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哥,伤亡一比十,我军赚大了。”赵武对战果显然是很满意。

华安点了点头,指向远处,道:“由此向西五百里,便是蜀国的兴古郡,那里囤积了三万精兵,若是这三万精兵与桂林郡方向的六万叛军主力,一起向交趾城杀来,我军处境不容乐观,得早作打算。”

“大哥,蜀国实力远弱于我大晋,我看蜀军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若是蜀国胆敢与我大晋宣战,我军先灭叛军,而后挥师西进,直捣他蜀国的老巢。”雷暴大声吼道。

“大哥,蜀国三万大军囤积兴古郡已三月有余,却迟迟没有向我大晋发起进攻,我看是要坐山观虎斗,待我军与叛军两败俱伤之后,再向交州进军。”赵武蹙眉分析道。

华安向赵武笑了笑,道:“赵武,你说的很对,蜀国大军确实是在观望,看来蜀国君臣很是奸猾啊!他们既想削弱大晋的实力,又不敢贸然与大晋开战,此时,只要我军全线溃败,他们便会怂恿叛军继续向广州进军,以同时削弱大晋和叛军的实力,已收渔翁之利。若我军大胜,他们则会按兵不动,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若我军与叛军两败俱伤,交广二州出现实力真空的时候,他们便会挥师东下,趁机占据大晋的南疆,以扩大实力,稳固自己的江山。”

王三听完,若有所思的摸了摸额头,道:“只有我军与叛军两败俱伤的时候,蜀国大军才会东下,这也是大哥不愿深入丛林与叛军决战的原因吧!”

华安淡然一笑,道:“正是如此,不论我北伐军的将士,还是叛军的将士,说到底都是我大晋的子民,南越族人叛乱,只是受到了蜀国的蛊惑,只要我军恩威并施,叛乱迟早是要平息的。”

“大哥,既然如此,那我军斩杀那么多的叛军士兵,是不是有些过了,以后的作战,是不是要对叛军手下留情。”王三又有了疑惑。

华安摇了摇头,道:“不用,完全不必如此,所谓恩威并施,武力的震慑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叛军打惨了,打疼了,让他们内心害怕,知道与朝廷作对的下场,而后给予抚慰,他们才会老老实实的服从大晋朝廷的统治,不敢再造反。”

“大哥,我明白了。”王三点了点头,身后的雷暴、赵武和铁牛也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此时,返回交趾城的北伐军将士,大部分都进入营帐休息,少数受伤的士兵在接受军医的治疗,负责统计伤亡情况的士兵则还在战场上穿梭。

两刻之后,统计的数据交到了华安的手中,这一战共斩杀叛军八千余人,北伐军阵亡不足五百,受伤千人以上,可谓是大胜。

华安对这一战取得的战果很是满意,这比他原先的预计还要好,只是毕竟阵亡了近五百将士,华安的内心深处仍不免有一些动容。

第三百零二章叛军的三条道路

这些日子,经过与叛军的一系列作战,华安学到了许多作战的知识,也感受到了剿灭叛军绝非易事,北伐军将士们也增长了不少作战的经验,同时,几次大的胜利更是有力的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

经过交趾城下的一战,叛军损失惨重,重新集结时只剩下五千人马,除了阵亡的八千士兵,剩下的将士全部逃亡。

这仅有的五千士兵自然无法与战力强悍的北伐军对抗,为此,叛军仅存的人马在其主将的率领下,向他们发起叛乱的老巢日南郡方向撤退,少数将士向北前往叛军主力所在的大营。

日南郡最南端的象林城,距交趾城足有一千余里,而且这一千多里的路全部是丛林密集的小路,大军行进极为困难,后勤补给也很难维持,北伐军若要全军进攻象林城,一路上所需的物资是极为巨大的,就算幸运的推进到了象林城附近,并攻破象林城,但叛军将士完全可以躲到附近的树林里与北伐军周旋,待北伐军主力撤走后,叛军则会再次率军攻下象林城,而北伐军主力不可能一直驻守象林城,北方的赵国随时有可能南下,华安此次南征也是抱着速战速决的决心来的,一旦迁延日久,赵国大军南下,京城就很危险了。

