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大人已经思虑周全,那我等便在此约定,三个月后,率领大军向成都进军。”邓定正色说道。

隗文跟着说道:“好,一言为定,三个月后,三路大军合围成都。”

“王大人,一旦我军三路合围成都,还望大人可以在城内多召集内应,以利于我方攻城。”王润抱拳要求道。

王誓点了点头,正色道:“三位将军放心,老夫早已联系了成都的几位大人,到时候,我等府邸的家仆便可组成三五千的人马,与你们大军里应外合,攻破成都问题不大。”

“好,如此,我等就放心了,大人早些歇息,我等告辞了。”邓定抱拳一揖,站起身来。

“大人,告辞。”隗文和王润异口同声的抱拳道。

王誓拱了拱手,向几位将领送行。

在南郑城中,经过连续数日的勘探和规划,皇甫医和皇甫儒等人,终于将医学馆和文学馆的建设方案拿出来了,各种图纸全都摆在了华安的刺史府之中,甚至连他们的祖先皇甫谧的画像和雕像后的效果,都一并呈给了华安,并耐心等候华安的批复。

华安在刺史府的大堂内,看着这些方案,觉得都很不错,而且皇甫医等人在所画图纸的上面,都仔细的标注了各种建筑的名称、功能和用途,并根据梁州并不富裕的现实,将建馆的计划分成了三期,以缓解资金的压力,这一点尤为让华安感动。

华安将皇甫谧的画像和雕像后的效果拿在手中,仔细的对比了一下,发现雕像后的效果明显好于画像,这也难怪,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祖先的形象是高大伟岸的,稍微美化一点也是人之常情。

将雕像后的效果仔细的看了半天,华安发现雕像是一尊站立的年老书生模样,左手拿着一本翻开的书本,右手却放在右肩部的位置,右侧后背则垮了一个医袋,以显示皇甫谧即是知识渊博的读书人,同时又是悬壶济世的神医,并与雕像两侧的医学馆和文学馆遥相呼应,营造了一股特有的文化氛围。

在雕像的底部是一座高达两丈的六边形柱体,六边形的每个边上都雕刻了许多文字,这些文字都是介绍皇甫谧生前的遭遇和励志故事,对后人有很好的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正文第四百八十章聪士营

见医学馆和文学馆的建设方案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华安自然爽快的同意了,并要求皇甫医等人先休息半个多月,舒舒服服的过个年,正月十六开始准备各种建设所需的物资和工匠,只要土地解冻便立即开始动工建造。

得到华安的首肯,皇甫医等人都无比的高兴,虽然,这样一来,他们就必须一边负责临时馆舍的事物,一边还要前往新建的馆舍视察和指导,会辛苦许多,但这是一项造福万民的伟大事业,因此,皇甫医等人不会觉得辛苦,在年前的这段时间内,皇甫医等人,每日都会前往北门东侧的空地视察,以确定自己先前与工匠师傅商议的建造计划是否有不合理之处,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在梓潼城和阆中,自从接到了华安的军令,铁牛和李奕便立即派遣斥候前往益州方向打探情报,并同时在当地招收新兵,以补足一万大军的规模,为即将到来的平叛做准备。

在过年的当日,整个南郑城到处张灯结彩,处处呈现着和平与繁荣,由于梁州暂时无战事,老百姓都可以痛痛快快的过个好年了。

在此合家团圆的节日,华安带着王三等人,前往城中四处拜访,其中,最重要的去处,自然就是城中临时的文学馆和医学馆了。

在华安的一再要求下,两处馆舍都没有关门歇业,以便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少数学子有个温馨的过年之处。

在医学馆中,华安在皇甫医的带领下。参观了各种简易的医疗用具,和各种各样的草药,并与部分留在这里的学员弟子一起制作简易的药材,可谓其乐融融。

文学馆起初是收费的,自从年关临近之际,华安允许招收有天赋的布衣子弟,不收学费并给予食宿,为此,吸纳了汉中数十名资质不凡,但家庭贫寒的书生。为了多读一些书。这些书生见文学馆过年并不关门,便留在了这里。

