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宫这档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豫林王果然小心翼翼地伸手去摸仙鹤的嘴,那大鸟便结结实实地“吻”了小男孩一下……

连皇帝都觉得他这个小儿子是有点儿老实的不像话,所以叫他没事还是跟姐妹们玩玩比较安全,但是性别并不是消除老实与不老实的绝对标准,至少他的姐妹绝大多数还是爬在他的头上的。

所以,虽然多年之后的豫林王是以有文化,有道德,有胆识,有理想著称,不过在当时,他的兄弟姐妹们还是普遍将之视为好戏弄,好哄骗,好使唤,好诱拐。连他的亲娘都忍不住要戳他的脑门儿:“儿子啊,你的心眼儿呢?你的心眼儿到底长到哪里去了!”

“儿臣的心眼儿自然是在这里。”豫林王眨着无暇的大眼睛,直指自己的胸膛。

排行靠后的豫林王那时在闻道堂里,坐的椅子最高,个头还是最矮,理解力也明显比较逊色,可是在不讲究分班的年代里,往往还是只能找哥哥们来解决疑惑。

“我来看看……这句应该这么写。”四皇子发现弟弟对着一张纸凝神半天也不见下笔,自告奋勇地靠了过来。

“喂喂,你这不是在帮倒忙吗?”未来的皇帝陛下因为在“仙鹤事件”中充当了看热闹的角色,因而被扣上了从犯的帽子一起挨罚,所以这次看见四弟又在误人子弟,不得不出声提醒。

“我哪有!你看这句可不就是《左传》里面的!”

“那也不是‘城濮之战’而是‘鄢陵之战’啊!”三皇子夺过笔也在豫林王的作业上刷刷两笔。

“我来看看……”二 皇子凑过头来,觉得另外两人的答案还是不妥,便又蘸了蘸狼毫,哗哗哗写了半张。

“我说你们,这是五弟的课业,你们七手八脚地在这儿添什么乱啊!”还是皇长子溧川王说了句公道话,他把那张汇聚众人智慧结晶的文章拿来一看,认为实在小儿科,有必要炫耀炫耀自己肚子里的墨水,所以直接跳过刚刚还在教训别人的话,也不管弟弟愿不愿意,一气呵成一篇文章出来。

“五弟以后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问我们,不过对先生还是保密为好,不然他老人家又要说什么独自研究的废话,实在古板得很。”看着小弟认真地端详自己的作品,溧川王一边揉揉他的小脑袋,一边叮嘱了一句。实际上这种兄长们以后很少再跟豫林王交代,因为他若是遵守起来,往往让人很是头疼。

年纪与阅历的差距是很明显的,所以这篇文章是不是豫林王写的,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不过面对老学士的疑问,豫林王却很坦荡地回答:“这就是学生写的。”

“什么?那你说说‘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是出自何章?”

“学生……不知道。”

“这不是你写的嘛?”

“就是我写的。”

“……”

其实本没人把这事看得太重,先生是古板,不过也仅此而已,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结果豫林王这么死鸭子嘴硬,老先生不免有点儿来气了。他知道眼前的是个好孩子,但这不代表他的智商也必然超龄,所以拿着戒尺啪啪啪地打着豫林王的手心,以杜绝他撒这种明显就被拆穿的谎的坏毛病。

“呜……这就是学生写的。”豫林王吃痛地纠结着小脸,依然不忘重申这句话。

知道大皇子也看不下去了,主动坦白,向先生配了个不是。先生叹口气:“老夫就说嘛,五殿下怎么写得出来他没看过的典故。”

“这就是我写的!”

“五弟,没关系的,我承认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皇子还在感动于小弟居然这么讲义气,可豫林王好像根本不买他的帐,也不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守信”这一历史使命。

“这就是我写的!”