就在华安考虑如何向南进军之际,进犯桂林郡的六万叛军主力已经向交趾城方向杀来,而叛军之所以会撤退,自然是因为北伐军截取了叛军的大批军粮,如今,叛军大营的余粮已经不足五日,而在这五日之内,他们没有丝毫的把握可以攻取桂林郡的首府潭中城,仓皇撤退也是无奈之举。

叛军撤退,坚守潭中城的广州军团将领,首先想到的便是华安的北伐军成功的攻取交趾城,断了叛军的退路,于是将士们士气大振,三万广州军主力和三千交州军将士合兵一处,向仓皇后撤的叛军追击而去。

叛军后撤之时,自然考虑到了晋军会从后追击,于是在后撤的道路上设伏,全歼了广州军团率先追击的一个营,让追击的晋军放慢了脚步。

而叛军小胜之后,也不敢逗留,抛弃许多重装备,轻装向交趾城方向奔来,广州军团主力和三千交州军,则一路紧紧跟踪,丝毫不给叛军喘息的机会。

坐镇番禺城的广州刺史邓岳,得知了北伐军攻破交趾城,并数次打败叛军,截取叛军粮草,迫使叛军主力后撤的消息后,心情大为振奋,当即下令集结番禺城和周围几个城池的主力兵马万余,向交趾城方向挺进。

邓岳的打算很明显是要集中尽可能多的兵马,全力剿灭已经处于劣势的叛军,彻底扑灭南越族的这次叛乱。

叛军的撤军速度很快,仅几天的时间便抵达了交趾城北门外三十里的位置,而此时叛军的粮草只剩下一天了,情况对叛军来说极为的不利。

为了筹集足够多的粮草,叛军将撤军的一路上,所遇到的村落和城镇能抢夺的都抢夺了一遍,否则几天前就该断粮了。

而眼下叛军的前方是北伐军据守的交趾城,后面则是追击而来的交广二州大军,摆在叛军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攻打交趾城,城中囤积的粮草足有几万旦,只要能够攻下交趾城,叛军的危机便可以彻底解除。二是,将大军化整为零,一步步的从东西两个方向悄悄越过交趾城,待回到日南郡的大本营之后,便可重整旗鼓,再次发起叛乱。三是,率军向西进入蜀国的兴古郡,那里是蜀国的领地,而叛军之所以造反也是蜀国君臣怂恿所致,如今失败了,蜀国理应收留,而且,六万叛军和三万蜀军合兵一处,实力大增,晋军多半不敢追击。

为了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叛军的主要将领聚在一起进行了一番商讨,重点分析三种情况的利弊得失。

首先,第一条路是凭借兵力优势,率军攻打交趾城,夺回交趾城这个战略要地,同时也可以得到城池中的几万旦军粮,以解决大军缺粮之忧。但这条策略的可行性实在是不高,从北伐军轻而易举的攻破交趾城,和连续几次大破叛军的情况来看,北伐军是一支作战极为骁勇的部队,而且守城本身就占据优势,叛军将领觉得短时间内攻破交趾城根本就不可能,甚至有可能被北伐军打得大败,少数被北伐军打败而逃到军中的将领的叙述,更增加了这种莫名的恐惧。

其次,第二条路是化整为零,将六万主力以千人为一队,一步步的从交趾城东西两条道路悄悄的潜回大本营,这么做的优点是不必和北伐军大动干戈,可以很好的保存自身的实力,可缺点是分散行军无形中降低了主力大军的力量,一旦被北伐军发现,很容易被各个击破,而且,军粮的不足是极为迫切的,就算顺利的越过了交趾城,六万兵马也很难筹集到足够的粮草,而交趾城却有几万旦军粮。

