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脚下的阵地上横七竖八的躺下了不少赵军士兵的尸体,华安估测了一下,足有千余人马。这足以说明。特制霹雳弹的为了还是很可观的。适合野战攻坚的需要,值得大规矩应用和推广。

“将军,麻秋的主力大军好像是逃了。”一名部将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逃了好啊!这样我军就可以毫无损失的进入关中了。”

“大哥,那我军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南下接应四路偏师,还是向东追击麻秋麾下的兵马。”王三小声问道。

华安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四路偏师的情况如何,我们目前还未可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南下接应四路偏师为好。”

“是,大哥,那我军就立即南下吧!”王三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伸手一挥,率领主力大军向南行进,后方大营的五万后备人马,在接到命令后,也拔营跟来。

没过多久,华安的主力大军,便抵达了谢艾大军驻守的小城。

站在城头上的谢艾,见华安的主力大军已经进入关中,便下令打开城门,以迎接华安麾下的人马。

“将军,谢将军的人马,已经占据了前方的小城。”华安正率领大军缓缓南行,便接到了斥候的汇报。

“哦,谢艾将军人马,已经抵达此处了,动作倒是挺快的吗?”华安闻言大喜,身旁的将士也都很是吃惊。

“大哥,天色不早了,不如我军就在前方的城池歇息一晚,明日在动身南下吧!”王三轻声建议道。

华安闻言,觉得正应该如此,于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随即感慨道:“难怪麻秋率领大军跑的比兔子还要快,原来谢艾将军的三千兵马已经跑到他们的后面了,哈哈!”

“大哥,这个麻秋最近几年,一直是谢艾的手下败将,想必一听到谢艾的名字,就吓得尿裤子了,哪还有心情打仗啊!哈哈!”王三也开口打趣了起来。

“将军,末将倒是觉得,麻秋之所以选择撤退,是因为我军主力实力强悍,霹雳弹威力巨大所致,与谢艾将军的三千人马关系不大。”杨安正色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你说得也有些道理,不过,本将倒是觉得,麻秋之所以选择撤退,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即有害怕我军主力的成分,也有惧怕谢艾将军的缘故。”

众将听了,皆认可的点了点头。

很快,华安一行人马便抵达了城门口,谢艾亲自出城迎接,并让华安与麾下的亲兵进入城内安歇,其余主力人马和后备军团,则在城外的开阔地扎营。

进入城池之后,华安迫不及待的询问谢艾是如何渡过渭水的,又是如何一路夺关卡北上,支援自己的。

谢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麾下大军在渭水之中遭遇的种种危险,以及渡过渭水后,如何偷袭陈仓城,帮助诸葛雄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都说了出来。

见诸葛雄麾下的人马已经顺利通过陈仓道,并在占领陈仓城后,继续向东进军,以接应其余三路大军,华安放心了不少。

晚饭过后,各军兵马进入营帐休息,而华安却与少量将领,在城墙上商议起了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为了快速全面的控制关中,必须有一个好的策略,一个适当的好策略可以大大的减少部队的伤亡,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控制关中。

按照稳妥的思路,主力大军应该南下接应四路偏师,然后,集合全部的兵力向东一步步的推进,但这样一来,势必会耽误时间,万一中原的赵国援军抵达关中,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为此,华安又有了突袭潼关,以对关中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而这样一来,华安又有些担忧南面的四路偏师,毕竟,四路偏师没有统一的指挥,而且,沿着渭水一线,是赵国兵马较多的区域,四路人马,目前华安仅仅知道诸葛雄的人马进入了关中,其余几路人马的情况如何,华安还未曾得知。

在两种策略间,华安有些举棋不定,而麾下将领的意见也很不统一,有支持南下接应偏师的,也有支持突袭潼关的。

“大哥,何不去问前方的书生,看看他怎么说。”王三见华安有些举棋不定,指着城墙东侧的谢艾,小声说道。

华安侧目一看,才发现谢艾正一身儒装的站在城墙上赏月呢?旁边仅有两名护卫亲兵。

“谢书生居然还有雅兴赏月,我们过去看看。”华安说着带领几名部将走了过去。

“谢将军,还没有休息呢?”华安轻声问道。

谢艾缓缓回头,看向华安,轻声回道:“将军不是也没有休息吗?哈哈!”说完笑了笑。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本将是心里忧愁,急的睡不着,谢将军却是很有雅兴的在此赏月啊!”

