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激情接触-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亮,你去过杭州吗?”
赵亮早看得痴了,随口答道:“去过……”
夏兰高兴的拍手道:“真的吗?那你去过杭州哪个地方?”
赵亮还没回过神来,只听夏东强大声朝车窗外喊道:“老赵——你给我快点,撒泡尿都这么久……”
车里的三个女性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赵建国拉好裤子跑到车前,不好意思地说:“老毛病,出远门必须做好准备。”
然后坐进车里,兴奋地叫道:“冬瓜,我们出发!”
汽车从高速公路开往杭州,一路上……
首先赵亮无心看风景,坐得时间长了就晕晕乎乎地想睡觉了,而夏兰似乎有心事,低着头没有做声,还是四个大人聊得起劲;赵建国望着窗外景色,一边感叹道:“毕业以后,分配到了上海工作,我已经整整21年没回杭州看看了!不知道现在有了多大的变化。”
坐在夏兰另一边的徐文娟说道:“今天的杭州变化也是翻天覆地,比起上海的现代化,杭州有着另一分美。”
周萍接口道:“早听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真想马上开开眼界。”
夏东强笑着说:“杭州最美的地方当属‘西湖’了!”
赵建国道:“是啊!在电视里看到‘西湖’比起当年美丽许多……”
夏东强打断道:“何止‘许多’,现在的‘新西湖’再也不是那20多年前的样貌了。”
徐文娟也说道:“杭州西湖现在添加了‘新十景’,而且原来的‘老十景’也加以改建,早已不是原来的西湖可比了呀!”
赵建国被他们两夫妻说得心痒痒,催促夏东强道:“冬瓜你开快点,跟爬似的这么慢,要不要我来开?”
“安全第一……”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东北部,离上海180余公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设县治以来,杭州已有2200多年历史。五代吴越和南宋王朝都曾在杭州定都。
今天的抗州己成为浙江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旅游中心。全市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68平方公里。
开车从上海到杭州,在沪杭甬高速公路上只需1个半左右车程,一到市区,赵亮也醒了过来,三个上海人在车内领略了杭州大致的城市风景,感觉真的是非常好,既有上海的都市风情又不缺少风景秀丽的美景。杭州的美是奇怪而独特的。从中间分割开来,一边是天下独秀的天然景色,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景观。城市的文明美不单单是杭州所有,天然的景色也不单单是杭州所有,而杭州却巧妙的将这两个融合在了一起。万分难得的是,在融合当中,又巧夺天工的隔离开来,所以,杭州的美,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其实赵建国出生在杭州,赵亮也算是半个杭州人。赵建国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不由感到一丝惆怅,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时夏东强提议道:“现在快中午了,我们先去餐厅吃饭吧!”
赵亮马上赞成,“夏叔叔说的对,我们吃完饭再去游西湖!”
周萍白了他一眼,“就知道吃。”徐文娟笑着说:“到了杭州,一定要尝尝地道的‘杭帮菜’!”
夏兰也道:“是呀!比吃下‘杭帮菜’就算白来一趟了。”
赵亮急着问道:“杭帮菜真的很好吃吗?”
夏兰回答:“杭帮菜又称“京杭大菜”,口味上南北交融。它不像苏州菜那么甜,也不像上海菜那么浓重。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盛赞“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且有“闻香下马”的典故。”
赵亮听夏兰这么夸她的家乡菜,调侃道:“这么说上海菜不好吃了?”
夏兰被他说得有些尴尬,解释着说:“我只是还有些吃不惯上海菜啦。”
赵建国突然叹道:“杭帮菜中我最喜欢的是‘西湖醋鱼’,在上海也曾特地去找过杭州餐馆,可惜做出来的‘西湖醋鱼’始终没有当年的味道。”
夏东强点头笑道:“这是当然了,现在别说是上海,即使在杭州也就只有一家‘楼外楼’菜馆是正宗。”
赵亮抢着说:“那我们就去吧!”
夏东强点头道:“来杭州旅游,吃饭当然要去‘楼外楼’了!”