华安亲自前来看望这些书生,让这些贫苦的书生感动不已,并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以不辜负华安的美意。

在整个文学馆中。人数最多的去处。自然就是下辖的聋哑馆了,那里的人数足有五六百人,年纪从五六岁开始。直到三四十岁的都有,这些聋哑之人,许多人都是有家的,但过年之际却没有一个人想回家,因为,在家中并无和他们一样的这些聋哑朋友,而聋哑馆中却有许多,这让他们对聋哑馆有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觉得在这里开心,而且,还能学到可以互相交流的手语。

华安走进聋哑馆,见一大群聋哑之人,正聚在一起准备过年的饭菜,忙得不亦说乎。

“将军,您来了。”见华安等人走了进来,皇甫明连忙打了声招呼。

华安看了看四周,轻声道:“这大过年的,你们父子三人都在馆舍里忙活,都不回家了吗?”

“回将军,我爹说了,今年这里便是我们的家,晚上,族中老少都会过来,在馆**同过年。”皇甫明如实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笑着道:“为了组建医学馆和文学馆,你们皇甫家族呕心沥血,这里的确才是你们真正的家,你们皇甫家族在此团聚过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哈哈!”

“将军过奖了,这都是我们皇甫家应该做的。”皇甫明连忙谦逊了一句。

华安看了看正在准备食物的聋哑之人,轻声道:“他们都还好吧!对馆舍的环境是否适应,手语等各方面都学的怎样了。”

“将军,这些人已经完全适应馆舍的生活了,由于资质不同,手语等方面的学习进度也差距很大,有的都可以用手语正常交谈了,甚至认识了大部分的字,而有的却只是会一点点。”皇甫明如实回道。

“正常人有资质的区别,聋哑人自然也一样,这个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实属正常现象。”华安淡淡说道。

皇甫明蹙了蹙眉,轻声问道:“将军耗费大量资源,白白养活这些聋哑之人,只是为了行善,还是另有打算?”这个疑问已经困扰他许久了,今日,他终于鼓足勇气向华安询问了。

此时,这些聋哑之人,已经在聋哑馆生活了数月,也学习了不少东西,华安觉得是该将自己的打算告诉皇甫明了。

华安看向眼前的皇甫明,轻声道:“除了照顾这些天生有所残疾之人,本将自然另有打算,那便是建立一支特殊的精锐斥候部队,人员全部由聋哑人组成,以利用聋哑人天生的优势,更可靠的获取情报,而不会泄露情报。”说完看向前方的聋哑之人。

“由聋哑人组成的精锐斥候部队,听上去就很厉害,我大哥武功高强,岂不是可以做这支斥候队伍的将军了。”皇甫明兴奋的说道。

“哈哈,那是自然,将军之位非你大哥莫属,皇甫明,你可以为这支队伍的副将,永远陪在你大哥的身旁。”华安笑着说道。

皇甫明听说自己的大哥可以做将军,而自己可以为副将,自然十分的高兴,不过总感觉那里不对,顿了顿,大悟道:“将军,不是说,这支队伍全部由聋哑人组成吗?可我并非聋哑之人,怎么能够……”

华安眼一瞪,大声道:“皇甫明,本将的意思是,这支队伍主要由聋哑人组成,你虽不是聋哑人,但你会手语,可以与他们交流,自然可以加入这支精锐的聋哑斥候部队,还有,盲人馆之中,若是天资聪慧的盲人,可以胜任斥候的任务,也可以加入这支精锐的队伍,本将来者不拒。”

见自己曲解了华安的意思,皇甫明有些别扭,顿了顿,道:“将军,这支精锐的斥候部队,总该有一个威风的名号吧!就像无当飞军,虎豹骑这样的响亮名号。”