“将军有何忧愁,不妨说出来听听?”谢艾问道。

华安也不隐瞒,将自己心中的犹豫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并询问谢艾的意见。

谢艾闻言,毫不思索的回道:“突袭潼关,对关中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此为上策,主力大军南下接应偏师,是下策也。”

“那若是偏师遭遇危险,本将心中何安?”华安反问道。

谢艾抱拳道:“若将军信任末将,可调拨三万人马给我,末将率领三万人马突袭潼关,将军率领其余主力南下接应偏师,如此,两下都不耽误。”

华安点头道:“本将信任你,杨安、赵武,你二人率领麾下的四万主力兵马,以及配属的四万后备军团,跟随谢将军突袭潼关,不得有误。”

“谨遵将令。”杨安和赵武大声接受命令。

“突袭潼关,谢艾将军为主将,你二人要服从谢将军的命令,不得有丝毫违抗,都听明白了吗?”华安再次叮嘱道。

“是,谨遵谢将军的军令,不得有丝毫的违抗。”杨安和赵武答应道,二人对谢艾的领兵本领早有耳闻,因此,也算是心服口服。

见华安不但答应了自己的请求,而且,还倾尽所有,在自己要求三万人马的条件下,给了自己八万大军,而华安自己则仅剩两万余人马,这让谢艾有些受宠若惊。

“谢艾是凉王麾下之臣,将军为何将主力人马尽数托付,就不怕……”谢艾看向华安,疑惑的问道。

华安笑道:“难道本将还怕你造反不成,哈哈!谢将军虽然是凉王麾下之臣,但也是大晋之臣,此次出征又是为了收复大晋的河山,本将若是不信任将军,干嘛这么辛苦的向凉王借兵,哈哈!”

见华安说出了心里话,谢艾心中一阵感触,顿了顿,抱拳道:“将军如此信任末将,末将一定不负将军所望,早日攻下潼关,对关中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华安点头道:“好,明日一早,你我便各自领兵出发。”

“一言为定。”谢艾显得很是激动。

第二日一早,华安率领亲卫军与一万后备大军继续向陈仓城方向行去,而谢艾则率领三千凉军和八万晋军主力,沿着麻秋撤退的道路,向潼关直扑而去。

正文第五百八十六章诱敌出城

华安率领两万余大军,沿着大路向陈仓城方向行去,一路上并不曾有过多的停留,只希望早日赶到陈仓,从而接应四路偏师。

在行军的路上,众将心里都有些担忧,他们担忧的不是四路偏师,而是谢艾带走的八万人马,毕竟,谢艾是凉王张重华麾下的将领,将如此多的兵马交给一个外将,确实有些不合常理。

而华安却认为并无不妥之处,在分身乏术的情况下,他相信谢艾一定可以夺取潼关,从而控制进出关中和中原的咽喉要道,对关中的残余赵军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

几日后,华安率领的两万余大军抵达陈仓城,并在陈仓城中驻扎了下来,并派出斥候向东面打探消息。

在傍晚的时候,前方斥候传来消息,诸葛雄麾下的主力人马与李亮麾下的一万大军在郿城城下汇合,并合兵一处,全力攻打城池,但守城的赵军兵力强大,准备充足,为了防止晋军炸开城门,他们在城门的外面挖了临时的半圆形壕沟,并在壕沟内注满了水,俨然一个小型的护城河,门洞的外面也被巨型木板挡住了,里面是否堆满碎石,尚无法得知,晋军的攻城突击队无法靠近城门,只得架起云梯强攻,但守城的赵军人马并不比晋军少太多,依托城墙的掩护,连续十多次打退了晋军的进攻,并大大的杀伤了晋军人马,让诸葛雄和李亮大为恼火。