杭州楼外楼菜馆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座落在秀丽的西子湖畔、孤山脚下,是一家正宗的杭菜馆。名源于南宋林升的传世名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汽车终于开到了这家闻名遐迩的大餐馆,六人从车上下来,今天是国庆第一天,游人非常多,赵亮皱眉道:“这么多人,我们还轮得上啊?”
夏东强回答:“放心吧,我早就预定好位置了。”
赵建国笑着搭上他的肩膀,“行啊!今日要对你另眼相看了。”
“滚滚滚,少来这套。”夏东强瞪了他一眼道。
赵亮跑过去拉着夏东强,“夏叔叔我们快进去吧!”

杭州是我的家乡,所以详细介绍了一下,欢迎各位来游玩,到时我来做你导游,保证不收钱~~

第二部 激情之渐露锋芒 第三十章国庆游西湖。吟诗漫步(中)
“几位这边请”服务小姐把六人领到一张大餐桌前。等他们坐了下来,拿出六份菜单递给每人,“请问想点些什么菜呢?”
夏东强朝赵建国说道:“老赵啊,今天这顿我请了,都是来开心的,你们爱吃什么点什么。”
赵建国客气地点头,“这怎么好意思呢?这里的菜可不便宜呀!”心里却想:这可是你自找的。
赵亮坐在夏兰一旁,轻声问,“小兰,你帮我介绍几道好吃的菜!”夏兰笑着回答:“这的菜都很好吃,你随便点就是了。”
赵亮看了看菜单,发现都很贵,一样菜就要百元以上,知道是夏叔叔请客,有些为难,挠着头不知道该点哪道菜好了。
这时赵建国开口道:“‘西湖醋鱼’,还有‘东坡肉’这两道菜是一定要吃地,小姐你说是吧?”
“您说的没错,这两道菜是“楼外楼”的招牌菜。”服务小姐马上笑着点头。赵亮一看价格,心中叫道:“好家伙!”赵建国又转头问儿子,“啊亮,你喜欢吃什么?”
周萍似乎看出了丈夫的用意,只是不好发作,瞪了他一眼。徐文娟也对赵亮说道:“啊亮,不用客气,今天是出来玩的,爱吃哪样菜就点哪样!”
这下赵亮放心了,笑着对徐文娟点点头,“谢谢阿姨!”然后朝服务小姐道:“小姐,我要‘叫化童鸡’、‘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宋嫂鱼羹’!”
“好的!几位还要什么?”
夏东强倒是没想赵亮会一下点四道名菜,不自觉地摸了摸口袋,周萍摇头道:“就这些吧!”
“我们六个人,这几样菜怎么够?东强,你说是吧?”赵建国这是有意刁难老朋友。
“是……是,才六道菜太少了。”夏东强也只能这么回答。
赵亮接口道:“这样啊,那我再点,‘蜜汁火方’、‘一品南乳肉’、‘百鸟朝凤’‘西湖纯菜汤’”
“好的,请稍等。”“哎……小姐等一下。”赵建国突然叫住了服务员。
“先生您还需要什么吗?”
“请问这儿还有特色菜吗?”
服务员小姐礼貌地回答:“当然有了,本餐馆有创新名菜!”
赵建国转头问老朋友,“东强啊……”
“尽管……尽管点就是了。”夏东强终于知道了他在故意为难自己,心中暗骂:好你个死‘秃头’这次算我倒霉。
赵建国又说:“小姐,你帮我们推荐几道吧!”
服务员小姐当然高兴,点头道:“特色菜里边以‘美味虾仁’、‘六生火锅’、‘一帆风顺’和‘叠罗汉’最受顾客们的欢迎。”
“好,就这些了。”赵建国这才罢手。
其实在大厅里吃菜的人特别多,赵亮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吞了口唾沫……菜上得很快,没过多少时间就全上齐了,赵亮先夹了块东坡肉,嚼了一口,不由赞道:“好吃好吃!油而不腻呀!”说着又夹起一块大吃起来。
“是吗?我尝尝,好久没吃过了!”赵建国也不客气。
夏东强见这对父子不觉好笑,“老赵,你不是很想吃‘西湖醋鱼’吗?”