最后,第三条路是率军向西,进入蜀国的兴古郡,这得到了不少将领的支持,因为蜀国支持他们反叛,也曾答应要率军支援他们,如今,他们打了败仗,自然有理由前往投靠,但也有一些将领担忧蜀国君臣的诚心,毕竟,他们和大晋的朝廷已经厮杀几个月了,蜀国的三万大军一直按兵不动,丝毫也没有增援他们的意思,此时打了败仗前往投靠,会不会遭到暗算都未可知,而且,从交趾城附近向西前往兴古郡路途遥远,大军仅剩的一点口粮,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抵达兴古郡,这一条似乎最不可行。

三条路似乎都不太容易,叛军将领们经过一个时辰的反复商议,最终决定采取第二条路,将大军化整为零,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越过交趾城,从而避开北伐军和广州军团的两面夹击,偷偷回到大本营,至于半路上会受到北伐军的攻击,叛军们却不是太担心,因为周围都是浓密的树林,大军一旦遭到攻击,撤往密林深处躲避即可,损失应给不会太大。

至于军粮的问题,也只好让大军越过交趾城之后,继续分散开来,在密林之中寻找野果充饥,直至顺利回到大本营。

第三百零七章胥浦城下

移风、津梧二城易攻难守,叛军慑于晋军主力部队的强大战力,主动放弃此二城,后退至九真郡的首府胥浦城。

胥浦城是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叛军一路连续后退,到了这里终于有了立足之地,叛军一面收拢溃散的部众,一面从后方的日南、九德二郡调集援兵,部众全部集结之后,叛军的人马已经高达八万。

这几乎是叛军全部的力量了,而叛军之所以会集结如此多的兵马据守胥浦城,是因为胥浦城对于叛军来说,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叛军向北进犯的桥头堡。

看地图便可以发现,九真郡位于交州的中部,完全卡住了交州南北交通的要道,占领九真郡向南可以控制交州南部的大片土地,向北可以随时进犯交州北部,而胥浦城作为九真郡的首府,处于整个九真郡的中心位置,守住胥浦城便是守住了整个九真郡,更可以保障南方九德、日南二郡的安全。

而且,除了胥浦城城池本身易守难攻之外,城池周围山峦迭起,丛林密集的特殊地形,也非常适合叛军发挥丛林战的优势,为此,叛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在胥浦城周围与晋军主力决战。

叛军的全部八万人马,除了两万驻守胥浦城之外,剩下的六万大军一分为二,分别在胥浦城东北和西北五里处扎下营盘,如此一来,三支大军成犄角之势分布,形成了防御晋军主力部队的阵型。

对于叛军的部署,晋军斥候经过一番细致的侦查,已经完全掌握了叛军的兵力和部署情况。

叛军兵力雄厚,依托胥浦城部成品字形阵型,对进攻的晋军主力部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彻底的剿灭叛军,晋军各军将领在华安的中军大帐中,商议起了行动方案。

华安首先让副将王三,将斥候侦查到的敌情全都仔细的叙述一遍,而后针对叛军的部署特点,说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并要求各军将领各抒己见,找出破敌的最佳方案。

一名广州军团的将领,首先说道:“叛军兵力在我军之上,我军若是分兵攻击则力量不足,只有集中力量击其一部方可战胜。”

另一名北伐军将领,反对道:“将军大谬,叛军三支主力人马呈品字形布阵,若集中主力击其一部,叛军另外两路大军一定会前往救援,我军有被包围的风险,还是分兵击敌胜算大些。”

“胥浦城易守难攻,不利于我军部队,以末将之见,不如我军兵分两路,分别进攻叛军的左右两翼,待击破叛军的两翼,再向胥浦城发起进攻,方为上策。”一名交州军团的将领说道。

“胥浦城是易守难攻,但我军亦不擅长丛林作战,进攻叛军的左右两翼未必能战胜,倒不如集中主力,急袭当面的胥浦城,而后再收拾叛军的左右两翼。”一名将领反驳道。

诸将的意见很不统一,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任何结果,华安与身旁的邓岳对视一眼,伸手示意诸将停止讨论。