“五弟,这明明是我写的啊。”

“这就是我写的!”唯有这句,他死活不松口。

“小五……好厉害啊……”看到小弟跟长兄诡异地互相争执起来,四皇子和未来的皇帝陛下均连连点头,有感而发。

想当年,太后——哦,不,那时她还是皇后——对自己的独生女儿喜欢得不得了,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谋划着她的未来,大概女儿进棺材之前的步骤都计划好了。这许许多多要她谋划的事当中,有一项自然特别重要,所以皇后逮到空儿就得说上几句。

“丫头啊,你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子?”皇后说这话的时候,未来的皇帝陛下还只是个胚胎,梁弘公主也才三四岁,不明白“男孩子”跟她的午膳有什么关系。她只是伸着筷子指向她的目标,嚷嚷着:“我要鸡脖子,我的要脖子!”

“你喜欢纤细高挑的男孩吗?”皇后夹起一根鸡脖子放到女儿碗里,望着那食物,忽然就这么联想起来。

“我要猪蹄”梁弘公主吃着鸡想着猪,还是没有搭理自己的娘亲。

“或者是体格结实的?”皇后又夹起块猪肉,继续展开联想。

梁弘公主扒拉了几口饭,这才卡是思考母后的问题。可毕竟是个懵懂无知的小丫头片子,注意力很容易就转移了:“男孩子……我的水晶丸子!”

“男孩子啊,踏实才是最重要的,风流才子往往靠不住,武将嘛……长年在外不说,生命也没有保障,若是文官家庭,太中规中矩的话也不免就乏味了一点儿,或者找平民百姓家的良家男子……”

尽管女儿对食物的兴趣远远超过对母亲牵红线的兴趣,可皇后却没停止她的自言自语……或者还说潜移默化的洗脑。她看着女儿粉红的小脸蛋,想象着她将来出嫁时的盛况空前,心中的母爱就化作更为澎湃的点鸳鸯情结,直把桌子另一边吃饭的皇帝听得胃口听得胃口缺失。

“请容朕问一下,你是白居易吗?”皇帝忽然就这么来了一句。

“咦?当然不是。”皇后莫名其妙地看着自己的丈夫。

“你又不写《长恨歌》,没事总在这儿男欢女爱的干什么!”

大概皇帝这样打击妻子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皇后只是埋怨地看了他一眼,嘟囔着“这可是咱们闺女的大事”、便又将精力集中到梁弘公主身上。

“丫头,母后在问你呢!别总想着吃的了,告诉你啊,出嫁就像……吃水晶丸子一眼,感觉可好了!”因为发现女儿还在满意地咬着水晶丸子,所以皇后才有这么一比,皇帝却差点儿噎住。

难道他就只是个水晶丸子吗?

这下真没胃口了,筷子一放,走人。

“皇上!皇上!您去看看吧,皇后娘娘那边哭开来了!”皇帝正在散步兼消化午餐,忽然就有个小内侍从环坤宫的方向急急跑来向他汇报。

刚刚不是才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东床快婿吗?这会子又哭什么?皇帝知道妻子是个闲不住又得哄的主儿,只得再返回了离开才一盏茶时间的宫室。

   “呜……我的水晶丸子!水晶丸子!”环坤宫里梁弘公主哭得正起劲儿,地上是摔碎了的碗和滚了一地的水晶丸子。

皇后居然也在一边哭得稀里哗啦,喷涌而出的泪水把她脸上艳丽的胭脂冲出一道道沟壑。她刚刚只是想打断女儿跟丸子的情感交流,岂料失手打碎了女儿的饭碗,就这样被她视若生命的女儿怒目相向了。

“呜……这还是本宫亲生的吗?我这个亲娘都比不过水晶丸子!”

“……”皇帝看看他的心爱妻子,又看看他的宝贝女儿,什么话也没说,默默地退出了宫门,可是立马在门外就能听到一个男人忍不住的噗噗笑声,以及近侍“陛下?陛下?”的疑问声。

这一大一小两个女人,怎么总是能让他这么开心呢?