赵建国抿了下筷子,“对对,哈哈,‘西湖醋鱼’真让人怀念呀!”
本来就是来玩了,所以周萍也没去说他,一桌人说说聊聊地吃将起来,赵亮一吃上‘东坡肉’就没停过,其实分量也不多,没几下就吃光了,夏兰见他好象还在回味,说道:“啊亮,你知道东坡肉的来历吗?”
赵亮哪有兴趣管这些,只是夏兰对他说的话,他一向很认真对待,于是摇了摇头,夏兰笑着解释:“其实东坡肉是宋朝苏东坡首先烹制的,当年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故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东坡肉’。”
“哦……”赵亮对苏东坡的事迹在书本上也学到不少,知道他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突然却又大笑起来,夏兰觉得奇怪,不禁问道:“怎么了?”
赵亮发现妈妈正瞪着自己,强忍住笑,回答道:“上门求教苏东坡的学生也不少,除了来学书法、学写文章的外,应该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的吧?”
一桌人听到他的话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赵建国吃着‘西湖醋鱼’正高兴,又和夏东强喝了些酒,问道:“啊亮,‘东坡肉’好吃吗?”
赵亮连忙点头:“真好吃,不愧是杭州的名菜!”
“好吃就再来一盘嘛……东强,你说是吧?”
夏东强:“小姐——麻烦你再来一份‘东坡肉’。”
“‘西湖醋鱼’也再上一盘!”赵建国补充道。

两家人一起吃完了这顿丰盛的午饭,便开车来到“望湖宾馆”,并开了两个双人房和两个单人房,安排好了一切,夏东强问赵建国:“老赵,你们想去西湖哪里玩玩呢?”
赵建国回答:“现在最想去的是‘黄龙洞’。”
夏东强好象明白他的意思,点头道:“好,反正明天还要游西湖,今天就先陪你去黄龙洞玩玩。”突然又对夏兰说道:“小兰,你带啊亮去别的地方玩吧,不要太晚了,6点以前记得回来。”
夏兰很听爸爸的话,点头答应,“好的,那么啊亮我们走吧!”于是四个中年人,两个年轻人开始分头游玩西湖美景。
……
赵亮虽然和夏兰是邻居,但是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却并不多,现在能和她两个人一起在这么美的地方散步,心里高兴不已,哪里还会理周围的风景,只顾着自己傻乐。走着走着,夏兰转身对赵亮说道:“啊亮,白堤到了。”
赵亮回过神,“哦……”
两人又走上了一座小桥,夏兰又笑着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桥吗?”
赵亮看了看,这桥毫无特色,不新不旧,“难道是断桥?”
夏兰点头道:“正是,一般人到这里怎么也不会觉得这就是断桥的。其实很多东西要保留到今天也许有些困难,但那动人的故事传说却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亡。”
赵亮好奇地问:“你指的是许仙和白娘子吗?”
“是呀!”
其实赵亮很喜欢这段故事,就连小说也曾看过一遍,站在桥上眼望西湖,轻声一叹:“ 那个传说真的只是虚构出来的吗?确实很动人啊!”

第二部 激情之渐露锋芒 第三十一章国庆游西湖。吟诗漫步(下)
两人沿着白堤前行了一段。“啊亮,这里就是‘平湖秋月’了。”赵亮点点头,“平湖秋月的平台的确很低,几乎和湖面齐平,怪不得叫平湖秋月。”
夏兰有些惊讶,“啊亮你真聪明,要是我们能早来半个月就好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来这里的话,你就更能体会到‘平湖秋月’的美了。”
当时游人很多,在这个景点更是觉得有些拥挤,赵亮皱眉道:“小兰,我们去前面吧!”
“平湖秋月”的对面就是有名的孤山了,夏兰说道:“来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想起白居易的一首名诗,啊亮,你知道是哪一首吗?”
