牵制不了日军,我认为可以挺进到东北,这才能真正牵制关东军。”李之龙说。

陈铭枢黄琪翔和严重没有立刻答话,陈铭枢轻轻的说:“东北?到东北?”

“对,”李之龙点点头:“为了增援华北,关东军几乎倾巢而出,不但抽空了东北内的兵力,也抽空了远东战场,整个东北几乎没有兵力了,现在正是进军东北的大好时机;其实,你们可能也知道,延安已经采取行动了。”

延安的行动,陈铭枢也清楚,下面也向他报告过,他也猜到延安的目的,不过他没在意。按照庄继华的计划,东北将是第三党和庄继华的天下,延安也有部分地区。延安之所以现在就采取行动,恐怕还是担心战后庄继华不认账。

陈铭枢有些担心的是,经过几年的敌后战斗,根据地的重要性从各种方面显示出来,一旦出关,就意味着脱离根据地,进入一个陌生的地区,部队很可能受到严重损失。

要开辟新区,要牵制日军;部队担负的任务过重,能不能完成任务,这让陈铭枢和黄琪翔左右为难。

“我看行。”黄琪翔看上去比陈铭枢更灵活反应更快,首先理解了这个部署的要点:“日本人在东北兵力空虚,我们进入东北后,尽量分兵,在南满北满活动,特别是中苏边境和中朝边境活动。”

陈铭枢也明白过来,但他不认为是在南满,而应该是北满。庄继华这是对延安的动作作出的反应,延安派兵进入东北,自然是要在战后分一杯羹,但庄继华也担心,延安在战后拒绝遵守承诺,不放弃占领的辽宁地区。

此外,进军北满看上去危险,实际上没有多少危险,这里日本人的兵力更空虚,而且这里山高林密,适宜进行游击战。

“好,命令他们以主力进军北满,在辽西留下一支有力部队。”陈铭枢也表示同意。

“临出来前,文革和我谈过,他让我转告陈将军和邓主任,可以在政治上采取更进一步行动了。”李之龙目光炯炯的望着陈铭枢。

这句话的意思陈铭枢和严重明白,黄琪翔就有些不明白。与军事上的巨大进展相比,第三党在政治上的举动可谓雷声大雨点小,章伯钧等人数次要求采取更进一步的举动,但都被邓演达和李济深联手压制;其中最主要原因便是庄继华的要求。

根据与庄继华达成的约定,庄继华要求在战争结束前保持政治稳定,所以第三党演变为民主促进会,也没有发动更大的举动。

现在庄继华开口了,不但解放他们,甚至要求他们采取些行动。这让陈铭枢和严重都有些奇怪。

“文革的目的是在战后保持国家和平,从目前的一党专制转向民主宪政,”李之龙继续解释道,来这里之前,庄继华给他送来一封长信,在信中详细解释了他的目的,和第三党应该采取的行动。

“民主促进会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文革建议你们成立一个政党,新的政党,依托这个党派展开活动。”

“有一个现成的东西,委员长同意在重庆十六县实行普选,建议贵党就在这上面下手,推动这个普选。”

黄琪翔微微皱眉有些不解:“在田,成立新党,这个在我们计划之内,可作为一个新党就要参加普选,我们可能赢不了。”

“赢不了没关系,要的是推进普选。”严重淡淡一笑,毕竟与庄继华工作多年,明白他做事的方式:“文革的目的是普选,谁胜谁败他不管。要的是普选这个方式。”

陈铭枢郑重的点点头,以庄继华在重庆为国民党打下的基础,不管第三党还是其他那个党都不可能赢得选举。庄继华这一招可以称为欲取先予,第三党这次作出牺牲,不过这个牺牲可以打开一扇门,消除战争,实现战后和平的门。

“好,我把文革的建议转告择生和任潮。”陈铭枢爽快的答应下来,按照分工,他主管军事,政治上的事情由邓演达和李济深作主。

李之龙对事情如此顺利有些意外,毕竟发动政治行动,是第三党在作牺牲,文革原本是打算在资金上予以帮助,毕竟成立新党需要大批资金。

“在田,你在这里能呆几天?”陈铭枢站起来了,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两支雪茄,扭头问李之龙:“要不要来一支,他们两受不了那个味。”

李之龙摇摇头,掏出自己的纸烟,散给严重和黄琪翔:“待会就走,明天之前要赶到郑州,洪君器在那等我。我也受不了,陈将军,当你们采取行动时,静江先生和老爷子会采取行动配合你们,另外,云天那给你们准备部分资金,请邓主任去与云天联系。”

陈铭枢好像松了口气:“这太好了,我们正缺少资金,我几次给重庆去电,要求资金,可择生的回电却是让我们自筹,要不是别廷芳,我这里恐怕就断顿了。”

李之龙有点意外,他皱眉问道:“学校的经费呢?战区没拨?不可能吧。”

陈铭枢苦笑下:“我们这个学校招收的学员是定额的两倍,另外情报工作和直属部队也需要钱,我们的情报工作才刚刚成型,需要资金的地方很多,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我党收到的捐款大幅度减少,已经入不敷出了。”

第三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南洋华侨捐款,日军占领南洋后,捐款自然大幅减少,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要不是以前还有点积蓄,早就断炊了。

“我和别廷芳谈过了,他决定再动员两万人,想再组建一个新军。”黄琪翔问道。

李之龙一笑:“御行将军是不是手痒了。”

黄琪翔和陈铭枢苦笑下,说实话,作为军人,谁不想象庄继华那样指挥百万大军,与敌寇决战疆场。

“恐怕不行。”李之龙收敛笑容说:“平津会战后,部队必定有大量伤亡,你们这个时候要求建立新军,恐怕…。。,委员长不会同意。”

陈铭枢的武装力量绝大部分在华北战区,在庄继华麾下,在陈铭枢刚才提交的文件中,详细列出了第三党的武装力量,总兵力已经高达六十万,比起八路军新四军来说,数量还不足,但质量和装备却超过了,特别是夏阳林等人统帅的主力部队。

不过,李之龙看看黄琪翔:“不过,黄将军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

黄琪翔精神一振,连连追问,李之龙笑笑说:“按照文革的惯例,战后整顿部队是肯定的,作战中表现不好的部队会被整编,另外,还要整编出几个集团军,对了,你们和于学忠有没有联系?”

陈铭枢想都没想便答道:“有,早在西安事变之前,我党便与张学良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