“水晶丸子啊……”许多年后在另一位皇后讨婆婆欢心的掌勺作品中,太后夹起这么一颗丸子,想起往事情不自禁地感慨了起来,直把儿媳看得一头雾水,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篇番外(五)…………万圣节的鬼故事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想着就算把西方节日也算上,无非只剩圣诞而已结果……群众的力量果然是伟大的,连万圣节都给挖了出来,下面可别跟咱说还有什么地球环保日、联合国纪念日之类的临时拼凑个应景的鬼故事集会,各位权当聊胜于无吧

如果让皇帝看见他的孩子个个提着杰克灯或者带着杰克脑袋,他一定会生气的嚷着

“没事顶着个南瓜在头上干吗!”

如果让皇帝知道按规定,这群顶着南瓜的孩子提的要求他都必须答应的话,他还一定会咋呼道

“造反啊!没大没小的!”

如果让皇帝最后知道,这都是横隔一个大洋之外的国度的玩意儿时,他则一定会指着那些南瓜哈哈大笑

 “这是鬼吗?这也叫鬼?”

总而言之,皇帝跟西方的万圣节是八字不合的,所以他不知道——也完全不想知道围绕在一个叫耶稣的人周围的各种节日,而是享受着过自己家的鬼节。

鬼节在道教中称中元节,在佛教中又叫盂兰盆节,拥有很大的群众粉丝。不过不同于清明,这天并不是朝廷的国定假日,所以所有官员们还得正常的上下班,皇帝也只能在结束工作以后回宫热闹热闹。

 但是皇宫是个极为严肃庄重的地方,放鞭炮烧纸人等活动显然是无法开展的,皇帝一家能干的也就是放放河灯而已。这就又有了一个问题,用上好金属编织的河灯虽然很漂亮很罗曼蒂克,但在这个祭奠逝去亲友的节日里,总不好写“河灯一放三千里,妾身岁月甜如蜜”这类情话,只能写些“潮歌底曲,洒归西浦”的诗词。于是乎,活动的气氛——越来越低落。

这不是皇帝想看到的景象,因此他把手中最后一个河灯送下水后,就站了起来拍拍膝盖,宣布说

“难得人比较齐,不如聚在一起讲讲鬼故事吧,也算是应个景”

这句话讲下去,人们大概有两种反应:一部分人很为难,因为她们怕鬼故事,比如淑妃和裕妃;另一部分人则很高兴,因为又有事可以倒腾了,比如说太后。

当然,最高兴的非豫林王莫属,原因大家都知道,可是皇帝却明令禁止他参与此活动,这使得他十分郁闷。不过很快豫林王又高兴了,因为皇帝还说,所有不愿参与的人都得听豫林王讲完个故事再回去,但是最后豫林王终究失落了,因为原本不想参加的人在听到这项条件后都表示愿意响应皇帝的号召,积极投身到集体活动中来。

总之心情大起大落几番后,豫林王也只能心有不甘的坐在一边,苦闷的喝着茶,对大家的游戏望眼欲穿。

“哀家先来!哀家先来!”

之前为了配合气氛,殿里面的宫灯都被灭了,只靠单独的几根蜡烛提供光源。在那星星点点的烛光下太后兴奋着一张脸,保养极好的脸上闪动着一种被打了鸡血似的红润,让人看了居然也会有种胆颤心惊的感觉。

 “那还是先帝为藩王时的事,那年宫里的阮贵妃死了。对了,说到阮贵妃你们可能不认识,不过你们应该知道她侄女,就是后来嫁给方赞元的人,皇上你还记得吧,你小时候喊‘方大人他娘’的那位,她丈夫可是出了名的招蜂引蝶,据说跟给事中钱大人家的……”

太后在介绍她故事中第一个登场人物时,就已经把话题扯了个十万八千里,众人始终没明白她到底想要讲什么,倒是清楚了不少有关方尚书家、钱大人家、严侍郎家等等门户的八卦绯闻、风流韵事之类的东西。

 “太后,您先喝口水吧”

皇后见太后摸了摸嗓子,就及时的递上去一杯茶,顺便告诉她,像她老人家这么经历丰富之人的故事,应该留到最后压轴才对这起大家,变相的让太后一边歇着去了。

“那接下来就我来吧”

恭妃位居太后之后,倒不是她对这活动有多么积极,实在是根据养生之道,她一直是早睡早起的实践者。现在只想赶紧讲完个故事然后去睡她的美容觉。

“那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进京赶考的年青书生夜宿在一家大户人家的豪宅里面……”

“恭母妃,为什么不是破庙里?”