得知郿城方向战事不顺,华安决定第二日一早。便率领麾下的人马向郿城杀去,以集合三支精锐人马的力量,攻破郿城。

为了在大军抵达郿城的时候,可以迅速攻破城池,华安在中军大帐中,根据斥候汇报的情况,分析起了守城赵军的战术特点,从而找出破解的方法。

根据赵军兵马充足,防守严密的特点,华安觉得一味的强攻。只会增加伤亡。若是为了攻下小小的郿城而让大军损失惨重,就有些太得不偿失了,必要的话,可以绕过郿城直取长安。

但郿城的地理位置太特殊。若是任由赵军控制郿城。二十万大军的粮道则会随时面临威胁。而大军缺粮的后果就更加严重了。

思前想后,华安觉得还是要稳扎稳打,先攻克郿城。而后再率军向长安方向杀去。

对于攻打郿城,华安的手段还是有不少的,可以利用刚刚在街亭大显身手的特制霹雳弹攻击,也可以将敌军诱出城池,野战灭敌,从而拿下城池。

利用特制霹雳弹攻击,固然会给守城的赵军造成巨大的震慑,但配置足够数量的黑火药,所需要的材料很多,木炭可以临时准备,但硫磺和硝都需要从南郑城的仓库中运输,在前方用一点就少一点,且在制作的过程中非常耗费时间,在街亭的时候,已经消耗了太多,华安不想在郿城这样的小城也动用如此大量的攻城神器。

而将敌军主力诱出城池,在野外聚而歼之,却是一个省时又省力的方法,仔细的设想一番之后,华安下定了诱敌出城的妙计。

华安连夜派遣心腹,命令诸葛雄和李亮,在天亮之后,率领主力大军离开郿城,向长安方向进发。

同时,命令自己麾下的一万后备人马,携带大量的粮草物资从郿城附近通过,以吸引赵军的注意,而华安则会亲率一万亲卫军将士,在暗中保护后备人马,一旦赵军出城劫掠,一万亲卫军便会杀出,并与具备一定战力的后备人马配合,将赵军主力击溃,进而快速夺占郿城。

为了不被赵军发现自己的企图,在第二日凌晨时分,华安便率领一万亲卫军,悄悄的前往郿城附近埋伏起来,并严密监视郿城方向的一举一动。

天亮之后,一万后备人马,携带大量的粮草物资,从陈仓城出发,向郿城方向行来,而包围在郿城周围的两路大军,则立即撤离郿城,向长安方向杀去。

负责镇守郿城的赵国将领姚国,见诸葛雄与李亮的人马撤离郿城周围,向长安方向杀去,立即派遣斥候跟随侦查,正午时分,斥候汇报,晋军人马越走越远,不像是诈退,而像是真的要绕过郿城,从而直逼长安。

见晋军人马要直逼长安,姚国在追击和继续坚守之间,犹豫了起来,并询问部将的意见。

众将皆以郿城位置优越,可以切断晋军的粮道为由,要求继续坚守郿城。

很快,一万运送粮草的晋军后备人马抵达了郿城附近,并经过了华安和亲卫军埋伏的位置。

看着麾下后备军团从自己面前通过,华安的心情紧张了起来,后备军团能否诱敌成功,决定了自己能否成功拿下郿城。

“大哥,您看,我们埋伏在这里,后备军团的将士们,丝毫没有察觉。”王三笑着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若埋伏在这里的不是我军,而是赵国大军,他们就惨了,就算不全军覆没,也会损失惨重,至少,所有的粮草物资,都会成为敌军的囊中之物。”

“大哥说的是,不过,若是他们发现了我军,不就说明我们埋伏的不好了吗?那样的话,我亲卫军岂不就危险了,埋伏与发现埋伏,总是只有一个能赢。”王三笑着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你说的也是,总是只有一个能赢,若后备军团赢了,我亲卫军就输了,哈哈!”