赵亮想了想,突然吟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咦?啊亮你好厉害呀,这么快就想到了!”
其实赵亮自己也不知道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但在夏兰面前没有丢脸,十分高兴,得意地说:“那是当然啦!”
从孤山西行,过了西泠桥,赫然出现一石青碑。夏兰给赵亮做介绍:“这个就是当年钱塘名歌妓苏小小墓了。”
其实就算她不说,赵亮也知道,只是赵亮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的知识面这么广了?
看到夏兰的样子却又忍不住想故意开开玩笑:“这个苏小小是苏东坡的妹妹吗?”
夏兰想起苏东坡和“东坡肉”就觉得好笑,摇头道:“不是的,他们只是姓氏相同而已,其实苏小小也是个历史上存在的真实人物,生于西湖、长于西湖、卒于西湖,不像许仙和白娘子、梁山伯和祝英台只是传说中的人物。”
赵亮点点头,“原来苏小小是死在西湖啊!”。夏兰突然叹道:“小小的墓是寂寞的,其实已经不能算做墓了,你看就只有一石青碑,还有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亭子伴随她的长眠之地。小小的一生也是寂寞的,伴随她的,也惟有她的诗句而已。鲍仁算是她的朋友,但也只不过是她所欣赏的一个没落文人而已。阮郁是了解她的,但是却两地相隔。伴随小小的,也只有门前的这棵青松而已。”
赵亮忽然发现夏兰是个有些伤感的女孩子,他很清楚苏小小的故事。两人走了,赵亮有感而发,竟小声留诗一首:
云淡风清花满楼,月冷衣寒网悠悠。
孤灯独影翻老句,清音雅韵抚旧筹。
愁醉柔肠弄萧谱,思凝素笺燃香篝。
一别天涯长相忆,清泪透枕残梦留。
但这首诗,可能便只有苏小小才听得到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面就是苏堤了,游人真是不少,赵亮不禁感叹中国人口,突然有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游客走了过来,对赵亮一边比画一边用英语说了一大串,这可把赵亮给难住了,学校每门课程他都很好,就是这个英语一听就头疼,连忙跑到夏兰背后,“小兰,你快帮帮忙,英语我不行啊!”
夏兰轻声笑道:“他说的不是英语,而是法语,这两种语言很像,你当然听不懂了。”说完走过去和那个外国人交流起来。过了一会,夏兰高兴地向赵亮招招手:“啊亮,他说想给我们几拍张照。”
“真的吗?太好了!”赵亮马上跑到他们身边,夏兰向他介绍道,“他叫Toms;刚才问我去“保淑塔”的路,为表感谢所以给我们拍几张照片。”
等她说玩,这个外国游客大笑着抱住赵亮,“ liang;你好!你好!”赵亮被这个热情的法国人抱得难受,吃力地回答:“汤……汤妈丝,你也好……”
……
“好了……吗?”
“OK!”
“oh—你们看!”
“拍得真好!”赵亮和夏兰异口同声道。
和这个法国人告别后,两人开始,漫步苏堤。“啊亮,你知道多少关于苏堤的诗句呢?”
赵亮看着刚才拍的照片正高兴,随口道:“当然比你的多了。”
“真的吗?那我们比一比呀,看谁背得诗多。”夏兰小时候就喜欢诗词歌赋,自己又是杭州人,对苏堤更是极为了解,听赵亮这么回答,竟是觉得有些不服。
赵亮回过神,“啊?什么?”
夏兰见他满不在乎的样子有些生气,“我先背一首”
堤上桃花水亦香;苏公湖深拓钱唐。
惠卿一毁终何益;依旧晴虹十里长。
赵亮:“……”
“该你了!不是连一首都不会吧?”
赵亮最怕被夏兰瞧不起,思索了片刻,笑着答道:“那我给你来一段”
曙林带瞑;晴霭弄霏;莺花未认游客:
草色旧迎雕辇;蒙茸暗香陌。
秋千架;闲晓索。
正露洗;绣鸳痕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