华安闻言,蹙了蹙眉,关于这支部队的名号,华安还真的没有想过,一时不由得为难了起来。

“聋哑斥候队最合适这支队伍特点,只是……”华安说出了一个名号,但总觉得不合适。

“将军,这聋哑斥候队的名字,也太难听了。”皇甫明有些失望的说道。

华安微微摇了摇头,看向身后的随从,准备向他们征询意见。

“大哥,千万别问我,我可不会起名字。”王三连忙躲向一边。

“张育,你是有见识的书生,你有什么好名字,适合这支斥候队伍。”华安看向身后的张育,轻声问道。

张育蹙眉思索了一会儿,抱拳道:“将军,聋人为失聪之人,斥候为士兵,不如就叫聪士吧!”说完看向华安。

“聪士,倒是非常符合这支队伍,不过,还不够霸气,聪士营怎么样?”华安大声说道。

皇甫明闻言,大声道:“聪士营,这个名字最好了,我大哥叫皇甫聪,聪士营便是皇甫聪麾下的士兵,也可以这么理解的。”说完兴奋的看着自己的大哥皇甫聪。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好吧!这支队伍,日后就叫聪士营了,皇甫聪便是这支队伍的营主,皇甫明为副营主,至于麾下士兵的数量,就看你们兄弟二人能练出多少合格的聪士了。”

皇甫明闻言大喜,抱拳道:“将军放心,就从这五百聋哑人之中,末将至少可以训练出一百名合格的精锐聪士,不出一年,便可供将军驱使。”

“哈哈!刚刚封个副营主,就自称末将了,对了,你还没问你大哥,是否接受本将的任命呢?”华安大声说道。

皇甫明闻言,立即用手语与自己的大哥皇甫聪交流,皇甫聪见自己一个聋哑人士也可以为国立功,心头不禁万分激动,直接跪在地上,抱拳向华安谢恩,华安连忙上前将其扶起。

“谁说聋哑人不能从军报国,从今日起,聪士营便正式成立。”华安握着皇甫聪的双手,看向身后的王三等人。

“恭喜大哥,不久的将来,又可以有一支精锐之师了。”王三抱拳恭喜了一句,随后,各位随从都相应的恭喜了一句。

在聋哑馆呆了半天,临走之际,华安看向皇甫明,轻声道:“皇甫明,正月十五之后,你便要从这些聋哑人之中,选出最有资质的一百名,组成聪士营,并加倍训练,以尽快让他们可以成为真正的精锐斥候,无声杀手。”

“将军放心,我和大哥一定不会让将军失望的。”皇甫明正色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带领王三等众人,离开聋哑馆,随后,华安又相继拜访了盲人馆,以及城中各位世家大族的府邸,傍晚之后才返回刺史府。

半个月后,正月十五一过,南郑城便忙碌了起来,皇甫医和皇甫儒等人,除了忙于临时馆舍的事物,还有关心新建馆舍的材料准备情况,为了建造馆舍时可以节约时间,他们事先准备了大量的建筑材料,为了雕刻高大的皇甫谧雕像,他们更是雇佣了大量劳力,从山中运来了多块巨大的石头。

正文第四百八十一章益州要变天

此时距离春耕已经不远了,地面上的积雪开始慢慢融化,负责兴修水利的李疏渠等人,也忙着前往汉中各地,视察年前建造的沟渠,以防出现崩塌等问题,也好在春雨来临的时候,可以正常发挥沟渠的灌溉作用。

在城外的新建梁州军大营,陈霆和众弟子正在加紧训练新招募来的一千新兵,以尽快将这支部队训练成一支所向无敌的精锐部队,此次,华安前往益州平叛,将带上他们这支新组建的部队,因此,陈霆更是要将队伍训练好,以不让华安失望。

在文学馆下辖的聋哑中,皇甫明和皇甫聪开始挑选有资质的聋哑人,以便集中训练,从而练就一支精锐的聪士营,刚刚被封营主不久的他们,心里还是很兴奋的,因此,干劲特别足,挑选的时候,也更加的仔细和认真。

