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黑色纪元-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察觉到亚特兰蒂斯人存在的不仅仅是斯大林,希特勒对这种神秘的智慧生命同样有着联系。只不过,当时的纳粹德国没有发现类似亚拉腊峰之类的遗迹,而是为了得到朗基努斯之枪,在维也纳的霍夫堡博物馆里找到另外一份手稿。很遗憾,二次大战结束的时候,手稿原件被纳粹分子焚毁,盟军只得到部分残片,并根据保持固定形状的纸灰,复原了其中部分内容。”

苏浩凝视着王启年:“所以,美国人继承了那些科技?”

老胖子回望了他一眼,以惯常的淡漠口气说:“不完全是那样。希特勒得到手稿后,把寻找亚特兰蒂斯人的任务交给希姆莱负责实施,对外则谎称是为了寻找圣杯。这份手稿,与苏联人得到那份有部分内容重叠。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希特勒疯了,在英国没有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居然会掉过头去进攻苏联。实际上,他真正的目的,是高加索山上的诺亚方舟遗迹。”

“德国人得到的手稿内容远远要比苏联人更加详细。为此,希姆莱拨出巨额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分派考察队。其中,以海因里希。哈勒的进展最为顺利。他们按照手稿指引,在西藏找到了沙拉巴姆洞穴,得到了另外一些科技存储器。也正是根据这些,才有了后来希特勒下令研发的‘E’系列战车、Me609重型轰炸机、Me163喷气机等等……由于时间、资源,以及当时的思维理解方式等条件所限,这些兵器大多停留在纸面设计阶段,只有很少一部分制造出实物。但谁也无法否认,这些超时代兵器的确威力巨大,先进程度足足超出盟军。如果不是数量太少,加上此前阶段消耗了几乎德国所有武装力量,战争恐怕是另外一种结局。”

“二战结束后,盟国接收了纳粹的全部科技。从不相信,难以置信,到最后确定,美国人对亚特兰蒂斯的浓厚兴趣丝毫不亚于希特勒。他们设立了51区,以手稿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到处寻找亚特兰蒂斯的线索。1948年,由美国陆军组建的科考队在南极登陆,他们按照手稿指引,找到了位于南极大陆核心位置的巨大洞穴。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三十余名早在六年前就抵达的纳粹军人……”

“1948年?”

听到这里,苏浩打断了王启年的话,疑惑地问:“我从未看过这件事的相关记录。”

老胖子扬了扬眉毛,说:“很正常。因为这些事情从未解密,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绝密档案库里,这份档案的解密权限属于最高,也就是无法认定解密时间。”

“这不合常理。”

苏浩面露思索,继而猛地抬起头:“等等!难道,他们在洞穴里发现了什么?”

“不是发现,而是遭遇。”

王启年神情淡然的回答:“整个科考队定员一百六十三人,半数以上都是身强力壮,经过特别挑选的士兵。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按照当时美国国防部的评估,战斗力相当于一个正规作战营。他们在南极洞穴里全军覆没,如果不是一名随队摄影师从开始就负责拍摄,死后机器仍在正常运转,我们也不会知道后面发生的那些事情。”

苏浩觉得眼角在微微抽搐:“您刚才说过,他们遇到了更早抵达洞穴的纳粹军人?”

“准确的说,是一群身穿纳粹军服的丧尸。”

王启年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在苏浩听来却很冷:“摄影机使用了当时最好的彩色胶卷,战斗画面就跟你在废弃城市里经历的差不多。没有人活下来。两周后,增援部队找到了遇难者尸体,被病毒感染的纳粹军人全部失踪。除了录像,还在死者身上找到一个录音机。除了枪击和喊叫,在那些痛苦无比的求救声中,我们能听见濒死者把那些失去理智,攻击力强大,悍不畏死的纳粹军人称之为‘丧尸’。”

“美国人从未公开过这些。事实上,任何国家都不会曝光诸如此类的秘密。除了在民众当中引起恐慌,泄露不必要的机密,根本没有任何好处。然而,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为了转移民众视线,‘电磁时空弯曲’之类的理论也很快出现。”

苏浩觉得大脑正遭受前所未有的震荡,以至于不知道究竟该不该相信王启年的这些话。但他很清楚:老胖子没理由欺骗自己,也根本没必要这样做。

“冷战,实际上是美苏两国当时为了争夺手稿和亚特兰蒂斯遗迹之间的表面现象。美国人一直没能找到那些失踪的纳粹军人,南极大陆的洞穴研究从战后持续至今,几乎没有任何进展。那个洞穴很神秘,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挡住了所有想要进去的人。在那里,前后几十年,死亡了大约两万多名美国人。由于他们前往南极的时候,给家人留下的信息大多是远洋航海,或者前往战乱地区执行任务。家属都以为他们死于海难或战争,其实这些人的尸体都躺在南极洞穴里,甚至连运出来安葬都无法做到。”

“1968年,美国气象卫星在北极圈附近拍摄到一个黑色部分。经过实地考证,那是一个巨大的地底洞穴入口。首批前往考察的探险队发现,在北极洞穴附近居然有几种特殊的苔藓存活。此前,在北极冰原从未发现过这些植物,而首次发现它们,是在南极。根据这一点,当时就有人提出:南极洞穴与北极洞穴之间很可能是相互连通的。”