本着遇鬼必荒郊野外漏屋破庙的原则,小羡适时的提出了疑问

“怎么?就不许妖精住豪宅啊!”

恭妃话题被打断,不耐烦的表明她要给妖精提高住宿福利

“为了明天赶路,那书生很早就歇下了,也不知道睡到了什么时候,外面忽然挂起了一阵轻风……”

 接下来暂时也没有人打断恭妃,她的鬼故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而没有卡壳的兆头,直到继书生之后的第二个人物出场

“那是一位妙龄女郎,但见她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滴溜,歌喉婉转,有诗云‘佳人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她脚不沾地的飘忽而来,那样子简直要把那书生看呆了”

恭妃对那佳人进行了大半天的外貌描写,却还意犹未尽。说道此处,当即站了起来,学着她口中人物的样子轻灵灵的走了几步,水蛇腰线条流畅,当真是搦腰肢袅的很。

“姐姐,你说的这个该不会是狐狸精吧?”

淑妃在一边插口问道

“咦,你怎么知道?”

恭妃显然很诧异自己这个关子是什么地方卖露馅了

我本来是不知道,但是一看你这个样子我就知道了。淑妃在心中悻悻的腹诽着,同时瞟了一眼神情跟故事中的白衣书生有的一拼的皇帝。

恭妃讲的这个故事,笼统来说可以归类于二流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除了女主的鬼怪身份之外,就跟鬼故事一点关系也没有了。但是大家对她如此衷情于这个狐狸精的原因也心里有数,所以都没有难为她,顺利过关的恭妃也便扭着她的狐狸精步子睡觉去了。

接下来,大家把视线都投注在了坐在恭妃下首的康妃身上

“那臣妾也说说臣妾听过的鬼故事吧”

面对大家的目光,康妃气定神闲的开口了

“这则故事出自搜神记,讲一古巢老姥。话说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

在烛火的掩映下,康妃不高不低、不急不缓的平静语调,仿佛将人带入那悠久遥远的神怪世界,很有一番意境,但是美中不足的只有一点——

“……康妃啊,你能用白话文再讲一遍吗?”

背负着诸人一头雾水的表情,皇帝作为代表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小小意见。

“接下来是我了?”

顺次坐着的裕妃指了指自己,然后开始讲故事。总之进行到这里,总算是裕妃和淑妃讲了最正常最像鬼故事的两个鬼故事。只是,由于过于正常,倒是一点吓人的效果也没有。

她俩分别说完故事后就依次吹灭了自己身边的两根蜡烛,大殿之内的灯光此时也已减半。

“臣说的这个,可是真事”

座次到了留京的衡原王这里,他支着下巴想了一会,煞有其事的声明一番,便开始口若悬河起来

“……待到一个月解围之后,城外的尸体可以说是满坑满谷,蝇虫多如牛毛,到处都是吃腐肉的雀鸟聒噪声,战场上几乎没有完整的尸体,肠子与内脏纵横交错,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的”

“那之后大半年,我们家都没有吃过面条,因为一看到那形状,就让人想起……”

同样经历过当年北狄围攻太原府之灾的路王妃,在丈夫讲完后也适时的补充了一句,一只手还压在心口,显然现在想想都有点反胃。

诸人听他夫妻二人这样一唱一合,确实都觉得头皮阵阵发麻,心中断然打住联想,省得待会回去睡不着觉。可是皇帝却还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咦?鬼故事呢?你讲的鬼故事在哪里?”

死人虽然跟鬼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毕竟还有一步之遥

“皇上,你觉得这还不够?”

衡原王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