与南郑城一样,远在几百里外的梓潼城和阆中,也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准备,自从接到华安的军令,李奕和铁牛便开始招收新兵,并加紧训练,此时,新兵已经具备初步的战力,再过几日,他们便会拔营前往涪城,以虎视成都,密切监视益州方向的一举一动。

又过了半个月,天气开始渐渐转暖,土质也开始解冻,这正是建馆的好时机,皇甫医等人,便抽出宝贵的时间,与工匠师傅们一起,在南郑北门东侧开始建馆,并认真的指导。

又过了一些日子,春雨渐渐来临。各种沟渠都涨满了水,此时,春耕的时节已经来临,汉中的百姓便忙碌了起来,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插秧百姓忙碌的身影,由于土地新增了不少,因此,所有的老百姓都分到了土地,甚至,还有一些多余的土地无人耕种。华安只好临时下令。让雷暴和赵武军团的士兵,轮流前往种植,以不浪费这些田地,同时。也可以获得不少军粮。

在西乡城的牧场里。北伐军的数万头牲畜正膘肥体健。尤其是近万匹战马,已经有数千匹可以使用了,华安将这些可以使用的战马。全部调入南郑,以保证亲兵营、无当飞军和陈霆麾下梁州军的使用,从而可以快速前往涪城,以应对益州即将出现的危局。

而那些膘肥体健的黄牛,则在辎重营的调配下,被送往梁州各地,以缓解春耕的压力,尤其是汉中方向,新增了万顷良田,对耕牛的需求自然是十分巨大的,有了大量的耕牛将大大节约百姓耕地的时间,以及体力的消耗,从而提高耕地的效率。

春耕时节,所有人都在忙碌,华安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不用亲自干活,但华安要统筹安排各种事物,好在有马当、谢思明、张育等人,为华安分担了不少压力,让华安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忙碌的春耕,情况不明的益州形势,都萦绕在华安的心头,让华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在刺史府大堂和郊外度过。

“将军,将军。”华安正在大堂中思考益州的形势,马当便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华安连忙起身,问道:“马大人,出了什么事。”

马当抱拳道:“将军,由于新增土地过多,各种春耕的物资都不全,耕牛、铁犁、甚至春耕的种子,都不够用啊!真是急死下官了。”

华安闻言一愣,忙道:“辎重营不是将西乡城的数万头黄牛都调拨出去了吗?怎么,耕牛还不够用?”

马当闻言,开口道:“大概是辎重营还没有调拨到位吧!若是全部调拨到位,耕牛的问题,勉强可以解决,播种的种子可以购买一些,只是要耽误一些时间,但铁犁的不足,似乎很不好办啊!毕竟,各州郡都在春耕,没有人会借给我们。”说完颇为无奈的看向华安。

听完马当的分析,华安蹙了蹙眉头,去年兴修水利的时候,只想着开垦土地了,却没有仔细的考虑过,一旦土地增多,对铁犁等春耕物资的需求量也会大大增加,而后便忙于其他事物,如今,春耕之际,这些问题一下子全暴露了出来,让华安有些措手不及。

“马大人,耕牛很快便会到位,春耕的种子,各世家大族的手里一定有不少,你要好好与他们商量,恩威并施,一定要让他们赊一些给贫苦的百姓,以解当下的燃眉之急,至于耕犁,本将会再想办法的。”华安正色说道。

马当点了点头,轻声道:“将军说的对,目前也只能如此了,下官这就去办。”说完抬头欲走。

“大哥,大哥,益州有动静了。”就在这时,王三带着一名校尉走了进来。

华安一听益州有动静,忙问道:“王三,益州有何动静,快说。”

王三指着身后的校尉,轻声道:“大哥,还是让他说吧!”

“末将蒲铁,拜见将军。”蒲铁连忙抱拳向华安行了一礼。

华安定睛一看,王三带进来的年轻校尉,不是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