“气象卫星拍摄的照片被美国政府封存,他们与1969年五月派出新的考察队前往北极。考察队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极地掘进车,尽管如此,遭遇情况仍然与南极相同————进入洞穴直线距离大约五十公里后,掘进车引擎被一股奇怪的能量干扰而停止运转,队员们开始出现头晕、流鼻血、四肢麻木、心跳加速等症状。为了避免伤亡,考察队不得不中途返回。就在他们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非常偶然的,发现了一块镶嵌在洞穴山体表面的巨大冰块。”

“冰块里封冻着一个人类。按照当时的环境分析,很可能是极地风暴穿越洞穴造成的结果。冰块里的人身穿纳粹军服,四肢扭曲……考察队立刻呼叫负责运送的军方驱逐舰予以支援。一个月后,装载冰块的战舰抵达美国本土。联邦科学院和51区立即抽调人手,对冰块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尸体携带的身份铭牌,他们在纳粹党卫军人员名册里找到了对应姓名。而南极与北极之间可以通过洞穴相互连通的理论,也被证实。因为……那具尸体身上找到了二十二颗子弹,通过金属成分和射击力量分析,判定为1948年南极考察队使用的防冻式样特供品。”

苏浩耸动着喉咙,艰难地问:“您是说,那头丧尸穿越了洞穴,从南极跑到北极?”

王启年语调平静:“这是唯一的解释。1988年,美国人以尸体骨骼为基础,制作了一副电脑外观模拟图。在1948年留下来的那份录像里,他们找到了与尸体对应的人。其中有两次停留时间一秒以上的主要镜头,四次瞬时微闪镜头,经过电脑清晰化处理,面部特征最终得到确认,是同一个人。”

苏浩深吸了一口气:“他们……那具尸体……真的是丧尸?”

老胖子缓缓点了点头:“冰块里的尸体被严密控制,于1951年3月进行解剖。美国人以他的皮肤为基础,制造了部分细胞培养液,在六十多种哺乳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全部都被感染,没有一例幸存。其后数十年,美国军方致力于研究该病毒的疫苗,却没有丝毫进展。”

“您的意思是,那种病毒,就是造成一年前病毒风暴的根源?”

看着苏浩那张充满迫切和紧张的面孔,王启年神情复杂的摇摇头:“东西方文化对于政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但美国人不是疯子,他们不会干出毁灭自己族群这种可怕的事情。然而,一年前的灾难,与冰块里的病毒,都是同一种东西。”

第166章谜C

苏浩睁大了眼睛。在灯光下,他的眼瞳四周充满血丝,一片鲜红。

“是谁释放了它?究竟是谁?”

他的声音嘶哑,充满令人恐惧的杀意。

王启年的声音平淡且温和:“你已经知道了答案,开始的时候我就说过————是亚特兰蒂斯人。”

不等苏浩做出反应,老胖子继续未完的话。

“当然,病毒这种东西和人类一样,拥有自我进化和强化的能力。美国人在那个时候发现的病毒,与现在的病毒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环境变化和自身进化速度等问题,感染能力和存活能力都要更弱一些。其实,在各国的历史记载当中,一直都有类似丧尸的存在。古埃及、中国、法国大革命、伊斯兰圣战、印度宗教战争……它们或多或少都出现过。限于当时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录者的概念,病毒也没有造成大规模扩散事件,因而有很多信息都被后人忽视。以至于建国后,我们在罗布泊进行核爆试验与勘测过程发生的一系列怪异事件,都被当做科学无法解释的非自然问题处理。”

苏浩反问:“罗布泊?”

王启年面色淡然:“你应该看过一部分关于地质学家彭加木的研究资料。其实,在西北荒漠,当时进疆部队的确发现了一座古城。规模不大,从残存的建筑风格判断,实际建造时间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由于人烟稀少,缺水,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在部队入疆以前,该地区从未有过详细的勘察图纸。但是很奇怪,在内战时期,盘踞新疆的马家军里,有两名旅长各自拥有一份所谓的‘藏宝图’。上面大多数图案和线条,文字非常模糊。他们都对照地图临下摹本,派人携带图纸前往寻找,却没人能够活着回来。久而久之,两个人对寻宝丧失了兴趣。解放后,两名旅长家产充公,查抄人员意外发现了两张完全相同的地图。通过一系列勘察和观测,最终锁定为荒漠中央干河床南侧的废城。”

“进疆部队在废城附近展开搜索,发现了一条通往地下的走廊。当时参与搜索的总共有三百余名官兵。在那种时候,此类搜索任务目标主要是清剿残敌,对于某些科技概念的理解,部队指战员无法,也根本不可能达到美国人的程度,更谈不上携带仪器之类的事情。当时,他们的无线电联络只维持了不到两小时就被中断,基地方面紧急派出飞机寻找,却在距离废城六十多公里的位置遭遇磁暴和沙尘,三架侦察机全部失事。当晚,又派出多支救援队,连同当地牧民展开大规模搜索。至天明,终于在荒漠边缘发现了四名幸存者。”