“华将军,说说你的高见吧!”邓岳恭维了华安一句,示意华安先说。

华安咧嘴一笑,站起身来,指着身旁刚刚绘制不久的九真郡地形图,分析道:“邓刺史,各位将军,你们看,胥浦城处于九真郡的中心,控制了了胥浦城就等于是控制了整个九真郡,因此,叛军绝不会轻易放弃胥浦城,防守的决心也一定很大,各位将军一定不能轻敌。”

各军将领听了华安的话,无不点头称是。

华安顿了顿,接着道:“叛军八万人马呈品字形分布,掎角之势可以互相救援,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就像刚才一些将军说的,分兵分别进攻则力量不足,若集中主力击其一部,则容易遭到叛军其余两路大军的夹击,若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增兵是最好的办法。”

“增兵,我军还有援兵吗?”

“华将军的意思,莫不是要让驻守交趾城的两万大军南下增援我们。”

帐下诸将顿时都有些莫名其妙,一个个蹙着眉头看向华安。

“华将军,难道您就不担心蜀国大军会急袭交趾城。”就连广州刺史邓岳都有些怀疑华安的想法,因为他也实在想不出,除了交趾城的两万人马,哪里还有兵可增。

“邓刺史,各位将军,你们多虑了,本将并没有让交趾城两万大军南下的打算。”华安微微一笑,眼神之中充满了自信。

邓岳一听,满脸的狐疑,忙道:“既然不是交趾城的两万大军,华将军还有何兵可调?”

“哈哈!本将麾下只有三万北伐军将士,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可调。”华安笑了笑,缓缓说道:“叛军的阵势已经固定,但我军的进攻方案还未确定,叛军自然不知我军将如何进攻,兵力如何配置,这就给了我军虚张声势,从而各个击破的机会了。”

“华将军,快接着说。”见华安停顿,还没完全听明白的邓岳连忙催促道。

华安指着身旁的九真郡地形图,正色说道:“这里是叛军的左翼的营盘,这里是右翼营盘,胥浦城在这里,叛军人马众多,我军若要取胜,必须集中主力对叛军进行各个击破,本将建议首先击破叛军的左翼大军,而剩下的两路叛军则利用我军部分兵力进行牵制,而牵制的少量兵力,必须制造出主力大军的气势,从而让叛军不敢轻举妄动,为我主力大军歼敌赢得时间,当叛军左翼被彻底击溃,我军得胜之师将携胜利之势直扑叛军右翼大军,只要击破了叛军的左右两翼,困守胥浦城的叛军两万人马必然肝胆俱碎,成了惊慌失措的惊弓之鸟,若不溃逃必将成为瓮中之鳖,任由我军捕捞。”

“好,好,太好了,真是良策啊!如此一来,我军必然胜利,叛军必然全线溃败。”邓岳激动的说道:“华将军,说说具体的行动方案。”

第三百零八章袭破左翼大营

华安指着身旁的地图,说道:“今夜,我北伐军三万大军突袭叛军的左翼大营,邓刺史率广州军团主力与叛军右翼大军对峙,决不能让其增援左翼,至于胥浦城的守军,就交给交州军团的三千弟兄了,切记,一定要造成数万大军的气势,吓阻叛军,使其不敢出城,最多两个时辰,我北伐军必然可以彻底击溃叛军。”

“放心吧!华将军,交州军团一定不辱使命。”交州军团主将自信的回道。

广州刺史邓岳,听了华安的部署,笑了笑,道:“华将军,交州军团三千人马便可牵制胥浦城的两万叛军,我广州军团牵制叛军右翼何须两万兵马,将军的部署是小看了我广州军团,既然是集中主力破敌,老夫只需五千人马便可牵制叛军右翼,剩下的兵马全部交给华将军指挥。”

华安闻言,心中一喜,邓岳将麾下的一万五千人马交给自己指挥,自己击破叛军的把握就更大了,但表面上仍担忧的说道:“叛军彪悍野蛮,万一识破我军计策,邓刺史麾下只有五千人马,岂不危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