后备军团通过亲卫军埋伏的位置,还在以缓慢的速度继续前行,并很快与亲卫军脱离了一段距离,这样,很不利于亲卫军保护他们,但郿城的赵军出城截粮也需要一队队的出城,在赵军全部集结完人马,并向后备人马杀来的时候,华安的亲卫军是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的。

在郿城方向,斥候早就将晋军一支运输粮草的人马即将通过的消息,告诉了主将姚国,但姚国一听,总感觉这里面有诈。

毕竟,诸葛雄和李亮的大军刚刚才离开不久,这么快就有晋军人马要通过郿城附近,这有些太过反常了。

为了稳妥起见,姚国并没有因贪功而率领大军前去抢夺,而是派出了少量的斥候,严密监视晋军运粮队的一举一动,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回报。

但经过连续近半个时辰的侦查,愣是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也就是说,这的确是一支运输粮草的队伍。

即使如此,谨慎的姚国还是不愿率领大军出城劫粮,而是继续派遣斥候侦查,在晋军运粮的队伍经过郿城不远的位置时,主将姚国亲自登上城墙查看,并分析晋军可能的阴谋。

“将军,眼前的确是晋军的运粮队伍,周围并没有发现伏兵,出城劫粮吧!”

“是啊!将军,我军驻守郿城,不就是为了截断晋军的粮道吗?若是见此粮草而无动于衷,那我军在此坚守还有何意义。”

两名部将,全力支持出城劫粮。

姚国蹙了蹙眉头,轻声道:“我军驻守郿城,晋军不可能不清楚,他们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从郿城旁边安然通过,就不怕本将率军劫持吗?”

部将闻言,分析道:“将军,晋军的运粮队伍足有一万人马,而且全部持有简单的武器,虽然战力不强,但也足以自守,这也许就是晋军运粮队伍,如此嚣张的原因吧!”

“将军,晋军运粮的队伍已经走过,再不追,他们可就走远了。”一名部将催促道。

姚国闻言,觉得有些道理,顿了顿,下令道:“集结一万人马出城,灭了这股嚣张的晋军运粮队。”说完大步走下城池。

“是,将军。”众将领命,也跟着走下城池,并立即打开城门,放下吊桥,一万大军也相继奔出城门,稍作集结便开始向晋军的运粮队伍杀去。

在赵军人马刚刚奔出城门的时候,华安就得到了准确的情况,并立即整顿人马,准备突袭出城的赵国大军。

赵国人马集结完毕,并开始向晋军运粮队伍杀去的工夫,华安麾下的一万亲卫军也已经准备完毕,并立即向赵军队伍奔来的方向杀去。

姚国亲自率领一万主力人马,杀向了行进中的晋军运输队。

晋军的后备军团,见赵军人马果然杀来,便按照华安事先叮嘱的策略,将辎重车全部摆在外面,堆成一个简易的城墙,一万后备人马,手持长矛、弓箭等兵器,躲在辎重车的后面,准备抵抗赵军的攻击。

见晋军的运粮队伍居然列阵拒敌,姚国心里微微吃了一惊,这也许就是晋军运粮队无视自己的原因吧!如此纪律严密的运输队,若非有足够的人马,还真的不易取胜。

“全军进攻,消灭晋军。”姚国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杀……”赵军一万人马,大吼着向晋军的后备军团杀去。

“放箭,放箭。”晋军后备军团的将领,立即下令放箭,以抵挡赵军的进攻。

正文第五百八十七章兵临长安

“嗖嗖嗖……”一阵箭雨射出,给进攻的赵军人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并不能阻挡赵军进攻的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