“他们当时状态很差,说话吐字语句不清。四个人一直重复‘巨大’、‘死人’、‘鬼’之类的词。有两个人当天晚上就精神失常撞墙自杀,另外两个被分别关押。他们的表现很奇怪:一个在六小时后全身溃烂而死,另外一个在审讯过程中突然袭击询问人员,迫不得已,被当场开枪射杀。据事后的人回忆,当时场面极其混乱,受讯者精神状态极不稳定,一直反复在说‘打不死’、‘妖怪’之类的名词,而且不断呼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刺激了他,没有任何预兆,突然咬住审讯人员的耳朵,撕裂之后吞吃。虽然没有留下录像之类的资料,可是从审讯记录来看,那场景真的非常恐怖,极其血腥。”

虽然心中已有预感,苏浩还是想要开口证实自己的想法:“这表现与丧尸基本相符。应该是处于病毒初期感染状态。”

王启年不置可否地看了他一眼:“当时这起事件,在军内引起了很大震动。西北军区最高军事长官严令彻查。为了搞清楚那座废旧古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外交部专门从苏联进口了一批精密探测仪器,由一个精锐团护送,又专门配置了当时我军数量极少的装甲部队,进行了第二次搜索。为了掩人耳目,对外宣称是地质考察。”

苏浩忍不住问:“他们都找到了什么?”

“尸体!”

王启年平静地说:“整整三百三十六具尸体。加上四名已经死亡的幸存者,第一批搜索队员全部遇难。他们就躺在沙砾和土块表面,废城内外与河床上到处都是。很多人身上留有弹孔,也有不少人被撕成碎块,肢体残片和内脏脱落……在罗布泊超过四十五度的太阳光线炙烤下,所有尸体全部晒干,无法辨别本来面目。”

“那场景极为凄惨,虽然我只看过保留下来的录像,仍然为当时的画面所震惊。他们是那个时代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军人,虽然很多人文化层次不高,见识有限,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理解概念无法与现代人相比,但他们悍不畏死,面对危险,只要一个命令,仍然前赴后继。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今天我们拥有的一切。”

“小子!你或许认为我是在夸大事实,但我得告诉你我没有。在那种时候,谁也不知道罗布泊古城下面究竟隐藏着什么东西?人类的见识随着科学进步而不断改观,作为旁观者,你可以嘲笑,甚至觉得他们很傻。然而现在回过头去看看,连我都不得不钦佩那些被赋予开拓使命的士兵。他们没有强化药剂,没有系统的战地救生设备,武器装备只能算是普通,甚至连车辆和油料也很缺乏。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丧尸,面对感染者,他们只认为那是受伤的战友,想尽办法为他们治疗。就跟美国人的南极考察团一样,他们被未知的怪物全部杀光。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人,救援部队才能在那片死亡之地找到了让人类族群存活至今的基础。”

“那是一个废弃的小型基地。里面的技术资料是用一种非常怪异的文字编成。以当时的技术力量无法解读,只能当做最高机密封存。除此而外,最有价值的,就是一只装有大量研究药剂,依靠太阳能和磁场动能持续供应能量运转的恒温冷冻箱……”

“等等!”

苏浩猛然出生打断王启年的话:“您刚才提到文字。既然文字不同,那为什么……”

“为什么苏联、德国和美国都能从远古科技当中获利,而我们不能?你想说的是这个吗?”

王启年很清楚苏浩的心意,他随意摆了摆手:“我详细研究过苏联和美国得到的两份手稿,还有建国时期查抄家产得到的两张藏宝图。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图片的制作材料均为羊皮,书写涂料由数种矿物质合成,能够长时间保存。三种图纸,分别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字书写。苏联人得到的手稿是斯拉夫语系,美国人得到的那份以旧日耳曼文字书写。至于所谓的藏宝图……呵呵!你能猜到那上面的文字是什么吗?”

苏浩抿住嘴唇,摇了摇头。

老胖子“嘿嘿”笑着:“说出来吓死你————是小篆,秦朝丞相李斯发明的那种。”

“这不可能————”

苏浩几乎是下意识说出这句话,脸上再次充满震惊:“如果是亚特兰蒂斯人,光是年代就根本无法吻合,怎么可能会使用当时的那种文字?而且……”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儿————”

说到兴奋处,王启年不住的搓手,情绪也越来越热烈:“不光是我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美国人和苏联……哦!在我们共同研究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存在了,应该是俄国人,他们同样觉得这问题难以解释。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一名研究员无意中用激光照射仪扫过其中一份手稿,在多重显影模式下,我们发现这些文字是层层堆叠的。除了表面上的那部分,还有一些被某种涂料掩盖。经过反复检测,文字堆叠层次被判定为三十八次。也就是说,无论手稿还是藏宝图,前后总共被修改过三十八次。”

“这数字很惊人不是吗?然而,令人震惊的问题不仅仅只是这些。因为文字上的重大发现,我们进而对这些手稿产生怀疑,检验工作也扩大到图纸本身。我们从所有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